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绝妙山水不朽诗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小编:

世间有一种美妙不过的事情,那就是天才诗人与奇妙山水的遇合。碧水青山本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它就像养在深闺的处子,有待天才诗人去发现。天才诗人才高八斗,锦心绣肠,但他们涌泉般的才思必须找到一个最佳喷发口。前者一直在默默等待,后者也在苦苦寻觅。一旦他们相遇合,碧水青山将成为激发诗人创作激情和灵感的绝好对象,而天才诗人也将以与世人不同的慧眼灵心和生花妙笔发现并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它的绝世风姿。于是,作为他们美满结合的结晶,璀璨夺目的诗章诞生了。因此,天才诗人与奇妙山水的遇合,实在是山水的幸事,诗人的幸事,也是诗坛及后世读者的幸事。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与杭州著名的西湖之间,就曾有过这样一段姻缘。穆宗长庆二年(822),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又不被理睬,正任中书舍人的白居易请求外任,被出为杭州刺史。已值“知天命”之年的白居易不再是那个“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愤激的青年,他的人生态度多了一份恬淡、超然与从容,从而有了更适宜的心情静观世事、领略山水、品味人生。对于杭州,白居易并不陌生。青少年时代,因河南家乡藩镇战乱不休,他曾南下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这段早年时种下的情愫,使他对杭州除了向往之外,更多了一份亲切感。三十多年过去了,西湖畔的一花一木都还风景如旧否?这一切无疑一直在令他梦魂萦牵。出刺杭州的任命,对他来说可谓正中下怀。他怀着极其轻松喜悦的心情赴任,途中就写下了《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这样的写景佳制。到杭州后,他更是诗兴大发,留下了一系列描绘这里佳丽风光的不朽佳作,《钱塘湖春行》就是其中之一: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此诗当作于长庆三年(823)春。白居易于上年年底到达杭州,大约有许多公务急需交接处理,加上西湖的冬景毕竟稍逊其它季节的景致,所以白居易没有留下游赏之作。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年的春天来临,大自然才刚刚吐露出些许春的消息,白居易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西湖边。

全诗第一句交待了诗人观赏西湖的立足点,也是诗人此次“春行”的中国,为以下整个画面的展开确定了角度。“孤山”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因与其它山不相连接,故名。据五代王谠《唐语林》卷六:“贞元(785—804)中,贾全为杭州,于西湖造亭,为‘贾公亭’。”白居易此次春行距贾全造亭不过二十余年,“贾公亭”当还存在,但现在已难觅它的踪迹。据白居易此诗,则贾公亭大致也在孤山的西北侧,则白居易此行的中国大约在今里西湖西岸的北山路中段。到过西湖的人都知道,这是观赏西湖景致的颇佳角度。从这里人们的视线可作扇面延伸,既能一目瞭然地看清里西湖,又可透过白堤看到外西湖更开阔澹远的湖面,有近有远,虚实相参,西湖的美景可尽收眼中。

第二句是总写。诗人来到湖边,首先自然是放眼四望,以求对西湖此时的景象有一个完整把握。只见春水方生,湖面一改冬日的浅涸,变得满满荡荡,似蕴含着无限生机。“初平”不一定最满,但意味着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继续上涨的势头,这是比已达到稳定的饱和更能唤起观赏者兴奋之情的景象。因为事物最美好的时光不一定是它达到盛满状态的时刻,而往往在于它蓬勃向上之时。云脚低垂也正是春天特有的景象,它似乎随时都有可能霈然作雨,催生万物。总之,春天来了,大自然的一切都从冬眠中苏醒过来,都变得那么活跃,那样时刻滋生着变化。

更值得玩味的是诗人的笔法。无论是交待观赏的立足点,还是总体描绘湖上景象,他都不是呆板地描叙。写位置,他忽北忽西;写景致,他忽高忽低。左右变幻,上下呼应,跌宕多姿,隐约透露出诗人既兴奋又闲暇、既深情又从容的观赏心态,并为全诗定下了轻松活泼的情感基调。

如果说首联是长镜头似地总写西湖的山寺云水,那么颔联则是目光收回,进行局部特写,着意刻划早春西湖的花鸟。诗人仍然不作呆板静止的描绘,而是换以疑问的语气出之。写早莺争树,问“几处”,可见不是处处;写新燕啄泥,问“谁家”,可见不是家家。这不仅极有分寸地准确描绘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色,而且诗人自身那忽为争树的早莺所迷、忽而又为掠过的燕子所吸引、完全沉浸在这一派莺歌燕舞的早春景色中、时惊时疑、时喜时笑的姿态神情,也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目前。方东树评此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引),是深得此中三昧的。

