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知识导学

小编:

课文鉴赏说明

一 写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现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从这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所以,关于写作时间,课文的注释解说采用后一种说法。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二 内容分析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起笔用四字短句,简捷明快,朴实无华,在对偶中见工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称名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不仅字面上相对,而且音韵上也相对。在一句之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平仄相反。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与律诗的格律相同,所以音韵和谐,金声玉振,文质兼美,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的句子在本文中还很多,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下面分析从略)。接下来的两句,具体写地理位置:“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襟”“带”活用为动词,生动形象,并同“控”“引”一样,将洪州的气势写出。然后写“物华天宝”和“人杰地灵”,两个四六句相对,既扩展了叙述,又升华了情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两句,又转为四字短句,节奏的变换带来了文意的转折,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另辟话题,渐近本事。“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两句,写州城形胜,写宾主才美,作为过渡句,承上启下。下文以六四句式写“都督阎公”和“宇文新州”大驾光临,节奏舒缓,语气雍容,给人一种和乐的感觉。“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几句,又变而为四字短句,起到这样几个作用:一、在写作方法上,由平和的叙述转为抒情;二、在内容上,由详写到概写;在结构上,分离上下文,避免单调的罗列。“腾蛟起凤”和“紫电清霜”两句,接着写来宾。句式又变成四六式,描摹在前,引介在后,节奏急促,格调高昂,造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与前面的人物出场相对应,别有情味。最后又归于四字短句:“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这几句写自己的“闯入”,委婉含蓄。赞美而又不失身份,谦逊而又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第二部分(二、三两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两个短句,点明了时令,字面与音韵属对工整,格调高亢嘹亮,领起下面对秋景的描绘。“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两个句子都是因果性的推论,“而”字前为因,后为果。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秋天,写水写山,动静结合,如诗如画。接下来的四个六字短句,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节奏放慢,词意不迫。“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已开始转入正题。“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两个四六句,“四字”托出叙述主体,“六字”作描绘、渲染,意在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

第三段开头加快节奏,首次用三字句。“披绣闼”,是由外至里;“俯雕甍”是由上视下。仅用六个字,就极简练概括地写出登阁的情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两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以虚词“其”为分界,“其”前实写,“其”后虚写,虚实相间,有尺幅千里之势。下面,又用两个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气象。“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又变而为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绘出雨后天晴的景色,由此引发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经过前面的变奏,又用两个四六句收束。“渔舟唱晚”,写生活之乐;“雁阵惊寒”,写候鸟之歌。社会与自然各具情趣,又融为一体。

第三部分(四、五两段)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开头两个四字短句起过渡作用,从写登览之乐回到写宴会。“甫畅”和“遄飞”,都表明兴致高昂,情绪激动。“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用清新自然的描述,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接着,用两个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这里交错迭用历史典故,暗示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含蓄凝练。下面“四美具,二难并”两个三字短句,变换节奏,心绪也为之一转,由喜悦渐生悲慨。“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放开一笔,视野又扩展到宴会之外,感情亦随之升华,为下面的抒情张本。接着的两个四六句,充满哲理玄思,一方面体悟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另一方面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是虚写,表面上是“望”“看”,实际上是在想。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十分巧妙:由日落而想到西北的长安,由云海而想到东北的吴会,日下即长安,云间即吴会的意思又暗含其中。“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进一步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面的感慨,即:“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两个四六句,一问一答,答非所问,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更是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情意绵绵。

第五段,转为更强烈的抒情。开头以“嗟乎”发端,从消沉中振起。“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这是比较现实的认识,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则是从历史中撷取的两个实例,以此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下面用两个六四句拓展这层意思,申述以上观点。“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言之凿凿;“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反问有力。“非无”“岂乏”,一个否定判断,一个反诘论述,行文摇曳生姿。然后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作结,总束上文,开启下文。“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表明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作进一步的补充,同时也表现了乐观开朗的情怀。下面的四字短句,是自我砥砺之辞。“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以超越空间为喻,“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以追赶时间为喻,都表现出了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接着,用两个四六句,微讥孟尝,非议阮籍,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典故随手拈来,为我所用,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第四部分(六、七两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第六段开头自称其名,郑重言事。“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是自谦之词,如此简单地给自己定位,其复杂心情一言难尽。下面两个四六句,又避开了正面表白,仍借古写怀。先以终军自比,表示请缨无路;再以班超、宗悫自许,表示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这两句,都暗示了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的决心。接着的四个六字句,以平稳的语气,含蓄地叙述了自己弃官事父,“路出名区”,得以结识各位嘉宾的人生际遇。然后以四字短句,表示明日接受父亲的教诲和今日拜谒阎公,都是值得高兴的事。然后,以两个四六句,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叹怀才难用和知己难遇。

