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代寓言两则

小编:

古代寓言两则

一、教学目标

本课用两教时完成,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目标:

⑴ 学会七个生字.

⑵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3、情感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对事物不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应该遵守客观事实。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

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放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

二、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先学《矛与盾》:

教师范读,领读。使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语气。(“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古文的经验,同样也适合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还要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因此,老师的范读是十分关键的。)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感知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个性化朗读可以将无声的文字变成生活中活泼的语言。教师创操性的编加插图,鼓励学生尝试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人物的个性朗读,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活跃了文言文课堂!)

三、读通语句,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2、小组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

3、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4、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先自己讲,再指名讲。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受到启发

1、小组讨论:

⑴ 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⑵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实事求是,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引导学生回忆、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让事实说话,既检验了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又有效地引进生活的活水,加深寓意的体会。)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1、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读(分叙述人,卖矛与盾的人,观看的人),体会寓言的情境。(教师没有纠缠于字意词性,支离破碎的让学生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自始自终都是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读去悟,有效品味语言,培养语感。)

2、练习背诵课文。(“熟读成诵”,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3、读写生字。

六、板书设计

矛与盾

盾之坚:莫能陷誉? 弗能应

矛之利:无不陷事实求是,前后一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简述学习《矛与盾》的方法。

2、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郑人置履》。(板书课题)谁能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有一个郑国人买鞋。那他又是怎样买鞋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

1、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想一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词句不理解?提出来讨论。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指读短文。(要读通句子)

⑵ 讲什么事?(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句和短文内容。

2、交流: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理解:“郑人有且置履者”,意思是:“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一双鞋”或“有一个打算买鞋的郑国人”均可。“已得履”,“已经拿到了鞋”。“乃曰”是“于是说”的意思。“及反”是“等到返回来”,“人曰”即“有人说”。“何”是“为什么”。

译成白话文。(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才发现忘了拿尺码。他拿到了鞋鞋说:“我忘了拿尺码了”,于是,返回家里取尺码。等到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那个人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什么地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的办法。)

4、指导朗读。背诵短文。(读出买鞋人的可笑。)

四、总结

郑国那个买鞋人和楚国卖矛和盾的人同样可笑。在生活 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例说一说。

五、作业

准备一次古代寓言故事会。(讲故事或用演故事的形式,明事理。)

    相关推荐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古代寓言两则 25《古代寓言两则》 25《古代寓言两则》 《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 古代寓言二则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五、古代寓言两则(苏教版七年级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古代寓言两则》教案 苏教版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方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案 三年级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语文教案-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六年级下册1 文言文两则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寓言二则学案+练习 苏教版 《古代寓言两则〈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案: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 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设计 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四则》《伊索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寓言两则》导学案 寓言两则 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27 寓言两则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导学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同步练习题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随堂练习题 2017年初一语文《古代寓言二则》练习题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两则》课文 27《寓言两则》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 2016年二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检测题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语言积累 《寓言两则》教案二 《安恩和奶牛》《古代寓言二则》学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一 《寓言两则》语言感悟 13《寓言两则》 七年级《伊索寓言》两则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六(一)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文言文两则·教案 二年级语文《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教案 二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寓言两则 七年级语文 5《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精品导学案 《寓言两则》课文原文 三年级语文《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 5《古代寓言二则》第一课时精品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 《寓言两则》精品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设计 伊索寓言两则教案 课题: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文言文两则》 《寓言两则》词语解释 29寓言两则(A、B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 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两则》课文结构 《寓言两则》课文中心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寓言两则》教案设计 《寓言两则》课文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