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老舍:毛主席给了我新的文艺生命(1952年)

小编:

老舍:毛主席给了我新的文艺生命(1952年)

老舍

在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前,我不可能写出像最近二年来我所写的东西。这二年来我所写的东西虽然并不怎么好,可是和我的解放前的作品比较起来,本质上是大不相同了。

虽然我从一九二四年就开始学习文艺写作,可是始终不大明白应当写什么,怎么写,和应当为谁写。我的最初的写作动机是看见别人写,我也要试试,我要写,我要发表我所写的,我希望成为文艺作家。别的,我不管。

发表了一两篇“作品”以后,就有人来约稿了,我不能不再写。我真的成了一个“作家”。这时候我又为谁写呢?多半是为我自己,小半是为读者;我有了读者,不可放弃。我的读者是谁呢?大概地说,他们多半是小市民和一部分知识分子。他们为什么是我的读者呢?因为气味相投——我的思想和他们的思想距离不大,我的思想不会教他们害怕。他们讲趣味,我写的有趣味。这时节,我还是为自己写作,不过捎带着要顾及读者。这里所谓的“顾及读者”并不是我要给他们什么教育的意思,而是要迎合他们的趣味。

为丰富自己的文艺知识,在写作之外,我也读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

我读过一些世界文艺名著。可是,我并不明白它们的真正价值何在。我只用个人的趣味去判断它们的高低。我的趣味是小市民的,遇到俏皮的文字,招笑的情节,或一段漂亮的写景,我就赞叹不已;究竟那有什么教育价值与文艺价值,我不过问。

我也读过一些文艺理论。可是,因为我自己没有个中心思想,就没法子批判地理解它们。我只能说某时代某人的主张如此,另一时代另一人的主张如彼,而说不出为何如此如彼,也说不出哪个对,哪个不对。这使我感到苦闷,甚至慢慢地厌弃理论。我会说:写吧,不必管理论!作品是真东西,理论是空洞的。这样,我便信笔一挥,写出来就算作品;甚至写出《猫城记》那样有错误的东西,也拿去发表!

是的,我也描写过劳苦大众,和受压迫的人。不过那是因为我自幼受过苦,受过压迫,愿意借题发挥,把心中的怨气发泄出来。我有小资产阶级的正义感。正因为那是小资产阶级的正义感,我可是不敢革命,于是我笔下的受压迫的人也不敢革命。我只写出我对他们的同情,而不敢也不能给他们指出一条出路。我用他们的语言、形相、生活等等描画出一些阴森晦暗的景象,其中可没有斗争,也就没有希望与光明。有人问到我为什么只写悲惨的景象,不写激壮的斗争呢?我总是说:国民党的图书检查制度很严哪,而不说自己对革命斗争既无认识,又无热情。在文艺与政治斗争当中,我画上了一条线;我是搞文艺的,政治是另一回事。

真的,在抗日战争中我就写过京戏鼓词之类的通俗文艺,为大众“服务”。其实呢,这点“服务”精神远不及我的自得自傲:我自居为全能的文艺作家,连京戏鼓词也会写!不管写什么,我总是由证明我是个文人出发。我这样的文人的法宝是文字与文艺形式;我有这两件法宝;通俗也好,典雅也好,我都能写;有时候还写一首五言或七言的旧诗,显显本事呢!至于文艺的思想性,和战斗任务,我向来不关心。

一九四九年年尾,由国外回来,我首先找到了一部《毛泽东选集》。头一篇我读的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读完了这篇伟大的文章,我不禁狂喜。在我以前所看过的文艺理论里,没有一篇这么明确地告诉过我:文艺是为谁服务的,和怎么去服务的。可是,狂喜之后,我发了愁。我怎么办呢?是继续搞文艺呢,还是放弃它呢?对着毛主席给我的这面镜子,我的文艺作家的面貌是十分模糊了。以前,我自以为是十足的一个作家;此刻,除了我能掌握文字,懂得一些文艺形式之外,我什么也没有!毛主席指示:文艺须为工农兵服务。我怎么办呢?从我开始学习文艺写作起,二十多年来,我的思想、生活、作品都始终是在小资产阶级里绕圈圈。我最远的“远见”是人民大众应当受教育,有享受文艺的能力与权利。享受什么样的文艺呢?很简单:我写,大家念。我写什么呢?随便!我写什么,大家念什么。一个小资产阶级的确是可以这样狂傲无知的。这种狂傲使我对于工农兵,恰如毛主席所说的,缺乏接近,缺乏了解,缺乏研究,缺乏知心朋友,不善于描写他们。我真发了愁。

毛主席提出了文艺服从于政治的道理。这又使我手足失措。我在小资产阶级的圈子里既已混了很久,我的思想、生活、作品,已经都慢慢地瘫痪了。我每每觉得我可以不吸收任何新思想,还是照旧可以写东西。我的生活方式呢,似乎也恰好是一个文人所应有的,不必改变。作品呢,不管有无内容,反正写得光滑通顺,也就过得去了。这样的瘫痪已久,使我没法子不承认:文艺不但可以和政治分家,也应当分家;分了家日子好过!我以为,仗着一点小聪明和长时间的写作经验,我就可以安安稳稳地永远吃文艺饭。可是,毛主席告诉了我和类似我的人:你们错了,文艺应当服从政治!