第七段,以“呜呼”开端,比前面第五段开头的“嗟乎”更具伤感意味。“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寥寥数语,写尽古今盛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归结到写诗做序的本事上来,从对宇宙人生的无限感慨中回到现实情境。“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是说自己不避浅近,先写了序和诗;“请洒潘江,各倾陆海”是期望在坐的嘉宾各展文才,各赋所怀。全文在这种礼让中结束,不失分寸,非常得体。

三 写作特点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前面分析了四字句对偶的情况,下面举几个别的句式。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为:“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为:平仄仄(于)平平,仄平平(于)仄仄。(以上“觉”“识”“屈”“曲”“乏”“落”“一”“色”“极”“日”为入声字,算仄声;“共”古代为平声字,“暇”古代为去声字。)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清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样,使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解题指导

一 本题意在让学生注意体会文章的感情,并初步感受骈体文文采与音韵之美。

关于句式对偶和长短交错运用的分析,参见“课文说明”。

二 本题意在让学生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

故:1.旧2.所以3.特地4.原因

尽:1.全,都2.没,干3.全部用出4.完,尽头

属:1.属于,是2.类3.在

即:1.顺着2.就3.则

且:1.而,表转折2.将要3.姑且4.况且

三 本题意在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都是在全面描述了聚会盛况之后,“兴尽悲来”,由写景、叙事转而抒发感慨和议论。前者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指出“死生亦大矣”,批评了当时泯灭生死的差别、将生死等同起来的虚无思想。后者则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与不平,虽有自我宽慰、振奋之词,而终不免彷徨、痛苦。总的看来,这两篇文章分别折射着它们各自所产生的时代的面影: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崇尚玄学的风气,不可避免造成士大夫们群体精神上的敏感而缺乏生机;初唐时期,除旧布新,然而整个社会还不够革新、开放,因此,青年才俊虽有积极进取的雄心,却又深感步履维艰,困难重重。

教学建议

一 《滕王阁序》是骈文的优秀篇章,教学时要抓住文体特点。本文用典多,文辞简奥,给诵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地方,可以参照“课文说明”作必要的补充,纠正学生理解中的偏差。

二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本文句式对偶、音韵和谐、辞采华美等特点,加强理解和诵读。诵读时,除了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还要像读诗词那样,注意每个句子节奏的划分。节奏的划分,关系到诵读时语气的准确性。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如:豫章/故郡。长句子的读法则不限一种,如六字句可以有五种读法:①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②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③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④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⑤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七字句可以有四种读法:①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②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③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④都督/阎公/之雅望。

三 实词的理解,也可以利用句式特点加以体会。如“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句式对偶(正对),词义相近。“时”与“序”是同义词,即“时序”之意;“维”与“属”是同义词,即“在、是”之意。可见,对骈文句式的理解,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应该结合练习强化这方面的知识和记忆。

有关资料

一 作者简介(孙望、郁贤皓)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诗今存八十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九十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为历来论者所激赏。《旧唐书·文苑传》引崔融语云:“王勃文章宏逸,固非常流所及。”《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勃文为四杰之冠”。生平事迹见《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文艺传》《唐才子传》。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

二 传记评价

1.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2.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勃文章迈捷,下笔则成,尤好著书,撰《周易发挥》五卷及《次论》等书数部,勃亡后,并多遗失。有文集三十卷。勃聪警绝众,于推步历算尤精,尝作《大唐千岁历》。(《旧唐书·文苑传》)

3.(勃)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其失。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新唐书·文艺传》)

