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课外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之一

小编:

1.有先生之称者

卧龙先生→蜀汉,诸葛亮/ 靖节先生→东晋,陶潜 / 五柳先生→东晋,陶潜/ 羲皇上人→东晋,陶潜 / 昌黎先生→唐朝,韩愈 / 醉吟先生→唐朝,白居易/ 广成先生→唐末,杜光庭 / 逍遥先生→五代,郑遨 / 通玄先生→五代,张荐明/ 涑水先生→北宋,司马光/ 南丰先生→北宋,曾巩 / 濂溪先生→北宋,周敦颐/ 明道先生→北宋,程颢/ 伊川先生→北宋,程颐/ 横渠先生→北宋,张载/ 紫阳先生→南宋,朱熹/ 考亭先生→南宋,朱熹/ 象山先生→南宋,陆九渊/ 诚斋先生→南宋,杨万里/ 潜溪先生→明朝,宋濂/ 正学先生→明朝,方孝孺/ 阳明先生→明朝,王守仁/ 震川先生→明朝,归有光/ 亭林先生→清朝,顾炎武/ 梨洲先生→清朝,黄宗羲/ 南雷先生→清朝,黄宗羲/ 船山先生→清朝,王夫之/ 谢山先生→清朝,全祖望/ 望溪先生→清朝,方苞/ 聊斋先生→清朝,蒲松龄/ 随园先生→清朝,袁枚/ 惜抱先生→清朝,姚鼐/ 中山先生→民国,孙文

2.有居士之称者

青莲居士→唐朝,李白/ 香山居士→唐朝,白居易/ 六一居士→北宋,欧阳修/ 东坡居士→北宋,苏轼/ 后山居士→北宋,陈师道/ 清真居士→北宋,周邦彦/ 稼轩居士→南宋,辛弃疾/ 易安居士→南宋,李清照/ 石湖居士→南宋,范成大/ 柳泉居士→清朝,蒲松龄/ 更生居士→清朝,洪亮吉

3.人物并称(一)

孔孟→孔子,孟子 / 孟荀→孟轲,荀况 / 杨墨→杨朱,墨翟/ 老庄→老子,庄子/ 屈宋→屈原,宋玉/ 马班→司马迁,班固/ 枚马→枚乘,司马相如/ 曹王→曹植,王粲/ 徐庾→徐陵,庾信/ 李杜→李白,杜甫/ 王孟→王维,孟浩然/ 高岑→高适,岑参/ 元白→元稹,白居易 / 刘白→刘禹鍚,白居易/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韩柳→韩愈,柳宗元/ 韩欧→韩愈,欧阳修/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温李→温庭筠,李商隐/ 欧曾→欧阳修,曾巩/ 苏辛→苏轼,辛弃疾/ 苏陆→苏轼,陆游/ 苏黄→苏轼,黄庭坚/ 张柳→张先,柳永/ 程朱→二程,朱熹/ 陆王→陆九渊,王阳明/ 孙洪→孙星衍,洪亮吉/ 康梁→康有为,梁启超/

4.人物并称(二)

儒家五圣→至圣:孔子 / 复圣:颜渊 / 宗圣:曾子 / 述圣:子思 / 亚圣:孟子 / 大毛公,小毛公→毛亨,毛苌 / 大戴,小戴→戴德,戴圣 / 儒家,墨家→显学 / 晁错,贾谊→政论家 / 建安七子→徐干,陈琳,应瑒,刘桢,王粲,阮瑀,孔融 /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 向秀,阮咸,王戎 /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 二陆→陆机,陆云 / 大谢,小谢→谢灵运,谢朓 / 南徐北廋→徐陵,廋信 /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老杜,小杜→杜甫,杜牧 /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 郊寒岛瘦→孟郊,贾岛 / 词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 / 词中二李→李煜,李清照 / 唐宋古文八大→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父子)/ 二程→程颢,程颐 (兄弟)/ 大范,小范→范雍,范仲淹 / 南宋四大诗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 陆游 /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 郑光祖,白朴 / 元剧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 元剧五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 白朴,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散曲双璧→张可久,乔 吉 / 刘基,宋濂→明初文宗 / 刘基,高启→诗齐名 / 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兄弟)/ 清初三大师→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 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 / 归奇顾怪→归庄,顾炎武 / 乾隆江左三大家:袁枚,蒋士铨,赵翼 / 南袁北纪→袁枚,纪昀 / 南洪北孔→洪升,孔尚任 / 近三百年四大思想家(胡适)→ 顾炎武,/ 颜习斋,戴东原,吴稚晖 /

5.儒家圣人

至圣→孔子 / 亚圣→孟子 / 复圣→颜渊 / 宗圣→曾子 / 述圣→子思/

6.九流十家

儒 家→孔子,孟子,荀子 / 墨 家→墨子 / 道 家→老子,庄子 / 法 家→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 韩非 / 名 家→公孙龙,惠施,邓析子 / 阴阳家→邹衍 / 纵横家→苏秦,张仪,鬼谷子 / 杂 家→吕不韦,淮南王 / 农 家→许行 / 小说家→宋牼

7.集大成者

孔子→集我国文化之大成 / 孔子→集古代圣人之大成 / 韩非→集法家之大成 / 吕氏春秋→集先秦各家思想之大成/ 郑玄→集汉代经学之大成 / 庾信→集六朝骈文之大成 / 郦道元→集当时地理学之大成/ 杜甫→集古今诗学之大成/ 朱熹→集宋代经学之大成 / 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 / 高明→集南曲(传奇)之大成 / 戴震→集清代学术之大成 / 聊斋志异→集志怪小说之大成/

8.双 璧 之 称

先秦文学→诗经,楚辞 / 先秦诸子→孟子,庄子 / 历史文学→史记,汉书 / 五言古诗→曹植,陶潜 / 五言叙事诗→木兰辞,孔雀东南飞/ 唐 诗→李白,杜甫 / 南宋文学→陆游,辛弃疾 / 元散曲→张可久,乔吉 / 清戏曲→洪升,孔尚任 /

9.著作并称

十三经→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

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三传→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朱熹所取)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 (汉之五经)

五经→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左氏传(唐之五经)

风骚→国风(诗经),离骚 / 左马→左传,史记(司马迁)

史汉→史记,汉书 / 四史→史记,汉书,後汉书,三国志 ( 以魏为正统 )

廿五史→史记(司马迁)/ 汉书(班固) / 後汉书(范晔) / 三国志(陈寿) / 晋书(房乔) / 宋书(沈约) / 南齐书(萧子显) / 梁书(姚思廉) / 陈书(姚思廉) / 魏书(魏收) / 北齐书(李百药) / 周书(令狐德棻) / 隋书(魏徵) / 南史(李延寿) / 北史(李延寿) / 旧唐书(刘昫,张昭远) / 新唐书(欧阳修,宋祁) / 旧五代史(薛居正) / 新五代史(欧阳修) / 宋史(脱克脱) / 辽史(脱克脱) / 金史(脱克脱) / 元史(宋濂) / 新元史(柯劭忞) / 明史(张廷玉)

四大韵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六才子书→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 (金圣叹)

三本说话经典→左传,战国策,世说新语

抒情文杰作→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韩愈,祭十二郎文

哀祭文三绝→韩愈,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 ,袁枚,祭妹文

北朝三大散文杰作→水经注(郦道元),洛阳伽蓝记(杨炫之),颜氏家训(颜之推)

三通→通典(唐,杜佑),通志(宋,郑樵) ,文献通考(元,马端临)

