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5

小编: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词的比、兴和用典等艺术手法。

2、学习借古讽今、抒情言志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国家、奋进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用典:本词用典较多,理解了用典就理解词意。

2、借古讽今:作者表达思想的途径,立意的基本手法。

教学难点:

1、大量用典的理解和课时的冲突;2、作者借古讽今的曲折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我国这一诗的国度里,宋词是继唐诗之后又一块璀璨夺目、竞放异彩的瑰宝。同学们知道宋词有豪放和婉约两派,豪放派的开创者为北宋的苏轼,那么到了南宋是谁再举豪放之旗呢?对,是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豪放词风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投影课题及辛弃疾速写画)。

二、疏通文意

1、补充字词:狼居胥(langjuxu)佛狸(foli)

2、简要介绍写作背景。并让学生整理运用的典故,理解其用意。

3、学生对照注释自读5分钟,获得初步理解。

4、补充注释:

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三、思考问题:

(1)找出韵脚,并在朗读中体会。

左、住、虎、顾、路、鼓、否。仄声韵。

(2)这首词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含义?

四、感知作品:听录音。要求:注意语音与语调,初步了解全词内容。

五、揣摩语言,品味欣赏意境和风格

首先一起朗读上阕。(师生同读)

问1:作者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千古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问2:由这些景物作者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

(孙权、刘裕。)

问3:“觅”字换成“见”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觅”字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孙仲谋的崇敬、仰慕与向往,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见”字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问4:除了“觅”字之外,还有哪些词表现了作者对孙权的赞扬?

(英雄、风流。)

的确,辛弃疾对孙权十分崇拜,情有独钟。他在京口北固亭上的另一首怀古之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出示《南乡子》词,师生共同吟读一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问5:这一阕下面的两句话是写刘裕的,你认为哪句话最能表达辛弃疾的感情?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句中的哪些词用得最传神?为什么?

(金、铁、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刘裕当年率军北伐的雄姿:横戈跃马,驰骋沙场,如虎如貔,何其壮哉!)

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再读一遍,要读出作者此时的思想感情。师生齐读这句话。

问6:本阕写作者登北固亭,极目远眺,触景生情,但见山河长存,世事沧桑,缅怀历史上建功立业的英雄明君孙权和刘裕,我认为这种情感的产生绝对不是偶然的,结合辛弃疾生活的时代,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

(因为现实中没有这样建功立业、抗金杀敌的明主,这里怀古就暗示了南宋朝廷的昏庸无能,苟且偷安;同时也蕴涵了诗人对北伐抗金统一祖国大业的向往。)

来,让我们怀着历史兴亡之感再次朗读这一阕。

问7:“元嘉草草……北顾”一句中出现了两个贬义词,“草草”、“仓皇”,这里为何辛弃疾要列举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仓促北伐,一败涂地的史实?

(当时独揽军政大权的外戚韩胄欲借金国势渐衰之机兴师北伐,建“盖世之功”,巩固个人地位,便起用了闲居多年,已66岁的辛弃疾。辛弃疾认为当时南宋还未具备战胜金兵的条件,因此这里列举历史事实的教训是表明自己对韩侥幸求逞是不赞成的,认为切不可草率从事。然而韩胄之流悍然不顾辛弃疾的劝告,次年率军出兵,大败被诛。历史证明辛弃疾是何等的深谋远虑!)

以下3句回忆自己43年出生入死,南来效命的往事。“四十三年”宕开一笔,由怀古转入忆昔伤今:当年词人亲身经历的扬州一带如火如荼的抗金斗争,迄今记忆犹新;“可堪回首”承上启下,转入现实。长江北岸瓜步山下,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庙前迎神赛会,鸦飞鼓响,香火缭绕,热闹非凡。

问8:这表明了南宋百姓怎样的精神状态?

(表明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已经模糊。)

问9:面对这样的场面,作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表现在哪句话中?

(面对此景,作者无限痛心,“可堪回首”一句一语千钧,包含无尽悲痛,这难道不是南宋王朝妥协投降,丧权辱国的严重恶果吗?)

问10:最后一句以疑问句作结,有何好处?

