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小编: :admin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学新课〔板书:看图学文〕看图学文,首先要学习看图。应当怎样看图呢?

生:要仔细观察。

师:对。先要仔细观察,然后把看到的写成文,也就是学习怎样看,怎样写的问题。

今天要看这样一幅图〔指图“桂林山水”〕大家读标题。

生:桂林山水。

师:一看到课题,一看到这幅画,马上知道这篇文章一定会写什么内容?

生:一定要写桂林的山水。

师:写桂林的山,桂林的水,实际上是写什么?

生:实际上是描写桂林的风景。

师:听说过桂林的山水吗?

生:听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边说边在课题后面板书:“甲天下”〕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都知道我们国家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谁知道“甲”是什么意思?

生:甲是第一好的意思。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说桂林的风景最优美,因为甲乙丙丁,甲是第一。所以,桂林山水是第一优美的。

师:对了。甲是第一的,咱们的桂林山水在天下是第一流的,最好的,最优美的。

生:这也就是人们对桂林山水的评价。

师:用评价这个词还不确切,还可以怎么说?

生:这是人们对桂林山水的称赞。

师:把称赞再换个词?

生:对桂林山水的赞美。

师:对!说得很好。桂林在广西。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桂林去。〔再次用幻灯打出桂林山水图〕看看桂林山水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是甲天下呢?

〔指图〕这是桂林山水的一幅图画,你们看图时,要注意观察桂林山水好在哪呀?

上次我们看图学文,是学哪篇文章,还记得吗?

生:上次学的是《长城》。

师:先看长城的远景,后看近景。今天,我们看图也要按次序看。“桂林山水”重点看什么呢?

生:重点看山和水。

师:对,山和水。当然也不完全是山和水,因为桂林的风景还有其他的,但是重点要看山和水。那是先看山呢,还是先看水呀?

生:先看山,因为这幅画里有连绵不断的山。

生:先看山,因为山在高处,先从高处往低处看。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先看水,从低处往高处看。

师:到底哪个对呀?

生:先看水,因为先看见水。

生:先看什么都行,但要有顺序。

师:对,说得对!从近处往远处看也行,从远处往近处看也可以,但要有一个顺序。这幅图你们想怎样看呢?先看什么?

生:先看水。

师:好!现在你们注意按顺序进行观察,先看看桂林的水,再看看桂林的山,再看看其他的东西。一边看一边想怎么说呀?

老师先给你们介绍一个情况,桂林山下边是一条大江,这个江的名字叫漓江。〔板书:漓江〕看见过长江水吗?知道嘉陵江吗?江水是滔滔不断地往前奔流,但是漓江这条江的特点在哪呢?仔细看,看一点说一点。

生:漓江水非常清,清得都能看见山的倒影。

生:水非常静,静得没有波纹。

生:静得好像一面镜子。

师:怎样看出静得像一面镜子呢?

生:能看见山的倒影。

师:对。他也看出这一点了,静得把山的倒影都照出来了。还有什么特点?

生:水很绿。

师:好,你们看出水很静、水很清、水很绿。从水再往两边看可以看见什么呢?

生:看见周围的山。

师:你们再看看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呢?给你什么感觉?

生:桂林的山非常清秀,而且连绵起伏。

师:连绵起伏对吗?〔在黑板画连绵起伏的图,指图〕这种山叫什么?

生:连绵不断。

师:一座山挨一座山,连绵起伏,桂林的山是这样吗?它的特点是什么?

生:桂林的山高低不平,非常秀丽。

生:桂林的山很陡峭。

生:桂林的山非常奇怪,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巨象,有的像骆驼。

师:对,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样的,特别奇怪,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桂林的山千奇百怪。

师:他说千奇百怪很好,再看看还有什么特点?

生:一座山一座山各不相连。

师:我们北方的大山是连绵不断,但是这里的山是各不相连的,这就是桂林山的特点。再看看山是什么颜色的?

生:绿的。

师:可以怎么说?