明朝五大传奇→荆(荆钗记),刘(白兔记),拜(月亭),杀(杀狗记),琵琶记

小说界四大奇书→水浒传 (盗) ,三国演义(奸),西游记 (邪) ,金瓶梅 (淫)

(明末清初 李渔)

10.体裁又名

甲骨文═卜辞═殷虚书契═契文═贞卜文字═龟甲文

孔壁古文═蝌斗文 / 金文═钟鼎文 / 籀文═大篆═籀篆═籀书

小篆═秦篆═玉筋篆 / 隶书═汉隶═古隶═左书═八分

楷书═正书═真书═今隶/ 疏═奏═上疏 ═上书/ 序═叙═引═说

墓表═灵表═阡表 / 汉赋═大赋═古赋 / 俳赋═骈赋═小赋═物赋

文赋═散赋 / 古诗═古风/ 近体诗═今体诗 / 绝句═短句═断句

唐传奇═小说 / 宋传奇═诸宫调 / 元传奇═杂剧 / 明传奇═南戏剧

骈文═骈俪文═四六文(唐骈文)/ 考据之学═朴学═汉学

理学═性理学═道学═宋学 / 词═填词═诗馀═长短句═倚声═乐府═曲子词

小令═令 / 中调═引═近 / 长调═慢 / 曲═词馀═乐府═馀音

八股文═制艺═制义═时文═ 时艺═四书文 / 散曲═清曲

套曲═散套=套数 / 杂剧═北曲 / 传奇═南曲 / 现代诗═新诗═白话诗

11.书 籍 又 名

易═周易═易经 / 书═书经═尚书 / 诗═毛诗═诗经

周礼═周官═周官经═周官礼 (亡冬官一篇,以考工记补之)

礼═仪礼═士礼═礼 / 左传═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

国语═春秋外传 / 小戴礼═礼记 / 六经═六艺 / 四子书═四书

老子═道德经 / 庄子═南华经═南华真经 / 荀子═孙卿新书

孙子═孙子兵法═武经═兵经 / 战国策═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

吕氏春秋═吕览 / 淮南子═鸿烈═淮南═淮南鸿烈/ 史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

汉书═前汉书 / 说文解字═说文 / 世说新语═世说 ═世说新书

昭明文选═文选 / 新五代史═五代史记 / 三国志演义═三国演义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 金玉缘═情僧录═金陵 十二钗

12.著名注疏

汉,赵歧→孟子章句 / 西汉,毛亨→诗经传/ 汉,刘向→校定孙卿新书

东汉,高诱→战国策注/ 东汉,高诱→淮南子注/ 东汉,高诱→吕氏春秋注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 / 东汉,郑玄→诗经笺/ 东汉,郑玄→礼记注

三国吴,韦昭→国语注 / 魏,何宴→论语集解 / 魏,王弼→老子注

晋,杜预→左传集解 / 晋,郭璞→山海经注 / 晋,郭象→庄子注

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 / 南朝宋,裴駰→史记集解 / 南朝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 唐,孔颖达→五经正义 ( 易,诗,书,礼记,左传)/ 唐,杨倞→荀子注 /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 /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 唐,颜师古→汉书注 / 唐,李善→文选注 / 宋,朱熹→四书集注 / 宋,朱熹→诗集传/ 宋,朱熹→楚辞集注 / 元,胡三省→资治通鉴注 /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 清,杨守敬→水经注疏 / 清,全祖望→七校水经注 /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 清,王先谦→汉书补注/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 / 清,焦循→孟子正义

13.创 始

尚书→我国最早之史料 ,散文之祖 / 尚书,禹贡→开後世地理之学

周易→我国最早之哲学书 / 诗经→为我国韵文之祖,纯文学之祖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北方文学的代表

六书→中国文字的创造方法 / 甲骨文→目前所见最早的中国文字

春秋→为编年史之祖 / 尔雅→我国最早的训诂之书(字义分类的字书)

论语→语录体之祖 / 孟子→南宋光宗刻十三经,将孟子列人经部

荀子→著有王赋篇,为後世赋体之祖/ 国语→国别史之祖

庄子,天运→最早把儒家传道之书称为经 / 孙武,孙子→为我国现存最早之兵书

竹书纪年→四库总目,列为编年之首 / 屈原→楚辞之祖

楚辞→辞赋之祖 南方文学的代表 / 楚辞→四库全书列为集部之首

李斯→骈文初祖,汉赋先驱/ 李斯→仓颉篇为小篆之始

乐府→汉武帝时设立 / 司马迁,史记→通史之祖 ,纪传体之祖

司马迁,史记→第一部正史/ 贾谊,治安策(一名陈政事书)→万言书之祖

刘向,别录(刘歆,七略)→我国目录学之祖 / 刘向→始为战国策定名

刘向→始为楚辞定名 / 考据之学→始於汉章帝时考定之白虎通义

班固,汉书→断代史之祖 / 班固,咏史诗→五言诗正式成立

汉书艺文志→为现存最早之书目/ 许慎,说文解字→我国现存最早之字典

说文解字→我国最早讲字形结构(小篆)之字书

曹丕,典论论文→强调文章的价值,始予文学以独立的生命.

曹丕,典论论文→我国文学批评之祖(专篇)

曹丕,典论论文→建安七子之称始见於此 / 曹丕,燕歌行→七言诗正式形成

陶渊明→田园诗人之宗 / 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

皇甫谧,甲乙经→我国针灸医术最早之书 / 昭明文选→我国最早诗文总集

刘勰,文心雕龙→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专书 (用骈文写成)

刘义庆,世说新语→开後世说部之先河

锺嵘,诗品→为我国诗评(评五言古诗,分上中下三品)最古之专著

郦道元→後世言写景之文,必以水经注为宗.

宋之问,沈佺期→完成五言律诗之格律 / 杜审言→完成七言律诗之格律

韩愈→祭十二郎文用口语散文行之,为祭文之创格,被推为千古绝调

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

陈子昂,李华→唐早期写古文者(比韩,柳要早),为古文运动之先驱.

房乔奉敕撰晋书→我国官修史书之始 / 刘知几,史通→第一部评史专书

杜佑,通典→最早专论典章制度之书

李商隐→自定其所为骈文曰樊南四六甲乙集,四六之名乃告确立.

赵崇祚,花间集→词集的滥觞 (始祖)/ 袁枢,通鉴纪事本未→纪事本未体之祖

欧阳修,集古录→金石学之祖

苏洵→「赠序」称「引」或「说」之始(苏洵之考名序,故苏氏讳序)

张先→词至张先乃有长调 / 周敦颐→宋明理学之祖 / 黄庭坚→创立江西诗派

朱熹→作诗集传,乃废诗序,多有新义,为明清以降的勺通行本

水浒传→我国通行最早的白话章回小说

三国演义→我国最通行的章回小说(浅近文言)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名始此 / 顾炎武→清代朴学之导师

方 苞→桐城派之祖 / 刘鹗,铁云藏龟→研究甲骨文最早之资料

梁启超→新民丛报体 (融合俗语,骈语,韵语及外国语法)

胡适→提倡白话文学运动,造成划时代的「五四文学革命」

徐志摩→创设新月社

14.渊源

荀子→源出孔子,传六经 / 五绝→来自五言古诗 / 七绝→来自乐府歌行

赋→导源於诗,兴於楚辞./ 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受左传沾溉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 世说新语→系东汉以後品评人物,好尚清谈风气下的产物.