三 补充注释

①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西汉豫章郡的治所在南昌。

②腾蛟起凤:《西京杂记》中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词。”又说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

③时维九月:“九月”一作“九日”,指九月初九的重阳节。

④得天人之旧馆:“天人”一作“仙人”。

⑤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这四句话出自南朝梁王巾的《头陀寺碑文》:“层轩延袤,上出云霓;飞阁逶,下临无地。”“层峦”一作“层台”。“流丹”一作“翔丹”。

⑥即冈峦之体势:即,随着。“即”一作“列”。

⑦舸舰弥津:“弥津”一作“迷津”。

⑧云销雨霁:“云销”一作“虹销”。

⑨彩彻区明:“彩彻”一作“云衢”。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北周庾信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有“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句子。

望长安于日下:《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目吴会于云间:“目”一作“指”。

萍水相逢:“萍”一作“沟”。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把贾谊贬到长沙,并非没有明主在位。汉文帝开始很重用贾谊,后来由于受到周勃、灌婴等老臣的排挤,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抑郁不得志。

所赖君子见机:“见机”一作“安贫”。

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语:“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酌贪泉而觉爽:《晋书·吴隐之传》:“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人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

处涸辙以犹欢:“以犹欢”一作“而相欢”。

有怀投笔:《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慕宗悫之长风:“慕”一作“爱”。

今兹捧袂:“兹”一作“晨”。

喜托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敢竭鄙怀:“鄙怀”一作“鄙诚”。

(本文的异文较多,课本上选取的较优;以上所列,仅供教师比较参考)

四 译文

汉代的豫章旧郡,现在称洪都府。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分管区域,与庐山和衡山接壤。连带着三江,周围环绕着五湖,控制楚地,连接瓯越。(这里)物有光华,天有珍宝,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杰,地有灵秀,徐孺子(竟然)在太守陈蕃家下榻。雄伟的州城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声望崇高的阎都督,打着仪仗远道而来;德行美好的宇文新州刺史,驾着车马也在此暂时驻扎。(正好赶上)十日一休的假日,才华出众的朋友多得如云;迎接千里而来的客人,尊贵的朋友坐满宴席。辞采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是文词宗主孟学士;紫电和清霜这样的宝剑,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家父做(交趾)县令,我(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我)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遇到了这样盛大的宴会。

时间是九月,季节为深秋。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驾着豪华的马车行驶在高高的道路上,到崇山峻岭中观望风景。来到滕王营建的长洲上,看见他当年修建的楼阁。重叠的峰峦耸起一片苍翠,上达九霄;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朱红的油彩鲜艳欲滴,从高处往下看,地好像没有了似的。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桂树与木兰建成的宫殿,随着冈峦高低起伏的态势。

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惊叹。房屋排满地面,都是鸣钟列鼎而食的人家;船只布满渡口,都装饰着青雀黄龙的头形。云消雨散,阳光普照,天空明朗。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渔船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

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油然而生。排箫发出清脆的声音,引来阵阵清风;纤细的歌声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云的飘动。(今日的宴会)很像是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诗人文士)狂饮的气概压过了陶渊明;又有邺水的曹植咏荷花那样的才气,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诗人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贤主、嘉宾,难得却得。放眼远望半空中,在闲暇的日子里尽情欢乐。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随之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有定数。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越在云海间。地势偏远,南海深不可测;天柱高耸,北极星远远悬挂。雄关高山难以越过,谁悲悯那迷路的人呢?(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等待在宣室召见又是何年?

唉!命运不顺畅,路途多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把贾谊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让梁鸿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能够依赖的是君子察觉事物细微的先兆,通达事理的人知道社会人事的规律。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喝了贪泉的水,仍然觉得心清气爽;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仍可以到达;少年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不算晚。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怎能效法阮籍狂放不羁,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

