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杜甫诗三首》备课资料

小编:

一、关于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唐玄宗开元中,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清狂”的生活。天宝五年(746),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乱起,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永泰元年(765),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有《杜少陵集》。

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他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兼善天下”的道路。他曾回忆他的自负心情说:“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杜甫一生的苦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正是由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受的生活磨炼,在他思想中逐渐形成进步的成分,终于突破了封建主义教条的某些束缚,使他愤激地说出“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这些话来。十年长安的困守,是杜甫思想变化的光辉中国;长期的流离失所又使他接近人民,体会到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因此产生和发展。

杜甫的诗歌广阔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过程中的社会面貌,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各阶级阶层的动态、思想和他们之间的矛盾。杜甫站在封建地主阶级下层的立场,反对统治阶级上层横征暴敛、奢侈腐化,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反对吐蕃、回纥等族统治者的掠夺骚扰。他的名句:“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深刻地反映了阶级的对立。这样,在现实主义诗人中,他的诗歌的现实性就发展到空前的高度。杜甫对他所反映的时代生活,又有深刻的认识,他诗歌的政治倾向性是异常鲜明的。当上层统治者沉醉于表面的繁荣时,他已洞察了隐伏的社会危机。安史乱起,他更用诗歌作为评论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等问题的手段,他的许多预见都成了事实。他在诗里所一贯表现的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祖国的热爱,都是很鲜明的。他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鞭挞,又是那样勇敢和大胆,甚至指向当时的执政者。他那些咏物、写景和抒情的诗篇,也常常跟忧愤国事交织在一起。

杜诗富于变化,是人们交口称誉的特点。他的前后期诗风是有区别的:感情由炽热趋向悲凉,后期在艺术上既有千锤百炼之作,又有随意挥洒之篇。然而,体现这种多样的统一并成为他的基本风格的,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郁顿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等长篇古诗是一种代表,《登楼》《宿府》《旅夜书怀》《登高》等短篇近体又是一种代表。

为了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杜甫运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为反映现实提供了一种更方便、更直接的形式,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叙事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他的绝句几乎都是晚年人蜀后所作,质朴通俗,时人议论,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杜甫是我国诗歌优良传统的杰出继承者和发扬者。《诗经·国风》、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六朝诗在声律等艺术方面的探索以及唐初以来的诗歌成就,他都加以认真地吸取和总结。但是,杜甫的成就在当时并不被人所认识,最早给予高度评价的是元稹和韩愈。经过他们的鼓吹,杜甫的地位才得到肯定。

──选自《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二、杜甫后期生活概况

安史之乱前夕,杜甫离长安回奉先(现在陕西蒲城)探亲。不久安禄山发动叛乱并攻下潼关,杜甫一家人流亡北行,到了鄜州(现在陕西富县)。杜甫把家小安置在羌村后,恰值肃宗在凤翔(现在属陕西)即位,于是他只身前往投奔肃宗,不料中途为乱兵所俘,被带到长安,因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即至德二载(757年)四月,他乘隙逃出长安到了凤翔,被授为左拾遗,却因上疏救房琯,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探亲。这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肃宗还京,杜甫也回到京城,仍充当左拾遗。乾元元年(758年),复出为华州(现在陕西华县)地方官。第二年,郭子仪收复洛阳后,杜甫曾回河南探视旧居,旋即回华州,弃官人蜀,建草堂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总算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宝应元年(762年),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发动叛乱,他又流亡到了梓州(现在四川三台)。过了两年,他的好友严武复为成都尹,他又从阆州(现在四川阆中)折回成都,入严武幕。不料严武第二年即因病去世,使他失去依靠,他只好东下,在夔州住了一年多。此后他一直在水上飘泊,由江陵到公安,再到岳阳,于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湘江舟中。

附带说说,杜甫在夔州居住时期创作了不少千古流传的诗篇,除《登高》外,还有《八阵图》《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阁夜》《九日》(五首)等。《八阵图》也是怀念诸葛亮的,学生可能在小学时读过。《九日》也是写登高的,比《登高》略早,选一首附在这里,可资比较。

