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教案1

小编:

教学要点:

1、简单了解作者王小波创作情况。

2、了解主要内容;作者的主要观点。

3、的主要艺术特点。

4、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第二段,概括本段主旨;举例说明“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分析作者写“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用意;你如何理解“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教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进程:

一、作者简介:

1、王小波生平年表

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

1968~1970年云南农场知青。

1971~1972年山东牟平插队;

1978~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1982~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

1984~1988年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199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1991~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1992~1997年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逝世于北京。

2、王小波作品目录

1980年9月《唐人秘传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2年3月《王二风流史》香港繁荣出版社。

1992年8月《黄金时代》台湾联经出版社。

1992年1月《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与李银河合著。香港天地图书公司。

1992年7月《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与李银河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7月《黄金时代》华夏出版社。

1995年7月《未来世界》台湾联经出版社。

1996年11月《思维的乐趣》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7年5月《时代三部曲》花城出版社。

1997年5月《我的精神家园》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年10月《沉默的大多数》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年2月《黑铁时代》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8年2月《地久天长》时代文艺出版社

王小波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声名广播。自他去世后,作品一版再版,深受欢迎。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纪念、评论有:《浪漫骑士》、《不再沉默》、《王小波画传》等。一个作家在死后如此被人们阅读、关注、讨论,应该说是十分罕见的,这一现象透露出来的一个基本信息就是,王小波为许许多多读者深深喜爱着。

他被称为“文坛外的高手”,写小说写杂文,写的是非常中国的内容,但最先受到的却是海外学界的认同。幽默亦带调侃的语言、灼灼的思想与个性,也许这一切,恰恰是国内“文坛”排斥他的理由。

二、文章概述:

所谓“特立独行”,即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与品行,不肯随同流俗,而它却是只猪。从文章标题已经可见的幽默,但读完全文就会明白,作者绝不是用这幽默让读者发一笑就完了,他甚至不是让你发笑的,而是要让你觉得悲哀,悲哀之后沉思“特立独行”这个问题。

文章借猪写人,通过描写一头特立独行的猪的故事,分析“对生活做种种设置”的谬误,探讨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道理。虽然作者的叙述语境是文革期间,但“无视对生活的设置”,做特立独行的人,依然是每个人应该思考的命题。

王小波张扬得最彻底的,是一个人作为个人的自由与完整,是灵魂的独立与桀骜。他渴望的世界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自己的世界,是猪能够按照猪的方式生活的世界,是所有人最大限度地不被设置和统一安排的乌托邦。

三、课文线索:

猪:猪总是猪,它被安排的生活或者被阉了长膘,或者配种。--人不仅喜欢设置动物,还喜欢设置自己的生活。--一头特立独行的猪的精彩事迹。

人:文革期间人的生活比猪强不了多少,单调乏味。--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自己被设置也喜欢设置别人的人的种种举动。

设置别人的生活,就是扼杀人的自由;而甘于被别人设置,则是自动放弃自由,因此作者怀念这头猪,意思是,人都要向它学习。

四、阅读提示:

课文第一段除了开头与中间两句,全写猪。开头一句平起,引出下文。中间一句:“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们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消遣。”这句插得自然,往往不引人注意,而这句却是这一段甚至全文的文眼。因为文章要说的毕竟不是猪,而是人。这一句虽然轻描淡写,但作者对文革期间被设置得单调的生活的愤怒,已通过黑色幽默传达出来:人的生活居然与动物相差无几!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这句话发人深省。如果说上面那句话仅是对文革的控诉,那么这句话就是对人类生活的反思。作者所举的例子是古希腊的斯巴达,这更表明,设置生活尤其是设置别人的生活,是会思考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的一个毛病。

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很容易,那么特立独行者就太多了。作者说“很难”,有两层意思:一方面,喜欢设置别人的总是强者,比如父母长辈,比如领导,还有更强大的政权。因此,渺小的个体要反抗强者的设置,没有超强的智慧与勇气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独行”就意味着孤独,“特立”则使自己与众不同,鹤立鸡群,而人都是害怕孤独的,害怕被人另眼相看。因此,要改变被人设置的命运非常难。但猪的命运掌握在人类的手中,它依然能够做到与人类对抗,人为什么就不能呢?不是不能,而是不敢。因为反抗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不听父母安排,可能失去他们的物质供给,不听领导的,可能下岗,诸如此类。

从猪的故事看出它哪些特立独行之处?

首先,它是肉猪,却不肯长肉,又黑又瘦;

其次,它敏捷如山羊,到处逛而不呆在圈里;

第三,它只对知青好,有自己的好恶;

第四,谁也没办法把它劁了;

第五,它有诸多本事,如学汽车、拖拉机、汽笛叫;

第六,它对母猪有自己的选择标准;

第七,也是它最特立独行的一件事,就是单打独斗对付了二十几个有思维能力的人和他们手里的枪;

第八,它不在乎人类给它喂食,为了自由而成了一头长着獠牙自己觅食的野猪。--可见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特立独行也要付出代价,就看你愿意不愿意付出了

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王小波与鲁迅一样,除了反对强者,也反对弱者的自甘沉沦。在《风筝》一文中,鲁迅既批判了“严冬”般的社会和自以为是的长辈,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利,也对他弟弟对于痛苦的忘却感到寒心。王小波同样如此,他对特立独行的猪的赞扬,其实就是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的批评。因为一个麻木的人,是没有希望改变命运的,一个甘于受欺压、受别人设置的人,是没有可能获得自由而变成特立独行者的。

五、写作特点:

