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小编:

【教学目标】

1、积累佳词丽句。

2、感悟父亲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3、体味饱含哲理的语言之美,接受文学熏陶和情感陶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的美是重点,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含义是难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语

只要听到、读到、想到傅雷这个名字,就会浮起一串印象:深度近视眼镜,高瘦身材,绝对的洁净,雄辩的语言,固执的脾气,不停的劳作,一丝不苟的认真,……在一霎那间叠印在一起,袅袅上升,形成一个非凡的抽象概念,是崇高人格?古典精神?说不清。

如今,如果再读《傅雷家书》,恍如隔世。它是一朵最后的玫瑰。

他曾引导人走上艺术的神殿,忘我地攀登。

他让我们看到生活里不易发现的美,他给我们无限生的欲望。

──节选自郁风《“老顽固”傅雷》

二、傅雷其人──品评人物

1、反复阅读课文,请你从不同的角度读傅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傅雷的评价。

2、学生发言:

一个 的父亲,一个 的朋友,一个 的学者,一个 的中国人,一个 的教育家,一个的 知己……

示例:慈爱的,真挚的,严谨的,有骨气的,思想深邃的,可以信赖的……

(学生可从多方面回答。)

3、穿插辅助资料──傅雷简介:

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翻译家,上海南汇人。曾经留学法国。主要译著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艺术哲学》等,另著有《傅雷家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傅聪是傅雷的儿子,是钢琴艺术家。1957年,傅雷被打成右派,傅聪在国外听说后就没有回国。于是,父子之间只有通信,这就是家书──百万读者喜爱的经典家书。但是,家书只有傅雷写寄到国外的信,却不见儿子从国外写寄回的信。

“文革”刚开始,第一次受辱的夜里,他夫妇二人双双携手有计划有安排地离开了这世界。在遗嘱中,逐件交代欠保姆的菜金多少,借某人的书放在哪里之类。

经过多次浩劫,绝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还是活过来了。在复杂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暴露出奸诈、卑劣、虚假、损人利己,人性变质。而多数人依靠老庄哲学或“阿Q精神”或“留得青山在”,求得心理平衡。但他们不能容忍人的尊严遭到践踏。

三、傅雷其文──品读语言

1、有感情地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

比喻说理的句子、蕴涵哲理的句子、直抒胸臆的句子、整齐划一的句子、启迪心智的句子…

2、品读你积累的句子,交流,共同鉴赏傅雷的文采:

示例: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控制情绪的重要。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 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描写出人面对创伤的态度──平静、超然。

“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这是一个父亲的溢于言表的自豪,也是傅雷对儿子高度的赞美。

“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朴素的语言道出了艺术的真谛。

“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辨证地阐明了事物在矛盾中前进的道理。

……

3、竞背积累的句子。

四、作业

抄写精美语句,体会美好感情。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放

造句(能连词成段更好)

重蹈覆辙 气吞斗牛 刻骨铭心 自知之明 日以继夜

二、傅雷其家──深层次感悟父爱

1、声情并茂读课文:

朗读时应以声传情,以声传志,通过诵读把书信中流动着的情感表达出来,使课堂产生陶冶情性的快乐。

2、讨论交流,说说你能感受到的字里行间藏着的深深的父爱:

开头就用“聪,亲爱的孩子”这样的称谓,“亲爱”一词给人亲切感,似有万般柔情;当儿子精神消沉的时候,及时给子儿子鼓励,鼓励儿子坚强面对;当儿子在艺术上取得成就,拥有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时,他则赞美儿子的谦卑和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理智与坚强。关心儿子成长的每一个脚印,为儿子的成就而欣喜,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信中没有一句说教式的语言,把儿子当朋友,同情儿子.理解儿子,愿意听儿子诉说,愿意帮助儿子……

3、穿插辅助材料──《重读<傅雷家书>》,感受傅雷这份父爱的伟大:

残缺的“家书”和信笺中的父子

《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一家的范围。哲学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研究傅雷的思想、哲理;教育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研究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人才学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探讨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及家庭对成才的影响;文学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研究散文笔法;艺术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汲取音乐、美术的营养;历史学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剖析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灵魂;广大读者则把《傅雷家书》作为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读物,一本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如果说傅雷留给读者和中国翻译界几百万字的作品都是在“替外国人说中国话”,那么家书是傅雷真实人格的写照。叶永烈说,书信有两种,“硬件”的信只叙事情始末,而“软件”的信却饱含了作者的思想,《傅雷家书》就是后者。

三、难点透析

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是什么?

