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课外知识

为唐僧正身之说

小编:

妙谛不多弹一指,善缘无量佛千身

为唐僧正身之说

记得小时候看过《西游记》后,印象中的唐僧是个善良、但是非不分、优柔寡断的僧人。到了中学的时候,又看过了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剧中,由罗家英扮演唐僧可谓搞笑之极:“哎,怎么你吐起来了!也好,吐啊吐的你就习惯了”。“ 你想要啊?悟空,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 等经典对白,还有唐师傅高唱Only you!场景至今想来还捧腹大笑。其实,在很多人心中的唐僧,又何尝不是是一个婆婆妈妈、喋喋不休,优柔寡断,不解风情的古板之人。

看过了,笑过了之后,那么现实中的唐僧又是何许人物?!

唐僧——玄奘(600-664),俗名陈祎,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隋开皇二十年(600),玄奘生于缑氏县凤凰谷陈村(今为河南偃师县陈河村),其祖上几代都曾在朝廷为官,高祖陈湛,北魏时的清河太守;曾祖陈山,北魏时的征东将军、南阳郡开国公;祖父陈康,北齐时的国子博士;父亲陈惠,也曾为隋王朝的江陵县令,后辞职还乡。陈惠一共生有四个儿子,次子陈素,出家后法号长捷,第四子即玄奘。五岁丧母、十岁丧父,公元610年,玄奘便随二哥一同去了东都洛阳净土寺诵经学佛。

初识佛缘,度入空门

千里马还需伯乐。隋大业八年(612),玄奘因其聪明才俊,被隋大理卿郑善果所赏识,并在洛阳破格将其收度,正式出家了成为僧人。郑善果在收度玄奘后曾向自己的同僚称赞玄奘说:"诵业易成,风骨难得,若度此子,必为释门伟器。"果不其然,郑善果的几句话竟然印证玄奘以后的伟大成就。

参师授业,求深达愿

在出家之初,玄奘和他二哥长捷同住在洛阳净土寺学习《涅槃经》,废寝忘食,学有所成,在众多僧人中,初露峥嵘。然而由于时政的隋炀帝的暴戾,使得各路豪杰揭竿而起,天下大乱,隋朝很快也就改朝换面。其时,玄奘和二哥长捷一起离开洛阳,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来到长安。其后,玄奘和二哥辗转迁徙至成都。当时的成都相对于其它地方而言,的的确确是个世外桃源,既未受战争的影响,且环境优雅,高僧云集。玄奘在成都期间,先后师从慧休、道深等高僧,潜心学习了《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以及《大般涅槃经》等经论,造诣日深。唐高祖武德五年(622),他在成都受了具足戒(即大戒),成为一个完全的佛教僧人,这一年他二十三岁。此时的玄奘在蜀地已是声名鹤起,但他并不因此而满足,他矢志要学遍华夏大地,以求得正法。因此,玄奘决定离蜀北行。武德六年(623),玄奘不顾二哥一再挽留,沿长江而下,开始了其游历各地,参访名师,讲经说法的历程。武德八年(625)年底,玄奘到长安,住大大觉寺。期间,玄奘与众僧切磋佛学,学业大有长进,并深得当时佛学权威法常、僧辩两大法师的赏识,他们称赞玄奘为"释门千里之驹"。唐太宗贞观元年(627),二十八岁的玄奘,经过几年的勤奋努力,他终于脱颖而出,成为佛教界的一名后起之秀。

翘心净土,往游西域

但玄奘多年来在各处参师学法,讲筵授业过程中,因感诸家各擅一宗,说法不一,故欲取得总赅三乘的《瑜伽师地论》来解决疑难;同时,当时佛经典翻译本太少,不敷研究之用,而且有些译本单凭口译,不但文笔拙劣晦涩,不能传神,且错误之处非常多,因此决心西行求法。贞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长途跋涉五万余里,历时17年。期间的艰辛和磨难较《西游记》中的描述有过之而无不及。结伴而行的没有小说中的悟空、八戒和沙僧,只是到了高昌(今吐鲁番东约二十公里),才有幸得到了信仰佛教的高昌王的热情支持,赠给他许多金银衣物,配备了五十多名向导和随从,还写了二十四封给沿途各国君主的信,请他们多多关照玄奘。到631年年底,历经千辛万苦的玄奘来到了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位于今印度瓦拉纳西,传说中的极乐西天)。