我,地位低下,一个书生。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虽然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胸怀,也仰慕宗悫“乘风破浪”的志愿。(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之外去早晚侍奉父亲。不敢说是谢玄那样的人才,(却)结识了诸位名家。过些天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一定要像孔鲤那样趋庭有礼,对答如流;今天举袖作揖谒见阎公,很高兴登上了龙门。司马相如倘若没有遇上杨得意,只好拍着他的赋而叹息;我今天遇上了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奏一曲高山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唉!名胜的地方不能长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遇。兰亭的聚会已经没了,金谷园(也)成为废墟。离别时写几句话作纪念,有幸接受厚恩参加这次宴会;登高作赋,那就指望在座的诸公了。冒昧地用尽鄙陋的心怀,恭敬地写下这篇小序,(我的)一首四韵小诗也已写成。请各位像潘岳、陆机那样,展现如江如海的文才吧。

五 关于骈文(褚斌杰)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或“骈俪文”的名称,出现颇晚。清代李兆洛《骈体文钞序》说:“自秦迄隋,其体递变,而文无异名;自唐以来,始有‘古文’之目,而目六朝之文为‘骈俪’,而为其学者,亦自以为与古文殊路。”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字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本义即对偶文的意思,是从中国古代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演变来的。所谓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先秦诗文中已采用,两汉逐渐习用;经过魏晋,至南北朝时,形成与散体文互相区别的独立文体,当时绝大部分的文章都是骈文。唐宋以后,古文复起,但直至清末,骈文仍在流行。

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

六 关于滕王阁

滕王阁建成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等封建王朝,一千多年来毁而复建几十次。最近一次毁灭是在民国十五年(1926),毁于战火。1989年10月8日又重新建成,屹立于鄱阳湖畔,赣水之滨。新阁离唐代旧址仅百余米,离清代阁址约三百米,地理环境与当年应该差不多,能体现出王勃《滕王阁序》的意境。《滕王阁序》中的一些名句,已成为匾额。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胜友如云”等。

关于滕王阁,历代题咏也很多,如唐代诗人钱起《滕王阁诗》云:“幽怀念烟水,长恨隔龙沙。今日滕王阁,分明见落霞。”宋代刘敏求的诗云:“阁中环佩知何处,游子再来春欲暮。莺啼红树柳摇风,犹是当年旧歌舞。古来兴废君莫嗟,君看红日西山斜。西山不改旧颜色,换尽行人与落霞。”辛弃疾《贺新郎·赋滕王阁》词云:“高阁临江渚。访层城,空余旧迹,黯然怀古。画栋珠帘当日事,不见朝云暮雨。但遗意西山南浦。天宇修眉浮新绿,映悠悠、潭影长如故。空有恨,奈何许。王郎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物换星移知几度,梦想珠歌翠舞。为徙倚、阑干凝伫。目断平芜苍波晚,快江风、一瞬澄襟暑。谁共饮?有诗侣。”明朝洪武年间的解缙有联语:“滕王阁,阁藏鸽,鸽飞阁不飞。扬子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七 《滕王阁序》赏析(陶尔夫)

在《王子安集》中,本文又题《滕王阁诗序》,有些选本作《滕王阁序》。滕王阁在今江西南昌市,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曰洪府滕王阁。

本文写作时间,旧有二说。一说“十四岁”。王定保《唐摭言》(卷五)认为“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笔纸巡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蒋清翊《王子安集注》(卷八)引申其说,谓当时王勃之父王福官六合县令,王勃赴六合过洪州所写。“十四岁”说,可能是附会序中“童子何知”一语,但“童子”并不仅指十三四岁的人。序中还有“等终军之弱冠”句,“弱冠”,显然是二十岁,而非十四岁。故此说并不可信。二说“二十六”。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王福时谪交趾(今越南北部),王勃前往省亲,过南昌而作。王勃曾“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据此,则本篇当作于上元二年九月,作者二十六岁。寻绎文义,似以后说为是。