柳宗元山水游记→脱胎郦道元水经注 / 司马光→思想源出六经

三苏→其文出於战国策,庄子,史记,纵横家/王安石→文学孟子,韩愈,诗学杜甫.

曾巩→为文原本六经,斟酌於司马迁,韩愈./ 姜夔,史达祖→受周邦彦影响

文天祥→服膺程,朱之学/ 水浒传→脱化自大宋宣和遗事

三国演义→脱化自三国志平话/ 西游记→脱化自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王守仁→直承宋,陆九渊「心即理」的观念,提出「致良知」与「知行合一」学说

张尔歧→学行一主程,朱

红拂记(明,张凤翼),虬髯翁(明,凌初成),女丈夫(明,冯梦龙)→虬髯客传

全祖望→服膺黄宗羲,致力於史传

汪中→治古文不法韩,欧,而以汉,魏,六朝为则.

方苞→思想推本於六经,论,孟,文步左传,史记及唐宋八大家.

方苞→学行继程朱之後,文章在韩欧之间.

姚鼐,曾国藩→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

曾国藩→学宗程朱,治军与居官皆有儒者之风.

长生殿→梧桐雨→长恨歌传→长恨歌/ 林纾→以桐城派自居

梁启超→为文初学桐城,後学魏晋.

徐志摩→於文好史记与庄子,於诗好李白与李商隐

孙中山→继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统并参考西方民主,科学之思想.

蒋中正→道承孔孟,志继国父

15.师承

孟子→子思/ 宋玉→屈原 / 李斯,韩非→荀子 / 戴德,戴圣→后仓

晁错→张恢,伏生 / 司马迁→司马谈,孔安国,董仲舒 / 郑玄→马融

李密→谯周 / 刘勰→定林寺僧佑/ 李翱,李汉,皇甫湜→韩愈

孙复,欧阳修,张载→范仲淹 / 程颢,程颐→周敦颐 / 钱公辅→胡瑗

苏轼,曾巩→欧阳修 / 白朴→元好问 / 罗贯中→施耐庵

宋濂→吴莱,柳贯 / 方孝孺→宋濂 / 姚鼐→刘大櫆→方苞

梁启超→康有为 / 蒋经国→吴稚晖

16.推 崇

孔子:据鲁史修春秋,汉儒称孔子为「素王」 / 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

李斯:谏逐客书为秦代奏疏之代表作/ 司马迁:後世推为文史之宗师

司马迁:「史记」本为史书通称,後世成为司马迁史著的专称

司马相如:王世贞誉之为赋圣 /贾谊:上承屈原,宋玉 下开枚乘,司马相如

晁错:汉文,景二帝,亲信任事,法令多所更定,号为「智 囊」.

曹植:谢灵运誉为「才高八斗」 / 曹植:有七步成诗之才

王粲:文心雕龙誉为七子之冠冕

诸葛亮:昔人谓:「读出师表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忠.」

张 芝:世称草圣 /王羲之:後人尊为书圣,兰亭序(行书为其代表作).

李密:师事谯周,门人比之子游,子夏 /李密:读陈情表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孝.(安子顺语)/陶渊明:苏轼谓陶渊明诗「质而实绮,瞿而实腴」

陶渊明:锺嵘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丘迟:与陈伯之书为骈文之隽品.

魏徵:魏徵没,太宗以亡人镜为喻,足见倚重.

王维:苏东坡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曾绘辋川图,魏徵誉为古今第一

崔颢:李白叹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严羽沧浪诗话:「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诗为第一」

李白:贺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李白,杜甫:韩愈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苏轼谓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韩愈:茅坤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读祭十二郎文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慈.

韩愈:曾国藩谓:古文雄奇昌黎第一.

柳宗元:韩愈称其文章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 (司马 迁)

柳宗元:前人称段太尉逸事状一文「学史,汉而能成自然」

柳宗元:山水游记文笔清丽,有强烈感染力,为後世游记的楷模.

孟郊,贾岛:苏轼评孟郊,贾岛之诗「郊寒岛瘦」

元稹,白居易:苏轼评元稹,白居易之诗「元轻白俗」

白居易:唐宣宗 云「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曲」

杜牧:所作阿房宫赋,骈散并用,历来脍炙人口.

李 煜:国亡後,感慨既深,词作哀怨凄绝,所谓以血书者也 为古今第一词人

范仲淹:後人誉为「天下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西夏人曰「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范仲淹:羌人呼为「龙图老子」

欧阳修:为北宋文坛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

欧阳修:陈师道称其善叙事,不

甩故事陈言,而文益高.

欧阳修: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

诗赋似李白.

欧阳修:吴楚材评:「醉翁亭记,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家之创调也」

苏 辙:苏轼云「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钱公辅:苏轼言其「带规矩而蹈绳墨,佩芝兰而服明月」

苏洵:欧阳修得苏洵所著权书,衡论等二十二篇,以为贾谊,刘向不能过.

柳永: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陆游:有南宋第一诗人之誉,有爱国诗人之称

李清照:古今第一女词家,闺秀第一词人

马致远:所著汉宫秋被推为元剧冠军

张可久:有曲坛宗匠之誉

关汉卿:为元剧之开山大师

关汉卿:王国维评关汉卿杂剧:「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为元人第一」

三国演义:李渔誉为天下第一才子书

高明:明太祖谓其琵琶记,为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

高明:王国维谓琵琶记自铸伟词,其佳处殆兼南北之胜

宋濂:明太祖誉宋濂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刘基推之为「当今文章第一」

刘基:明太祖誉刘基为「吾之子房」

刘基:未能方驾唐宋八大家,可与魏徵比美.

袁宏道:张岱评袁宏道游记小品文,堪继郦道元,柳宗元之後的第三大家

归有光:深受清代方苞,姚鼐(谓有光直接唐宋八大家之後),曾国藩等人的推崇.

张尔岐:顾炎武推崇其精於三礼

宋应星:天工开物一书为三百年前讲求农工科学空前创作

全祖望:阮元谓其兼长经学,史才,词章之学

方苞:姚鼐云:「望溪先生之古文,为我朝文章之冠」

孙星衍:袁枚品其诗,誉为天下奇才.

曾国藩:道德,文章,事功皆受後人推崇.

曾国藩:成之湘军,平定太平军,为中兴第一功臣.

红楼梦:是我国通行小说少数出於原创,而且 成就非凡的作品.

红楼梦:跻身世界文学之林,中外学者纷纷研究,形成所谓「 红学」

徐志摩:语体诗文为一代宗匠

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享誉海内外

余光中:为台湾诗坛最勇悍之健将,对台湾新诗发展贡献卓著.

郑愁予:杨牧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17.科举取士

应试

及弟称

名次

童试

秀才

考中秀才者称学政为宗师

乡试

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名以下不称元

会试

贡士

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

进士

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18.文学家封公,侯者

诸葛亮→武乡侯/ 魏徵→郑国公/ 韩愈→昌黎伯(宋神宗时追封)

王安石→荆国公/ 司马光→温国公/ 文天祥→信国公

刘基→诚意伯 / 王守仁→新建伯/ 曾国藩→毅勇侯

19.诗经六义

体裁:风 (15 国风) →民间歌谣/雅 (大,小雅) →宴会乐曲/颂 (周,鲁,商) →祭祀乐舞

作法:赋 (铺叙法) / 比 (譬喻法) / 兴 (联想法)

20.赋之类别

古 赋 → 两汉 / 俳 赋 → 魏,晋,南北朝 / 律 赋 → 唐朝 /文 赋 → 宋朝/

21.近体诗类别

绝句:五言 (四句,20字)/ 七言 (四句,28字)

律诗:五言 (八句,40字)/ 七言 (八句,56字)

(以首句第二字之平仄判定平起式或仄起式)

(二句为一联,共分四联,中间两联须对仗)

排律:五言 (八句以上) / 七言 (八句以上)

小律:又称三韵律,六句.

