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六年级下册1 文言文两则

小编: :admin

教案正文 评价和反思

课题:1文言文两则

备课时间:02 月09 日

备课类型:详备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

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 对文言文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2.教学难点是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练习背诵

六、课后扩展

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七、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表演作业)分小组、分角色,演课本剧;

3、(搜集作业)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两小儿辩日

教学步骤:

一、提示课题

1、今天学习第30课《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

2、学生汇报预习收获。

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二、展示目标

我们已经学过文言文《对弈》,你能结合学习文言文的体会和本课要求,说说这篇课文我们该完成些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初读课文。

2、学生谈课文大意。(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将学生意见分歧较大的词句写在黑板上)

3、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小组交流

1、重点理解分歧较大的词句以及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质疑、释疑。

(三)汇报讨论,交流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查字典或联系旧知识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

(1)住关键词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去”各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们的解释放在句中说这名话的意思吗?

(2)联系旧知识理解词意。

(3)古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理解词意。

如“孰为汝多知”中“为”在这两课的注释中有“说”、“是”等意思,它们用在这儿恰当吗?想想现在“为”一般可组哪些词,它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同样的,“知”可以变成什么词? (此外,“问其故”可补充主语孔子;“车盖、盘盂”不必照注释说,可直接说名称┅┅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只要解释清楚、通顺,可创造地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同桌互说。

4、指名说。

5、集体评说。

6、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7、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8、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引发学生争辩,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9、刚才你们已经深入理解了内容,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学生运动自由组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指导学生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表演出来。)

10、大家再读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给读出来,齐读课文。

(五)自学方法,背诵课文

1、理解课文结构,即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自己背诵课文,比比谁背得快,背得巧。

3、指名背诵,说方法。

4、集体背诵。

5、总结全文。

重点总结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所用方法,充分肯定学生见解,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

日初 盘盂

日初远 日中 车盖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相关推荐

    课题: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文言文两则》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文言文两则·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1文言文两则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设计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代寓言两则 六下《文言文两则》课文原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1 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27 寓言两则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同步练习题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随堂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案 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2016年二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检测题寓言两则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文言文两则》( B案) 《文言文两则》(A 案) 《寓言两则》课文 三年级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导学教案 《文言文两则》(A、B案) 《寓言两则》课文原文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1 《文言文两则》(A、B案)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1 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1 《文言文两则》课文导学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1 二年级语文《寓言两则》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文言文两则》课文题解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第1课时教案 《文言文两则》课后习题 《文言文两则》相关链接 《文言文两则》写作特点 《文言文两则》篇章结构 《文言文两则》教学杂谈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教学参考 《文言文两则》教学杂谈 《文言文两则》一课一练 《文言文两则》精品教案 《文言文两则》句子解析 《文言文两则》中心思想 二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寓言两则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文言文两则》课外拓展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文言文两则》教学参考 《文言文两则》难句讲析 《文言文两则》学法提示 《文言文两则》段落大意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课文结构 《寓言两则》课文中心 《寓言两则》课文中心 二年级语文《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册):《寓言两则》(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教案 三年级教案: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课文题意 《寓言两则》文本链接 《寓言两则》文本链接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纪昌学射寓言两则教 《寓言两则》课文结构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1) 寓言两则 六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规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B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二 2016年秋季二年级上册语文《寓言两则》练习题 《文言文两则》学弈 课文朗读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六(一) 《文言文两则》课后习题2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doc 《文言文两则》教案及反思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A 《文言文两则》重难点精析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