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启发式教学之我见_语文论文

小编: :admin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他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之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其意思是说,教师启发学生时,要首先造成一种“愤”、“悱”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科学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主要方法和规律是:

1.以明确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形成启发式教学的思索主线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突出重点,而突出重点就不能不有所舍弃。因此,中学语文课文的深层次启发式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强调“一篇一得”或“一篇两得”,不搞面面俱到。并且在教学时以教学重点贯串整个讲述,让所有的讲述紧扣教学重点,努力把重点讲深讲透。这样,由于教学的口子开得比较小,就使学生在集中突破中获得强烈的效应;还由于每篇课文的个性与教学重点各不相同,使得每一篇新的课文的讲述吸引着学生进入新的思维天地。

我们在讲课文时虽是“一篇一得”“一篇两得”,但这篇是按计划安排的这“一得”,那篇是按计划安排的那“一得”,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确定教学重点很有讲究。例如教学初中语文第一册《小桔灯》一课:从初中语文教材的整体来看,第一册重在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而《小桔灯》所在的第三单元的五篇课文,描绘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刻画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因此此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就应定在“如何通过描绘社会生活,刻画性格鲜明的人物”上。还有《小桔灯》所在的第三单元,以“说话要有条理”作为本单元教学语文知识的重点,因此结合课文的实际,此课第二个教学重点就应定在“如何巧妙地以物作为贯串线索组织叙写、刻画人物”上。只有这样确定各课的教学重点,才能使各篇课文的“辐条”指向了单元的“轴心”,使各个单元的“辐条”指向了整个教材的“轴心”。

2.借助导读提纲建立起师生共同的思维空间

深层次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思索接收知识,而学生的思索必须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合到一块去,这就需要借助提问进行引导。但提问不能是乱问,必须有合理而科学的安排;并且由于学生对课文的教学目的及内容重点常不能很好把握,必须使学生对讲课的思路有所了解。为此,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常借助导读提纲去建立师生共同的思维空间。确定课文的教学目的,这是要求教者善于抓出总的问题,以此去总领课文的讲述与学生的思考;编导读提纲,则要求教者善于分解问题,有步骤地在各部分讲述前把小问题提出来,以此统领一个部分的讲述与学生的思考;总的问题与各部分的问题合起来,就形成了一条科学的思路,从而使学生的思索合理而有效。

例如《小桔灯》一课,就可根据前述教学目标编出以下导读提纲:(1)课文通过小姑娘的故事描绘了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它反映了哪两个方面的社会情况?(2)课文怎样从所叙说的社会生活内容中刻画出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性格?(3)课文中有一个怎样的物在连接着整个记叙?它是怎样巧妙地贯串在记叙中的?(4)作者细致描写这个物的用意是什么?它怎样对表现小姑娘的性格发挥着作用?由于有这样一个导读提纲,师生就能纽结在一起进入共同的思维空间,并且能使学生在这种思考的反复训练中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教学的落脚点应放在把思考引向规律性的认识上。

初中语文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范文,因此课文本身不应是目的,目的在于讲清课文是如何很好地起到示范的作用。这种示范作用是通过规律性的认识来显示的。语文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现象,“文成而法立”,“法”即规律,优秀的文章显示着语文规律,找出这种规律,并按规律办事,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一篇课文的讲述成功与否就看是否把这种规律性的认识讲清,让学生通过思考真正掌握,并进而能在实践中运用从而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因此教师的所有讲述都要求紧扣这种认识,而学生进行的思考核心也就是认识这种规律性东西。

怎样从所教的课文找出规律性的认识呢?(1)要能透过课文中具体材料的现象与过程,把决定着事物面貌的本质的东西抓出来;(2)既是规律就不仅只存在于这一篇课文中,在同类的其它课文中也能得到验证,它也不仅停留在已有的课文中,它将能在未来的语文实践中得到验证。在深层次启发式教学中总结规律性的认识,要求:(1)紧扣前面的课文讲述(特别是已有的板书)得出;(2)着眼于总结课文所显示的艺术创作经验;(3)采用“条述式”,一条条地把规律性认识的要点讲清楚。