22.词之类别

小 令→ 58 字内 / 中 调→ 59 ~ 90 字 / 长 调→ 91 字以上 (清,毛先舒所分)

23.曲之类别

┌— 小令 →一曲 —┐

┌— 散曲 │ │仅可清唱

│ └— 散套 →二曲以上(同一宫调) —┘

曲 (可加衬字)

│ ┌— 杂剧 —┐

└— 剧曲 │ │有科白(科为动作,白为独白或对话)

└— 传奇 —┘

24.小说分类(以内容分)

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招集门下食客共同撰写而成

侠义小说→水浒传(元,施耐庵) 儿女英雄传(清,文康) 三侠五义(清,石玉昆)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元,罗贯中)

神怪小说→西游记(明,吴承恩) /封神演义(明,许仲琳)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言情小说→红楼梦(清,曹雪芹撰,八十回以後高鹗补成,计120回 )

讽剌小说→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老残游记(清,刘鹗) ,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沃尧)

冶艳小说→金瓶梅(明,笑笑生) 品花宝鉴(清,陈森)花月痕(清,魏子安)

理想小说→镜花缘(清,李汝珍) 野叟曝言(清,夏敬渠)

25.序之类别

┌—自序

┌—书序—┤ (序文在书前者为序,在书後者为跋 )

│ └—他序

└—赠序

26.上书类别(汉)

章 → 谢恩/ 奏 → 按劾/ 表 → 陈情/ 议 → 执异

27.策之类别

┌—对策——应诏陈言 ( 如苏轼上时务策二十五篇 )

└—进策——探事献说

28.史书之类别

┌—通史

┌—依时间分—┤

│ └—断代史

史书

│ ┌—编年体

└—依体裁分—┤ 纪传体

└—纪事本末体

29.唐诗分期

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沈佺期,宋之问 ,陈子昂

盛唐- 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

中唐- 韩愈,柳宗元,韦应物,孟郊,元稹,白居易

晚唐- 李商隐,杜牧,温庭筠

30.诗经派别(西汉)

鲁诗→申培(鲁人)→今文经→亡逸 —┐

齐诗→辕固(齐人)→今文经→亡逸 │三家诗

韩诗→韩婴(燕人)→今文经→亡逸 —┘

毛诗→毛亨(鲁人)→古文经→独存

31. 唐诗派别

社会派→杜甫,白居易,元稹,刘禹鍚,张籍

自然派→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

边塞派→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奇险派→韩愈,孟郊,贾岛

浪漫派→李白,贺知章

唯美派→杜牧,李商隐,李贺

32. 宋词派别

婉约派→欧阳修,李清照,柳永,周邦彦,秦观(正统)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游 (变调)

33.散曲派别

前期质朴:以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为代表

後期典丽:以张可久,乔吉为代表

34.清代诗派

性灵派→袁枚 / 神韵派→王士祯 / 格调派→沈德潜

肌理派→翁方纲 / 声调派→赵执信

35.理学派别

濂溪学派→周敦颐 / 洛 学 派→程颢,程颐

关 学 派→张载 / 闽 学 派→朱熹

浙 派→叶适,陈亮 / 江西学派→陆九渊

阳明学派(姚江学派)→王阳明

36.明文学派别

拟古派 (秦汉派)→王世贞,李攀龙等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公安派 (公安体)→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文学重性灵,贵独创

37.清古文派别

桐城派→方苞,刘大櫆,姚鼐 / 阳湖派→恽敬,张惠言

湘乡派→曾国藩,吴汝纶

38. 著名的家训

作者 书名

颜之推  颜氏家训

司马光  传家集

朱柏庐 朱子治家格言

郑板桥 郑板桥家书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39.唐朝诗人称誉

诗仙→李白 / 诗侠→李白 / 诗圣→杜甫 / 诗史→杜甫 / 诗佛→王维

诗豪→刘禹锡 / 鬼才→李贺 / 诗天子→王昌龄 / 五言长城→刘长卿

40.宋朝词人称誉

词中之圣→南唐,李煜/ 词中之帝→南唐,李 煜/ 词中之龙→南宋,辛弃疾

41.描 写 音 乐(声音) 较 成 功 的 文 章

欧阳修- 秋声赋/苏轼- 赤壁赋,石钟山记/刘鹗- 明湖居听书

李贺-李凭箜篌引,韩愈-听颍师弹琴,白居易- 琵琶行

42. 文章风格

左传→叙事详明,描写生动,运笔传神,纵横自得,为历史散文之佳构.

庄子→想像玄妙,说理高超,文笔灵活奔放,夸张大胆,譬喻生动,辞采瑰丽.

战国策→委婉善讽,气势纵横,练达人事,曲尽人情,是成就非凡的历史散文.

李斯→为文瑰丽排比,气势奔放.

吕氏春秋→取法自然而求周用世,切近理想而不违事势.以儒道为主.

贾谊 →气势雄伟,波澜壮阔,议论透辟.

司马迁→其文雄深雅健,善叙事理,为文史大宗师.

韩诗外传→於书中杂引古事古语,而证以诗辞,与经意不尽相合.

曹丕→为诗婉约悱恻,一变乃父豪迈沉雄之风.

陶渊明→诗文均朴质,不为当时所称,唐宋以後始见重於世.

世说新语→文字清俊简丽,故事机趣横生,极富文学价值.

丘迟→辞釆逸丽

刘勰→运用经典的思想,作指导文学理论的南针.

郦道元→状绘地貌水文,意态飞动,妍丽绝伦,读之如身历其境.

李白→其诗飘洒奔放,俊逸清新

杜甫→风格浑雄古,沉郁顿挫,语言精鍊,格律谨严.

杜甫→其诗反映社会,表现人生,真挚深刻,锤鍊功深.

王维→诗格高妙,五七言古风律体绝句,无不精到,皆臻上乘.

王维→後期山水田园诗,情景交融,意趣淡远闲静.

孟浩然→风格清远,用笔轻淡,语言明澈,颇有陶风.唯怀才不遇,时露伤怀之情

岑参→多咏沙塞风光及征战之事,显露阳刚气象.

崔颢→早期作品流於浮豔,晚年忽变常体,尽写戎旅,风骨凛然.

柳宗元→记游之文,摹绘山水,情景交融,为人所不能及.

白居易→文章精切,诗近於白话.

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早年富热情,思以诗歌改革政治;晚年好佛,心境宁静,诗篇归於平和闲适.

杜牧→诗风清丽俊爽,在晚唐诗人中自成一格.

李煜→宫中所作,备极华艳温馨;国亡後感慨既深,哀怨 凄绝,至为动人, 所谓以血书者也

欧阳修→文章平易流畅,清新自然,诗词清丽明媚,语近情深.

欧阳修→为文以明道致用为主

苏洵→其文古劲简直,有先秦之遗风

苏轼→其文气盛理足,汪洋宏肆,如行云流水.

苏轼→思想恢弘,才气纵横,文笔自然奔放,明快锋利.

司马光→文如布帛菽粟,深切日用 ,羽翼名教,端正世风.

王安石→文章风格峭拔,结构讲严,论说深透,文辞简鍊.

