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伤仲永》教学反思

小编:

课前、课中、课末腾出一点时间让同学提问,效果很不错。

从以前学生提问的情况来看,同学们的提问一般是局限于课文本身。教完《伤仲永》一文时,我留几分钟让同学们提问。我想,按教学设计,同学们经课堂的学习,已经达到了要求,我的教学任务也完成了,同学们大概也没什么问题了吧。没想到同学高举着手问道:“老师,我想知道方仲永的父亲不让他学习,方仲永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说实话,这问题我心里也没底,谁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我想,学生有问题老师也不一定都懂得。

于是我马上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又有趣,哪一个同学能回答?”有几个同学先后举手。“方仲永的父亲不让他学习,拉着他到处拜访人,四处赚钱,我想他心里一定非常恨他的父亲。”

“他父亲拉着仲永四处拜谒,同县人都赞不绝口,仲永心里一定很高兴,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我看同学们的回答都有道理,便立即给予肯定、表扬。“要是你们是方仲永,心里会怎样想?”

于是教室里七嘴八舌,有说要逃脱父亲的控制的,有说要恳求父亲让他学习的,也有说要用道理劝说父亲让他学习的(因父亲毕竟没读书,目光短浅)……最后我请大家综合出一个较好的办法:劝说父亲,请父亲的长辈来做工作,让“我”继续学习。我说:“既然大家这么理解方仲永的心思,那就应该更努力学习,好好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问题来自学生,答案也来自学生,学生这样答那样答都有一定的道理,都应给予肯定。重要的不在于谁答案更准确,而在于在这样活动的过程中同学的思维活跃了,判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发展,语文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一篇课文教完不等于我的教学任务全部完成了,也不等于同学都懂,或没什么大问题了。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出乎意料的,超出了教学设计的范围,说明同学的思维有时超越了教师的要求、教材的范围。教师应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思维火花闪现的一瞬间,给予鼓励、引导。提供给同学们畅所欲言的机会。

    相关推荐

    《伤仲永》课后反思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中心意思 《伤仲永》2 《伤仲永》主旨 5伤仲永 24伤仲永 《伤仲永》教案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评点 《伤仲永》翻译 《伤仲永》习题1 《伤仲永》习题 《伤仲永》全析 我读《伤仲永》 《伤仲永》学习目标 《伤仲永》学法指导 《伤仲永》文学常识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建议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案设计 我读《伤仲永》 《伤仲永》赏析 《伤仲永》导学案 《伤仲永》教学杂谈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 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实录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案1 《伤仲永》说课稿 《伤仲永》教案3 《伤仲永》教学后记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实录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建议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实录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写作技巧 《伤仲永》整体把握 伤仲永翻译 译文 《伤仲永》教案推荐 《伤仲永》教案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6 《伤仲永》教学设计4 《伤仲永》教学设计4 《伤仲永》文学常识 《伤仲永》文学常识 《伤仲永》文学常识 《伤仲永》教学设计7 《伤仲永》教学设计6 《伤仲永》教学设计2 《伤仲永》拓展学习 《伤仲永》文言知识 《伤仲永》习题精选 《伤仲永》同步练习 《伤仲永》整体把握 《伤仲永》课堂实录 伤仲永读后感(二) 《伤仲永》教学设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