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戴望舒《雨巷》的教学实录

小编: :admin

一、导入课文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来学习诗歌。大家知道古诗词可分为豪放、婉约两大派,请同学为大家诵读你所熟悉的豪放派与婉约派诗词。

(有的学生朗诵辛弃疾的《西江月》,有的学生朗诵李清照的《如梦令》,课堂气氛开始活跃。)

师:通过朗诵,大家可以感受到豪放派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而婉约派诗词情感细腻、缠绵,有一种深沉、委婉的美。因此,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 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二、整体感知你晶

师:首先听老师朗诵这首诗歌,同学们可以不看作品,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沉浸到诗歌的情景里去。

(和着舒曼的《梦幻曲》),教师以伤感、失落之情,以较舒缓的节奏朗读《雨巷》,学生听时神情专注,听完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诗歌朗读完了,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1 :这首诗写得很苦,诗中充满了失落、惆怅的情绪。

生2:这首诗好像写了一名男子希望在巷子里遇上他的心上人,但是,最终还是与他的心上人擦肩而过。

生3:这首诗虽然写得很凄苦,但感觉很优美,尤其是那个丁香般的姑娘,美丽而不可及,令人伤感。

生4:这首诗写我在苦苦地追寻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梦幻般的事物。

师: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画出不会读的生字新词。

生5:第三节的彳亍和第五节中颓妃的把怎么读?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大多数学生都读不准这两个词,大家在忙于查字典。)

生6:彳亍念“chì chù”,是小步慢走,或时走时停。妃念pǐ ,是毁坏,倒塌的意思。

生7: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凄清 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生8: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 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生9: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 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三、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师:大家听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有句话叫知人论诗,只有了解了诗人,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作。

(幻灯:简介作者生平、经历,学生齐读)如下:

大革命时期,戴望舒曾与施垫存、刘呐鸥等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革命失败后,他遭到国民党通缉,避难江苏松江,虽精神彷徨、迷惘,但不甘消沉,仍执著地探求真理。蜗居乡间又有机会结识了垫存的妹妹络年,诗人心里又暗生出许些企盼。《雨巷》就是在如此心境下创作的,最初刊于1928年《小说月报》第19卷第8号上。《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当时接到戴望舒寄来的《雨巷》诗稿时,极为欣赏,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品发表后引起诗坛震动,戴望舒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师:原来《雨巷》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原来诗人有着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因而,他会在诗歌里选取一些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现在,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诗歌,大家边听边欣赏幻灯上打出的根据《雨巷》的意境而制作的一些黑白照片,多些感性认识。

(幻灯:屏幕显示出10张江南雨巷的黑白照片,同时,再次响起《梦幻曲》,让学生融入诗歌所创设的情景中去。)

(朗读完毕,课堂上再次响起掌声,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感到意犹未尽,久久地企盼着。)

四、内容理解

师:10张旧照片,仿佛带我们走进了旧时的江南小巷,使我们对诗歌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

生1 :雨巷

生2:丁香般的姑娘

生3:我

生4:油纸伞

生5:颓圮的篱墙

生6:太息一般的眼光

(学生似乎对意象这个术语不甚了解,畅所欲言,答案多且杂。)

师:诗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因此,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三个我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几个形象则属于诗歌的细节。 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把她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你了解在古诗词中丁香的象征含义吗?

(出现了片刻的寂静,学生似乎对丁香不了解。)

生1 :丁香可能类似于百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

(幻灯:介绍丁香及其在古诗词中的喻意。)

师:在古诗词中,诗人往往以丁香喻愁:如李商隐在《代赠》中作过如此沉吟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又如南唐李煜在《洗溪沙》中写道: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所以,诗歌中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相符合。

师: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每个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艺术修养等条件的限制,对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尽力展开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诗歌意象的不确定性和主题的多元性,让学生们充满兴趣,跃跃欲试。)

生1: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生2: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生3: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生4: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生5: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生6: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生7: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生8: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生9: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生10: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生11: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生12: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学生的联想丰富多彩,三个意象及主题的多层含义尽情地得以显现。)

五、总结

师: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刚才同学们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创意,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多种理解,但是任何诗歌的欣赏都不能离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以及被通缉的经历一定会在诗作中得以体现。因此,有同学将这首诗理解为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我认为这样认识更 为准确、合理。知人论诗应成为诗歌欣赏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音乐第三次响起,幻灯再度打出江南雨巷的旧照片,全班齐声朗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主题,在配乐朗诵中结束这堂课的教学。)

课后反思

1.现代诗歌一一尤其是抒情诗歌的教学,师生有感情的吟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的朗读,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优美的诵读,能抓住学生的心,吸引他们沉浸到诗歌的意境中去。而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反复诵读,对诗歌理解更为深刻,感受更加丰富。所谓书读千遍,其义自见。配乐诵读,犹如催化剂,催生语文教学中的诗情画意。

