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杜甫诗三首》课文赏析

小编: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本课选读的是第一首,从命意上看,有领起的作用,可以说给全组诗歌定下了一个基调,那就是抒羁旅之愁,悲家国之事。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感兴之意。

首联从秋景写起,“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露,树是枫林,反而在萧索中见出了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而言“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承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写巫山。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阴。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

第三联开始,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丛菊两开”,指离蜀历经了两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漂零。而“他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

最后一联,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全诗就此收束,余意绵绵。

咏怀古迹(其三)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之三,咏怀明妃王昭君。

起句“群山万壑”,写群山相连,万壑钟秀,奔赴荆门,山川灵秀钟于此处,才生长出明妃这样的人物来。诗人瞻慕古人之情,写得极为郑重,起得极为突兀。二句引出明妃,说“尚有村”,生长名邦,殁身塞外,仅遗此迹,一个“尚”字,流露出沉郁的伤悼之情。三四句承上转出一出深宫,竟死塞外之意。“一去”二字说得痛切。“紫台”,汉宫名。“去紫台”而“连朔漠”,出汉宫而入塞外,这是怨恨之始。“独留青冢向黄昏”,写得凄绝。生离汉国,死葬异地,其骨虽朽,其冢犹青,这是怨恨之结。“独留”,“向黄昏”,“青冢”,都透出明妃之怨恨。五六句承上作转折,“画图省识”一语说得委婉而尖厉,是以虚笔运实事。“省识”与“空归”对文,“省识”即详识。识人靠画图,君王之昏庸可知,后宫之黑暗可知,多少才人被埋没又可想而知了。故“画图省面”,生前失宠之“怨恨”可知。而“一去紫台”、“独留青冢”都因此而生,因此而起。“一去紫台”、“独留青冢”,说去国之恨,留葬异乡之怨,这里饱含家国之思,因此六句引出“环珮归魂”。美如明妃,抱恨绝域,因而此句说其死之遗恨未偿,故曰“归魂”;而此“归魂”终属“空归”、枉归。生前失宠,死后无依,离家去国,遗恨绝域,写来凄极,怨极。结尾借出塞之曲点明题旨。《琴操》:“昭君作怨思之歌。”昭君之怨歌当从“琵琶”中弹出,饰“琵琶”以“千载”,是指其怨恨之长久,何况汉人又“作胡语”,此中更透出离家去国之怨思。唯有琵琶写意,千载留恨。结尾一气喷薄,变全诗之含蓄委婉而为怨恨慷慨。美女遗恨与才士失志本相通联,感明妃遗恨绝域,叹志士失遇无路。美不得宠才不得用,离家去国之思,寂寥千载之恨,种种古人今人之怨恨,都概括在诗中。诗风含蓄委婉而又慷慨悲歌,极有韵致。

《咏怀古迹》组诗借古迹以咏怀,叹庾信之“萧瑟”,伤宋玉之“空文藻”,悲明妃之“怨恨”,感怀蜀主身后之“虚无”,奴惜诸葛孔明之大功不成。诗人借古人古事寄托感慨,将自身之感、时事之情融入诗中,因此全组诗感情深厚,转折跌宕,峥嵘多姿,是杜诗七律中优秀诗作。

登高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流、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此诗也被赞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开篇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风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更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于声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眺望,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联系起来,“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生命,这里指到了晚年;“悲秋”二字写得深沉,诗人面对苍凉恢廓的秋景,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在这一联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尾联作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三联表现感情,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相关推荐

    《杜甫诗三首》课文简析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课文结构分析 杜甫《杜甫诗三首》原文阅读 《杜甫诗三首》课文译文 《杜甫诗三首》课文译文 《杜甫诗三首》结构分析 《杜甫诗三首》疑难解析 《杜甫诗三首》疑难解析 25杜甫诗三首 25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课文导读 《杜甫诗三首》课文导读 《杜甫诗三首》典型例析 《杜甫诗三首》结构分析 《杜甫诗三首》课文题解 《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杜甫诗三首》导读 《杜甫诗三首》课标解读 《杜甫诗三首》备课资料 《杜甫诗三首》教案 《杜甫诗三首》课标解读 《杜甫诗三首》课时训练 《杜甫诗三首》课时训练 《杜甫诗三首》课时训练 《杜甫诗三首》参考译文 《杜甫诗三首》课文背景知识 《杜甫诗三首》课文背景知识 《杜甫诗三首》参考译文 《杜甫诗三首》课文写作特色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杜甫诗五首 《杜甫诗三首》课内阅读题 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课文简介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鉴赏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鉴赏 《杜甫诗三首》课本习题提示 《杜甫诗三首》学法指导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写作背景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诗三首》学法导引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知识归纳 《杜甫诗三首》知识归纳 《杜甫诗三首》教法指引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写作特点 《杜甫诗三首》教法指引 杜甫诗三首翻译分享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学法指导 《杜甫诗三首》写作背景 《杜甫诗三首》诵读提示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语法修辞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律诗五首 《杜甫诗三首》语法修辞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主题思想 《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 《杜甫诗三首》诵读提示 语文家庭作业: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课内语段阅读题 杜甫诗五首 教案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2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3 《杜甫诗三首》课外语段阅读题 杜甫律诗五首1 《杜甫诗三首》重难点突破 杜甫诗三首(教师中心稿) 《杜甫诗三首》课外阅读题(含答案) 《杜甫诗三首》课本习题解答参考 《杜甫律诗五首》备课笔记 杜甫《登岳阳楼》诗意配图赏析 《杜甫诗三首》字词综合运用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一 《杜甫诗三首》同步大纲练习 杜甫律诗五首-备课资料 《杜甫律诗五首》备课笔记 杜甫《登高》诗歌鉴赏 《杜甫诗三首》同步达纲练习 初二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教案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文原文 杜甫诗三首教案及课后习题答案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