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小编: :sushuting

教学思考:

1.教学第一环节激趣。目的三个。一唤醒旧知,新旧建立联系;二创设陌生感,激发探究欲望;三为精读教学做好铺垫。

2.扫除障碍,整体感知。重实践(学生自主学习);重生成(教师相机检查和纠偏提升)

3.精读感知。重理趣。说明文特色何在?要点和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方法使用适合才是最好,不同阅读对象,采用不同说明方法。

4.识字写字。重规律,教师点拨,学生实践。

教学内容:

1.读准7个三类和3个二类生字词的读音,理解克隆、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压条、嫁接、濒危、濒临等词语的意思,以及“制造”、“配件”、“装配”在语境中意思。

2.课文内容的概括与划分。

3.体会“克隆”的奇妙。

4.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5.课文的说明顺序。

6.课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仿写。

教学目标:

1.读准7个三类和3个二类生字词的读音,理解克隆、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压条、嫁接、濒危、濒临等词语的意思,以及“制造”、“配件”、“装配”在语境中意思。

2.通过自读文本了解克隆的奇妙、自然界的植物、单细胞微生物和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及克隆的、发展、成就、意义及前景。

3.掌握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常用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收集与克隆技术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克隆”,教学生字“隆”,提醒注意“生”上的有一小短横。

提问:通过预习你了解了有关课文的哪些知识?

(“克隆”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新鲜的词,课前引导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资料,不仅能拓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课前交流,一是展示学生课前所获,相互补充,增大信息量,更是增强自主探究的自信与兴趣。)

2.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克隆有何神奇之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指名读课文,随文正音和理解词语意思,说一说每一小节的大致内容。

(2)指名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3)归纳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进入文本,归纳方法。

1.默读1、2两小节,思考:什么叫克隆?

2.交流。

3.整理说明方法:这两小节运用怎样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克隆的相关知识的?

(1)举例子: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出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说过《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常常在危急时刻拔下自己的一把毫毛,然后吹一口气,就难变出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悟空。悟空的这个本领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就是他能快速地克隆自己。(由上节课内容引入,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

2.什么是克隆,谁能用书中的话来回答。

3.这节我们继续来感受这“神奇的克隆”。

二、研读事例。

1.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克隆,课文特别举了几个例子,分别是植物、单细胞生物、高等动物。

2.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第3-5自然段,待会请几位同学来为我们介绍。

3.首先,来看植物。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哪些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4.除了文中介绍的这些植物外,你还知道其他先天会克隆的植物吗?交流。

5.学着第三小节,仿写一段介绍一些植物的先天克隆本领。交流,注意说明方法的运用。(架设文本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对植物克隆有更深的了解。仿写,不仅能学习说明方法的运用对植物克隆介绍的益处,更是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过渡:那单细胞生物又是如何克隆的呢?课文举了什么实例?

1.学生朗读第四小节。

2.多媒体图片展示,感受微生物界的克隆本领及其世界的神奇。

过渡:一些植物和单细胞微生物具备先天的克隆本领,但高等动物却不一样,他们的克隆相对更难,科学家们几经研究才有所成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1.指名朗读第5小节。

2.学生补充介绍克隆羊的资料信息。

3.多媒体展示近年来在高等动物上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比较朗读,体会克隆的神奇,明确说明方法。多媒体适时的展示拓展了学生对克隆知识的了解。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课上适时展示,不仅同学们的知识面,更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感受神奇。

1.既然科学家们花费了这么多心血研究克隆,那么克隆到底能为我们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呢?(巧设疑问,能够很好地引入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探索很重要。交流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引导积极正面的价值观。)

2.自由阅读课文第6-8自然段。

想想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或你有哪些自己的看法,边读边在书上做笔记。

3.交流、探讨。

4.多媒体展示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卓有成效的例子。

四、展望前景

过渡:文中只列举了现在已知的一些克隆技术,但是关于克隆,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它的魅力是诱人的,它的前景是无限广阔的。

1.写话: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 。(注意我们克隆的对象是生命体。)

2.交流。(利用语言的空白处,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走出文本。此环节设计有助于理解“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鼓励学生天马行空,但要注重学生思想正能量的传递。)

五、借鉴写法

1.总结课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再读课文,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如何把克隆的神奇介绍给读者的。

4.课后作业: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事物。

(点出说明方法,让学生不仅明白文章好在哪里,而且懂得写好文章的方法,从而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读写结合。)

教学思考:为了帮助我们弄清克隆是怎么回事,作者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说明方法。一种较为形象,一读就明白,也容易记住。一种是科学定义,更为准确。两种说明方法各有所长,可以根据写作目的和读者灵活使用。我认为这类课文,说明方法的渗透与知识传输变重,而不能把把它当做一般的科学作品解读。

本文重点在于体会“克隆”的含义及神奇。课前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从而便于理解课文。通过自读、多媒体展示了解克隆的定义,自然界的植物、单细胞微生物和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及克隆的、发展、成就、意义及前景。师生互动,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常用方法。仿写,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相关推荐

    苏教版第十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案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作业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分析 《神奇的克隆》教学案例 《神奇的克隆》教学总结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神奇的克隆》教学实录 《神奇的克隆》教学实录 《神奇的克隆》教案之二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第十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说课稿 《神奇的克隆》说课稿 《神奇的克隆》教案之一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神奇的克隆》作业设计1 《神奇的克隆》教案之二 《神奇的克隆》教案之一 《神奇的克隆》读后感 《神奇的克隆》读后感 神奇的克隆阅读答案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神奇的克隆》同步练习 《神奇的克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课后分析 克隆技术神奇在哪? 《神奇的克隆》同步练习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 》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分段及段意 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人教版《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人教版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人教版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 》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3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10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A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B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3 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2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4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5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2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3 17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案 《奇妙的克隆》教案 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7 《奇妙的克隆》说课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1 17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教案6 《奇妙的克隆》教学案例设计 28、 奇妙的克隆 17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教案4 《奇妙的克隆》教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