精穷奥业,修成正果

烂陀寺是印度当时成千上万寺院中最为壮丽崇高的一所,是戒日王(统一印度的著名国王)统治下的一所巨大的佛学院,主持寺院的是佛教宗师戒贤被称谓「正法藏」,有大小僧人10000余众,玄奘随即投入戒贤之门。玄奘在寺中很受尊重。寺里应有三藏法师十人,他被增补在内。贞观十年,玄奘周游五印度,遍游佛教圣地,访问有名学者,考察印度风俗。在印度。玄奘玄奘在这里学习了五年,认真听讲以外,又贪婪地读完了寺里所藏的各种经书,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天竺闻名的第一流佛教学者了。

当时,戒日王朝盛极一时,戒日王是天竺威望最高的一个国王。戒日王在都城曲女城(现在印度北方邦卡瑞季)举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学术辩论会。642年十二月,辩论大会开始。到会的有天竺十八个国王、三千个深通教义的高僧,还有那烂陀寺僧徒一千人,婆罗门教和其他各界人士二千多,再加上随从人员,总共不下一万人。赴会时,有的乘象,有的坐车,有的步行,浩浩荡荡,数十里不绝,真是盛况空前。玄奘是主讲人,叫做论主。玄奘在会上宣读了他用梵文写的论文。大家都被玄奘精辟的论述惊服了。十八天的会期,没有一个人驳倒他的论点。大会结束的那天,戒日王送给他金钱一万,银钱三万,僧衣一百领。按照当地风俗,戒日主请玄奘坐上一头装饰华丽的大象,绕场一周,两旁贵臣护卫,群众欢呼雀跃,学有所成的玄奘享尽了印度人民对他的赞颂和尊敬!曲女城大会使玄奘在印度享有极高的声誉。

643年春天,西游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僧友,满载着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当时人们听说,玄奘不远万里、不辞艰辛到西天取回了真经,都兴奋地传递着这个消息。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了。玄奘把带回来的佛经佛像陈列在长安的朱雀街南端,请大家参观。争观的百姓人山人海,从朱雀大街到玄奘所住的弘福寺,排成了几十里长的队伍,焚香散花,鼓乐喧天。好不热闹。玄奘西游归来,成为长安城内轰动一时的盛事。唐太宗听说玄奘从天竺载誉归来,也非常高兴,在洛阳亲自召见了他。

终成大家,彪炳万世

玄奘历时17年的西域之行,历游110余国,不光参师学法,还传播我中华文明,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在其之后,不少国家又进一步加强了和唐的交流互访。在印度学习期间,玄奘自学了印度语和梵文,并在进一步研究佛学的基础上写了《会宗论》,《制恶见论》等后来成为佛教史上的名著佛经。学成归来后的玄奘,不光随身携带了六百五十七卷佛经,还带回了佛主真身舍利一百五十粒,金佛像三个,檀佛像四个。回到唐都,玄奘经常三更暂眠,五更又起,夜以继日地工作了十九年,译出佛经七十四部、共一千三百多卷(共计1300万余字)。他还把把印度「法相宗」传入我国,并开创了「唯识大乘教」即法相宗,成为法宗的第一位大师。为了储存经书,他还亲自设计监造大雁塔,现已成为我国AAAA级旅游景点,可谓造福后世。

