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伤仲永》教学杂谈

小编:

〖浅谈“体验与反思”〗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试用版)与原人教版有一个较大的不同之外,就是新教材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一道体验反思类的题目。窃以为,这与编者意在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有关。同时,课后练习中的体验反思类题目的设计,还起到课文内容的知识迁移,使课内外得以衔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此举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通过体验反思获得人生哲理的启迪,其实质是“吾日三省吾身”的过程。

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伤仲永》一文,课后练习设计了一道这样的口头作业:从方仲永的事例所想到的……此题意在让学生从方仲永虽先天聪慧,由于没有接受后天教育,最终沦为平庸的人这一事例中,悟出道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联系自身或周围的人对待后天教育的态度及由此引发的后果作对比,即反思自身与世人,从方仲永汲取教训,从中有所悟。

〖素质教育需要“对话教学”·对话教学的三个层次〗

根据沟通双方的特点及学习进程的开展,可以把对话教学的学习形式分为三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在对课文的理解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的“对话”,进行深一层的沟通与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合作。并且合作的能力是一个人最终走向社会,并适应生存和参与生活的重要素质。在与同伴或教师的交流中,体会视野的开阔和思想提高的喜悦,并在这一交往的过程中,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平等协作的重要性。

在《伤仲永》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全篇文章只有最后王安石总结的一段话难以理解,其他段落学生都有能力翻译出来。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让学生们四个一组进行讨论,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合力争取翻译出来。在讨论过程中,他们之间有争执,也有妥协,但最后都能翻译出来。学生从讨论中学会怎样说出自己的意见,并且能让同伴接受,同时对怎样与同伴和谐相处也有一定的感悟!

〖试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优化与实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一个新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来讲,激发兴趣是比较重要的,例如,讲《伤仲永》这篇古文时,设计先让两名学生分别讲一个关于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一无所成的故事和一个小时候很笨,长大后取得惊人成就的故事,其余学生各抒已见谈自己听到这两个故事得到的启示。这样的创设情景,优化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的学习,实现了“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需要把它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上,不需要让教室的四睹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午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奥妙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强制性地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生,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呆若木鸡,只是被动地训服地听你讲课,很少提问,或被动地围着教师提出问题,那将是教育的失败。为此,应当设置形象有趣的环境、气氛,启发、诱导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质疑、讨论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金钥匙,是学生们进行创新学习的一个航标,从整体上着力,从整体上受益,使学生自我的创新能力便在无形中与日俱增。

教学《伤仲永》时,理解重要的字、词、句后,可质疑:

1、同学们,对于这课的字、词、句,你们还有哪些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2、假如你是仲永,你该怎样做?长大以后不再成为一个平庸之人?

3、假如你是仲永的父亲,你该怎样教导仲永,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这些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每一个学生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思维碰撞,相互启发,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在协作交流中逐渐学会与人交往、勾通,消除人际交往中的自卑、紧张的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可能。这样,构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探究性质疑〗

好奇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加倍爱护和引导。

教学《伤仲永》时,学生在惋惜仲永泯然众人时,不禁又问:假如仲永的父亲“使学”,仲永的前途回怎样呢?看来,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开始了探究性的思考,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发展。

〖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源于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必须构建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情境中完成教学活动,因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

同时,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提出一些能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因为如果没有对问题的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不可能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相互之间思维的激烈碰撞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也就得不到真正地磨炼与提高 。

譬如,教学《伤仲永》一课,教师可以这样提问:题目是“伤仲永”,而文章里却没有一个“伤”字,那到底“伤”了仲永的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师生共同研读讨论后,明确文章虽没有点明“伤”字,而在感情上却处处流露作者对“仲永泯然众人”的结局的备加惋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应是平等的,应始终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样才能保护好学生创新思维的灵光。

〖落实新课标 努力打造创新课堂·创造机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例如七年级语文自读课《伤仲永》一课教学,黄健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在师生共同探讨标题“为仲永感到惋惜”的含义后,紧接问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经过研究回答。

1、方仲永是怎样的人?

2、作者为什么为他而感到惋惜?

3、作者通过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平庸──奇才。

师生带着问题一起走进《伤仲永》一课的学习。通过这种探究方式教学,使学生弄懂了他们所要明确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引导学生“走那条荆刺丛生的科学研究之路”,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上升到让学生发现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高度。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手中有特色”。

〖紧扣阅读环节 实施语感训练·在“问”中实施语感训练〗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的效果、深度、广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感训练,所以,课堂提问应努力做到。

⑴ 提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去感悟,且能感悟出答案。避免“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之类的判断式简单提问,也应避免“百思不得其解”的“逼供式”提问。要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在回答问题的成功中得到语感训练。

⑵ 提的问题要使学生感兴趣,避免“格式化”,力戒“宣读式”的回答,尽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要从学生兴趣点上或意想不到的切入点入手,使提出的问题生命力强,而这些让学生感兴趣,或意想不到的问题,也正是语感训练点。

如教学《伤仲永》,在学习自己了解了全文大意,理解文章中心后,我突然提出这样三个问题:① 仲永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画像)② 如果你是仲永,你怎怎样做?③ 当今社会还有仲永父亲这样的人吗?这三个问题是连贯的,既切合课文又联系实际,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回答的过程即是训练语感的过程。问题的答案连贯起来也是一篇较好的读后感,“写”的能力同时也得到培养。

〖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要为新生代智慧和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学习的机遇。

教《伤仲永》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进行一个大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为方仲永设想一个与课文不一样的结局,要求各小组讨论后回答。由于这样的问题学生感兴趣,就会在课堂上出现热烈而热闹的场面。我曾问过一些学生,他们的答案丰富多彩:有的想象方仲永成为一个著名的诗人;有的设想方仲永成为渊博的宿儒,教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考取了秀才、进士;有的想象方仲永因给人写诗而挣了大钱,成为富甲一方的大财主……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教师可以任意注入知识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描绘的“白板”,而是具有自主选择、加工能动性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大胆想象,鼓励标新立异,有创造性的见解。这样想象创新,从学生身上看到的是一股创造的源泉,这种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教学进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既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体现了合作精神,焕发了课堂活力,生成了动态资源。

    相关推荐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5伤仲永 24伤仲永 《伤仲永》2 我读《伤仲永》 《伤仲永》评点 《伤仲永》教案 《伤仲永》导学案 《伤仲永》教案3 我读《伤仲永》 《伤仲永》习题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实录 《伤仲永》教学实录 《伤仲永》翻译 《伤仲永》全析 《伤仲永》赏析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主旨 《伤仲永》教案1 《伤仲永》教学反思 《伤仲永》教学反思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实录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 教学设计 《伤仲永》文学常识 《伤仲永》文学常识 《伤仲永》拓展学习 《伤仲永》文学常识 《伤仲永》教学反思 《伤仲永》教学后记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建议 《伤仲永》教学建议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2 《伤仲永》习题1 《伤仲永》教学设计8 《伤仲永》教学设计12 《伤仲永》教学设计6 《伤仲永》教学设计5 《伤仲永》教学设计4 《伤仲永》说课稿 《伤仲永》学法指导 《伤仲永》文学常识 《伤仲永》教案设计 《伤仲永》教案推荐 《伤仲永》优秀教案 《伤仲永》学习目标 《伤仲永》教案设计 《伤仲永》词类活用 《伤仲永》文言知识 《伤仲永》同步练习 《伤仲永》整体把握 伤仲永翻译 译文 《伤仲永》表现手法 《伤仲永》疑难解析 《伤仲永》中心意思 《伤仲永》课文原文 《伤仲永》(拓展练习) 伤仲永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