(最后以疑问句收束全文,既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抒发了不得重用,壮志难酬的悲愤。让我们带着悲壮激愤的感情齐读这一阕内容。)

师小结:全词熔写景、咏史于一炉,怀古忆昔和伤时讽今密切结合,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时间和空间交接转换都极为自然流畅,纵横捭阖,一气贯注。格调沉郁,悲壮苍凉,大有幽燕老将之风,正如明代杨慎在《词品》中所评:“辛词当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第一。”清代陈廷焯也评价道:“句句有金石声音,吾怖其神力。”郭沫若也曾题联贴切评价了辛词的风格,用在这首词中十分恰切。

最后让我们一起满怀悲壮豪迈的感情背诵这首传世名作。

六、赏析作品

1、语言品味。①怀念孙权句:“风流”,这里指孙权统治的吴都当年的繁华景象;“总”,都;“英雄难觅孙仲谋处”是倒装;“舞榭歌台”是互文。②怀念刘裕句:“斜阳”,根据意境当指夕阳;“人道”,暗含人们对英雄的怀念;“金戈铁马”,借代,突出其精锐;“万里”,指万里中原;“如虎”,比喻其气势的雄壮、猛烈。③讥刘义隆句。“草草”,准备之仓促,行动之轻率;“封狼居胥”,好大喜功,盲目自信;“赢得”,比较“落得”,体会强烈的讽刺意味;“仓皇北顾”(想象这一场景),匆忙而慌张,回头看着北方向南逃跑,突出并讽刺其可悲的结局。④望中原句。“烽火扬州路”是倒装句;“路”原是宋代所设的行政区域,这里指扬州一带;“可堪”,哪堪。⑤思廉颇句。用典意图:借廉颇抒发自己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这最后一句充分地表现出辛词“豪放悲壮”的风格特色。

2、典故理解。

①问题:上阕从眼前之景写起,怀念两位古人,为什么只怀念这两位英雄?用怎样的一种语气来写?上阕的用典意图是什么?明确:他们都在京口建立过功业,一是打败来犯者曹操,一是大举北伐中原;这与作者的处境有共同之处。语言中流露出惋惜和赞叹两种语气。用典意图是:表达作者向往英雄业绩,期望恢复中原,讥讽苟安求和。②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是用了什么手法?其意图是什么?明确,这是一组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作者牢记民族的灾难,一方面看到金已安稳的统治着北方,那里的人们也安于现状;这样就突出地表明,人们已忘了国耻,苟且偷安,已无心收复中原,也强烈地抒发出作者对个人命运,特别是国家前途的深沉的悲哀、忧虑,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

七、课堂总结: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全词借怀古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仓碎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的积极抗金,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热切愿望。运用典故自然贴切,叙事含蓄委婉,风格苍凉悲壮,后人誉为辛词第一家作。

八、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千古江山(久远的年代)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业绩)

③金戈铁马(精锐部队)

④元嘉草草(草率)

⑤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⑥可堪回首(不堪、哪堪)

(2)把下边句子中颠倒的次序倒过来。

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②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犹记四十三年,望中扬州路烽火)

附:翻译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百年来江山依然如故,可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再也没地方去找了。)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当年孙权在京口建都时热闹繁华的歌舞楼台和英雄们的业绩,全被历史的风雨吹打得一去无迹,成了过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夕阳斜照着衰草和枯树,一条普通的街道,人们传说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这里住过。)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回想当年刘裕手持长枪,身跨战马,统领精锐北伐大军,那气势象猛虎一样,要把盘据中原的敌人生吞掉。)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草率发兵,想同霍去病那样建立封狼居胥山的功绩,却落得个惊慌失措,北望追兵,大败南逃。)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了,每当眺望江山还记得我在战火中的扬州地区同金兵英勇作战的情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哪忍回头看,异族的佛狸祠旁竟是乌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现在靠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相关推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9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反思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案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阅读答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后练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阅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创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实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后反思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2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案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6(表格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释及翻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实录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之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片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之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之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案 高二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翻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高二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9(苏教版必修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高一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3(苏教版) 高一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4(苏教版)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实录 高一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课堂教学实录 开启“怀古”诗词赏鉴之门 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课堂实录 高一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苏教版) 英雄暮年的叹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解读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 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研习教学设计 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练习测试1) 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练习测试2) 苏教版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诗歌鉴赏: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教版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诗歌鉴赏: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教版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诗歌鉴赏: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翻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苏教版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诗歌鉴赏: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教案 《永遇乐》教案 琵琶亭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5 《北京的春节》 习题巩固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 《兰亭集序》教案15 《兰亭集序》教案15 北京版第一册15课《可爱的小象》教案 《北京》教案 北京教案 人文北京·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