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大战中的插曲》学案2

小编:

【教材定位】

《大战中的插曲》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的第二篇文章,这是以聂荣臻元帅为第一视角,以口述的形式记录的一件发生在战争年代的充满温情与人性光环的事情。故事以百团大战为大的历史背景,以救助两个小姑娘为中心事件,既彰显了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又包含了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

学习这篇文章要理清行文的线索,思考作者救助日本小姑娘并致信日本官兵的深刻用意。在初步鉴赏课文的特色和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思考这个“小插曲”是如何“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的。

【素养目标】

1.通读文章,明确线索,理清事情发展的经过。

2.鉴赏文章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概括人物形象,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3.结合历史背景,了解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内核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感悟人道主义精神的意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看《百团大战》纪录片片段。

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战场是残酷的,有枪林弹雨,朝不虑夕。但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大战中的插曲》。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聂荣臻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男,汉族,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乡石院子人。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逝世。

    相关推荐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设计2021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 《大战中的插曲》导学案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设计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设计一课时 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 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堂上的小插曲 课堂上的小插曲 一段小插曲──《月光曲》教学谈 在阅读教学中不妨唱点“插曲” 大战中的救护工作 大战中的救护工作 《大江保卫战》作业设计2 追索插问,激活体验──《月光曲》教学谈 ()的大江保卫战 《月光曲》2 《曹刿论战》教案2 《“黑板”跑了》中的“演算”引起大战 《决战太空》教案2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穿插艺术 《星星变奏曲》教案2 浅谈善用教材中的插图 赤 壁 之 战 2 赤 壁 之 战 2 赤壁大战 大江保卫战教学案例 赤 壁 之 战 2 赤 壁 之 战 2 冀中的地道战 冀中的地道战 插秧教学设计 插秧教学教案设计 大地的话教案2 冀中的地道战 《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教案 冀中的地道战 星星变奏曲2 课堂上的小插曲,你介意吗?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感悟 戏曲大舞台 《月光曲》教学设计2 戏曲大舞台 戏曲大舞台 大江保卫战 大江保卫战 大江保卫战 大江保卫战 《月光曲》教学设计2 大江保卫战 《月光曲》说课设计(2篇) 2 大江保卫战 《月光曲》教学实录2 《伟大的悲剧》教案2 冀中的地道战 教案教学设计 冀中的地道战 教案教学设计 冀中的地道战 教案教学设计 4 冀中的地道战 4 冀中的地道战 《大江保卫战》教案之四 《大江保卫战》教案之六 《大江保卫战》教案之一 4 冀中的地道战 春天的手、插秧 教案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案之五 大江保卫战阅读答案 大江保卫战 教案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 教案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案之三 《月光曲》教学设计之2 8、我的战友邱少云(第2教时教案) 《大江保卫战》教案之二 《大江保卫战》教学案例设计 重视发挥课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插秧》教案之一 《插秧》教案之一 异曲同工,妙在“论战”──《殽之战》与《曹刿论战》情节设置比较谈 关于《曹刿论战》和《国殤》中的车战 《大雁归来》学案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一个插说 感受战火中的音乐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2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2 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 教案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2 8《大江保卫战》 8、大江保卫战 8《大江保卫战》 浅说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教学_语文论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2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插秧教案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 感受战火中的音乐 大江保卫战的主要内容 伟大的悲剧2 古代诗词曲五首2 善待插嘴 月光曲教学建议2反思 《插秧》教学案例及评析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 冀中的地道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我可以捉住阳光──从《阳光》一文教学的小插曲看新课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