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 阅读答案

小编:

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

赵建成

孔子在后世被尊为圣人,享有至上的尊荣,然而在其所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处处碰壁,甚至发出了知我者其天乎的感慨。《论语》记录了时人对孔子的评价: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这个晨门与《论语》中其他的隐士都是勇于避世、果于忘世的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对孔子的评价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讥诮的意味,是对孔子的否定,但对孔子的认识却十分深刻,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又具有悲剧美的意蕴。孔子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为的是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而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当政者所采纳,因此这只能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伟业。但孔子并没有放弃,靠的就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原因之一也正是这种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原始先民时期,是对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些著名篇章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可以看作这种文化品格的最早源头。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反映的却是中国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可以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先声。

然而,这种文化品格的确立是由孔子完成的,是他为之注入更为深厚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的行动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孔子为匡人所困,他说,文王去世后,周代的文化不都体现在我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后来的人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若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可见,孔子是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的,这既为他提供了自信的力量,也使他的内心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孔子而言,他的一切行动不是建立在预判了结果的基础之上的,而是从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出发,去做他该做的事。当然在做之前,他可能已经预见了事情的结果,但这并不会影响他应有的行动。陈成子弑其君齐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鲁哀公而请讨之。衰公命其告夫季孙、孟孙、仲孙三子。孔子又告夫三子,不可。两次告的结果,孔子是早就知道的,但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子路也曾经说过,君子出仕,要尽其应尽之职责,而其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这种对于形势的认识,应来自孔子。

为与不为,都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孔子所确立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朱熹《论语精义》曰:夫可不可在天,而为不为在己。圣人畏天命,故修其在己者,以听之天,未尝遗天下。圣人亦不敢忘天下。虽知其不可,得不为哉?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七亦云: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之所以贤;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者,夫子之所以圣。晨门但知晨几,而不知夫子之为夫子者也。他们都看到了这种文化品格的可贵之处与重大意义。

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身上集中体现出来。屈原和文天祥便是其中尤为特出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是他们高洁品格、高尚人格的光辉写照。他们的言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突出表现,尤其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影响深远。

今天,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摘自2014年9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6.下列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确立了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内涵,在孔子身上,这种品格体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B.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被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继承,特别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

C.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他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重大的影响,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D.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起源于上古时代,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正是这种文化品格的前奏。

6.C(原文说孔子不放弃其政治伟业靠的就是这种精神;而题目中表述的对象是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这种精神则只是原因之一。)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晨门讥诮孔子,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孔子;但他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也肯定了孔子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

B.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反映了上古时期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是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

C.陈成子弑其君齐简公,孔子告鲁哀公,要求出兵讨伐,哀公也同意出兵,让他告季孙、孟孙、仲孙三子,结果不被三子许可。

D.宋代钱时认为晨门贤在知其不可而不为,但晨门不了解也不可能像孔子那样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因而晨门成不了圣人。

7.D (A也肯定了孔子的精神错。B项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强加因果关系。C项哀公同意出兵错,从文意看,哀公其实也不许。)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为与不为,孔子不是站在个人得失上所作出的功利性选择,而是听命于天,不敢忘天下,因而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B.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直到今天,仍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C.孔子在其所生活的时代处处碰壁,主要原因是他总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他的自信使各国的当政者感到了威胁,从而不敢接纳他。

D.孔子的一切行动都不计后果,只要符合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即使在做之前明知会失败,他仍会毫不动摇,这也正是其人生悲剧所在。

8.A (B仍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错,应为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C使各国的当政者感到了威胁,从而不敢接纳他错,应为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当政者所采纳。D孔子的一切行动都不计后果错,孔子行动不预判结果,并非不计后果。)

    相关推荐

    《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 赵建成》阅读附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题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理解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答案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阅读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阅读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阅读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阅读附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附答案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阅读附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附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阅读附答案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阅读附答案 ①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阅读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笔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阅读答案 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阅读答案 “将欲取①天下而为②之,吾见其不得已”阅读答案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阅读答案 《任正非,华为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阅读附答案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阅读附答案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阅读附答案 九年级上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漫谈“漫画”阅读答案 “笔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阅读试题及答案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阅读试题及答案 语文阅读: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②子曰:“由,诲女知 不可预知的奇迹阅读答案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 阅读答案 只有内在品格确实很高的人,才可以不计较小...阅读附答案 《笑的漫谈》阅读附答案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阅读答案 ①只有内在品格确实很高的人,才可以不计较小节......阅读附答案 不可预知的奇迹阅读答案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阅读附答案 宁越,中牟①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阅读答案 生命的品格阅读答案最新 生命的品格阅读理解 《不可预知的奇迹》阅读附答案 《漫谈桥的美》阅读答案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阅读附答案 历史不可复制精神却能传承阅读试题及答案 对文学作品语言的敏感性及其训练摭谈 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 阅读答案 “人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呢?”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阅读答案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天籁阅读答案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妇人而出....试题答案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阅读理解答案最新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阅读答案 “不可预知的奇迹”阅读理解答案 对话马可:“真正的奢华在精神阅读答案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阅读附答案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阅读附答案 《及之而后知》阅读答案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阅读答案 生命的品格阅读答案 《生命的品格》阅读答案 《生命的品格》.......阅读答案 “解元”漫谈 阅读答案 《筷子漫谈》阅读答案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季老足迹: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阅读答案 季老足迹: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阅读答案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阅读附答案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拔)之者,芒阅读附答案 食品添加剂之瘦肉精阅读答案2021 食品添加剂之瘦肉精阅读题答案 生命的品格......阅读附答案 饱而知人之饥 阅读答案 ⑴许多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他们宁可聚精会神......阅读答案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阅读附答案 《饱而知人之饥》阅读答案 《茶道之精神》阅读附答案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阅读答案 精神的树,神幻的树 阅读答案 精神的树,神幻的树阅读答案 精神之树(张栓固)阅读答案 鲁迅《漫谈“漫画”》阅读理解及答案 类文阅读。【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 漫谈桥的美语文阅读答案 《生命的品格》阅读附答案 生命的品格......阅读附答案 有种说法,读经典可以使人长精神。此话不虚...阅读附答案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阅读答案 阅读。(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 漫谈读书 阅读附答案 《精神之树 张栓固》阅读答案 “傅斯年的人文品格”阅读 《食品添加剂之“瘦肉精”》阅读答案 食品添加剂之“瘦肉精” 阅读答案 《黑匣子: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