我怎么办呢?

首先,我决定了态度: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着毛主席走!听从毛主席的话是光荣的!假若我不求进步,还以老作家自居,连毛主席的话也不肯听,就是自暴自弃!我要在毛主席的指示里,找到自己的新文艺生命。 态度决定了,我该从哪里下手去实践呢?我不敢随便地去找一点新事物,就动手写小说或剧本;我既没有革命锻炼,又没有足够的思想改造学习和新社会生活的体验,若是冒冒失失地去写大部头的作品,必会错误百出。我得忘了我是有二十多年写作经验的作家,而须自居为小学生,从头学起。这样,我决定先写通俗文艺。这并不是说,通俗文艺容易写,思想性与艺术性可以打折扣,而是说通俗文艺,像快板与相声,篇幅都可以不求很长,较比容易掌握。

在从前,我写一篇一百句左右的鼓词,大概有两三天就可以交卷;现在,须用七八天的工夫。我须写了再写,改了再改。在文字上,我须尽力控制,既不要浮词滥调,又须把新的思想用通俗语言明确地传达出来,这很不容易。在思想上,困难就更多了。当我决定写某件事物的时候,对那件事物我必定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是,赶到一动笔,那点了解还是不够用,因为一篇作品,不管多么短小,必须处处结实、具体。我的了解只是大致不差,于是字里行间就不能不显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贫乏与毛病。有时候,正笔写得不错,而副笔违反了政策。有时候,思想写对了,可是文字贫弱无力,没有感情——只把政治思想翻译一下,而没有对政治思想所应有的热情,就一定不会有感动的力量。有时候……。困难很多!可是我决定:第一不要急躁,第二不要怕求教别人。我既决定听从毛主席的指示:思想改造必须彻底,也就必是长时间的事;我就不能急躁。我必须经常不断的学习,以求彻底解决。以前,我可以凭“灵感”,信笔一挥,只求自己快意一时,对读者却不负责任。现在,我要对政治思想负责,对读者负责。急于成功会使我由失望而自弃。另一方面,我须时时请教别人。时常,我的客人,共产党员或是有新思想的人,就变成我的批评者;我要求他们多坐一会儿,听我朗读文稿;一篇稿子不知要朗读多少回;读一回,修改一回。我自己的思想不够用,大家的思想会教我充实起来;当他们给我提出意见的时候,他们往往不但指出作品上的错处,而且也讲到我的思想上的毛病,使我明白为什么写错了的病根。

这样,写一小段,我就得到了一些好处。虽然我从书本上学来的新思想不很多(到今天我还是有些怕读理论书籍),可是因为不断地习作,不断地请教,我逐渐地明白了我应当怎样把政治思想放在第一位,而不许像从前那样得到一二漂亮的句子便沾沾自喜。虽然我因有严重的腿疾,不能马上到工厂、农村、或部队里去体验生活,可是因为不断地习写通俗文艺,我已经知道了向工农兵学习的重要;只要腿疾好些,我就会向他们学习去。虽然二年来我所写过的通俗文艺作品并非都没有毛病,可是这已给了我不少鼓励:放下老作家的包袱,不怕辛苦,乐于接受批评,就是像我这样学问没什么根底,思想颇落后的作家,也还有改造自己的可能,有去为人民服务的希望。

不管我写多么小的一个故事,我也必须去接触新的社会生活;关起门来写作,在今天,准连一句也写不出。为写一小段鼓词,我须去调查许多资料,去问明白有什么样政治思想上的要求。这样,我就知道了一些新社会是怎样在发展,和依照着什么领导思想而发展的。一来二去,接触的多了,我就热爱这个天天都在发展进步的新社会了。是的,我必须再说一遍,我缺乏有系统的学习政治理论与文艺理论。可是,赶到因为写作的需要,看到了新社会的新气象新事物,我就不能不动心了。我要歌颂这新社会的新事物,我有了向来没有的爱社会国家的热情。自然,有人说我这样先看见,后歌颂,是被动的,不会写出有很高思想性与创造性的作品来。可是,我是由旧社会过来的人,假若我自诩能够一下子便变成为今天的思想家,就是自欺欺人。我只能热情地去认识新社会,认识多少,就歌颂多少;我不应该因我的声音微弱而放弃歌颂。写不了大部头的小说,我就用几十句快板去歌颂。以我的小小的才力,我不该幻想一写就写出一鸣惊人的作品来;若因不能一鸣惊人,就连快板也不写,我便完全丧失了文艺生命,变成废物。我不再想用作品证明我是个了不起的文人,我要证明我是新文艺部队里的一名小兵,虽然腿脚不利落,也还咬着牙随着大家往前跑。