全文可分为四大段落。开篇至“躬逢胜饯”是第一段,对洪州形势与人才优势进行高度概括。题名曰“登洪府滕王阁”,所以开篇从地域特点着笔。“豫章”,汉代郡名,所以称“故郡”;唐初改为“洪州”,故说“新府”。两句中兼顾到历史与现实。因古人把地域与天上的星座相对应,所以第三句从天上写起──“星分翼轸”;下面又紧应地理形势──“地接衡庐”;它还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控驭着荆楚,牵系着浙江。洪州的地势之雄,在以上四句中被形容得淋漓尽致。“物华天宝”四句,极写人物之盛。“龙光”七字与前“星分”一句相呼应。“徐孺”“陈蕃”是汉代“豫章”之名流,与起句遥遥相接,既追溯历史弘扬传统,又为当时“洪都”人才的出场作好铺垫。从“雄州雾列”开始,将地势与人才这两方面交叉在一起,运用错综回环手法,反复皴染。“雄州雾列”写地,是“星分”四句的补充;“俊采星驰”写人,是“物华”四语的发挥。“台隍”一句复说“星分”四语,“宾主”七字再补“物华”两联。从“都督阎公之雅望”一句开始,进入时、地具体描写,既突出与会宾主,又兼及自身。这一段,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针线细密,开合得体,笔墨变化多姿,却又一丝不苟。

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是第二段。这一段紧扣题中“秋日”与“滕王阁”,从不同侧面描写旧历重九秋高气爽的自然景观和滕王阁建筑的壮丽非凡。“潦水”二句承“三秋”而言,“俨骖”四句叙写来阁过程,“层峦耸翠”六句写阁之所在,“披绣闼”以下写登临之所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是序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这两句把深秋景象描绘得活脱生动神采飞扬,富有纵深感;它把人们可以意会而无法言传的美感,通过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的语言,极其简洁地表现出来了。有人认为这两句来自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见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七)。此外,与之相近的联句还有:“旌旗共云汉齐高,锋锷与霜天比净”(后魏释僧懿《平心露布文》);“浮云共岭松张盖,明月与兰桂分丛”(《唐德州长寿寺舍利碑》)。但都不及王勃此二句贴切自然,流丽飞动,有很强的艺术穿透力,千百年后仍能震荡人心。“落霞”二字,前人也有不同的解释,一说“落霞”是鸟,形如鹦鹉(见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后说较切合原意。下面“渔舟唱晚”四句,通过听觉形象为这两句作补充,深化意境,更增添无限诗意。

从“遥襟俯畅”到“岂效穷途之哭”是第三段。这一段还可分为两个层次。“嗟乎”以前为第一层。这一层,从盛宴娱游联想到人生的际遇。自“遥襟俯畅”至“二难并”,写宴会的盛大,人才的众多,佳节良辰的难得。以下,“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两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作者以直抒的方式吐露内心深层的孤独感,并且贯穿始终。“望长安于日下”以下十句,联系个人身世,对此作多侧面的具体发挥。从“长安”“南溟”“北辰”“帝阍”“宣室”诸语来看,内中既包含其父被贬交趾之痛,又有个人宦途失意之悲。在这一层里作者写到了东、南、西、北,四面八方,用的是全方位的观照与“登临四望”的艺术手法。从枚乘的《七发》到唐初,这种手法在自然山水描写中经常出现。王勃结合登阁,“按周览而发幽情”,融历史渊源于地区特点,同时结合身世成功地发展了这一手法。从“嗟乎”到“岂效穷途之哭”,是第三段的第二层。先以“嗟乎”二字唱叹而起,使严格的骈文具有松动变化之妙。紧接着写“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慨,并征引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人加以申述。继之,笔锋陡转,从“所赖君子见机”开始,全力抒写壮志决不因老迈困顿而稍有变易,透露乐观向上的情怀。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行文上具有起伏顿挫之妙。

从“勃,三尺微命”到篇终是第四段,仍可分作两层。“呜呼”以前为第一层,由个人遭际写到路经滕王阁,幸得参与宴会,自当应命为诗。“无路请缨”四句,以终军、宗悫、班超等胸怀大志的历史人物自比,兼叙怀才不遇。“舍簪笏于百龄”八句,写远行省亲,路经名阁,应邀赴宴,如登龙门,身价倍增。“杨意不逢”四句表示,既遇阎公这样的知音,又怎能不欣然命笔?“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以下为第二层。作者把这次宴会比作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雅集,能奉命作赋,已十分荣幸,但自己年少,叨陪末座,更好的作品有待在座诸公。全序以谦词作结。全文首尾联贯,一气呵成,无懈可击。

