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

小编: :admin

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大家一起来分享下吧。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是一篇悼词,作者是恩格斯。下面,请同学们先把课文默读一遍。

(学生默读课文)

师:读完的举手。

(学生举手)

师:都读完了。同学们用了5分钟。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初步印象吧。喜欢这篇课文的举手。

(只有3个同学举手。)

师:这么少啊!你喜欢,说说吧。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感觉到了马克思的伟大。

师:请不举手的同学说说。你来说。

生:老师,我不明白编教材的人为什么把这样的文章选入语文课本让我们学习,还不如从报纸上随便找一篇新闻报道看得有意思。

师:你是这样的感受!有同感的举手。

(很多同学举手)

师:哦!老师感到有点意外。不过我理解你们:政治色彩浓厚的课文,你们是不太喜欢的。是这样吗?

生:是。

师:你们担心我们的语文课堂会上成政治课。是吗?

生:是。

师:不用担心。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我不会上成政治课。不过你们的态度说明,你们没有真正认识到这篇课文好在哪里。老师问你们,恩格斯和马克思是亲密战友,对不对?

生:对。

师:列宁说,他们两人的友谊“超过了古代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动人的传说”。马克思去世了,作为他最亲密的战友,写一篇悼词来纪念,可要写的东西太多了,即便写成一本书,也是可能的。但是,恩格斯写了多少字?只有1200字!同学们想一想,写这么短的一篇悼词来总结马克思的一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

生:概括能力。

生:表达能力。

师:还有认识、判断和评价能力。那么,请同学们回答,在本文中,恩格斯是如何概括马克思一生的?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一会儿回答。

(学生交流,约5分钟。)

师:停止交流。谁来回答?

生:恩格斯主要讲了马克思两个大贡献: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

生:还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谁来?

(一学生举手)

师:好。你喜欢这篇文章,一定能读得很好。

(学生朗诵课文)

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挺有感情的。

师:悼词是饱含感情的。你读得的确不错。这篇悼词,主要是总结和评价马克思伟大的贡献。那么,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贡献是什么?在第几段?

生: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在第三段。

师:我们来一起读一遍。

(学生齐读第三段)

师:你们读了这一段,产生问题了没有?

生:恩格斯说,“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是一个“简单事实”,马克思发现这样的“简单事实”有什么伟大的?

师:问得好。不过这不是一个语文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学问题。谁能回答?从文中找答案。

生:尽管这是一个“简单事实”,但是被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掩盖住了,其他人没有发现。

师:不但没有发现,而且……?

生:而且作了错误的解释。

师:错误?文中怎么说的?

生:作了相反的解释。

师:根据文意,我们似乎可以推出那种相反的解释。谁来推测出来?

(没有学生回答)

师:尝试一下嘛。要回答这个问题,前提是什么?

生:搞清楚“简单事实”的含义。

师:正确。含义是什么呢?

生:冒号后面的内容。

师:冒号后面的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能否结合你们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来加以概括呢?

生:是不是“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啊?

师:同学们说,是不是?(有的学生不敢肯定)还不敢肯定?是的,就是这个原理!这就是“大文科”的学习了,把语文和政治打通了。现在,可以推出那种相反的解释了吧?

生:意识决定物质,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师:对呀!这才算是基本读懂了本段意思。为什么说是“基本读懂”呢?老师为什么不说“彻底读懂”呢?

(学生莫名其妙)

师:“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这句话有何作用?

生:比较。

师:语法学上叫作“比况结构”。为什么要在本段开头用一个比况结构呢?

生:突出马克思的这一发现的伟大意义。

师:正确。这是语文因素,对不对?语法意义嘛。过去,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对冒号后面的长句进行语法分析。今天就免了,你们的语法知识比较贫乏,估计分析不出来。是这样吗?

(学生点头)

师:承认了。过去的高中生语法知识比你们丰富,他们能分析。今天不为难你们。服不服?你来分析我看看。

(学生笑。摇头)

师:谁感兴趣,课下来找我,我给你分析。好,下面再读一遍第三段。

(学生读课文第三段。老师板书:第一个发现:发展规律)

师:接下来,作者如何向下过渡?

生:有了“不仅如此”。

师:衔接得很紧密。这是语文因素。你们写文章会用过渡句吗?会,那很好。写文章就好比是做衣服,要学会穿针引线。过渡句就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引出了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什么?

生:发现剩余价值。

师:说得对。这个发现的意义是什么?

生:“豁然开朗”了,先前是“在黑暗中摸索”。

师:齐读本段。

(学生齐读课文第四段,老师板书:第二个发现:剩余价值)

师:接下来,作者怎么写的?请一位同学读。

(一学生读课文)

师:有何感觉?

生:衔接得紧密。

师:对。本段有三个句子。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递进。

师:说得好。这是语文因素吧?

(学生点头)

师:请同学们把关联词语画下来。

(学生画关联词语:即使、也、但是、甚至、都、而且)

师:如果把这些关联词语去掉,再读一遍,味道就变了。可见这些关联词语用得多精妙!那么,究竟精妙在哪里呢?

生:层层递进。

师:概括了马克思从事科学研究的特点。什么特点?

生:第一个是研究领域的广泛,第二个是研究的程度深入。

师:你总结得十分准确。打满分。马克思博学多才。“甚至在数学领域”,谁能讲一讲?数学课代表,请你来讲一讲。

生:我不知道。

师:不知道不要紧,课下找《马克思传》来读一读,你就知道马克思有多么渊博和深刻了。下面齐读一遍第五段。

(学生齐读课文。老师板书:其他领域)

师:能感觉到作者的什么情感?