慢慢地,我开始写剧本。《方珍珠》与《龙须沟》的背景都是北京;我是北京人,知道一些北京的事情。我热爱北京,看见北京人与北京城在解放后的进步与发展,我不能不狂喜,不能不歌颂。我一向以生在北京自傲,现在我更骄傲了,北京城是毛主席的,北京人与北京城都在毛主席的恩惠中得到翻身与进步,我怎能不写出我的与北京人的对毛主席的感谢呢!

这两个剧本(虽然《龙须沟》里描写了劳动人民)都不是写工农兵的;我还不敢写工农兵,不是不想写。我必须加紧学习,加紧矫正小资产阶级的偏爱与成见,去参加工农兵的斗争生活,以期写出为工农兵服务的作品。这两个剧本本身也有个共同的缺点,对由旧社会过来的人描写得好,对新社会新生的人物描写得不那么好。我了解“老”人,不十分了解新人物。这是个很大的教训——我虽努力往前跑,可是到底背着的包袱太重,跑不快!新人物已经前进了十里,我才向前挪动了半里!这也警告了我:要写工农兵非下极大的工夫不可,万不可轻率冒失!只凭一点表面上的观察便动笔描写他们,一定会歪曲了他们的!

解放前,我的写作方法是自写自改,一切不求人;发表了以后,得到好批评就欢喜,得到坏批评就一笑置之。我现在的写作方法是:一动手写就准备着修改,决不幻想一挥而就。初稿不过是“砍个荒子”,根本不希望它能站得住。初稿写完,就朗读给文艺团体或临时约集的朋友们听。大家以为有可取之处,我就去从新另写;大家以为一无可取,就扔掉。假若是前者,我就那么再写一遍、两遍、到七八遍。有人说:大家帮忙,这怎能算你自己的作品呢?我说:我和朋友们都不那么小气!我感谢大家的帮忙,大家也愿意帮忙;文艺团体给我提意见总是经过集体地详密地讨论了的。敝帚千金,不肯求教大家,不肯更改一字,才正是我以前的坏毛病。改了七遍八遍之后,假若思想性还不很强,我还是扔掉它。我不怕白受累,而且也不会白受累——写七八遍就得到写七八遍的好处,不必非发表了才算得到好处。我很后悔,我有时候还是沉不住气,轻易地发表了不很好的东西。这样,我终年是在拚命的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这似乎近于自夸了。可是,为什么在毛主席的光荣里,得到改造自己的机会,得到了新的文艺生命,而不敢骄傲呢?毛主席告诉了我应当写什么,怎么写,和为谁写,我还不感谢么,还不拚命追随么?是的,我知道,我离着一个毛泽东思想的作家还很远很远。但是,我一定要按着毛主席所指示的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决不停止。在思想上,生活上,我还有不少的毛病,我要一一的矫正,好减轻负担,向前走得快一些。解放前我写过的东西,只能当作语文练习;今后我所写的东西,我希望,能成为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的习作。只有这样,我才不会教“老作家”的包袱阻挡住我的进步,才能虚心地接受批评,才能得到文艺的新生命。

我感谢毛主席!

毛主席万岁!

人民日报 1952.05.21 第3版

    相关推荐

    我给江主席献花 我给江主席献花 我给江主席献花 我给江主席献花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教案设计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教学设计 毛主席读书法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1《我给江主席献花》 《毛主席在花山》课文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10《毛主席看戏》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老舍的戏剧曲艺作品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案 28 毛主席在花山 老舍的出生 24”毛主席在花山 24”毛主席在花山 23*毛主席在花山 24”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的主要内容 23*毛主席在花山 创新作文,还给了学生自主作文权 创新作文,还给了学生自主作文权 《毛主席在花山》主要内容 毛主席赞扬彭德怀的诗 《毛主席在花山》词语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反思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课文结构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课文题解 《毛主席在花山》课文简说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材解读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设计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反思 《毛主席看戏》教学设计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反思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反思 我给江主席鲜花教学反思 关于毛主席咏雪词的考证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2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3 《毛主席看戏》教学设计 《毛主席看戏》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案:毛主席在花山 五年级教案:毛主席在花山 《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设计三 《毛主席看戏》教学设计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设计二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1 28* 毛主席在花山(3篇)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设计四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词句解析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建议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杂谈 《毛主席在花山》句段赏析 《毛主席在花山》中心思想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杂谈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三) 五年级教案:24”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