评论家林贤治的总结--能够把道义感和幽默感结合起来,锻炼出一种风格,不特五十年,就算新文学运动以来的近百年间,也没有几个人。鲁迅是惟一的,王小波虽然尚未达到鲁迅的博大与深刻,但他在一个独断的意识形态下创造出来的“假正经”文风,自成格局,也可以说是惟一的,难以替代的。

何谓“假正经”文风?用王小波讲过的一个小故事可解释之。话说在北方某城市,他曾见到一个耍猴人,锣鼓一响,这个耍猴的人便开始训话:为了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现在给大家耍一场猴。他听了反感至极,可又不能走开,因为走开就意味着“破坏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因而进退两难地等了两个小时。我们大可不必去认真考究王小波当时是否真的等了两个小时,因为这不过是他“假正经”文风的一个惯用“伎俩”而已。中猪的“事迹”亦当如是观。

读王小波的杂文,我们还会发现,无论是针砭时弊,还是评说传统,王小波往往能以一种开放的眼光和心态,超越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反观和审视我们的现实、历史与文化。

王小波杂文的“黑色幽默”也让读者印象深刻。如中的“我们的政策准许它当个花花公子”等,行文也是王小波特有的一种调侃的语气语调。

网络评论--王小波作品在语言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够精练,很多智慧的火花都被冗长的叙述给压制了,而且他经常把数学和逻辑分析引入作品,显得理性化有余,激情不足,王小波暴露的思想缺陷也就愈发明显,他有很多笔墨是托物言志、含沙射影的。例如《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看完之后的确让人会心一笑,但讲述的道理也不见得有多深刻,无非是张扬个性和强调做人的乐趣等老一套。

六、王小波语录:

对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人在写作时,总是孤身一人。作品实际上是个人的独白,是一些发出的信。我觉得自己太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我相信,这是写严肃文学的人共同的体会。但是这个世界上除了有自己,还有别人;除了身边的人,还有整个人类。写作的意义,就在于与人交流。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在写。

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当然我不想把这个标准推荐给别人,但我认为,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样的人更堪信任。

我总以为,有过雨果的博爱,萧伯纳的智慧,罗曼罗兰又把什么是美说得那么清楚,人无论如何也不该再是愚昧的了。肉麻的东西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赞美了。人们没有一点深沉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成了。

看过但丁《神曲》的人就会知道,对人来说,刀山剑树火海油锅都不算严酷,最严酷的是寒冰地狱,把人冻在那里一动都不能动。假如一个社会的宗旨就是反对有趣,那它比寒冰地狱又有不如。

现在应该解释的是我为什么老是愣愣怔怔,这是因为我老觉得自己遇见的事不合情理,故而对它充满了怀疑。比方说,我上班时遇上了开会,想道:开这些屁会干什么?难道有人乐意开会?事实上谁也不想开会,但是非开不可。不知道你怎么想,反正我觉得不合情理,就发起愣来。但是哪天我去班上碰上没开会,又会发愣:怎么搞的,回回开会,今天却不开了。结果是为了开会的事要发两回愣。

七、思考与练习

1、文章哪些方面描写了猪的“特立独行”?

    相关推荐

    特立独行大气沉雄 勃朗特三姐妹的女性独立意识 独行的冰心 独行的冰心 阅读能力是一种独立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独立思想的培养 《登高》──杜甫独立唐诗的顶峰 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应予叹词以独立地位 独立批评的力量应该是怎样的? 哈姆莱特独白 《一只孤独的乌鸦》教学指导课设计 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一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一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落花人独立,孤单蔡元培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精神 小学语文一年级《十只小猪过河》教案范文 “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实验总结 《只拣儿童多处行》作业设计1 关注孩子的独特感受 老舍《茶馆》的独特地位 从《乌塔》一课谈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桃花心木》教学思路 《小猪画画》教学设计1 小学生挑战权威彰显的独立精神 九年级语文下册独立作业及答案 孤独之旅1 《琵琶行》教案1 《小猪画画》教案之一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让卡片为独立识字插上翅膀 独立自主,促成创新_语文论文 曹雪芹身世经历的独特性 《只有一个地球》1 沪教版《李白诗三首》(行路难,送友人,月下独酌)教案1 《孤独之旅》写作特色 凄美的孤独──《雨巷》的情感特征 鼓励独立思考,尊重个人见解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1 《背影》的表现角度新颖独特 浅析《核舟记》独到的语言特色 辨析“屹立”——“矗立”——“耸立”——“挺立”的异同: 建立特色课程的探索_语文论文 《只有一个地球》写作特点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2 做一滴《小露珠》——献给我的特教同行 试论李商隐诗歌的独特境界 缺乏人情味与折射独立精神(走一步,再走一步) 浅析《核舟记》独到的语言特色 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一等奖 1956年中学文学课程独立设科的历史意义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二 《行路难》(其四)教案1 《阿里山纪行》教案1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作用 一对笨笨猪的幸福生活 只拣儿童多处行导学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三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三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二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四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四 是“建立”还是“举行”──《开国大典》教学案例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一年级《自立歌》教案 《短歌行》导学案1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1 行路难1 苏教二册第一专题写作观《独立思考,善于发现》的教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索溪峪的“野”》案例分析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1 《琵琶行》的“形象类比”特色 一年级上册《小猪问路》教案 《两只鸟蛋(A、B案))》教学1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之一 《琵琶行》写作特色 《琵琶行》写作特色 行路难写作特色 《心灵的独白》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 古人智慧:管仲的立德立功与立言 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案教学设计 22《只拣儿童多处行》 曾子杀猪教案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阅读答案 《琵琶行》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