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蜀道难

小编:

《蜀道难》 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全诗共二百九十四字 。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文学常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奔放飘逸,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二、课文知识总结

1、字词

噫吁嚱(yī xū xī)

鱼凫(yú fú)

猿猱(náo)

扪(mén)参(shēn)历井

膺(yīng)

巉(chán)岩

飞湍(tuān)

喧豗(huī)

石冰(pīng)崖

万壑(hè)

峥嵘(zhēngróng)

崔嵬(cuīwéi)

吮(shǔn)血

咨嗟(zījiē)

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往来。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参、井,皆星宿名。胁息,屏住呼吸。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朱颜,红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盈,满、足。

砅崖转石万壑雷:砅,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这里作动词,冲击。

所守或匪亲:或,倘若。匪,同“非”。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

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

重要实词:

危乎高哉(形容词,译为“高”)

不与秦塞通人烟(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

可以横绝峨嵋巅(动词,可译为“横渡,横穿”)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动词,译为:“迂回,绕道”)

锦城虽云乐(云:动词,说;乐:动词,可译为“享乐”)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钩连:钩通相连)

连峰去天不盈尺(盈:满)

枯松倒挂倚绝壁(倚:靠)

重要虚词:

难于上青天(介词,译为“比”)

开国何茫然(多么)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什么)

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匪:同“非”)

字词意义及用法

猿猱欲度愁攀援 :为……发愁,为动用法

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凋谢,使动用法

砯崖转石万壑雷 :使……滚动,使动用法

侧身西望长咨嗟 :向西,名作状

2、课文内容感知

(1)整体感知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2)诗歌鉴赏

本诗意境阔大,气势逼人,气象宏伟,画面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人的想象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砍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砍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

(3)段落分析:

①“噫吁唏……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②“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此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最后四句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④“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叹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⑤“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⑥“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该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⑦“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⑧“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4)问题探究:

①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险要,想杀人惨景——叹蜀道的高峻、艰险、可畏。

②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个感叹句,也是贯穿全诗的主旨句。它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含有丰富的咏叹意味。它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之要。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之中。

(5)《蜀道难》的艺术特色

1.大胆的夸张。

在本诗中,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写蜀道的艰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的高峻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写急流瀑布是“飞湍瀑流争喧豗,崖转石万壑雷”。写到蜀地的历史则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写到人的惊恐则是“使人听此凋朱颜!”无论是写山写水写情写事,都运用了艺术的夸张。这些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山水形象的最突出的本质特征,以一种高于形象原状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果真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吗?果真是山高可以回日吗?蜀道之难果真是“难于上青天”吗?现实生活中当然是不存在这种情形的。这就是艺术的夸张。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形象、面貌,会在夸张这个放大镜里,得到非常鲜明、突出和生动的表现。

2.奇特的想象。

想象,是艺术构思的灵魂,是形象赖以表现的基本方法。本诗作者的想象力是非常奇特的,不是一般的艺术想象,而是纵横变幻、层出不穷、出人意外的。“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多么惊人的想象!为了说明山的高大,他的想象里会出现“六龙回日”,把太阳和高山联系了起来。有时诗人是“心游万仞”,站立在群山之上:“连峰去天不盈尺。”有时他又“思接千载”,回到了悠久遥远的历史岁月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他的想象忽而在高山,忽而在深谷,忽而想到月夜,忽而想到白昼。他的想象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无拘无束,无所不到的。正是借助这种丰富、自由而又奇特的艺术想象,诗人才能在广阔的天地中找到最适合于表现蜀道山川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六龙回日、黄鹤之飞等等生活现象,并且把它们组织在自己的诗篇中,以表现主题,使自己的诗篇产生了一种神奇飞腾的气势。

3.强烈的感情。

《蜀道难》从头到尾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种赞叹惊异的情绪。一开始,“噫吁,危乎高哉!”这一声惊叹便强烈地震撼着人心。全诗在每一段具体描绘之后,都有一些单独抒发主观感受情绪的句子。这些表示惊叹的句子,因为它们都是紧接具体描绘之后的诗人的具体感受,所以能在读者的心灵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加强了读者对于自然景物的感受。另外,即使是那些具体描绘也是在强烈的情绪之下进行的,我们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这些诗句时,会感到有一种磅礴的气势和强烈的感情力量冲击和震荡着我们。这种感情是产生于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而又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来。因此,自然景物就被涂染上了诗人的感**彩,而诗人的主观情绪也就获得了鲜明的形象性。情与景达到了高度统一。

4.语言形式的变化多端。

《蜀道难》是乐府古题,这种诗歌体裁不要求有固定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等。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由采取适当的语言形式。李白充分运用了这一体裁的特点,使诗的语言形式更加自由活泼。全诗的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长短错落不齐,这是为内容所要求的。诗的前半部分多用长句,气势奔放畅达,蜀道的高山险川被夸张地表现出来。后半部分写到剑阁的险恶环境时,多用四字短句,跳荡有力,惊恐的情绪在这种语言节奏中得以表现。语言形式的变化多端,正是为表现不同形象和不同情绪服务的。诗人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必须有这种纵横崛崎的语言形式;平平仄仄千句一律的句子形式,不足以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在情绪。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蜀道难 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杜甫诗三首 高二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李商隐诗两首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琵琶行并序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知识点:逍遥游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知识点:陈情表 高三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知识点:滕王阁序 2016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蜀道难知识点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鸿门宴 语文高一必修一人教版第二单元知识点:荆轲刺秦王 高三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知识点:归去来兮辞(并序)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之蜀相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知识点:咬文嚼字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琵琶行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高三语文知识点《蜀道难》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鸿门宴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烛之武退秦师 人教版高三语文蜀道难知识点及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老人与海》作家作品与简介 初三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集锦(人教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三单元雷雨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小狗包弟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闺塾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三单元茶馆知识点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重点字词:《林黛玉进贾府》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三单元)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五课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二单元)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张衡传》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整理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陈情表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苏教版高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之登高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年级第二单元下册语文知识点人教版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一第一轮复习重点第二课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一第一轮复习重点第三课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苏教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谈中国诗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张衡传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花未眠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第一轮复习重点:第三课 高二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苏武传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重点:小狗包弟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记念刘和珍君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解析:烛之武退秦师[新人教版]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第一轮复习重点:第二课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知识点:大道之行也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哀江南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窦娥冤知识点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三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第六单元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知识点第四单元长亭送别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单元文明的对话知识要点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二单元)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苏教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五单元祭十二郎文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雨巷》 高二语文:《蜀道难》背诵指导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五单元陈情表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沁园春长沙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长亭送别知识点 2016-2017新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第一单元文学常识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之石头城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荷塘月色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我与地坛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知识点解析 苏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之锦瑟知识点 初二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集锦(人教版)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集锦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六单元促织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六单元)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