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诸葛亮论》阅读答案附翻译

小编:

文言文阅读(19分)

诸葛亮论

苏轼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兖,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共知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

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之大患也。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4、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据许、兖,南牧荆、豫 牧:统治

B、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 逆:迎接

C、不过捐数十万金 捐:捐献

D、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 竦动:震动

参考答案:C 捐:舍弃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 、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D 、乃始治兵振旅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参考答案:B。A介词,趁着;动词,接着。 C介词,和;动词,赞同。 D副词,前一个“才”,后一个“于是、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孔明失败的原因在于混合使用仁义和欺诈、武力来夺取天下。后文又说不能利用智谋来离间曹氏兄弟是诸葛亮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体现了苏轼思想的自相矛盾。

B、苏轼认为孔明可以借曹丕即位之机去离间、讨伐曹氏政权并瓦解他们。这表明苏轼并不反对靠诈力取得天下。

C、苏轼认为蜀国和魏国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混合使用仁义和欺诈、武力来夺取天下。

D、苏轼认为自己的言论合理、深刻,但因为自己只是一介书生,因而终究不会得到世人的认可和理解,不会被人们重视采用的。

答案:B。 A“体现了苏轼思想的自相矛盾”说法不合理。 C“都是混合使用仁义和欺诈、武力来夺取天下”在文中无依据,原文只是说诸葛亮失败的原因。D“苏轼认为自己的言论合理、深刻”在文中无依据,“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是说只是书生的一家之言,可以说说却没有什么用处。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

(2)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

参考译文:(1)只是因为被威势胁迫而勉强向他臣服,听闻孔明的高风亮节,应该在千里之外也有响应者啊。(“特”“威劫”“臣之”译对一个1分,文意通2分。) (2)又不能竭尽他的智谋,来使曹氏兄弟间断绝手足之情,他们屡次出战而屡次败退是理所当然的啊。(“奋”“绝”“手足”“宜”一个1分,文意1分。)

    相关推荐

    《诸葛亮论(苏轼》阅读附答案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诸葛孔明》(陈亮)阅读答案及翻译 《出师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言家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出师表》《诸葛亮传》比较阅读答案附翻译 《诸葛亮》阅读附答案 《子思论 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留侯论 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答案:《诸葛亮论》(含答案解析) 《留侯论 【宋】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三国志·诸葛亮传》(初,亮自表后主曰……)原文及翻译 诸葛恪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留侯论 (宋)苏轼 》阅读答案及翻译 《三种诸葛亮》阅读附答案 诸葛亮治蜀阅读答案 《事后诸葛亮》阅读答案 《留侯论 (宋)苏轼 》阅读答案及翻译 《诸葛亮传略》阅读答案 诸葛亮《出师表》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比较阅读答案 三种诸葛亮阅读答案 诸葛亮从师阅读答案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比较阅读及答案 诸葛亮受遗诏阅读答案 《三国志·诸葛亮传》(章武三年春 )原文 注释及翻译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原文附翻译 “诸葛亮”借西风 阅读答案 诸葛亮聪明吗?阅读答案 文言文(甲)诸葛亮之次渭滨(乙)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 《诸葛亮,言家事》阅读答案 诫子书《诸葛亮》阅读答案 陈亮《诸葛孔明》阅读答案 《诸葛亮受遗诏》阅读答案 《三国志·诸葛亮传》阅读答案 “诸葛亮”“班超”比较阅读答案 三种诸葛亮 语文阅读答案 《司马懿与诸葛亮》阅读答案 出师表和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苏亮》阅读答案及翻译 陈寿《进<诸葛亮集>表》阅读答案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阅读答案 “诸葛亮”借西风 王金宝阅读附答案 《日喻说 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诫子书 诸葛亮》诗词阅读鉴赏 诸葛亮从师阅读训练及答案 诸葛亮治蜀阅读训练及答案 《日喻说 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 (附翻译赏析) 苏轼《宝绘堂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苏轼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周诸葛亮言家事 阅读附答案 苏轼 方山子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轼《墨妙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诸葛亮的《出师表》欧阳修的《朋党论》比较阅读答案 苏轼《方山子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轼《超然台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出师表》《诸葛亮,言家事》比较阅读附答案 《诸葛亮聪明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出师表》《诸葛亮传》比较阅读答案 陈寿《进&lt;诸葛亮集&gt;表》阅读答案 。①诸葛亮说:“善败者不亡”。善败者......阅读附答案 苏洵明论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三国志·诸葛亮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出师表》《诸葛亮传》比较阅读及答案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阅读答案附翻译 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翻译 苏辙《六国论》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轼《率子廉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诸葛亮”“班超”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仰古人之风范:“诸葛亮之为相国也”附答案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诸葛亮策略 《放鹤亭记 苏轼》阅读答案及翻译 晋•陈寿《诸葛亮传略》中考语文阅读答案 《出师表》《诸葛亮,言家事》比较阅读答案 《出师表》《诸葛亮,言家事》比较阅读及答案 诸葛亮《出师表》《后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 三种诸葛亮 阅读答案(2013广东广州中考) 苏轼《留侯论》阅读答案 《谏论 苏洵》阅读答案及翻译 《醉白堂记 【宋】苏轼》阅读答案及翻译 《醉白堂记 【宋】苏轼》阅读答案及翻译 《谏论 苏洵》阅读答案及翻译 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阅读答案 诸葛亮《出师表》阅读答案(湖北省中考真题) 陈寿《隆中对》《进〈诸葛亮集〉表》对比阅读答案 《出师表》“诸葛亮之为相国”比较阅读及答案 语文阅读: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苏轼《范景仁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阅读答案附翻译 密州通判厅题名记(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鸟中诸葛》阅读附答案 诸葛亮《出师表》贾谊《虢君好谀》比较阅读答案 苏洵《谏论上》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训练:《出师表》《诸葛亮传》对比阅读 诸葛孔明 阅读附答案 “葛怀敏”阅读答案附翻译 游褒禅山记 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请简述诸葛亮“得一凤”的经过。(100字左右)(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