说明:学生可能会从傅雷对儿子的爱考虑,可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并指导学生明白面对人生的消沉和成功的态度最重要的精神是什么。

坚强,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二是“不为胜利冲昏头脑”。

四、知识迁移

一句话感悟:父爱是什么?

示例:

父爱是消沉苦闷时的安慰鼓励,是成功时的自豪快乐。

父爱是失败了,给你批评,给予你跌倒了爬起来的信心;父爱是成功了,给你庆贺,促你继续前行的号角。

父爱是孩子犯错后不忍落下的巴掌,是孩子害怕时提供的坚实的胸膛。

父爱是山,沉默,却是孤单时坚强的依靠;父爱是深藏于地下的树根,不断为枝干送去营养,却从没想过让枝叶看看自己的苍老。

五、延伸训练

阅读下面一则《傅雷家书》,完成练习: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 。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954年1月30日晚

1、读第1段,回答下面问题:

⑴ 第一“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

答: 。

⑵ 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答: 。

2、在第2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读第2段,回答下列问题:

⑴ 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内)

答: 。

⑵ 本段画线的两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选择其中一处来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3、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2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

⑴ 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⑵ 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答: 。

4、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⑴ 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 。

⑵ 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答: 。

5、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答: 。

〖参考答案〗

1、⑴ 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不对)

⑵ 回忆儿子的往事这件事(“儿子的往事”不行)因回忆儿子的往事(回想与儿子在一起的日子)而快乐,因儿子离开父母(只能靠回忆来寄托思念情)而惆怅。

2、⑴ 儿子变成了朋友(“我又多了一个朋友”不行。)

⑵ 第一处从“转折”或“衬托”的角度作答,即可;第二处从“反问”角度作答即可。

3、应选第二句。第二句与全文语气、口吻相一致,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像和朋友谈心一般。

4、⑴ 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见。可用自己的话表述,也可用文中的话转述。)

⑵ 长辈应克服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弱点。(本题应综合“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意你厌烦”和“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两处回答。

⑶ 建立和谐融洽、没有隔膜的朋友般的关系。

5、应围绕两代人的相处来表述即可。

【资料宝藏】

1、傅雷格言:

有理想就有苦闷,不随波逐流就到处龃龉。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此二语可为你我写照。

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都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

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

历史上受莫名其妙的指摘的人不知有多少,连伽利略、巴尔扎克辈都不免,何况区区我辈!老话说得好:是非自有公论,日子久了自然会黑白分明!”

任何孤独都不怕,只怕文化的孤独,精神思想的孤独。

真要过了贫贱日子才真正显出“贫贱不能移”!居安思危,多多锻炼你的意志吧。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哪一门艺术不如此!

2、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

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淹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3、我写《傅雷画传》(叶永烈/文)

一本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集,成了中国的畅销书,一版再版,印行了一百多万册。

这本书的封面,出自名家之手:蓝色的封面上,画了一支洁白的羽毛笔。

蓝色象征海洋,表示家书穿洋渡海;白色表示不俗,象征作者高洁的品格。

羽毛笔的含义是双重的,一是象征翻译家──因为作者是中国著名翻译家,所译的大都是十八、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作品,当时法国作家是用羽毛笔写作的;二是象征家书──鸡毛信。

哦,那支羽毛笔,仿佛飘飘欲飞,在蓝色的大海上空飞翔、飞翔……

这本家书集,就是《傅雷家书》。

封面的设计者是著名画家、曾经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的工艺美术家庞薰琹,傅雷的好友。

傅雷,他把毕生的时间,凝固在十五卷《傅雷译文集》中,共约五百万言。他把手中的笔,化为一座架在中法之间的文学桥梁,这座文学桥梁,永存于人世。

至于《傅雷家书》,却是傅雷生前连做梦都没有想到会出版的书。然而,如今傅雷最广为人知的著作,是《傅雷家书》。《傅雷家书》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傅雷的译著。