曾巩 →气势纵横,跌宕多姿,笔法精警,长於议论.

周邦彦→精通音乐,善於铺叙,富丽精工.

陆 游→词风豪放

辛弃疾→词境雄奇壮大,善於运用比兴,夸张,想像,典故等手法,不落俗套.

水浒传→铺叙紧凑,内涵深刻,叙事细致,神态活现.

三国演义→人物刻画突出,情节变化万千,语言锤鍊精纯,结构恢弘瑰伟.

关汉卿→豪放自然,不假雕饰,为元曲本色

白朴→儒雅端庄

马致远→散曲:沈郁苍凉,境界至高 杂剧:多脱离现实,而写神仙道士,以寄其失意与冥想

张可久→所作皆为散曲,清丽典雅,华而不豔.

刘基→文章理充词沛,神足气旺 为诗沈郁跌宕,自成一家

宋濂→文章委曲畅达

袁宏道→重性灵,贵独创,清新轻俊,情趣盎然.

归有光→文章疏淡自然,情感真挚,谋篇遣词,明净有法度

方苞→文谨严雅洁,以经义为宗

刘大槐→长於古文,精於诗歌,又为时文名家.

蒲松龄→聊斋志异一书虽记仙狐鬼魅故事,但寓有深刻的寄托,富於讽劝警惕意味

袁枚→其诗风趣清新

汪中→坚卓典赡,自成一家.

林舒→诗亦清新

红楼梦→情节细密完整,人物刻画入微,文字炉火纯青.

梁启超→融合俗语,骈语,韵语及外国语法,自成一格,号为新民丛报体.自谓笔锋常带感情

徐志摩→散文充满同情与幽默,其诗清新中有神秘,流利中有苍凉.

徐志摩→具备中国古典文学的素养,兼融西洋文学的长处,风格别具,抒情真摰.

梁实秋→文笔清新隽永,寓意深远. 体制精鍊,幽默中见其博雅与睿智.

丁文江→为文严密而富识见

蒋经国→涉笔成趣,散文真诚,平易

余光中 →富感性而有阳刚之大美

郑愁予→擅写抒情诗,能熔古典於现代,化陈腐为新奇.

43.重要篇章

诗经→ 305 篇/ 论语→ 20 篇/ 孟子→ 7 篇

庄子→ 33篇(内篇为庄子手著,外,杂篇则不是)

大戴礼→ 85 篇/ 小戴礼→ 49 篇/ 战国策→ 33 篇

史记→ 130 篇/ 汉书→ 100 篇/ 世说新语→ 36 篇

三国演义→ 120 回(毛宗冈增删)/ 红 楼 梦→ 乾隆间80回抄本流传

44.重要总集

书名 编辑者 内容

诗经难考收集春秋中叶以前五,六百年的诗歌

楚辞汉,刘向辑录屈原,宋玉,贾谊等人作品

昭明文选梁,萧统 选录秦汉~齐梁之诗文,诗文总集之始

玉台新咏梁,徐陵 选录汉~梁之诗

花间集後蜀,赵崇祚录晚唐,五代十八家词,词集之祖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 录陶唐~五代之乐府歌词

太平广记宋,李昉 唐代小说多保存於此,小说家之渊海

宋文鉴宋,吕祖谦 编选宋代文章

唐宋八大家文钞明,茅坤 辑唐宋八大家之文,唐宋八大家之名始著

全唐诗清,康熙敕编辑录唐诗四万八千馀首 (曹寅主持刻印 )

四库全书清,纪昀总纂分经史子集四部,有史以来最大丛书

古文辞类纂清,姚鼐 选录战国~清之古文

经史百家杂钞清,曾国藩选录经史诗文之佳作

45. 春 秋 三 传 之 比 较

左氏传左丘明鲁隐公元年~鲁哀公廿七年共255年主记史事古文经

公羊传公羊寿鲁隐公元年~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主释义例今文经

谷梁传谷梁赤鲁隐公元年~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主释义例今文经

46.左 传,国 语 之 比 较

左传相传左丘明春秋内传编年史记事为主,丰富而具体晋,杜预注

国语相传左丘明春秋外传国别史之祖记言为主,劝善而风趣吴,韦昭注

47.大 ,小 戴 礼 之 比 较

大 ,小 戴 礼 之 比 较

戴德

大戴

删取 85 篇

大戴礼

末收入十三经

尚存39篇

戴圣

小戴

删取 49 篇

小戴礼

为十三经之一

今传之礼记

48.今 , 古 文 经 之 比 较

今 , 古 文 经 之 比 较

今文汉儒口述用隶书写成如:尚书,仪礼,公羊,谷梁

古文於孔壁发现用秦前文字写成如:易经,周礼,毛诗,左传

49.诗 经 , 楚 辞 之 比 较

诗 经 , 楚 辞 之 比 较

诗经春秋时期四言为主韵文之祖质朴写实北方文学的代表作者多不可考

楚辞战国时期七言为多辞赋之祖浪漫神秘南方文学的代表作者多可考

50.古体诗,近体诗之比较

古体诗,近体诗之比较

古体诗可换韵不拘平仄不限句数不求对仗产生於两汉,发展於魏晋

近体诗不可换韵限平仄声句数固定律诗要求对仗兴盛於唐代

51.杂 剧 , 传 奇 之 比 较

杂 剧 , 传 奇 之 比 较

名称

折数

宫 调

用 韵

唱法

剧首

剧 末

又名

杂剧

四折

一宫调

一韵到底

独唱

楔子

题目正名

北曲

传奇

不限

不 拘

可换韵

合唱

家门

下场诗

南曲

52.诗 ,词,曲 之 比 较

诗 ,词,曲 之 比 较

韵文

整齐句

诗韵

讲求平仄

盛行於唐朝

韵文

长短句

词韵

平仄比诗严格

盛行於宋朝

韵文

长短句

曲韵

平仄比诗严格

盛行於元朝

53.朱,陆理学之比较

朱,陆理学之比较

朱 熹

道问学

重於学

重实践

陆九渊

尊德性

重於思

重领悟

54.史 记 , 汉 书 之 比 较

史 记 , 汉 书 之 比 较

史记

司马迁

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130卷

黄帝~汉武帝

通史,纪传体之祖

雄深雅健,善叙事理

汉书

班 固(班昭,马续补作)

本纪, 列传,表,志

100卷

汉高祖~王莽

断代史之祖

文字精鍊,叙事详密

55.新 , 旧 五 代 史 之 比 较

新 , 旧 五 代 史 之 比 较

旧五代史

薛居正

宋太祖时编成

官修

列入正史

新五代史

欧阳修

宋仁宗时呈上

私撰

列入正史

56.新 , 旧 唐 书 之 比 较

新 , 旧 唐 书 之 比 较

旧唐书

刘煦

五代後晋时编成

官修

列入正史

新唐书

宋祁,欧阳修

宋仁宗时编成

官修

列入正史

57.骈 文 , 散 文 之 比 较

骈 文 , 散 文 之 比 较

文体

又名

盛行时代

风格比较

押韵与否

骈文

四六文

六朝

华丽空疏,讲求对偶

多用典故,讲求平仄

不用押韵

散文

古文

唐宋

内容充实,形式自由

不用押韵

58.乐 府 诗,古 诗 之 比 较

乐 府 诗,古 诗 之 比 较

乐府诗

多长短句

可入乐

多述事

贵遒劲

可换韵

不重平仄

古诗

多五七言

不入乐

多抒情

尚温雅

可换韵

不重平仄

59.韩 愈,柳 宗 元 之 比 较

愈,柳 宗 元 之 比较

作家

籍贯

世称

文风

对佛老

古文地位

著作

韩愈

退之

河南河阳

韩昌黎

韩文公

雄浑精炼

排斥

唐宋八大家之首

昌黎先生集

柳宗元

子厚

河东解县

柳河东

柳柳州

雄深雅健

不排斥

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河东集

60.三苏之比较

三苏之比较

关系

文风

著作

苏洵

父--老苏

明允

老泉

古劲简直

嘉佑集

苏轼

兄--大苏

子瞻

东坡居士

汪洋宏肆

东坡全集

苏辙

弟--小苏

子由

颖滨遗老

汪洋澹泊

欒城集

61.宋濂,方孝孺 之 比 较

宋濂,方孝孺 之 比 较

关系

世称

文风

諡号

际遇

著作

宋濂

景濂

潜溪先生

雍容典雅

文宪

明朝礼乐制度多出其手

因长孙犯法,流放病逝

宋文宪公全集元史(总修)

方孝孺

希直

希古

正学先生

说理明透

文正

受知惠王,国政咨之.

