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笋芽儿》第一课时

小编:

一、说教材

《笋芽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这一课是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了前两课的训练,加上这一课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语言表达生动优美,情感基调较易定位,所以,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为第二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上这一课时,我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14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初读、精读、赏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故事的兴趣,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识字、练习朗读。难点是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并从中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2、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倡导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4、创设情境,开展多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用多媒体VCD展示学生常见的竹林图片(画面),让他们说说竹子是怎样长成的。接着出示“笋芽儿”图片(画面),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然后,启发学生: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二个月就能长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随机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好奇地进入文本角色。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第一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让学生读读课文。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此时,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下,大都能快速地读完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第二个环节: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强调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

接着,同桌互读互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的方法,再全班共同交流。

最后,播放多媒体VCD中的“生字学习”部分,出示文中的生字,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画面)。

(三)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

1、听课文朗读,启发思考。

我首先播放多媒体VCD中的课文朗读部分,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画面)屏幕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画,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快就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尝试朗读,体会情感。

首先我启发学生: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的呢?请你细读课文,划出相关词句,反复读一读。

学生汇报后,再全班讨论交流,通过联系实际,启发学生读出“撒娇”、“高兴”、“自豪”时的不同语气,再通过同类词对比,了解“钻”这个字所包含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说说:你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激发他们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最后,让学生再默读课文,看看文中除了写笋芽儿,还写了哪些“人物”,他们是怎样对待笋芽儿的?启发学生联系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在这里,我不去作过多的讲解和要求,只要学生能大胆尝试,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听朗读示范,掌握技巧。

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毕竟有限,在让他们大胆尝试之后,教师还须作相应的指导,让他们能读出文中包含的情感,使朗读更有感染力。

所以,当学生尝试之后,我就播放多媒体VCD中的朗读示范部分(画面)。朗读示范语言标准,富有感情,而且还有明显的语音升降符号,学生一边听一边看,马上就对课文内容有了更真切和形象的美感体验,也很快地了解了自己的朗读与其还存在的差异。此时,我再因势利导,让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他们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

4、角色朗读,入情入境。

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让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再通过小组推荐,请四位同学上台带头饰表演春雨姑娘、笋芽儿、雷公公、竹妈妈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本中的角色,更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5、配乐齐读,感悟语言。

学生经过尝试、指导、表演后,朗读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时再让他们在背景音乐中展开想象,自由发挥,张扬个性,实现情感与内容的统一,进而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

(四)读写结合,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二年级下期的学生要能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所以当学生学习了这篇优美的童话散文后,我就出示多媒体VCD中的写话练习进行写诗的训练(画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写话的兴趣。在此,教师先示范引路,再让学生实践,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这里,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他们敢于实践,我都给予充分的鼓励,而不作过高的要求。

(五)积累语言,课外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因此,在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两项实践活动。

1、摘抄课文中和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熟读成诵。

2、到大自然中实现观察竹笋,画一组竹笋系列画,或拍一组笋芽生长过程的照片。

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

    相关推荐

    笋芽儿(第二课时) 《笋芽儿》第二课时 3《笋芽儿》第二课时 《笋芽儿》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笋芽儿》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笋芽儿》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笋芽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笋芽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笋芽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笋芽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笋芽儿》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笋芽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笋芽儿》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笋芽儿》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笋芽儿》课文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笋芽儿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一课时教学课例与评析 笋芽儿 笋芽儿 《笋芽儿》 笋芽儿 笋芽儿 笋芽儿 笋芽儿说课设计(第一课时)名师案例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笋芽儿评课稿 笋芽儿说课稿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笋芽儿》说课稿 笋芽儿说课稿 笋芽儿说课稿 《笋芽儿》教案一 3《笋芽儿》 3 、笋芽儿 3《笋芽儿》 3 、笋芽儿 3 笋芽儿 3 、笋芽儿 3 、笋芽儿 二年级下《笋芽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笋芽儿(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笋芽儿》课前透视 笋芽儿说课设计 笋芽儿课后反思 笋芽儿说课设计 《笋芽儿》说课设计 《笋芽儿》课后题解 《笋芽儿》说课设计 笋芽儿课堂实录 《笋芽儿》课文原文 《笋芽儿》教案 《笋芽儿》AB案 笋芽儿教案 《笋芽儿》字词 3《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和笋芽儿一起成长 《笋芽儿》教学设计一 《笋芽儿》教学设计一 《笋芽儿》教学设计一 二年级下《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案二 教《笋芽儿》有感 笋芽儿练习题 笋芽儿导学案 笋芽儿导学案 笋芽儿教案教学设计七(第一课时)名师案例 《笋芽儿》教学设计之一 《笋芽儿》教学设计之一 《笋芽儿》教学设计之一 《笋芽儿》教学设计之一 《笋芽儿》教学设计一(2) 《笋芽儿》片断赏析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