生:翠绿。

师:形容山很绿,怎样说更合适?

生:郁郁葱葱。

师:对。郁郁葱葱,都是绿的,不像我们北方有的山是光秃秃的。所以桂林的山显得特别清秀。〔教师指图让学生看〕这座小山像什么?

生:像巨象,像骆驼。

师:有的像骆驼卧在那儿,所以桂林的山是──千奇百怪。我们再看看这些山一座座立起来还像什么?

生:像竹笋。

师:对。像竹笋一座座直立起来。你们再看看,除了山和水还看见什么?

生:山上有亭子,水上有小船,还有花草树木。

师:对。这儿有绿树红花,山上还有小亭子,水上有小船。在漓江上还有一种用竹子或木头做的船,不是汽船或轮船,是什么?

生:是竹筏。

师:对。竹筏、木筏,渔人在江上打渔,你们看这幅图,漓江的水是这样绿,这样清。山是这样奇,这样秀,山围绕着水,水映照着山,山山水水都融合在一起了,美不美?

生:美极了。

师:对呀,美呀!咱们也好像来到桂林了,就这么一幅美的图画怎么介绍给别人呢?打开书,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如果你要看到这幅图,你怎么写?下面小声读。

生:〔小声读全文。〕

师:这篇课文作者写的什么呀?

生: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桂林的山水非常美。

生:这篇课文写桂林的山水非常清秀。

师:用一个字表示,怎样说?

生:美。

师:大家把书拿起来,读第一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小段告诉我们什么?

生: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的风景。

师:为什么作者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呢?文章是怎么用一两句话把这个意思说出来呢?

生:因为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作者要荡舟漓江观赏桂林的山水。

师:什么叫“观赏”?

生:观赏就是观看、欣赏的意思。

师:对了。观看、欣赏,享受一下这美的景物,领会一下风光的美丽。

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观赏桂林山水的?

生:是坐在船上来观赏桂林山水的。

师:对。作者是荡舟漓江啊!作者坐在一只小船上,在江上观赏着。你们想想,作者要先写什么?如果是你荡舟漓江应该先写什么?

生:我觉得自己应该先写漓江的水。因为作者坐船在水上,他看江水看得最清楚,所以应该先写水。

师:对了。看看作者是否按着你的想法去写的?读下段。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好,放下书,看看这个词:〔投影:无瑕xiá〕〔学生读xiá瑕〕“瑕”当什么讲?

生:瑕是玉上的斑点。

师:玉上一点斑点都没有叫做──无瑕,有时瑕也比做一个人的缺点。

瑕字是什么旁?

生:瑕是王字旁。

师:注意瑕的右边和哪个字一样?

生:瑕的右边是放假的“假”去掉单人旁。

师:这个字怎么记住?

生:放假的“假”去掉单人旁,加上一个王字旁就念“瑕”,无瑕的瑕。

师:书上说无瑕的什么?

生:翡翠。

〔投影:翡(fěi)翠(cuì)〕〔生读fěi翡cuì翠〕

师:什么叫翡翠?

生:翡翠是绿色的,有光泽的。

师:好。翡翠是玉的名字。一般的翡翠是绿色的,翠绿色,当然也有白的,带绿纹的。最好的翡翠是什么样的呢?玉上没有斑点,也就是无瑕的翡翠。从翡翠这两个字的字形看,有什么特点?

生:这两个字都有羽毛的羽字。

师: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翡”字的“羽”字在下边,横折有勾;“翠”字的羽字在上边是横折无勾。

师:好。当“羽”字作底的时候,这个“羽”字就带勾;用“羽”字做头时就──

生:无勾。

师: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漓江的水的?读第一句。

〔生读“我看见过层波叠浪的大海……这样的水。”〕

师:〔边指幻灯片上的句子:“我看见过……大海,欣赏过……西湖却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水。”〕

我看见过什么?

生:层波叠浪的大海。

师:欣赏过什么?