拒为燕王草诏,不屈而死

逊志斋集

62.批评先秦诸子的名作

荀子非十二子篇/ 庄子天下篇/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一 字 多 义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是

⊙「乃」有意欲为收责於薛乎:还

⊙先生所为文市义,「乃」今日见之:才,於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则,就

⊙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却

⊙家祭勿忘告「乃」翁:你,你的

⊙曰:「牛何之 」对曰:「将以衅钟.」:往

⊙陶朱公「之」齐,过而问焉:往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句中助词,无义.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句中助词,无义.

卒「之」为众人也:句末助词,无意义.

⊙余闻「之」也久:指代其人其事

⊙其受「之」人也,贤於材人远矣:介词,於

⊙「比」得软脚病:近来

⊙义之与「比」:依从

⊙「比」门下之车客:比照

⊙「比」见晨光:及,等到

⊙愿「比」死者一洒之:替

⊙君子周而不「比」:阿附

⊙肩相「比」也:并

⊙「文」质彬彬,然後君子:文采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文章

夫人善於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文章

⊙小人之过也必「文」:掩饰

⊙郭公夏五,疑信相参,则徵「文」难:典籍

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典籍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礼乐制度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道统

⊙「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薰陶

⊙人「文」的素养:文化

⊙使知前辈之风俗「云」∶为句末语气词,无义

⊙由是狂名振一时,至比之王铁鎗「云」∶为句末语气词,无义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说

⊙独高其义,因以遗於世「云」,语尾虚字,无义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於史公「云」∶

句末语气词,无义

⊙于嵩,贞元初死於毫,宋间.嵩无子.」张籍「云」∶说也.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稍微

⊙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稍微

⊙当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少有

⊙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指年纪 小,年轻.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稍微

⊙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稍微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并且

⊙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用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用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

⊙拥火「以」入:而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而

⊙视其所「以」:原因

⊙诚既勇兮又「以」武:助词,无义.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助词,无义.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因此

「用」能鼓动风潮:因此

⊙心之为「用」大矣哉:功用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为,做

⊙不适中国之「用」:使用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如果

⊙惑「而」不从师:却

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却

⊙人非生「而」知之者:则

⊙百年「而」後:以

⊙轻霜露「而」狎风雨:且

众人笑「而」忽之者:且

⊙隆起「而」粟:犹如

⊙聚「而」如钱:然

⊙三月「而」神色始复:然後

⊙凌余阵兮躐余「行」:行伍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汝非徒身当服「行」:实行

⊙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品行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品行

⊙自「行」束脩以上:准备

⊙儿女忽成「行」:行列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效法

⊙「行」己有耻,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行为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历

⊙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酌酒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过去,方才

⊙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胜 」∶过去,方才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面对

⊙太守即遗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过去,方才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过去,方才

⊙「即」不能答,当血是刃:假如

「即」不满所欲,出火刀斫柱:假如

⊙王「即」命给予:立刻

⊙此「即」所谓口技:就是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近

⊙皇帝「即」世:离

⊙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跪也

⊙正襟危「坐」:坐著

⊙孔子与之「坐」而问焉:座位

⊙「坐」此不逮足下耳:因也

⊙柳宗元「坐」王叔文党而贬柳州:入罪

⊙莫辞「更」坐弹一曲:再

⊙修台之史「更」难:愈,甚

⊙使将士「更」休:轮替

⊙「更」百苦以保其後:经历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改正

⊙长安不「见」使人愁:看见

⊙天下有道则「见」:显现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被

⊙都督「见」委: 相

⊙先生识「见」甚高:见解

⊙童子「见」,门人惑:拜见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语中助词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岂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则

⊙「其」无知,悲不几时:若,如

彼「其」能有所忍也

⊙自今已往,吾「其」无意於人世矣:将

⊙然後惟「其」所愿:我

⊙知我者,「其」唯春秋乎:大概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大概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彼

⊙汝「其」勉之:希望

⊙走「卒」类士服:仆役

⊙「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猝,突然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突然

⊙涕泣谋於禁「卒」:士兵

⊙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士兵

⊙「卒」获有所闻:终於

⊙道遇疾「卒」:死亡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终究

⊙隋炀帝之「幸」江都:天子所至

⊙计之详矣,「幸」无疑焉:希

教吾子与汝,「幸」其成:希

⊙今日多「幸」,遇一妹:幸运

⊙「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侥幸

⊙诸侯亲「服」:听命,臣服

⊙「服」太阿之剑:佩带

⊙日「服」汤剂:食

⊙今人一「服」儒衣:穿著

⊙春「服」既成:衣服

⊙有事弟子「服」其劳:服务,服事,效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顺从

⊙「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只是

不可,「直」不百步耳:只是

⊙「直」而无礼则绞:正直

⊙「直」岁大饥:值,遇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正,简直

⊙木受绳则「直」:挺直

⊙「直」至长风沙:一直,迳

⊙今「直」为此萧艾也:竟

⊙举「直」错诸枉:正直的人

⊙渔父樵夫之「舍」:房屋

屋「舍」俨然:房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停止,息

⊙东西百里,此北一「舍」:三十里

⊙「舍」我其谁:除

⊙「舍」生取义:舍弃

⊙便「舍」船,从口入:离开

⊙木受绳「则」直:就

⊙此「则」不佞之帜也:是

⊙口耳之间「则」数寸耳:才

⊙一可以为法「则」:法度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故

⊙惟天惟大,惟尧「则」之:等齐

⊙於其身「则」耻师焉:却

⊙先生幸勿推「却」:推辞

⊙李牧连「却」之:

⊙鲁肃允诺,「却」不解其意:但

⊙探他虚实,「却」来回报:再

⊙如白驹之过「却」:间隙

⊙改其「度」:计划

⊙「度」义而後动:考量

⊙器「度」恢宏:器量

⊙用「度」不足:费用

⊙「度」日如年:过

⊙莫把金针「度」与人:给

⊙以胜为「故」:目的

⊙人问其「故」:因,原因

⊙「故」治国无法则乱:所以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所以

⊙以「故」法为其国:旧

「故」城之墟:旧

⊙非一朝一夕之「故」:绿故

⊙感子「故」意长:故人,老友

⊙王子晞「为」尚书:担任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能「为」公已乱:替

所谓「为」蛇画足:替

⊙「为」人姁姁:待

⊙疾未易「为」也:治疗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是

西湖之美,「为」春为月:是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是

⊙夫子「为」卫君乎:助

谁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助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安可「为」俗士道哉:向