九日(其一)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三、有关评述

1、《秋兴八首》,皆雄浑富丽,沉着痛快。其有感于长安者,但极言其盛,而所感自寓于中。徐而味之,则凡怀乡恋阙之情,慨往伤今之意,与夫夷狄乱华,小人病国,风俗之非旧,盛衰之相寻,所谓不胜其悲者,固已不出乎言意之表矣。卓哉一家之言,复然百世之上,此杜子美所以为诗人之宗仰也。([明]张蜒《杜工部诗通》评语)

2、此章俱写夔府秋景,惟第六句点出“故园心”三字,为八首主脑。细玩上下语意,即八句中亦总归缩此三字。方秋而木凋气萧,兼天匝地,想到在故园时必无此境,所以两见丛菊便至陨泪,一闻暮砧即忆刀尺,总是故园心团结于中,自觉触景生感,因时遣兴,故八首中独此首写秋以完题面,后七章全是遣兴,却仍不离秋意。([清]范廷谋《杜工部诗直解》《秋兴八首》其一评语)

3、此怀昭君村也。上四记叙遗事,下乃伤吊之词。生长名邦,而殁身塞外,比足该举明妃始末。五六,承上作转语,言生前未经识面,则殁后魂归亦徒然耳,唯有琵琶写意,千载留恨而已。([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评语)

4、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移,深沉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明]胡应麟《诗薮》评价《登高》之语)

四、《秋兴八首》(二至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获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尘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漠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五、《咏怀古迹五首》(一、二、四、五)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象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六、补充资料

1、杜甫近体诗用对仗开篇的,除《登高》《春望》《九日》外,学生比较熟悉的还有“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等。

2、对仗的分类:过去有“六对”“八对”之说,“六对”之说可取: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风秋池是也。这是就个别词语说的。若就整句来说,可分四种对:一曰工对,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字字皆对;二曰宽对,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半对半不对;三曰流水对,如“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上、下句一意,如流水之不能割断;四曰借对,如“渚清沙白”中,借“清”为“青”,才可与“白”属对,即利用同音字。

    相关推荐

    杜甫律诗五首-备课资料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 25杜甫诗三首 25杜甫诗三首 《杜甫律诗五首》备课笔记 《杜甫律诗五首》备课笔记 《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杜甫《杜甫诗三首》原文阅读 《杜甫诗三首》课文导读 《杜甫诗三首》课文赏析 《杜甫诗三首》课文赏析 《杜甫诗三首》导读 杜甫资料介绍 《杜甫诗三首》课标解读 《杜甫诗三首》课文译文 《杜甫诗三首》课文导读 《杜甫诗三首》课文译文 《杜甫诗三首》教案 《杜甫诗三首》课文题解 《杜甫诗三首》课标解读 《杜甫诗三首》课时训练 《杜甫诗三首》课文简析 《杜甫诗三首》课时训练 《杜甫诗三首》课时训练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杜甫诗五首 《杜甫诗三首》课内阅读题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诗三首》课本习题提示 《杜甫诗三首》学法指导 《杜甫诗三首》结构分析 《杜甫诗三首》疑难解析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疑难解析 《杜甫诗三首》写作背景 杜甫生平介绍资料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诗三首》课文背景知识 《杜甫诗三首》课文背景知识 《杜甫诗三首》学法导引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知识归纳 《杜甫诗三首》参考译文 《杜甫诗三首》知识归纳 《杜甫诗三首》教法指引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写作特点 《杜甫诗三首》教法指引 杜甫诗三首翻译分享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诗三首》课文写作特色 《杜甫诗三首》参考译文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学法指导 《杜甫诗三首》写作背景 《杜甫诗三首》诵读提示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语法修辞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诗三首》课文结构分析 《杜甫诗三首》典型例析 《杜甫诗三首》语法修辞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主题思想 《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 《杜甫诗三首》结构分析 《杜甫诗三首》诵读提示 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课文简介 《杜甫诗三首》课内语段阅读题 杜甫诗五首 教案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2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3 《杜甫诗三首》课外语段阅读题 杜甫律诗五首1 《杜甫诗三首》重难点突破 杜甫诗三首(教师中心稿) 《杜甫诗三首》课外阅读题(含答案) 《杜甫诗三首》课本习题解答参考 《革命烈士诗二首》备课资料 《杜甫诗三首》字词综合运用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一 《杜甫诗三首》同步大纲练习 语文家庭作业: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同步达纲练习 杜甫诗三首教案及课后习题答案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 《诗三首》有关资料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