同时,玄奘把在西域见闻通过口述,由弟子辩机笔录成一部名著即《大唐西域记》,书里记述了他亲自游历的一百一十个国家和听到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山川、城邑、物产、凤俗。对太宗控制西域,提供了有力而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对后来高宗平定西突厥,使大唐控制西域达百余年起到关键作用;后来被各国翻译,广泛流传,成为今天研究印度次大陆以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的主要资料。由于阿三一贯的散漫和无序,加上宗教冲突和战争(莫卧儿王朝极力推行伊斯兰教,对其他宗教采取了毁灭性的摧残),阿三的历史曾经一篇黑暗,他们不知道佛陀是印度人,也不知道佛教发源于印度,甚至不知道1500年前后自己的国土上发生了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当时印度的殖民者英国人知道了玄奘,当时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先被翻译成法文,紧接着译成英文,以亚历山大.康林汉姆为(印度首任考古局长、英国人)代表的英国人按图索骥,先后发掘出了鹿野苑、菩提伽亚、库什那伽、兰毗尼等众多佛教圣地和数不清的历史古迹,就连现金阿三们的国家象征阿育王柱的柱头(现阿三的国徽),也是根据这本史料发掘出来的。从此,阿三祖先的这段被尘封千年的辉煌历史,才得以重见天日。难怪英国人要说:“我们无论怎么夸大玄奘的贡献都不为过,中世纪的印度历史一片漆黑,他是唯一的亮光”。

另据考证,阿三的国名也取自玄奘。在唐朝,“印度”是月光的意思,玄奘把这个自己喜欢的国家称为“月光之国”即印度。

参考资料:

1、《大唐西域记》

2、《国家人文地理》鹿野苑,在中国历史礼寻找到的城市瓦拉纳西,比历史更古老的城市

3、《玄奘之访印度及其贡献》

4、《中华人、玄奘大师》

    相关推荐

    唐僧念经歇后语 有关唐僧歇后语 唐僧取经歇后语 白骨精骗唐僧歇后语 西游记唐僧歇后语集锦 西游记唐僧歇后语大全 关于唐僧的歇后语大全 关于唐僧的歇后语分享 有关西游记唐僧的歇后语 《西游记》中关于唐僧的歇后语大全 西游记的故事精选 猴王保唐僧 “出身”一词的说法 形容一身正气的经典成语 细说唐诗中的"捣衣" 《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原文及翻译 初唐四杰之王勃 正月初一至初十占岁传说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 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 高中生易错字例(括号内为正字) 《唐风·扬之水》原文及翻译 《送僧归日本》原文及翻译 2016年小升初正能量作文为自己喝彩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墓地) 古代文化常识之晚唐诗坛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唐雎 备战2014中考语文古诗文文学常识之"八句为律"说法不当 再说双关谐音之类 科幻小说之父介绍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背景 小升初语文小知识:唐诗之最 僧多粥少怎么造句 之所以是因为造句 不得已而为之的造句 中考文言文《唐雎说信陵君》全文详细翻译 明清之际的魏阉小说 用“之所以…是因为 ”造句 粥少僧多的近义词 中华之迷——北朝17位帝后为何出宫为尼 冬至传说 吃混沌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初中语识文基础知识之正引 用之所以…是因为…造句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之全身心学习法 “木”之美—《说“木叶”》意象解读 初二语文知识点:李白诗词鉴赏之《听蜀僧浚弹琴》 高三语文知识点之唐代文学常识 揭示唐代落魄诗人的五种生存之道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桥之美说明方法 唐宋八大家简介之欧阳修诗词精选 唐代文学 初三河大版语文上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知识点 说说“鉴赏” 安身立命造句 身临其境造句 僧多粥少的近义词是什么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小说 端端正正的成语解释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小说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之《马说》 终生‧终身 奋不顾身造句 以身许国造句 容身的近义词 孤身的同义词 堂堂正正的反义词 堂堂正正的同义词 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成语解释 堂堂正正的近义词是什么 普通话说话《我的成长之路》(新)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阿甘正传简介 2018中考作文审题之易误辨正法技巧 用“之所以…是因为 ”造句 例句20句 用身体雕刻灵魂 身临其境同义词 甲骨文的“身”字(图) 摇身一变近义词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之《师说》 唐突的造句 旧唐书简介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唐雎不辱使命原文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长篇小说 带有身字的成语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唐雎不辱使命翻译 动身的近义词 安身的近义词 唐代文学作品 唐朝历史简介 唐三藏歇后语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古典小说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小说发展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现代小说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中国小说 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之说明文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之《爱莲说》 《幼学琼林 身体》“百体皆血肉之躯,五官有贵贱之别”原文逐句翻译 为了也为了造句 南宋诗人僧志南的绝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