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乡村社会的权力网络》阅读附答案

小编:

唐代乡村社会的权力网络

在唐代官府的文书格式中,“尚书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皆曰符。”这意味着,乡在中央政府看来就是最低一层的管理层级。但是“乡”的地位,在唐代也有比较大的变化。武德七年,唐朝律令规定:“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四邻为保。”其中对乡里地位,没有明确说明。《通典》则提到:“大唐百户为里,里置正一人;五里为乡,乡置耆老一人。……贞观九年,每乡置长一人,佐二人,至十五年省”。由此可见唐初延续了汉魏以来的“乡官”之制,里正(阅读微博:里正,又称里君、里尹、里宰、里有司等。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一种基层组织,主要负责掌管户口和纳税,明代改为里长。唐朝也有里正一职,负责调查户口,课置农桑,检查非法,催纳赋税)、耆老或者乡长都算是正式(或比照)的官府成员。但是随着承平日久,到贞观十五年,就不得不废罢“乡长”及属官(佐),废除了乡官之制。“乡长”及乡的建制虽然废除,但是县以下的地域仍然需要管理,“乡”作为区块名称仍得以继续存在。只不过将管理“乡”的权力转到了“里正”身上。“里正”一词也逐渐转变为职务名称。

“里正”成为乡领导的称呼的同时,“里”本身却逐渐消失,取代“里”地位的则是村。唐初的乡里制,在贞观十五年以后就逐渐向乡村制转化。“乡”和“里”都是设计概念,由上至下加以推行,试图把县以下地域的居民纳入一个统一网络当中。但是这种由“五”“百”之类整数所构成充满结构感的设计规划,却很难与乡村居民的居住实情相吻合。由非正式纳入官府序列但又受官府严密掌控的“乡”直接面对自然形成的聚落“村”成为相对合理的选择。

在赋役征派过程当中,乡村社会中的权力网络得以高效运转起来。当然,乡村文化习俗活动、纠纷调解等等也都是乡村权力运作的载体,但是最基本的运作模式还是通过赋役征派而得以展现。唐代里正的四项职责“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当中,最关键也最重要的就是“催驱赋役”。 官府为了尽可能多和快地取得赋役收入(包括劳力),多倾向于直接派人下乡征收选派。其正常程序为“刺史……下文帖付县,县令付案,案司出帖,分付里正”,而里正常常借机谋私,“赤帖怀中藏却,巡门掠敛一遍”在乡村中造成“忽闻扣门急,云是下乡隶”的惊恐局面。

在由县级官员主导而成的乡村社会权力网络中,里正、村正这样的基层实际管理者成为重要的网络节点。经由里正、村正的上传下达、左右协调,权力网络得以运转并最大程度地为朝廷管理县以下地域。对村民来说,里正、村正代表国家意志对乡村百姓进行管理;对朝廷来说,里正、村正生活在乡村社会当中,是村民的一部分。所以他们处于一个微妙的境地,既不敢也不想与朝廷对抗,又不能完全站在朝廷的立场。从朝廷的角度,既不得不依赖于他们,又经常借机加以惩处打压。里正、村正处于乡村社会事务、经济事务的中心,上下有事均责成在他们身上,是朝廷、州县和村民的交汇点。

6、下列对唐代“乡里”的认识,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从官府的文书格式看,乡被中央政府看作是最低一层的管理层级,正式纳入官府系列。

B. 到了贞观十五年,虽然乡作为区块名称仍存在,但是乡官之制被废除,而赋予里正以管理“乡”的权利。

C. “乡”“里”作为一种设计概念,是自上而下推行的,遭到了乡村居民的抵触与消解。

D. 贞观十五年后,乡里制逐渐向乡村制转化,官府直接面向“村”而不是面向“乡”成为相对合理的选择。

7、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由乡在唐朝地位的变化,引出乡官之制的废除,管理乡的权利转到了“里正”身上,引出下文。

B. 第二段承上文由“里正”引出“里”,介绍唐代乡里制向乡村制的转化,并解释了乡里制的不合理之处与乡村制出现的必然。

C. 第三段从赋役征派的角度介绍唐代乡村社会权力运作的基本模式,再一次证明了里正在乡村权力网络的节点地位。

D. 第四段承上文乡村权力运作的基本模式,介绍了里正、村正在权力网络中的作用,并从里正、村正的身份角度揭示朝廷与里正、村正的微妙关系。

8、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代的官府文书,由尚书省下发到州,再到县再到乡,最后到村,都称为“符”。

B. 乡村文化习俗活动、纠纷调解也是乡村权力运作的基础,但并不是最基本的模式。

C. 乡村社会权力网络由里正主导,其四项职责是“按比户口,课置农桑,检查非违,催驱赋役”。

D. 对朝廷来说,里正、村正既是依赖的对象,又是需要惩处打压的对象,有事责成他们。

试题答案:

二、

6答案:B(A项,原文第二段说“乡”是“非正式官方系列”;C项,“遭到了乡村居民的抵触与消解”无中生有;D项,从第二段最后一句“由非正式纳入官府序列但又受官府严密掌控的“乡”直接面对自然形成的聚落“村”成为相对合理的选择”可知政府还是要通过“乡”的,并不是不“面向乡”)

7答案:C(“再一次证明了里正在乡村权力网络的节点地位”不当,选文第四段才论述了里正、村正在乡村权力的网络节点地位。)

8答案:D(A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到“最后到村”;B项偷换概念,原文只是提到他们是乡村权力运作的“”载体),而不是基础;C项张冠李戴,原文明确提到乡村社会权力网络是“由县级官员主导而成”。)

    相关推荐

    社交网络里的文化软实力阅读答案 网络用语拉低了社会格调吗?阅读附答案 网络暴力 阅读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社交网络里的文化软实力》附答案 《网络暴力》阅读答案 《网络社区的基本规则》阅读 《网络热词表达民意反映社会心理》阅读附答案 《网络热词表达民意反映社会心理》阅读答案 《网络暴力》阅读及答案 网络社区的基本规则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网络热词表达民意反映社会心理》 网络文艺不会取代传统文艺 阅读附答案 近年来,每逢春节便刷爆社交网络的返乡日记...阅读附答案 网络暴力 语文阅读答案 网络热词表达民意反映社会心理 阅读试题及答案 Wi-Fi引领网络无线时代 网络热词表达民意反映社会心理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社交网络让我们更近了吗 阅读答案 《向善的网络力量点亮人性的光芒》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网络社区的基本规则》(含答案解析)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阅读答案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高考题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纲》阅读答案 《社交网络让我们更近了吗》阅读及答案 《Wi-Fi引领网络无线时代》阅读附答案 《向善的网络力量点亮人性的光芒》阅读答案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阅读附答案. 《网络审判不该成为一种另类特权》的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数字时代的网络美育”阅读理解答案 Wi-Fi引领网络无线时代 阅读附答案 古代乡贤与乡村治理 阅读附答案 传统中国社会是在农耕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乡土社会 阅读附答案 Wi-Fi引领网络无线时代阅读答案 《网络文学》阅读附答案 Wi-Fi引领网络无线时代阅读答案 《网络红包潮》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远去的乡村》阅读答案 “向善的网络力量点亮人性的光芒”阅读试题及答案 《网络文学》阅读附答案 乡村舞会 阅读试题及答案 乡村庙会 阅读训练及答案 网络的利大于弊阅读附答案 《网络和文学》阅读附答案 《网络文学的新贡献》阅读附答案 “网络文化”阅读答案 网络文化阅读答案 网络真的这么神奇? 阅读附答案 社科文“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语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微博时代呼唤净化网络环境 “书会是宋代与科举有关的会社名称,或称课会,或称课社,或称文会。”语文阅读答案 《网络的利大于弊》阅读答案 《网络电影》阅读答案 网络文学 阅读答案 网络文学阅读理解答案2021 网络文学阅读题答案 《网络改变大脑》阅读附答案 网络与文学阅读答案 清除网络管理中的“木马” 阅读附答案 《未来网络用灯光》阅读附答案 《网络文学的价值》语文阅读答案 《霍达:社会的良心,时代的秘书》阅读及答案 《乡村的风》阅读附答案 儒学现代化社会价值的思考阅读答案 传统中国乡村,无论是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还是在乡村耆旧的心中...阅读附答案 “书会是宋代与科举有关的会社名称”阅读理解答案 你以为看的是网络文学阅读附答案 网络文学的新贡献 阅读答案 “西欧社会开始从口述社会向读写社会转变”阅读答案 刘希章:幸福的乡村代课教师 阅读答案 《远去的乡村》阅读附答案 乡村的泥土的阅读附答案 揭开网络正能量谣言的画皮阅读附答案 《远去的乡村》阅读附答案 《网络亚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远去的乡村 阅读附答案 村落是传统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之一,是先民...阅读附答案 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阅读附答案 《网络“国风”的历史时刻》阅读答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阅读附答案 乡村的风许俊文赏析 乡村的风许俊文阅读答案 网络文体,想说爱你不容易的阅读附答案 网络并不完美 阅读答案 《网络围观》语文阅读答案 《论网络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乡村的风 阅读答案 乡村的瓦阅读理解及答案最新 乡村的瓦阅读答案 《网络广告》语文阅读答案 《网络电影》语文阅读答案 说明文《中国古代社会的节日休假》阅读答案 网络语言改变了什么阅读答案 网络语言改变了什么黄集伟 乡村的风阅读答案 乡村的风阅读答案 乡村的瓦阅读答案 《五只鸡的乡村》阅读附答案 “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政府的努力”阅读理解答案 数据造假销蚀网络诚信阅读附答案 博客,即网络日志 阅读与答案 看脸社会的悲哀 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答案] 阅读答案:网络游戏……(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