生:水平如镜的西湖。

师:把这句话改成这样说可以吗?“我看见过大海,欣赏过西湖,却从没看见过这样的水。”

生:可以,但这样不能把作者的意思表达出来。

生:这样写不能把大海、西湖水的样子写出来。

师:“大海”、“西湖”、“这样的水”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呀?

生:“大海”、“西湖”、“这样的水”这三者各有不同。

师:“却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水’”这句话含义是什么?

生:大海、西湖作者都看见过,都很美,就是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水”。

师:比较一下哪个更美啊?

生:“这样的水”更美。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大海、西湖的水非常美,但是再进一步说“这样的水”比它们还美。一般用“却”转折,是写前面的不好,后面的好。今天的句子是那个意思吗?

生:不是。

师:今天是说它也好,它也好,加上“却”字一转,说明后边比前边更好。今天我们学了新的用法,不要一看“却”就转折,认为前边不好、后边好,或者后边不好、前边好,这是好、好、更好。

大海是什么样的?

生:大海是波涛汹涌的。

生:层波叠浪的大海。

师:好。那么大海给你什么感觉?

生:非常壮观,使人一看就心旷神怡。

师:很好。那么,作者是写什么样的大海──层波叠浪的大海。这说明大海怎样?

生:一层一层的波,一层一层的浪,奔腾怒吼!

师:再看一看西湖又怎样说呢?

生:西湖是水平如镜。

师:西湖的水平得像镜子一样,西湖是这样的优美,大海是这样的壮观,但是从没见过这样的水。哪样的水呀?

生:像漓江这样的水。

师:这样,我们马上想知道下边作者该写什么?

生:下边一定是写漓江的水。

师:好,看作者是怎样写的?读一读。

〔生读“漓江的水真静啊……岸在后移。”〕

师:作者抓住漓江水的几个特点来写的?

生:作者是抓住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来写的。一个是“真静”,一个是“真清”,一个是“真绿”。

师:对。作者抓住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

生:真静。

师:〔板书:静〕第二个特点──

生:真清。〔板书:清〕

师:第三个特点真绿。〔板书:绿〕作者如果就这样写: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行不行啊?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因为这样写不具体,作者还要写怎样静、怎样清、怎样绿。

师:对。这样写具体、细致。我们看看,漓江的水真静啊,怎么静?读一读。

〔生读“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江水是不断地奔腾前进。但是漓江的水使你感觉到怎样?是滔滔不断地前进吗?

生:不是。真静啊!

师:静到什么程度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作者是在哪儿呆着呢?

生:作者在船上,而船在水上。

师:对。船就在水上,但作者却感觉不到水在动。叫不叫静啊──

生:叫。

师:真静啊!体会一下,“真”是什么意思?

生:真就是非常确切。

师:非常确切,确确实实是静。再看看,漓江的水真清啊,怎么看出是清呢?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是很深的,可是那么深的江水却可以看得见什么?

生:江底的沙石。

师:哪个地方说明作者看到的水清啊?

生:不但能看得见江底的石头,还能看得见江底的沙子。

师:能看见沙子,江底的沙子颗粒是很小的,连江底的沙面都能看得见,真是一眼看到底,是不是清啊?〔生齐:是。〕清到什么程度?

生:一眼看到江底的沙面,所以说漓江的水真清啊!

师: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到什么程度?

生:绿得好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漓江的水是什么颜色?〔生:绿的。〕有没有别的颜色?

生:没有。就像翡翠上没有一点斑点一样。真是绿呀!绿得让你感到可爱。

师:所以作者写漓江的水写了三点:漓江的水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呀。

作者在船上,看水看得最清楚,一眼能看到底。比我们说水很清,能看到倒影,水很静,能看到倒影,要准确得多。

谁能把这三句话读一下呀?读时要把作者赞美漓江水的感情读出来。

〔生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无瑕的翡翠”。〕

师:他(指读的同学)读得比较准确,没有错别字,但没有把真美啊的感情读出来。谁再把这一段读一下?