颈联两句,诗人将目光再次稍稍推开,有似中距离的观照,转而重点写早春西湖的花草。上联中的莺燕是灵巧飞动的,而诗人则基本不动,在那里左顾右盼,四处打量。本联中花草是静止不动的,而诗人仍不肯作静止的描写。他反客为主,让自身动起来,走马观花,于是不动的花草也动了起来。不了解诗人与景物之间这一动与不动位置的变化,就不能理解花为何是“乱花”,花怎能迷人眼;为何是“浅草”来“没”、“马蹄”,而不是“马蹄”踏“浅草”。其实花并不“乱”,也没有有意来迷人眼,这只是诗人骑马一路穿行而产生的主观感觉。前四句画面中的景物都是动的,但整个画面本身没有动。这一联则画面中的景物基本不动,而整个画面快速切换,构成一种动静交错之致。同时,“渐欲”、“才能”与“初平”等相呼应,再次突出了早春景色的特点。

尾联两句,诗人将视线重新推向远处的白沙堤和湖东,描绘西湖的总体轮廓,以与首联相照应,使全诗的内容更加完足。如果说前六句都是实写,那么这两句是虚写;如果说前六句是景中含情,那么这两句是情中有景。诗人终于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依恋,坦言自己的“最爱”。同时,它也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境界,那里堤痕隐约,绿树掩映,一切是那样的清丽,又带着一层朦胧。读者在欣赏前面各种景致的基础上,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开丰富的联想。虚实相生,全诗的意境得到了拓展。

我们能够分析的是此诗的技法,诗人也很可能或经过精心的谋篇布局、或不假思索地运用了这些技法。但仅靠技法写不出好诗。白居易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不朽才思与西湖美丽风光的美满结合,是作为歌咏西湖最优美乐章之一的这首诗歌问世的根本原因。杭州西湖名闻天下,与众多文人学士对她的动人赞美是分不开的。在这个行列中,我们忘不了白居易,也不会忘记这首《钱塘湖春行》。

    相关推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歌鉴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和译文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颔联赏析 钱塘湖春行鉴赏 钱塘湖春行译文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诗五首》有关资料:《钱塘湖春行》赏析 《诗五首》有关资料:《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大全: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诗歌特色 白居易《琵琶行》诗歌鉴赏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 《钱塘湖春行》简案 钱塘湖春行教案 钱塘湖春行教案 《钱塘湖春行》简案.. 《钱塘湖春行》扩写 钱塘湖春行扩写 钱塘湖春行题解 钱塘湖春行翻译 《古代诗歌五首》教材理解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扩写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 白居易诗词欣赏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教案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 钱塘湖春行练习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白居易观刈麦赏析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说课设计 《钱塘湖春行》改写两篇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 钱塘湖春行课堂实录 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 钱塘湖春行练习及答案 白居易的诗 《长恨歌》欣赏(琵琶行|白居易) 白居易《琵琶行》 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两则 钱塘湖春行教学教案设计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游 香 山 庙 记(琵琶行|白居易) 白氏墓志(琵琶行|白居易) 白氏碑记(琵琶行|白居易) 白居易《春生》原文及评析 七年级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 白居易与茶诗 白居易诗歌理论 初中语文《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白居易故居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教案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教案2 解不开的中兴情结——赏析白居易《长恨歌》 初二上册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 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导学案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导学案 《山行》诗文赏析 《山行》诗文赏析 《山行》诗文赏析 《山行》古诗赏析 悲天悯人白居易——《观刈麦》赏析 诗五首(归园田居,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书湖阴先生壁,游山西村)课文评点及说明 白居易《琵琶行》精品教案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教案教学设计 白居易生平 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表格式导学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课文翻译:《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原文阅读 白居易的资料 白居易与杭州 洛阳古迹游览( 琵琶行|白居易)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之《钱塘湖春行》原文 白居易故里 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教案教学设计2 白居易与琵琶 《山行》赏析 《琵琶行》看狗官白居易的无耻 说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恬然自安” 白居易的《长恨歌》 白居易《惜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