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伤仲永》教案

小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3、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难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及过程】
课时1
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
例1:马来西亚华裔神童张世明,12岁从初中跳到美国大学一年级,15岁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由于没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压力,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患上精神疾病,最终英年早逝。
例2:我国神童宁铂,两岁半能背诵几十首诗词,4岁时学会了400多汉字,13岁就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大学生。然而却无法和社会、他人沟通,屡次单独出走,最终丢掉大学讲师职位,出家为僧。
例3:出生于湖南湘潭的神童魏永康,2岁时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念书,13岁考上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然而,他却中途肆业回家。他退学的原因很简单:自己无法一个人去面对社会。
看着神童们的这些悲剧,我不禁想问自己,到底是谁造就了神童的悲剧,到底这悲剧带给了世人多少沉重的思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学生齐声朗读。
① 仲永/生五年 ②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 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 传/一乡秀才/观之 ⑥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⑦ 余闻之也/久 ⑧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三、作者作品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唐宋八大散文家为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 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题目“伤仲永”的“伤”是哀伤,痛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问: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由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一)、学生自由诵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教师补充课文注释
(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① “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②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③ “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④“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⑤ “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2)理解几个词语
① “养父母”养:赡养。 ② “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
③ “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④ 邑人:同县的人
⑤ “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⑥ “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⑦ “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
⑧ “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
⑨ “且为众人”且:尚且。 ⑩ “固众人”固:本来。
(3)理解下列句式
① “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② “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家。
③ “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三)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
(四)初步感知课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学生回答)
(五)全班再一次诵读课文。
五、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六、布置作业:诵读全文。
课时2
一、检查预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明确:
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二、揣摩语言。
1、教师

讲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本文语言尤为精练。文章前两段叙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的过程及原因,仅用了158个字,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表现力。 例如:① “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② “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2、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明确:
1、“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4、“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叙事: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6、结尾议论: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以上,由教师摘要启发讲解。)
三、质疑探究 。
1、本文题目为“伤仲永”,“伤”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明确:一、因仲永的悲剧而“伤”,幼时天资过人最终却“泯然众人”;二“伤”社会上如仲永之父贪财短视的可悲之辈;三“伤”邑人闻听盛名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这也正是文中感慨“受于人者不至也”的深远意味。
2、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明确: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略;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体验与反思。
3、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自由发言:—由方仲永所想到的
1.人们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它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教育、学习。
2.仅有后天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自身的努力。
3.我们应该为天才营造怎样的环境?
4.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天赋,有后天教育,有主观努力,三者缺一不可。
五、拓展延伸。
◎ 什么是天才?怎样成为天才?请搜集关于天才的名言。
1.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2.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4、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5、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牛顿
6、天才是指异乎寻常的忍耐者而言。——列夫·托尔斯泰
7、没有某些发狂的劲头,就没有天才。——塞涅夫
8、非常的单纯,非常的明确——这是天才的智慧的最可惊人的品质。——车尔尼雪夫斯基
9、天才有的弱点并不少于普通人,也许更多一些。 ——罗曼·罗兰
10、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舒曼
11、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
12、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巴尔扎克
13、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爱因斯坦
六、教师小结。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老师赠送你们东京爱因斯坦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伤仲永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5 伤仲永》导学案 七年级下教参:伤仲永 伤仲永教案下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精品学案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教案 伤仲永课件下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七年级语文下:《伤仲永》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教学反思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 1.5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说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学设计202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教学反思范文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伤仲永》学案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教案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同步练习及答案 伤仲永 伤仲永 第五课伤仲永(人教版) 伤仲永 《伤仲永》教案设计 《伤仲永》教案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伤仲永》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同步练习及答案 《伤仲永》教案3 《伤仲永》2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3课《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主旨 5伤仲永 24伤仲永 《伤仲永》教案推荐 《伤仲永》教案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伤仲永》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伤仲永》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文言文:伤仲永阅读题及答案 《伤仲永》文学常识 伤仲永翻译 译文 《伤仲永》导学案 《伤仲永》优秀教案 《伤仲永》精品教案 《伤仲永》评点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翻译 《伤仲永》课文原文 《伤仲永》习题1 《伤仲永》习题 《伤仲永》全析 我读《伤仲永》 《伤仲永》文言知识 《伤仲永》中的七个对比 初一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伤仲永 我读《伤仲永》 《伤仲永》赏析 七年级《伤仲永》《孙权劝学》复习课教学案 《伤仲永》课文原文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建议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杂谈 《伤仲永》教学反思 《伤仲永》教学反思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 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实录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阅读答案 《伤仲永》文学常识 《伤仲永》文学常识 《伤仲永》文学常识 《伤仲永》说课稿 《伤仲永》文体知识 《伤仲永》类文阅读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建议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实录 《伤仲永》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