2.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一一多媒体的运用,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饶有趣味,若配以动画、音乐,则在如歌如画的氛围中展现诗歌的意境情韵,让课堂教学充满感,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欣赏诗歌的热情。

3.现代诗歌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往往是运用象征手法,诗歌艺术形象本身极富有暗示性和启示性,同时,诗歌欣赏又总是要受到欣赏者的思想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艺术修养等条件的制约,各人的情况不同,往往也就表现出不同的鉴赏结果。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免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甚至有时会超出作者创作时的初衷,发掘出作者未曾意识到的东西。对于学生的这一鉴赏现象,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因为当代青年人的世界观,以及生活、知识结构与前人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应该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去积极地鉴赏前人的作品,发掘出前人所未有的新东西。

点评

秋雨绵绵中听了江萍老师的《雨 巷》,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总觉得这堂课不同凡响,有她自己的特色。

一是朗读。现在的语文课都不重视朗读,往往只让学生读,教师自己读得很少;读的质量也差,不讲究朗读的仰扬顿挫,听起来不舒服,甚至是一种负担、累赘。江老师却不一样,不仅自己范读,而且和着舒曼的《梦幻曲》,读得有滋有味,一下子把学生带入《雨巷》特定的意境中,仿佛丁香般的姑娘在细雨朦胧中从雨巷深处走来……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青家张志公先生生前说过:你不会教语文,先把课文读三遍 (大意)。可见,朗读对语文课是何等重要!我个人教语文的体会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好的朗读,它的教学效果,比之于现在风行的那种分析,师生间那种尽人皆知的对话不知要好上多少倍!语文课要讲教学效果,我看还是先从朗读做起,就像江老师那样,自己认认真真、像模像样地读,再让学生跟着教师认认真真、像模像样地读,少一点分析,少磨一点嘴皮子,我们的语文课才会上正道,才会有真实的教学效果。

二是多媒体的运用。江老师用了10幅旧照片的放大像,配上轻轻的《梦幻曲》音乐,让学生反复诵读片断和全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的运用关键在于恰到好处,宜精不宜多;太多了,把课文丢在一边,花里胡哨,泡沫乱飞,这是形式主义,喧宾夺主,绝不可取的!语文课重要的是把课文读懂,把作品用词造句的精妙,布局谋篇的独特,精神风骨的透析,艺术特质的显现,让学生有不同程度的领悟,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学才有真正的教学质量。倘若连课文都没有读懂,让学生去讨论这样那样的问题,在 课堂上空磨嘴皮子,这是舍本逐末、徒具形式的做法,我们应该力戒之!

三是突出重点,步步深入。一篇作品可教之处很多,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在点子上,江老师是做得很成功的,如几个词语的教学要言不繁、恰到好处;又如意象和象征手法的推敲(丁香般的姑娘雨巷) ,让学生心领神会,点到为止。语文课最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教等于什么都没教,将作品的精华淹没在无谓的讨论和对话中,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消耗学生的青春,何苦呢?

这堂课的设计也是很成功的,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如先整体感知作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题和求知欲望,后介绍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再理解作品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层次分明,不落俗套(往往一开头介绍作者、背景)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推荐

    《雨巷》与戴望舒 戴望舒《雨巷》欣赏 走过雨巷──怀念戴望舒 戴望舒《雨巷》原文欣赏 “雨巷诗人”戴望舒抗战片段 戴望舒的诗 戴望舒的诗 《戴望舒传》:戴望舒的传奇人生 戴望舒简介 寂寞的灵魂 飘忽的情思──戴望舒《雨巷》品读 “雨巷诗人”的悲情之旅──戴望舒与他的恋人 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的文学道路 戴望舒与我用残损的手掌 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雨巷》教学实录 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透视戴望舒 《雨巷》教学实录 《雨巷》教学实录 2 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雨巷》教学实录4 《雨巷》课堂实录 《雨巷》教学实录3 2 《我用残损的手掌》透视戴望舒 《雨巷》课堂教学实录 研究课《雨巷》教学实录 诗两首《雨巷》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雨巷》课堂实录 《小巷深处》教学实录 《雨巷》: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 雨巷教案 望月教学实录 雨巷教案 《雨 巷》学案 《雨巷》导学案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案例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赏析 《望月》教学实录4 《望洞庭》教学实录 《望月》教学实录5 望海潮教学实录 《雨巷》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反思 《雨巷》赏析 《雨巷》导学案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导学案2 雨巷朗读 《雨巷》读后感 《秋天的雨》教学实录 《望天门山》教学实录 《望天门山》教学实录 《春望》课堂教学实录 《秋天的雨》教学实录 《雨巷》导学案3 《秋天的雨》教学实录 《雨巷》教学设计5 《秋天的雨》教学实录 《雨巷》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板书设计 雨中教学实录 《雨说》教学实录 《雷雨》教学实录 《雨巷》说课稿 《雨巷》说课稿 《雷雨》教学实录 雷雨-教学实录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 《雨巷》同步练习 《雷雨》教学实录 《雷雨》教学实录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