〔两名学生分别读后,老师范读,然后学生又齐读一遍。〕

师:作者荡舟漓江,赞美了漓江的水,他在江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呀?

生:作者感受最深的是水真绿呀。

师:你从哪个地方知道作者感觉最深的是水真绿啊?

生:因为作者写了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要是感觉到清呢?感觉到静呢?你看看书,哪个地方他感觉最深?

生:使他感觉到最深的一点是漓江的水真静啊!

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从这一段最后一句可以看出作者感受最深的是静。“船桨激起一道道水纹,扩散出一层层波澜,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使他感觉到漓江的水真静啊!

师:是他自己内心想到的吗?

生:是他自己感觉到的。

师:是他感觉到的,不是想到的。因为他自己在哪儿──〔生:船上。〕他觉得船在水中动吗?(生:没有。)他觉得什么在动啊?

生:他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师:山、岸能移动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山在动啊?

生:因为水很静,感觉不到水在流动,所以他只感到山在移动。

师:什么情况下才能感觉到岸在动呢?

生:在船前进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山、岸在后移。

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感觉到船在前进呢?书上是怎样写的?

生:船桨激起一道道水纹,扩散出一层层波澜,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向后移。

师:前边写了,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水不动叫做静,还可以说什么?

生:水平如镜。

师:像西湖的水一样。但是,漓江和西湖可不一样啊!漓江是条大江啊,不像湖水不流动啊!所以,作者告诉我们漓江的水这样的静啊!船桨在划的时候,激起一道道水纹,扩散出一层一层的波澜,这时,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些句子写得非常细致、真实、优美。仔细读一读争取背下来。

〔生背“漓江的水真静啊……无瑕的翡翠”。〕

师:背得很好。一听就使人有个什么感觉?

生:美的感觉。

第二课时

〔出示黑板,一位学生到黑板前填空。〕

〔漓江的水真()啊,()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漓江的水真()啊,()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漓江的水真()啊,()得仿佛那是一块()。〕

〔其他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共同看幻灯片显示出来的语句。〕

师:读“我看见过……大海,欣赏过……西湖,却从未看见过……这样的水。”

〔生又读一遍。〕

师:作者看见过……大海。欣赏过……西湖,“欣赏”说成“看见”可以吗?〔生:可以。〕

师:为什么不说看见过呢?

生:欣赏是对很美的风景尽情享受。

师:对。对很美的风景尽情享受,这是对美的享受,不仅仅是看,所以是欣赏。

〔教师检查小黑板上的填空练习,生齐读练习内容。〕

他填对了。再把作者赞美的感情读出来。〔一位学生读。〕

师:很好。现在打开书,把第一、第二两段读一下,把作者感情读出来。读的时候要使人感觉到跟你一块在欣赏桂林的山水。

〔生齐读〕很好。把后一句再读慢一点〔师范读后生又读一遍〕作者把漓江的水写完了,下边该写什么了?

生:下边该写桂林的山了。

师:默读一遍,看作者是怎样写山的,写山时抓住几个特点来写的?〔挂图,板书:桂林的山〕

刚才写水时,我们抓住真静、真清、真绿,能不能用三个字来说?

〔生:静、清、绿。〕很好,那把山的特点也能用三个字说出来吗?

生:第一个特点是“奇”,第二个是“秀”,第三个是“险”。

师:对。〔板书:奇、秀、险〕作者对桂林的山也是抓三个特点写的。这里有几个生字,我们先学一下:〔幻灯:兀(wù)立〕什么叫兀立呀?

生:兀立就是耸立、矗立。

师:兀立就是高高的立在那儿。书上有个词怎么说的?

生:危峰兀立。

师:危峰兀立,危峰是什么呀?

生:危峰就是危险的山峰。

师:山峰看上去多么危险啊!危险的山峰高高直立着叫做危峰兀立。看〔幻灯:“嶙峋”〕都是什么旁?

生:山字旁。

师:山字旁跟什么有关系呢?

生:跟山有关系。

师:跟山有关系,讲的是什么?

