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课外知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十一“衣食住行”

小编:
是天子、诸侯和大夫在祭祀时戴的,上边是一块长方形的木版,前后沿挂一串小圆玉珠。汉代以后,只有皇帝才能戴这样的冕,所以后代称皇帝即位为“加冕”。打仗时还要戴上“胄”,胄在秦汉以后又叫“兜鍪”,后代又叫“盔”,如辛弃疾《南乡子》“年少万兜鍪”,这里的“兜鍪”指头戴战盔的战士。

古代平民不能戴冠,只能戴类似后代的头巾之类的东西,称为“帩头”等,如《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比平民地位更低的奴仆,则仅能以青布束头,所以奴仆又称为“苍头”,如《董宣执法》“时阳湖公主苍头白日杀人”。

古人穿的短上衣叫“襦”,如《陌上桑》“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冬天穿的有裘、袍等。如《论语》“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平民通常只能穿褐或布衣,如《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上古没有棉花,布也是毛或麻制成的,但比褐要细一些,所以成为读书而未做官的人的常服,因此,“布衣”也就成了这些人的代称,如《出师表》“臣本布衣”。有时又仅指一般平民,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古人穿的下衣主要有裳(cháng)、绔(kù)、裈(kūn)等。裳就是裙子,古代男子也穿裙子。绔也写作“袴”,今天写成“裤”,但与今天的裤子并不一样。与现在的裤子差不多的是裈。

古人穿的鞋有屦(jù)、履、屐、鞮(dī)等,无非是草、木、皮、丝质的,都比后代要粗糙的多。

古人衣料的质地除了毛、麻、皮等,还有总称为“帛”的各种丝织品,但那是达官贵人才能穿的,贫贱的人是穿不起的。《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在孟子的理想中,如果国家治理得好,人民富足,家家种桑养蚕,那么五十岁的人才可以穿上丝绸衣服。

古人最重要的佩饰是玉,常见的有环、玦等。环常为妇女的佩饰,如《小石潭记》“如鸣佩环”。璧是古代贵重的瑞玉,它和圭、璋合称三玉,自夏商始,就作为礼器使用,至春秋战国盛行,秦汉以后渐改作饰装品。在古代能称为璧的,必须是“肉倍好”的圆玉,即玉边宽度要大于孔径。除此之外,依肉与好的比例关系,还有瑗、环、玦等。这些圆玉在礼仪中都有特殊用途,如国事访问时以璧为凭信,诸侯召见卿、大夫、士时以瑗为凭信,断绝君臣关系以玦表示,重新召回绝交的人以环表示等。如《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就是用玦暗示项羽早作决断杀刘邦。

2,饮食

我国进入农业社会以后,就以粮食作物为主食,统称为“五谷”或“六谷”。五谷是黍(黄米)、稷(小米)、麦(大麦、小麦)、菽(豆)、麻(麻子),此外再加上稻,就是六谷了。古书中还有其他一些粮食作物的名称,如粟、粱、禾、米、谷等。粟即谷子,后又泛指粮食,如《孟子》“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粱是谷类的优良品种,常用来指精美的饭食,如《墨子公输》“此犹粱肉之于糟糠也”。

古书中的“粮”字,通常是指干粮,而不是今天的粮食,如《赤壁之战》“船粮战具俱办”。

古人肉食中最主要的是牛、羊、猪肉和狗肉,如《孟子》就提到“鸡豚狗彘之畜”。肉的吃法除了煮以外,还有脍(把鱼、肉切细吃)、炙(烤肉)、醢(hǎi,肉酱)、脯(干肉)等。一般的平民是很难吃到的,所以“肉食者”就成了统治者、当官者的代称,如《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另外,古人尤其是文人雅士,与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曹操《短歌行》就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文学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唐朝著名诗人杜甫还作了一首著名的诗《饮中八仙歌》,对唐朝贺知章、李白、张旭等八位嗜酒如命的名人作了生动的描述。连“饮少辄醉”的欧阳修也乐此不疲,还自号“醉翁”。

上古的吹具主要有鼎、镬、釜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请就汤镬”,这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就是把人扔进镬里煮死。《七步诗》“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鼎之类不是一般平民所能用的,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使用,所以后代常用“钟鸣鼎食”指大家士族,如《藤王阁序》“钟鸣鼎食之家”。

古代食器的种类也很多,如箪、豆等,《孟子 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第二顿饭叫“餔(b

附录其他相关名词:

【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一“文化中国”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十“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十二“音律度量”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十三“战争刑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六“节庆民俗”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九“图书典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四“姓名字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二“天文历法”(1,2)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七“科举教育”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二“天文历法”(3)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四“姓名字号”附录2 古代文化常识之一 古代文化常识之【春秋战国】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之二 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之三 古文化常识最新 中国古文化常识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饮食器用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文学常识积累—中国古代十圣 古代文化常识之【汉代乐府诗】 古代文化常识之晚唐诗坛 古代文化常识3 古代文化常识2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1 2017年中考文言文文学常识之古代饮食 古代文化常识之屈原和楚辞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地理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职官 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地理 中国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精品 古代文化常识之司马迁和史记 [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汇编:古代地理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 二十八宿-星宿-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文史典籍 2017中考语文必背文学常识:古代饮食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最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100句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音乐文娱 古代文化知识 [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汇编:文史典籍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文史典籍 古文化常识 [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目录辞书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度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古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文学常识积累之古代十圣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目录辞书 [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音乐文娱 [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风俗礼仪 2016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古代地理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科举制度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文史典籍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音乐文娱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科举制度 漫谈背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七篇 中国古代地理特殊称谓常识 中国古代伯仲叔季排行介绍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风俗礼仪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人的称谓 备考2014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积累之中国古代文学 歌谣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高考) 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古代文学常识之古代地理 中国古代文学 理行天下智者无疆 高一语文学习漫谈 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古代文学常识之古代官职 中国古代的地理特殊称谓常识 四象与分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小学语文常识: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中国古代对人的十种称谓(简)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科举制度文化汇编 2016年高考语文知识之古代文化常识文史典籍汇编 高考语文古代官职文化常识汇编 古代青楼文化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四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二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三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五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说与天人之辩 高中语文古代常识知识点之人的称谓 古代书名趣谈 食古不化的反义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现代文学常识 初一语文中外文学必备常识—战国时代 星宿与星座详解-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人的称谓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五篇汇总 备战2014中考语文古诗文文学常识之古汉语中的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