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坚守清唱,让语言回归──执教《藤野先生》有感

小编:

翻开散发着油墨香的崭新的八年级语文教科书,第一课便是《藤野先生》。面对大师的名作,回想自己已往教此文曾用了四天时间的教课经历,以及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风筝》两课中对鲁迅先生童年生活“雾里看花”般的了解,打开此文,我真是有些手足无措之感。于是便在开课第一天顺水推舟尊重学生的意见,先选上了《我的第一本书》,等后来师生双方都认为准备比较成熟时,我便和学生一起清唱了一曲《藤野先生》。所谓清唱,即我没有动用多媒体课件帮我再现鲁迅当年在仙台学医时的历历种种,没有用朗诵磁带帮我传递文中不同人物角色的言语交流,也没有用学生表演帮我演绎鲁迅师徒当年交往的情节再现,而是选择了也许最跟不上课改步伐的常态教学:把文中凝聚着作者思想感情和表达意图的关键词语当作破解文意的钥匙,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玩味语言,感知文意,达到披文入情,悄然间将学生引进文学的殿堂。事隔一个多月,现在静思这个教学片断,真还有些余韵未尽。

学习“在东京”的部分(1、2自然段)片断实录:

师:请大家自由读这两段文章,找出作者对东京印象的一句话。

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师:“无非”是什么意思?

生:只不过。

师:东京也只不过是这样,你觉得这句话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对东京有些不满意。

生:有些失望。

生:有些气愤。

师:大家觉得哪种感情表达得最贴切,为什么?

生:我觉得是没去东京时,想象那儿应该很美好,结果和心中的想象相差甚远,所以我认为“有些失望”贴切些。

师:是因为那儿不美而失望吗?

生(齐说):不是!

师:那作者为什么失望呢?

生:因为有些清国留学生在樱花下玩耍。

师:我们一起读读作者写这些清国留学生外貌的句子。

生(齐读):“头顶上……标致极了。”

师:这几句外貌描写中,什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生:他们头顶上的大辫子。

师:作者为什么只写他们的辫子?

生:好像在电影中看到过,清朝人把辫子看得比命还珍贵。

生:因为当时的日本人都是短头发,而中国留学生有长辫子,看上去很显眼。

师:那鲁迅先生留有辫子吗?

生(茫然摇头):不知道。

师:在清朝时,特别是清末,有没有辫子,可以看出你对清王朝的态度,当时很忠于朝庭的保皇派都留有辫子,而激进的维新派则剪掉象征耻辱的辫子,你觉得当时的鲁迅有辫子吗?

生(齐说):没有。

师:剪掉辫子的鲁迅先生对这些留着辫子的同学持什么态度?你能看出来吗?

生(迟疑):有些欣赏吧。

师:说说看。

生:他把辫子比喻成日本的“圣岳”富士山,形象地写出了辫子盘得又高又美,可能像现在街上理发店师傅做出来的头发秀吧,盘发技艺还不错。

生:我觉得作者很厌恶他们,他们的头发“油光可鉴”只在追求外表,没有安心学习,“标致极了”有一种讽刺的意思。

师:到底是赞美还是讽刺?

生(齐说):讽刺。

师:你们能读出讽刺的语气吗?

生:(自由读)

师:这种表面上赞美,实际上是讽刺的语言,就是正话反说,也叫反语,是一种修辞手法。大家在生活中听见过这种修辞手法吗?

生(思考片刻):有一次我考英语没及格,我妈说:“你真行!”我觉得不是称赞而是含蓄地批评,还有埋怨及反语。

生:上次开运动会时,中午有些同学偷偷去上网,下午迟到了,影响了体育竞赛,当时老师便气愤地说:“你真会抢时间啊!”这“抢时间”也是反语,有批评的意思。

师:这两句反语分别表达出妈妈的埋怨、老师的气愤之情。而文中的反语又表达了鲁迅先生的什么感情?

生:气愤、厌恶。

师:鲁迅先生仅仅是因为他们和自己不一样,是留着长辫子就气愤了、厌恶了,就讽刺他们吗?

生:不是,是因为这些留学生在会馆里学跳舞。

师:跳舞不对吗?

生:注释七中说“精通时事,是讽刺说法,他们‘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做法”,所以讽刺他们,而且跳舞时不管别人楼下人的感受,搞得咚咚作响,烟尘斗乱,显得没有修养。

生:他们不远万里到日本求学,却只顾打扮外表,白天观赏樱花,晚上学习跳舞,完全是不学无术,而且留着长辫子,思想保守。所以鲁迅先生很气愤,便讽刺他们。

师:他总结得怎样?

