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春》教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小编: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写景特点: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2.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3.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欣赏。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花红柳绿,万象更新,春天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学生自由描述)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大好的春天描写下来的。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三、范读、疏通字词

1.教师范读2.学生齐读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应和(hè)薄(bó)烟黄晕(yùn)

蓑(suō)衣巢(cháo)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的比喻句、拟人句。

六、布置作业

要求课后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程度。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

1.讲读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3)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讲读第二部分(第2、3、4、5节):绘春

①自由朗读,思考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②按学习"盼春"的方法分组学习"绘春",体会语言描写特点

讨论交流:

春草:(1)重点指导"坐着、躺着……捉几回迷藏"是来写什么的?(写人)这一段是写春草,为什么还要写人?(从侧面展示春草的生机和可爱)

(2)用"我爱春草,因为春天的小草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3)回忆古诗中有哪一首是专门来赞美小草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花:(1)作者除了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的手法外,还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春花呢?(感官:"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视觉)。花里带着甜味儿(味觉),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联想),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听觉)。

(2)用"我爱春花,因为春天的花儿____"的句式说话。

(3)回忆古诗中哪一首诗描写了春花。(《游园不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风:(1)谁能说出"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前一句?(《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风是无形、无味、无色,难以捉摸的,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它的呢?学生汇报交流。

(3)重点指导:作者在写风时动用了哪些感官?(触觉、嗅觉、听觉)

(4)用"我爱春风,因为春天的风___"的句式说话。

(5)你还知道有关描写春风的诗句吗?(《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雨:(1)春雨没有春花的艳丽,也没有春风的轻柔,但在作者笔下,它却别有一番迷人的风韵,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春雨的?(由近及远,由个体到整体)

(2)作者除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以外,还写出了春雨的什么?(质朴、无私)

(3)用"我爱春雨,因为春天的雨____"的句式说话。

(4)谁能说出一首描写春雨的古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③自主学习,感悟"迎春"

1、学生自由朗读,谈谈读后的收获。

2、春天到了,花、草、风、雨都有各自的季节特点,人们有什么变化吗?(学生自由发言,如衣着、精神面貌)

3、指导"一年之季在于春"是句格言,谁能说出它的下句。(一生之计在于勤)请学生说出几句珍惜时间的格言。(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讲读第三部分:赞春

1、教师领读"赞春"。

2、品读赏析: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句是对春的特点的高度概括,也是作者献给春天的一首赞歌,学生体会作者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青年的好处。

3、面对美丽的春景,你想怎样赞美它?(可以说一段话,可以诵一首诗,也可以唱一支歌)

4、配乐全班齐读课文。

5、播放音乐《春之声》,结束全文。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盼春,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总写轮廓(2)

草:钻、嫩、绿、满

春草图(3)

人:坐:躺:滚:踢::跑:捉

态:赶趟儿

春花图(4)色:像火像霞像雪

第二部分(2—7)绘春味:甜(果)

触角:抚摸

春风图(5)味觉:泥土气息、草味、花香

听觉: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春雨图(6)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绿、小草青、灯、人、房屋

迎春图(7):城乡、老小

第三部分(8—10)颂春,三个比喻句:“新”“美”“力”

    相关推荐

    《春》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春》说课教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春(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春》(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春》(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春》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春》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春》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春》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春》的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苏州园林》(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苏州园林(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理想》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散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散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秋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秋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散步(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贝壳》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散步(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散步(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理想(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次北固山下(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咏雪(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济南的冬天(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春酒》 教案20(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秋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春酒》 教案14(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春酒》 教案16(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春酒》 教案21(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海燕>>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春酒》 教案15(鲁人版八年级必修) 《化石吟》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七年级语文必修《苏州园林》教案 《观沧海》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金色花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化石吟(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海燕(鲁人版七年级必修) 回忆我的母亲(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观沧海(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观沧海(粤教版七年级必修) 《金色花》(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金色花(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金色花》(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春》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语文版回忆我的母亲教案转发(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我的老师》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社戏》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秋天》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蝉和贝壳(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我的老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水调歌头(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春酒》 教案22(人教版必修) 敬畏自然(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我的老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我的老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雷电颂(鲁人版七年级必修) 短文两篇 贝壳(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绿色蝈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我的老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皇帝的新装》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散步》的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次北固山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18.绿色蝈蝈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紫藤萝瀑布》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看云识天气(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在山的那边(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在山的那边》(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紫藤萝瀑布(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紫藤萝瀑布(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次北固山下(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济南的冬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济南的冬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短文两篇(鲁人版七年级必修)日|月 短文两篇(人教版七年级必修)蝉|贝壳 《短文两篇(蝉、贝壳)》(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第10课 社戏(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皇帝的新装(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皇帝的新装(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在山的那边(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在山的那边(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皇帝的新装》(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在山的那边(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在山的那边(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紫藤萝瀑布(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秋天》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济南的冬天(冀教版七年级必修) 短文两篇(人教版七年级必修)蝉|贝壳 在山的那边(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紫藤萝瀑布(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满井游记》教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短文两篇:《蝉》《贝壳》(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皇帝的新装(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皇帝的新装(人教版七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