例如《小桔灯》一课,就可紧扣主板书的内容由前面的讲述总结出以下的规律性认识:一、怎样通过描绘社会生活刻画性格鲜明的人物?(1、把人物置身在典型环境中;2.细致地描写人物的行动;3.从人物的故事与行动中显示出人物的鲜明性格。)二、怎样巧妙地以物作为贯串线索组织叙写、刻画人物?(1.在记叙中自然巧妙地引出物;2、在记叙中具体生动地描写物;3、运用象征手法由物抒发出深刻的感情。)深层次启发式教学就在对这种举一反三的规律性的讲述与思考的过程中,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地达到教学目的。

中学语文课文启发式教学是一门高妙的教学艺术,要根据具体的课文与教学对象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教师的创造性思索本身就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索,而学会这种创造性思索正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所在。

    相关推荐

    课文“教学”之我见_语文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之我见_语文论文 “学法指导”之我见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作业之我见》论文 中学古文教学之我见_语文论文 改进中学语文教学之我见_语文论文 谈启发式的语言文字训练 中学语文“析题课”之我见_语文论文 〈 诊治错别字之我见〉_语文论文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之我见_语文论文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之我见 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之我见_语文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之我见_语文论文 学生说话能力培养之我见_语文论文 读《论语》的几点启发 文科教研中学语文教材改革之我见_语文论文 口语交际《说说《论语》对我的启发》教案1 语文复习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 形式多样的“启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之我见_语文论文 “引导——发现”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_语文论文 上好语文课之我见 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 “精讲”三式_语文论文 低年级学生评价方式之我见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之我见 常见文言句式 开启语文教学的钥匙_语文论文 计算机在小学写字教学中的运用之我见_语文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语文教学观念转变之我见 “文学鉴赏”教学浅见_语文论文 创新作文教学之我见 轻松作文之我见 从“象牙宝塔”奔向“十字街头”——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_语文论文 新课程语文备课之我见 小学语文自读课教学模式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课合作学习之我见 “点染”形式刍议_语文论文 立体式语文学法指导_语文论文 现代文阅读训练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之我见_语文论文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学院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语文论文 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 三“才”见精神谈_语文论文 议论文论证结构方式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文言断句“三四五”式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渗透之我见 段落突破式例谈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_语文论文 从反智论看禅宗发展_语文论文 ·整体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_语文论文 一种开启儿童智慧之门的教学方法_语文论文 汉语拼音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激发兴趣,学习语文 活化课文呈现方式_语文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口语交际教学之我见 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_语文论文 2018年中考语文言文:常见文言句式 激活作文课堂之我见 想象作文训练之我见 国外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的演进及其启示 多元文化课程——之我见 阅读、朗读与语文――点滴之我见 作文时如何选择句式_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学法指导的几种模式(之二)_语文论文 口语交际之我见 两种教师发展模式论比较——兼与台湾学者饶见维先生商榷 高考语文复习模式刍议_语文论文 习作教学之我见 古诗教学之我见 阅读、朗读与语文――点滴之我见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 八种常见应用文格式 《海燕》教学之我见 朗读教学之我见 古诗教学之我见 高考语文测试的几点启示_语文论文 对当前“开放式”教学的反思_语文论文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语文三要素“情”“境”“趣”之我见──《自己去吧》随笔论文精品 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内容之我见 毕业论文目录格式 毕业论文封面格式 上好作文讲评课之我见 让小学生学会阅读的方式_语文论文 关于“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句之我见 日记教学——小学启蒙作文教学的途径_语文论文 中考语文总复习全攻略之我见 《草原》之我见 《草原》之我见 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快乐作文_语文论文 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_语文论文 浅议中学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