生:讲的是山上的石头。

师:对。是讲山上的石头。山上的石头层叠不平,一层一层叠起来叫做嶙峋。一看山上这样的石头就叫──怪石嶙峋。〔边示幻灯〕你想象一下,什么样的石头叫怪石?

生:怪石就是奇怪的大石头。

师:对。就是奇形怪状的大石头,这就是怪石嶙峋。读读这个词〔生读嶙峋〕读一下这段,看作者是怎样描绘山的。

〔生读“我攀登过……就会栽倒下来。”〕

师:好。作者把山也介绍了,大家齐读第一句。〔生读〕这一句跟哪一句差不多呀?

生:这句话跟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差不多。上一句是写“我看见过……欣赏过……却从没见过……”

师:用同样的句式“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这突出什么?

生:突出桂林的山。

师:这是突出桂林的山。泰山好不好?〔生:好!〕泰山是什么样的山?

生:峰峦雄伟的山。

师:泰山是我国很有名的大山,上下四十里,那叫峰峦起伏连绵不断,一座山连一座山。非常雄伟壮观,登上最高峰就进了云端,往下一看全是白云。作者还游览过香山──红叶似火的香山。香山在哪儿?

生:香山在北京。

师:香山就在北京,从颐和园往西就是。香山最著名的一点是什么?

生:红叶。

师:对。作者攀登过香山,可从没看见过桂林这样的山。这就说明这样的山怎么样?〔指幻灯上的句子〕〔生:更好。〕和前边第一句句式相同,下面就一定要写什么了?

生:写桂林的山好在什么地方?

师:读一下这段,看是怎样的?〔生齐读〕作者第一点抓住桂林的山奇,奇在什么地方?

生:桂林的山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师:我们在北方看见过这样的山吗?〔生:没有。〕

〔在黑板上画桂林的山〕这样的山叫什么?

生:拔地而起。

师:什么叫拔地而起?

生:像从地里钻出来的一样。

师:很好。一座座山像从地里钻出来的一样,奇就奇在这儿,而且是各不相连。我们见过的都是连绵起伏、接连不断的山。但是桂林的山都各不相连,还有什么地方奇?

生:“像老人,像巨象……形态万千”。

师:什么叫巨象?

生:巨象就是特别大的象。

师:很好。像……像……像……这些都写得比较形象,把它概括起来怎么说呢?

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什么叫奇峰罗列?

生:罗列就是一个挨一个。

生:奇怪的山峰一个挨一个的排在那儿。

师:那么多奇怪的山峰叫──〔生:形态万千。〕换个词说。

生:千姿百态。

师:好。各式各样的姿态,作者为了让你领会清楚,下面就写了“像老人,像……像……”。我把它倒过来这样写可以吗?“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行吗?

生:行。完全可以。

师:对。除了奇以外还讲了山的──〔生:秀。〕什么叫“秀”啊?把“秀”换个字。

生:“美”。

师:真美呀,美在什么地方?读一读。

〔生读“桂林的山真秀啊……水中”。〕

师: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什么叫屏障?

生:屏障像屏风一样遮挡着。

师:对了。像屏风一样把东西遮挡住。但要注意,屏障往往用在山或岛屿上,看一看这山像不像屏障?〔指图〕它在我们跟前把我们挡住了,还有路吗?〔生:没有。〕山重水尽疑无路,但小船转过来,叫做“柳暗花明又一村”,又一个天地了。真美呀,所以像屏障。还像什么呢?

生:像新生的竹笋。

师:南方下过雨以后,竹笋有什么特点?

生:下过雨以后,竹笋很多,新芽很尖。

生:雨后春笋,说明雨后笋长得快,长得多。

师:对呀,很多,很尖,像从地里冒出来一样,而且很绿。所以作者形容桂林的山像新生的竹笋。这说明桂林的山〔生:很多,而且也各不相同,各不相连。〕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这就是说颜色非常鲜艳。绿树、绿山倒映水中,〔指图示意〕这叫水中有山,山边有水,山山水水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山,哪是水,多好啊!真秀啊!除了秀以外还有什么呢?