⊙梅花「为」寒所勒:被

⊙不耻则无所不「为」:做

⊙不与培塿「为」类:同

⊙粉汗「为」雨:成,如

⊙「为」除不洁者:伪

⊙愿陛下「矜」愍愚诚:怜悯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怜悯

⊙不「矜」名节:自尊大,爱惜

⊙君子「矜」而不争:庄重自持

⊙「矜」寡孤独:鳏

⊙久不见「若」影:你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好像

若」垤若穴:好像

⊙彼与彼年相「若」也:似,同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至於

⊙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也:求

⊙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总之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约定

⊙便「要」还家:邀

⊙全「要」领以从先大夫於九京也:腰

⊙凡先王之法,有「要」於时也:适应

⊙而「要」其上者:要挟

⊙守「要」害之处:重要

⊙张良出,「要」项伯:邀

⊙君「乘」车,我戴笠:驾

⊙「乘」风破浪:顺应

⊙而其未可「乘」也:利用

⊙晋之「乘」:晋史书名

⊙是以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胜

⊙千「乘」之国:一车四匹马之车

⊙「乘」骑者皆贱骡而贵马:骑

⊙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升,迭起

⊙晚有儿「息」:儿子

⊙气「息」奄奄:呼吸

⊙视其生「息」.调其暄寒:生长

⊙君子以自强不「息」:停止

⊙风「息」是温驯的:气息

⊙信「息」全无: 音讯

⊙郑伯肉袒牵羊以「逆」:迎接

⊙此事不可「逆」料:预度

⊙水「逆」行,汜滥於中国:反,倒

⊙不「逆」情以干誉:违背

⊙「逆」竖昌言革命:叛逆

⊙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则

⊙「将」蓬鸟甕牖,无所不快:即使

⊙一个嘴巴打「将」去:了

⊙小喽罗把鼓乐就厅前擂「将」起来:了

⊙忙「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把,拿

⊙不知老之「将」至:即将

⊙良「将」犹在:将帅

⊙「寻」声闇问弹者谁:寻找

「寻」向所志: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

⊙深可四「寻」:八尺

⊙「寻」君去就之际:探求

⊙那只是家人「寻」常晚餐:平常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平常

⊙「寻」蒙国恩:不久

⊙锄,耰,銍艾相「寻」於其上:继

⊙「寻」友不遇:访问

⊙「几」为之冰消瓦解:几乎,殆

⊙庶「几」吾之建国方略,或不致再被国人视为理想空谈也:希望

⊙其於治乱存亡之「几」:预兆

⊙事父母「几」谏:委婉

⊙其无知,悲不「几」时:多少

⊙人之异於禽兽者「几」希:细微

⊙嬴粮而「景」从:影

⊙风「景」不殊:景色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大

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实式凭之:大

⊙「景」仰前贤:敬慕

⊙晚「景」凄凉:境,情状

⊙「景」翳翳以将入:日光

⊙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样子

⊙「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但是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如此

⊙禹,吾无间「然」矣:乎,焉

⊙雍之言「然」:是的

闲(间)

⊙禹,吾无「闲」然矣:非议

人不「闲」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非议

⊙「闲」御酒食,则又涕泣:偶尔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精诚无「间」:断也

⊙子房之不死,其「间」不能容发:空隙

⊙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闲」耳:分别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奉命於危难之「间」:时候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空闲

⊙世衰道「微」:衰微

⊙「微」斯人,吾谁与归:无

「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无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无

⊙天下之事,常发於至「微」:细小

⊙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暗中

⊙春秋之「微」:幽微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地位卑微

⊙忽然「与」万物迁化:和,同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和,同

⊙吾「与」点也:赞许

⊙平生好施「与」:施予,给与

⊙仕而家居俟代者「与」焉:参列其中

⊙民胞物「与」:类也

⊙失其所「与」不知:与国

⊙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相关,贪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通悦,高兴

⊙学百家之「说」:学说

邪「说」暴行又作:学说

⊙暗相思,无处「说」:谈述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劝说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通悦,使人喜爱

⊙博学而详「说」之:讲解

⊙常「数」月营聚:几,多

⊙会「数」而礼勤:屡次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屡次

⊙不可遍「数」:计算

⊙今夫亦之为「数」:技艺

⊙「数」罟不入洿池:细密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目

⊙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方法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命运

⊙将何「适」而非快:往

⊙不见得透露出任何陌生和不「适」:乐

⊙无「适」也,无莫也:专主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安适

⊙快意当前,「适」观而己矣:合,合於

⊙某为泾州,甚「适」,少事:闲适

⊙「适」才欢喜的有些引动了痰:刚,刚才

⊙屋易主:正值

⊙更「适」长山朱氏:嫁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寡

⊙「鲜」车怒马:鲜美

⊙巧言佞色,「鲜」矣仁:少

⊙治大国若烹小「鲜」:鱼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新鲜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往

⊙咏而「归」:返

长剑「归」来乎∶返回

主人忘「归」来不发∶返回

⊙吾妻来「归」:嫁

⊙而皆背晋以「归」梁:依附,归向

微斯人,吾谁与「归」:归附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称赞

⊙「归」孔子豚:赠送

「 归」臣妾於吴∶通假为「馈」,纳贡,送之意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请托

⊙举酒「属」客:注酒劝饮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连续

⊙武仲以能「属」文:连也,连缀字句,以成篇章.即写作.

⊙天「属」之乖:亲眷

一,同义复词举隅:

同义复词即同义字的重复.同义字在修辞中是镶嵌的增字用法的必要条件.而其目的是在拉长音节,使语气更为充足,使语意更加充实.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2,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苏轼:教战守策)

3,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实「式凭」之.

4,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5,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曾国藩日记选)

6,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反俭难.(曾国藩:谕子纪鸿)

7,申之以「盟誓」.(左传:成公十三年)

8,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辛苦耳.(後汉书:孔奋传)

9,楚之兵节,越之兵不节,楚人因「此若」势亟败越人.(墨子:鲁问)

10, 借问此「何谁」 云是鬼谷子.(郭璞:游仙诗)

11, 门不容车,而不

可「逾越」.(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2, 崇山「矗矗」,「巃嵷崔嵬」.(司马相如:上林赋)

13, 弦诵之地,「寂寥」无声.(唐书:代宗纪)

14, 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史记:燕世家)

15, 我看到历史的倏忽和「曩昔」的烟雾,蒙在我眼前的是时空隐退残留的露水.(叶珊:绿湖的风暴)

16, 啊!它「犹如」不死的老兵,浩然的精神将留传万世.(蓝心:古树颂)

17, 天到多「早晚」了 还跟著去游魂!(朱西宁:狼)早晚亦有当「时候」解.如「你往那裏去了,这早晚纔来.」

18, 几番「得失」,我已失却一切.(林怀民:变形虹)

19, 土希两国,历史上的「恩怨」植根已深,累有冲突.(中央日报社论:隐忧重重的塞岛问题)

※今日白话文盛行,单音词有变为复音词的倾向.如:

◎ 名词--状:状态 法:方法/ 信:书信/ 书:书籍/ 业:职业 情:情感/ 思:思想/ 行:行为/ 基:基础/ 币:货币/ 心:心灵/ 奴:奴隶/ 义:意义/ 乐:娱乐/ 艺:艺术.

