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明史·马文升传》(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

小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 ②即非值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答: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答: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A 5.B 6. D

7.(1)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敢望其项背的。

(2)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相关推荐

    语文阅读:《的年代》(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 语文阅读:《“飞虎将军”陈纳德》(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 语文阅读:《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 语文阅读:《峡谷》(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 语文阅读:《旧唐书·李揆传》(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 语文阅读:《史弼传》(2013年高考语文上海卷) 文言文《于休烈》阅读答案(2014高考新课标卷Ⅰ) 语文阅读:《元史·金履祥传》(2013年高考语文四川卷) 语文阅读:《宋史·曹彬列传》(201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阅读答案(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 语文阅读:《明代花鸟画》(2013年高考语文四川卷) 2015年新课标一高考语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瓦》(2013年高考语文福建卷) 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阮 郎归 无名氏》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活着》(201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语文阅读:《过岭》(2013年高考语文广东卷) 语文阅读:《论名声》 (2013年高考语文江苏卷) 语文阅读:《御风飞行》(201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语文阅读:《牛铃叮当》(2013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语文阅读:《看松庵记》(201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语文阅读:《时尚浅说》(2013年高考语文福建卷) 语文阅读:《龙洞山记》(2013年高考语文福建卷) 语文阅读:《乡土本色》(2013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语文阅读:《胡杨人家》(2013年高考语文天津卷) 语文阅读:姜勇《舒卷的粉墙》(2013年高考语文上海卷) 语文阅读:《罗曼·罗兰》(2013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语文阅读:《负重的河流》(2013年高考语文四川卷) 《明史·马文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09年高考语文试卷《北史魏德深传》阅读 语文阅读:《廉希宪事略》(2013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古渡头(叶紫)阅读答案2014高考新课标卷Ⅰ 语文阅读:《浙江的感兴》(201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语文阅读:《圣诞夜的歌声》(2013年高考语文辽宁卷) 语文阅读:《未婚妻》(法) 奥 杜(201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语文阅读:《惠特曼访问记》(2013年高考语文上海卷) 语文阅读:《上〈三国志注〉表》(2013年高考语文湖南卷) 语文阅读:《王尧臣墓志铭》(2013年高考语文辽宁卷) 语文阅读:《吴良镛:筑梦人生》(2013年高考语文辽宁卷) 语文阅读:《一丸冷月的韵味》(201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语文阅读:《许氏吴兴溪亭记》(2013年高考语文上海卷) 语文阅读:《定和是个音乐迷》(201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2009年高考语文福建卷《张自新传》阅读及答案 语文阅读:印第安人喜欢烈酒(2013年高考语文湖南卷) 语文阅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2013年高考语文广东卷) 语文阅读:《那一种遥远的幽默》(2013年高考语文福建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浙江卷《张文瓘传》阅读与答案 语文阅读:《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2013年高考语文广东卷)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传统美德篇 语文阅读:《林肯中心的鼓声》(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大纲卷) 《史弼传》 阅读答案(2013上海高考语文试题)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方法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 阅读答案 (2012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 “下笔不觉师造化” 阅读试题及答案 (2011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万贞文先生传》阅读与答案 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模拟试题 语文阅读: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2013年高考语文辽宁卷) 《平常的沈从文》阅读理解及答案(2013年高考语文江西卷)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阅读附答案(2017年新课标Ⅲ语文高考)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阅读附答案(2017年新课标II语文高考试题) 小学语文(新课标)古诗赏析《梅花》 2013年邵阳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 2015年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高考真题——语文及答案(江苏卷)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山水游记篇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求知好学篇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描物状物篇 2013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答案 09年高考语文试卷 《董师傅游湖》阅读 2013年高考语文复习训练材料—论述文本阅读训练23: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 09年高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断桥”考》及参考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江苏版《陈公弼传》阅读与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名著导读选择题精选 《何容何许人也》 阅读理解及答案(2013年高考语文江苏卷) 语文阅读:《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的活动无关吗?》(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大纲卷) 阅读答案:《马裤先生》(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含答案解析) 2013北京中考语文考试说明文言文必考18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古诗赏析《宿建德江》 小学语文(新课标)古诗赏析《题临安邸》 《村落嫁娶图记》阅读理解及答案(2013年高考语文江西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广东卷《将略篇》阅读与答案 2009年高考语文福建卷《阿庆》阅读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思 远 人(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传记阅读:死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古诗词阅读 2009年高考语文福建卷《尺度》阅读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古诗赏析《山行(杜牧)》 语文阅读:《新史记-赵红霞列传》 2013中考语文:《高兴》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雨 雪 曲(201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含答案解析) 201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老子》的年代答案解析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阅读答案(2015年高考新课标一卷) 语文阅读:莱昂·克里尔《社会建筑》(2013高考浙江卷) 《明史|青文胜为民请命》卷一百四十中考语文阅读答案 2013中考语文现代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2013北京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词语变化详表 “万贞文先生传” 阅读试题及答案 (2011高考语文安徽卷)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阅读试题及答案 (2013高考语文福建卷) 《文学徐君家传》阅读答案(2014年高考天津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