生:桂林的山真险啊。

师:读一读怎么险?〔生齐读〕真险,险到什么程度?

生:险得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怪石嶙峋的山峰,高高立起来,看上去,使人感到一不小心就会──〔生:栽倒下来。〕

山要塌了,倒下来了,这形容山怎样?〔生:形容山势很险。〕作者抓住了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把这段读一读。〔生读:山的三个特点。〕

师:很好,下边咱们一边看图,一边想一下小黑板上的句子。

〔出示小黑板上事先写好的填空练习的句子,生进行填空练习。〕

〔桂林的山真()啊,一座座(),(),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的山真()啊,像翠绿的(),像新生的(),(),();桂林的山真()啊,(),(),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

师:再齐读一遍,把作者赞美的感情读出来。

〔生齐读。〕

师:作者把桂林的山,桂林的水都给我们作了介绍,文章到这儿就结束行不行啊?

〔多数说“行”,也有人说“不行”。〕

师:我说不可以。为什么?

生:因为这只写山,水,没有写出桂林山水的全貌。

师:很好。“桂林山水甲天下。”写桂林的整个山水,不能单写山和水。这样写很不够,所以下面还要写全景。读最后一段。〔生读。〕

师:什么叫画卷?看见过吗?

生:画卷就是特别大的画,可以卷起来。

师:对了。一张大画有画轴把它卷起来。打开以后很长很长的。人在江上游,就像什么呢?

生:就像在画中了。

师:〔板书:“人在画中游”,并边指边讲〕绕过一座山又一座山……作者最后说: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哪样的山水?

生:奇、秀、险的山,静、清、绿的水。

师:〔边指图边说〕这就是山中有水,水中──〔生:有山。〕多美呀!作者把山水交织在一起,水的旁边是山,山围绕着水,除山山水水外还有别的吗?

生:山上有绿树红花。

生:江面上有竹筏小舟。

师:把这些都加在山水之间,从上到下写出来美不美啊?〔生:美〕。这样写是有顺序的。

结尾用了两句话:“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指板书。〕这课分几段清楚吗?开始说明为什么来的原因,然后介绍了水,介绍了山,最后介绍了山山水水的关系。全文分几段?

生:四段。

师:这篇课文作者着重写的是什么?一个字。

生:着重写“景”。

师:作者在这种文章里叫做借景〔生:抒情。〕〔板书:抒情〕借什么景?〔生:桂林山水。〕〔师板书:山水〕抒什么样的情?

生:热爱桂林的山水〔师板书热爱。〕

生:对祖国大好河山、锦绣河山的热爱。

师:对了,也就是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读时要把感情读出来。回去好好读一读。

作业:看图《公园的一角》,写一篇作文。〔教师对如何看图,按什么顺序,抓什么重点等作了指导。〕

附:板书

①桂林山水甲天下

人在画中游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整理)

(选自《霍懋征语文教学经验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学习霍懋征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月光曲》课堂实录 霍懋征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杏坛名宿——霍懋征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霍懋征简介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访特级教师霍懋征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霍懋征一生的追求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霍懋征:用爱成就事业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小学教育家霍懋征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及评析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霍懋征一生的追求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懋征报告稿)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霍懋征教育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纪实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听《月光曲》课堂教学有感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当老师是幸福的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月光曲》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桂林山水》老师语录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教书61载总理给她让座  霍懋征《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评析 霍懋征《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评析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爱心育幼苗桃李满天下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骆驼》《找骆驼》《蜜蜂引路》教案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4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一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5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二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2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1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3 《桂林山水》课堂练习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片段 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录 窦桂梅《长征》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二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及评析 难忘的一课------《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五年级教案:《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四年级教案:霍懋征《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评析 窦桂梅《游园不值》名师课堂实录 五年级教案:《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及教后感 《桂林山水》说课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随堂练习 《桂林山水》说课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课文原文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