这篇序文之所以生动感人,千古传诵,还在于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在于它有诗意之美。本文题名曰“序”,也是一篇典型的骈文。它继承了汉、魏以来骈文的传统,吸收了赋体的成功的艺术经验,形成了规模崇丽、气象清新的风格。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说:“赋”这种文体,“吟咏性情,各从义类。故情形于辞,则丽而可观;辞合于理,则则而可法。使读之者有兴起之妙趣,有吟歌之遗音。扬雄所谓‘诗人之赋丽以则’者是已。”这篇序文,可以说是“诗人之赋”的典范之作。王勃是初唐具有革新意识的诗人,他的为文,也同他的诗歌创作一样,散发出一种清新诱人的气息,主要表现为诗意的捕捉和意境的创造。他是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与滕王阁有关的客观事物的,而且是以诗人的心情去体验和抒发真实感受的。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他有远大的抱负,有人生的使命感。所以,他既能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这样歌咏山河风光的佳句,同时也能抒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情怀。然而,由于时代及其他方面的局限,诗人的理想不能实现,壮志难酬,免不了有“兴尽悲来”之叹,免不了要产生一种与生俱来的深沉的孤独感。正因为有这种出自内心的深沉感受,所以千百年以后它仍然能拨响与他有某种类似体验的读者的心弦。这篇序文与前此某些谄谀铺张、雕虫篆刻的大赋有所不同,它不是炫学使才的无病呻吟,而是由衷之言的千古绝唱。这种情感并不单单表现为序文的个别章节,而是贯穿全文各个部分的整体效应。正是出自内心,意深义高,才能在整体上把抒情、写景、叙事、议论、使事、用典熔于一炉,而获得以情感人的艺术功效。因为序文具有真挚的情感和浓郁的诗意,所以它的影响远远超过同时创作的《滕王阁诗》。下面特录此诗,不妨作一比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语凝练,内容含蓄,概括性很强,且又极富诗的形象与诗的韵味。但它毕竟不能像序文那样,大开大合,纵横出没,规模崇丽而又气象清新。作为主体的这首《滕王阁诗》,只有参读附于诗前的序文才能更深地把握其内蕴。反过来,正是因为有了这篇序文,又使这首诗的艺术价值被序文的光彩掩没了。很多读者,但知有序,不知有诗,其中的奥秘是很值得探寻的。

其次是形式之美。《文体明辨序说》中说:序,“亦作‘叙’,言其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王勃此文,发挥了“次第有序”的特点,但它不是“善叙事理”而是善抒真情。全文层次清晰,首尾联贯,针线细密,次第井然。对此,前面已有具体分析。这里要说的是骈文的对偶问题。全篇除“嗟夫”“所赖”“勃”“呜呼”“云尔”九字以外,其余多为四、六偶句,句式非常整饬。但过分整齐必将呆板而缺少活泼之气,所以文中还多用七字句或间用三字句,整中见散,摇曳多姿。句中还不时杂用“之”“而”“于”“其”等虚词,或适当运用“嗟夫”“呜呼”之类的感叹词,整饬之中富有变化,做到奇偶相生,避免了板滞的缺点。文中不仅句与句对偶,有时句中的词与词也构成对偶,如“腾蛟起凤”“紫电清霜”;“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龙光射牛斗之墟”“徐孺下陈蕃之榻”。有些深层的对偶,表面上看不出来,需要透过一层才能发现。如“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兰亭”对“梓泽”,十分清楚,但“已矣”和“丘墟”之间就看不出是对偶了。其实,它们之间也是对偶关系,不过,它们不是一般形态下的对偶,而是以双声为对。“已矣”,是双声;“丘墟”在古代汉语中均为“溪”母,也是双声,所以成对(见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六)。有些对偶从不同侧面向心地集中于一个重点,因而又带有排比与连珠的修辞特色。这说明,王勃写此序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效地增强了诗的韵味。