◎ 形容词--幸:幸福/ 善:慈善/ 重:重要/ 全:完全/ 完:完善/ 独:单独/ 苦:痛苦/ 美:美丽/ 伪:虚伪/ 遍:普遍/ 确:真确/ 丰:丰富/ 大:广大/ 伟:伟大/ 健:健康/切:密切.

◎ 动词--明:明了/ 解:了解/ 庆:庆祝/ 保:保存 / 离:脱离/ 需:需要/ 要:要求/ 受:接受/ 生:生产/ 消:消化/ 灭:消灭/ 赞:赞美/ 望:希望/ 识:认识/ 展:伸展/ 表:表现/ 作:工作/ 行:旅行/ 记:记忆/ 动:动作/ 发:发洩/ 染:传染/ 助:帮助/ 研:研究/ 办:办理/ 增:增加/ 读:阅读/ 写:书写/ 买:购买/

位:居位.

二,偏义复词举隅:

偏义复词即在语词中偏重当中的一个字,另一字不具意义.这在修辞中即所谓镶嵌的配字法,其用一个平列而异义的字作陪衬,只取其声以舒缓语气,而不用其义的,称之.

1,大凡忧之所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一曰忧「得失」.(梁启超为学与做人)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得同「寒暖」「饥饱」.(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5,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罗贯中用奇谋孔明借箭)

6,却不见孔明「动静」.(罗贯中用奇谋孔明借箭)

7,天到多「早晚」了 还跟著去游魂!(朱西宁:狼)早晚亦有当「时候」解.如「你往那裏去了,这早晚纔来.」

8,几番「得失」,我已失却一切.(林怀民:变形虹)

9,土希两国,历史上的「恩怨」植根已深,累有冲突.(中央日报社论:隐忧重重的塞岛问题)

一,同义复词举隅:

同义复词即同义字的重复.同义字在修辞中是镶嵌的增字用法的必要条件.而其目的是在拉长音节,使语气更为充足,使语意更加充实.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2,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苏轼:教战守策)

3,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实「式凭」之.

4,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5,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曾国藩日记选)

6,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反俭难.(曾国藩:谕子纪鸿)

7,申之以「盟誓」.(左传:成公十三年)

8,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辛苦耳.(後汉书:孔奋传)

9,楚之兵节,越之兵不节,楚人因「此若」势亟败越人.(墨子:鲁问)

10, 借问此「何谁」 云是鬼谷子.(郭璞:游仙诗)

11, 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2, 崇山「矗矗」,「巃嵷崔嵬」.(司马相如:上林赋)

13, 弦诵之地,「寂寥」无声.(唐书:代宗纪)

14, 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史记:燕世家)

15, 我看到历史的倏忽和「曩昔」的烟雾,蒙在我眼前的是时空隐退残留的露水.(叶珊:绿湖的风暴)

16, 啊!它「犹如」不死的老兵,浩然的精神将留传万世.(蓝心:古树颂)

17, 天到多「早晚」了 还跟著去游魂!(朱西宁:狼)早晚亦有当「时候」解.如「你往那裏去了,这早晚纔来.」

18, 几番「得失」,我已失却一切.(林怀民:变形虹)

19, 土希两国,历史上的「恩怨」植根已深,累有冲突.(中央日报社论:隐忧重重的塞岛问题)

※今日白话文盛行,单音词有变为复音词的倾向.如:

◎ 名词--状:状态 法:方法/ 信:书信/ 书:书籍/ 业:职业 情:情感/ 思:思想/ 行:行为/ 基:基础/ 币:货币/ 心:心灵/ 奴:奴隶/ 义:意义/ 乐:娱乐/ 艺:艺术.

◎ 形容词--幸:幸福/ 善:慈善/ 重:重要/ 全:完全/ 完:完善/ 独:单独/ 苦:痛苦/ 美:美丽/ 伪:虚伪/ 遍:普遍/ 确:真确/ 丰:丰富/ 大:广大/ 伟:伟大/ 健:健康/切:密切.

◎ 动词--明:明了/ 解:了解/ 庆:庆祝/ 保:保存 / 离:脱离/ 需:需要/ 要:要求/ 受:接受/ 生:生产/ 消:消化/ 灭:消灭/ 赞:赞美/ 望:希望/ 识:认识/ 展:伸展/ 表:表现/ 作:工作/ 行:旅行/ 记:记忆/ 动:动作/ 发:发洩/ 染:传染/ 助:帮助/ 研:研究/ 办:办理/ 增:增加/ 读:阅读/ 写:书写/ 买:购买/

位:居位.

二,偏义复词举隅:

偏义复词即在语词中偏重当中的一个字,另一字不具意义.这在修辞中即所谓镶嵌的配字法,其用一个平列而异义的字作陪衬,只取其声以舒缓语气,而不用其义的,称之.

1,大凡忧之所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一曰忧「得失」.(梁启超为学与做人)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得同「寒暖」「饥饱」.(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5,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罗贯中用奇谋孔明借箭)

6,却不见孔明「动静」.(罗贯中用奇谋孔明借箭)

7,天到多「早晚」了 还跟著去游魂!(朱西宁:狼)早晚亦有当「时候」解.如「你往那裏去了,这早晚纔来.」

8,几番「得失」,我已失却一切.(林怀民:变形虹)

9,土希两国,历史上的「恩怨」植根已深,累有冲突.(中央日报社论:隐忧重重的塞岛问题)

    相关推荐

    古代文化常识之二 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之三 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一“文化中国”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之【汉代乐府诗】 古代文化常识之晚唐诗坛 古代文化常识3 古代文化常识2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之【春秋战国】 古代文化常识1 古代文化常识之屈原和楚辞 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职官 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地理 古代文化常识精品 古代文化常识之司马迁和史记 [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汇编:古代地理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地理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十一“衣食住行” 古代文化常识 文史典籍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一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四“姓名字号”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音乐文娱 古代文化知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二“天文历法”(1,2) 古文化常识最新 中国古文化常识 [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汇编:文史典籍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文史典籍 古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六“节庆民俗”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九“图书典籍” [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目录辞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二“天文历法”(3)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十“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七“科举教育”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古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目录辞书 [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音乐文娱 [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风俗礼仪 2016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古代地理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科举制度 [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科举制度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风俗礼仪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十二“音律度量”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十三“战争刑律”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科举制度文化汇编 2016年高考语文知识之古代文化常识文史典籍汇编 高考语文古代官职文化常识汇编 古代青楼文化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饮食器用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四“姓名字号”附录2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四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二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三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五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度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文史典籍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音乐文娱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古代文学常识之古代地理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人的称谓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人的称谓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五篇汇总 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古代文学常识之古代官职 古代文学常识高考语文常考2021 古代文学常识知识大全 2016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音乐文娱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文言文100个文化常识常考古文常识归纳2021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 古代计时常识 古代文学常识歌谣 文史常识:古代记时 2016年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文化风俗礼仪常识汇编 文化常识 古代名人文学常识 古代名人文学大全 高中语文古代常识知识点之人的称谓 2017年中考文言文文学常识之古代饮食 文学文化常识 [文学常识]古代文学常识汇编:天文历法 中国文化常识 备战2014中考语文古诗文文学常识之古汉语中的借代 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必背的古代文学常识 古代科举文化专用词集释 小升初必背的古代文学常识(唐代文学) 2017高考必知:古代文学常识 古代常见借代词语 常见借代词语 古代文学常识介绍—天文历法 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古代文学常识之天文历法 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文学常识积累之古代十圣 备考2014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积累之中国古代文学 趣味语文知识试题(古代文学常识) 课外知识之古代官职 高三语文知识点之元代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