生:好。

师:所以,鲁迅先生开篇充满失望地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现在大家能说出“这样”是“哪样”呢?

生:有成群结队的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在游逛、跳舞。

师:祖国如此贫穷落后,带着重重的嘱托,他们远渡重洋来到日本,却是如此不求上进,面对这样失落的境地,鲁迅先生选择离开东京,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他有上进心。

生:他想寻求更好的求学之地,学得真正的医术来解救国家。

师:这么复杂的感情鲁迅先生是怎样悄无声息地表达出来的?

生:用反语、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我觉得还将樱花的美和树下的清国留学生进行对比,突出了这些人的可恶。

师:你的见解很重要,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在我们枝城,丹阳公园的建成让人兴奋,可现在,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会给你丝丝的遗憾,请回忆你所见、所闻的事,模仿大师的笔法,写一段话来表达你的心情,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写完后交流):丹阳公园也不过如此。傍晚的霓虹灯闪亮时,望去虽然像白昼,但灯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粗俗男女,他们像一群幽灵,冷不丁地从那院墙边的树林里窜出,还要高声喧哗、呼朋引伴,实在热闹极了。

生:丹阳公园也不过如此。春天的小草探出碧绿的小脑袋时,看上去真生机盎然,但草间也缺不了雨点般密集的脚点。他们像失去触角的蚂蚁在草间乱窜,还要抬脚猛踹几下,实在动力十足。

师:听出失望来了吗?大家听出气愤来了吗?希望这群幽灵里没有我们,希望这密集的脚点也不是我们的,争做一个文明上进的枝城人。现在我们随着失望的鲁迅先生一起到仙台去看看吧!

……

虽然,这段文字只是文章中的一个引子,似乎和藤野先生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他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表现出了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感,也是文章暗线的开头。所以,尽管花了半节课时间,但我觉得很值,因为我引导学生推敲词语,咀嚼句子,使学生慢慢品出了文章中的味道,从而一步步走进了文本。比如“无非是这样”要结合文本进行理解,学生就对它蕴含的情感有了感性的认识:满怀希望到日本,却有着如此失望的际遇,一位饱含爱国热情的青年,他心中充溢的失望不言而喻。抓住“实在标致极了”,让学生阅读,体会其中的感情,这种因为愤慨而产生的讽刺,是比直接怒骂更有力的谴责。之后,适当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就会对反语这种初次接触的修辞手法理解得更彻底;最后,让学生归纳这一段文章的写法,针对丹阳公园的不文明现象进行仿写,这是一种语言的运用,也是对学生平时的言行的一种无声的引导,这难道不比苍白说教更有力度吗?

站在语文教学的舞台,坚守清唱,理直气壮地进行词语教学,你会拥有一曲最原味的小调,你的学生也会找到破解文意的钥匙,从而在积累、感悟、品读、运用语言过程中欣赏语言、运用语言、掌握语言,由此获得独特的生命感悟,并最终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坚守清唱,无高论是你请学生发现推敲词语,还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增加认知冲突或者语言运用都会让你的语文课来一次最本色的语言回归。

2006年4月

    相关推荐

    《藤野先生》专题式教学──执教《藤野先生》有感 《藤野先生》知识归纳 《藤野先生》语言品味 《藤野先生》读后感 《藤野先生》之后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有关资料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5 五、藤野先生 1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1 《藤野先生》4 《藤野先生》3 《藤野先生》2 五、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8 《藤野先生》10 《藤野先生》7 《藤野先生》6 6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教案 我教《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我教《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赏析 让学生“活”起来──《藤野先生》教学反思 《藤野先生》评点 《藤野先生》课文 《藤野先生》主旨 《藤野先生》赏析 《藤野先生》全析 《藤野先生》教案3 《藤野先生》教案24 《藤野先生》教案25 《藤野先生》教案31 《藤野先生》教案34 《藤野先生》教案36 执教《索溪峪的野》有感 《藤野先生》教案1 《藤野先生》语法修辞 1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5 《藤野先生》教案6 《藤野先生》教案29 《藤野先生》教案32 《藤野先生》教案48 1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2 《藤野先生》教案4 《藤野先生》教案30 《藤野先生》教案35 《藤野先生》教案13 《藤野先生》教案38 《藤野先生》教案49 《藤野先生》教案51 《藤野先生》导学案 让教育回归生活 《藤野先生》讲学稿 《藤野先生》说课稿 藤野先生说课稿 藤野先生说课稿 《藤野先生》说课稿 第五册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说课稿 让课堂回归生活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一等奖 藤野先生教学目标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建议 藤野先生课时教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