再次是绘画之美。如果从绘画的角度来透视这篇序文,可以看出,本篇并不是一般性的山水游记,而是把山水、建筑、人物融汇在一起的山水人物画,是一幅以滕王阁为中心的全景画。作者非常注意画面的构图与布局的整体性,因为它是用文字写成的,所以很自然地把万里之遥的自然景观恰当地纳入自己构思的画面中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三江”“五湖”“蛮荆”“瓯越”“长安”“吴会”“南溟”“北辰”,均可“抚四海于一瞬”。作者的想象超越空间的局限,他通过想象的视角遥摄各种景物,统驭全局,服务于滕王阁的描写。在构图与空间时间关系上,作者注意到空间的深度与历史的深度,使这篇序文具有纵深的立体感。“故郡”与“新府”相联系,前代名人与在座高朋相衔接,有时还恰当运用具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把现实与虚无的天界、幻境融为一体(如“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形成多维的艺术空间。技法运用也呈现多样化。有的是工笔细描,反复勾勒,如滕王阁的建筑;有的是水墨烘染,信笔点缀,如阁外自然景观。凡此种种,都能意到笔随,自成佳趣。色彩运用也极为丰富。有时重彩叠金,浓丽耀眼,如“层峦耸翠”“飞阁翔丹”“睢园绿竹”“邺水朱华”。有的靠自然本色,或与外部色彩相辉映,如第二段关于秋景的描绘。有的则在事物变化的瞬间捕捉色彩的变化,富有动感,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这都不是一般画笔所能达到的。

最后是音乐之美。在讲究对偶的同时,文章还特别追求文字声调的平仄相对。就一联而言,上联的下半部分如以平声字结尾,则下联上半部分的尾语也必用平声。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上联“墟”字平声,下联“灵”字处也必为平声。反之亦然。如“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主”是仄声,那么,下联“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中的“曲”字处,亦必用仄声(“曲”为入声字)。这种手法是“平接平”,“仄接仄”。再就一句本身而言,不论四、六句或七字句,均如同律诗一样,在双音节处要交替使用平仄声字,以使句中平仄相间,铿锵起伏,错落有致。一联中的两句,也如同诗句一样地讲求平仄相对,使全文抑扬顿挫,回环往复,具有悦耳的音乐之美。

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则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三王”中,王仲舒的“记”与王绪的“赋”均已失传,唯王勃此“序”独存。这是因为王勃此序有真实的感情和充实的内容,与六朝及其以前某些无病呻吟或嘲风弄月的有所不同。同时,还在于它打破了僵死陈旧的骈文格局和陈陈相因的文风,给骈文注入新的血液,有很高的艺术性。历史是公正的,它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选自《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相关推荐

    《滕王阁序》导学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导学案9 《滕王阁序》导学案10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滕王阁读序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王勃与《滕王阁序》 22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滕王阁序》绝赞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滕王阁 《滕王阁序》学案 滕王阁序1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滕王阁序典故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滕王阁景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滕王阁诗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风雅滕王阁 《滕王阁序》教案 我教《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滕王阁序》写景“四美”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作《滕王阁序》的王勃(图)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王勃十四岁作《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滕王阁的格局 《滕王阁序》王勃教案 王勃《滕王阁序》鉴赏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滕王阁之闻名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历代“滕王阁”诗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南昌滕王阁联 《滕王阁序》导学案(第二课时)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二册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案4 《滕王阁序》教案12 《滕王阁序》教案14 《滕王阁序》教案3 《滕王阁序》教案10 《滕王阁序》教案13 《滕王阁序》教案16 《滕王阁序》教案1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滕王阁的由来 《滕王阁序》教案6 《滕王阁序》教案18 《滕王阁序》说课稿 《滕王阁序》教案25 第二册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案1 《滕王阁序》教案2 《滕王阁序》教案7 《滕王阁序》教案2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江南名楼--滕王阁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滕王阁风景介绍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学参考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 《滕王阁序》教案2 第二册滕王阁序 第二册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案9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滕王阁序 语文教案-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中的成语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滕王阁序微课教案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元画宋画《滕王阁图》 22滕王阁序教学教案 王勃《滕王阁序》诗词鉴赏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王勃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3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26 滕王阁序主要内容 《滕王阁序》复习教案 《滕王阁序》课堂实录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滕王阁序》知识点全梳理 《滕王阁序》优质课教案 高二语文滕王阁序3 高二语文滕王阁序2 《滕王阁序》课堂教学实录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