生:为马克思感到骄傲。

师:好。可以说,作者是饱蘸感情来写本文的。我们阅读时要仔细体会。第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休息一会。

第二课时

师:我们接着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原来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同学是否有了一点转变呢?

(学生点头)

师:有转变就好。允许同学们不喜欢它,但必须建立在正确认识它的基础上。不能盲目地喜欢或不喜欢。往下看。作者又用了过渡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这句话很好理解。但是下一句话就不好理解了:“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有没有问题?

生:为什么说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什么?

师:你问得好。我正想问同学们。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

(学生读书)

师:为什么说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什么?请同学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

师:好了。谁来回答?

生:我的理解是,本段并没有写马克思的主要贡献,而是阐述马克思最看重的是那些对现实产生影响的科学发现,因为这些科学发现对社会起了推动作用。

师:注意两个“喜悦”,它的程度是不相同的。“衷心喜悦”、“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这样写的目的还在于,为阐述马克思本人的贡献主要是在革命实践上作了铺垫,为顺利过渡到写马克思在实践上的贡献作了铺垫。前面写马克思在理论上的贡献巨大,并饱蘸感情加以概括。作为读者,我们感到,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贡献评价这么高,往下该怎么写呢?一句“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来了个大转变,令读者惊讶不已:这么伟大的贡献还不是主要的。什么是主要的呢?这就是文章的波澜。悼词也有波澜。难道这仅仅是写作技巧吗?

生:不是,好像还与作者的判断、评价能力有关。

师:对。在马克思的葬礼上发表演说,高度评价马克思的一生,需要具备很强的判断、评价能力。怎样正确地科学地评价马克思的一生呢?一般人很难准确把握,大概只有恩格斯才有这样深刻的洞察力吧。那么,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呢?请看下一段,并总结出来,请一位同学写到黑板上。

(学生看课文)

师:你来写。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一学生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交流)

师:这位同学写的是:办报、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全面吗?

生:还有,两个“参加”,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的实践活动。

师:很好。马克思的实践活动具有怎样伟大的意义呢?用书上的话来回答。

生: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师:对。作者如何概括马克思实践斗争的特点?

生: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卓有成效。

师:好。本段中破折号是什么作用?

生:强调吧?

师:是的。接下来,作者用“正因为这样”,引起下文。整篇文章中,这样的过渡句很多,增强了文章的逻辑力量。同学们写议论文,要学习这样的写法,可以使思维缜密。请一位同学读一遍。

(一学生读课文)

师:你读这一段,有何感受?

生:我觉得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感情很深厚。

师:其他同学有何感受?

生:我认为本段中的比喻很精彩。“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表现出马克思对反对派的诽谤、诅咒和污蔑非常蔑视。‘

生:“他可能有过很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句话写得好,说明了马克思心胸坦荡、光明磊落、人格伟大!

师:说得好。我们又一次体会到恩格斯是饱蘸着感情写这篇悼词的。有问题吗?(学生摇头)没有了?那么,我来问你们。本段中又出现了破折号。与上段中的破折号作用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里是解释。

师:对。第六段中也有破折号,起何作用?

生:也是解释吧。

师:也是解释,有什么不同吗?

生:不知道。

师:相当于括号。与括号的不同在于,此处要读出来,括号内的内容不用读出来。还有问题吗?(学生摇头)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你们没有发现。我再问一个。作者写道:“在整个欧洲和美洲”,第二段中也写道:“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作者为什么只说“欧美”,不说“全世界”呢?(没有学生回答)

师:历史课代表回答。从世界无产阶级发展史的角度来考虑。

生:大概当时无产阶级只在欧美才有吧。

师:正确。中国当时没有。中国的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什么时候?

生:五四运动。

师:对。这又是语文和历史的融合。看来“文科综合”应该包括语文。

(学生笑)

师:下面我们齐读最后两段。

(学生齐读课文)

师:现在,我想再作一次调查:喜欢这篇课文的举手。

(很多同学举手,还有个别同学未举手)

师:比开始的时候多了。这说明同学们开始认识和理解这篇课文了。那么这篇课文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呢?

学生一:作者的高度概括能力。

学生二:过渡句用得好。

学生三:层层递进,逻辑性强。

学生四:饱含感情,真挚、动人。

师:还有吗?“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学生五:准确的判断力、评价力。

师:对了。马克思一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伟大的贡献。哪个是主要的?

生:实践上的贡献。

师:既然实践上的贡献是主要的,那为什么不先写实践上的贡献呢?你们看第二段中有两个“对于”。前一个“对于”指的是革命实践活动,第二个“对于”指的是理论研究。实践在前,理论在后。可为什么具体写的时候,实践放到后面去了呢?

生:放在后面才显得重要。

师:回答固然有道理,但还不够准确。放到后面写,才会出现“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一句,才会使文章具有大的转折。正是这样的大转折,才真正强调了马克思在实践上的贡献是主要的。换句话说,恩格斯这样的正确评论,如何通过文章的写作技巧来加以凸显呢?这样的转折就凸显出来了。恩格斯是文章高手。那几位不举手的同学,你们有何感想?

生:老师,现在我才开始认识到本文写得好。我喜欢了。

师:好的。好文章不是读一遍就能读懂的。我一直认为,在你们已经学过的课文中,还找不到哪篇文章在逻辑性上可以和本文媲美。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几遍。作业是完成课后“练习题”的第二题。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查字典语文网。

    相关推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7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6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获奖)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8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我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简案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设计与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指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案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赏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解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资料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8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2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结构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第一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5 第一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后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