为什么一本家书集,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生于艰难,死于危世。傅雷的一生,历处逆境。他的这些家书,在写作时只是与儿子作纸上倾谈,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它是傅雷思想的真实流露,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颗纯真的心灵。《傅雷家书》的巨大魅力,正是在于傅雷高尚的人格力量。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可以说是傅雷品格的生动写照。他非常喜欢这两句诗。这是《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中无名氏的诗,原作全文是: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原意是说,人的生命不满百岁,可是常常为身后的事忧愁不已。既然人生短暂,又昼短夜长,何不持烛夜游,及时行乐呢?原诗的意思是消极的、颓废的。

但是,傅雷先生截取了前两句,含义就大不相同。1963年7月22日,他在给傅聪的信中写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此二语可为你我写照。”

1985年5月27日,我在上海采访傅聪时,他说,他的父亲傅雷最喜欢这两句诗,作为座右铭。他的父亲的特点就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傅聪说,父亲总是忧国忧民,为整个人类的命运担忧。他是一个想得很多、想得很远、想得很深的人,是一个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的人。

傅聪记得,在1948年,印度民族运动的领袖甘地被极右派刺死,消息传来,父亲傅雷悲愤交集,三天吃不好饭……正因为父亲傅雷“常怀千岁忧”,所以他的心灵常受煎熬,常处于痛苦之中。

傅聪还对我说,他的父亲是“五四”一代中国典型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应当只是理解为“有知识的人”,亦即英文中的 Intellectual。知识分子应当是 Instruction,即有思想的人。知识分子是社会进步的先锋队。也正因为这样,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总是命运坎坷,如伽利略、哥白尼等等。他们总是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做“顺民”。

《傅雷家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忧国之书,忧民之书。尽管傅雷受极左路线迫害,不得不终日蜗居,与世隔绝,但是他的心是博大无涯的,紧紧地与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哀乐相连。

傅聪说,透过父亲写给他的那么多家书,足以看出父亲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充满父爱的人。《家书》谈的是做人的原则、艺术的修养。父亲既热情,又细致,细小到衣、食、住、行都要管,什么都替你想到了。傅聪坦率地说,有优点必然有缺点,他以为父亲过于严格、慎微。他大笑道,幸亏他一半像父亲,另一半像母亲,他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宽容、乐天的品格。

我曾说,我作为上海作家,向来很忌讳写上海作家。傅雷与戴厚英是两个例外。傅雷与戴厚英都是命运乖戾、受尽“左”的压迫而死于非命的上海作家。我多次采访戴厚英本人,为戴厚英写下了纪实长篇《非命》。

我关注傅雷,最初是从关注傅聪开始的。

喜欢音乐的我,很早就注意到中国音乐界的“两聪”──马思聪和傅聪。这两“聪”都曾有过“叛国分子”的可怕名声。我为内心痛楚、客死美国的马思聪先生写下了纪实长篇《风雨琴声──马思聪传》。

1979年4月,傅聪从英国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上海,出席父亲傅雷平反昭雪的追悼会和骨灰安放仪式。这时,傅雷的冤案已经平反,可是笼罩在傅聪头上的“叛国者”阴影并未散去。关于傅聪的报导,在当时是严加控制的。就连傅聪的报道不能超过多少字,必须安排在第几版,都有严格的规定。我当时从《中国青年报》的一份内参上,看到详细的傅聪的动向报导,傅聪又爱国、又“叛国”的曲折经历,引起我的关注。

我对傅聪有了些了解之后,我发觉他和他父亲傅雷都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尽管当时无法发表关于傅聪的报告文学,我还是以他为模特儿写成一万五千字的小说《爱国的“叛国者”》,在1980年发表于《福建文学》杂志。

我采访了傅聪,又采访了傅敏。我的视转向他们的父亲傅雷。我采访的范围逐步扩大,内中包括傅雷夫人哥哥朱人秀、傅雷的老保姆周菊娣、梅月英(荷娣),傅雷夫人侄女朱佛容;傅雷的许多好友:著名作家柯灵、楼适夷,数学家雷垣教授,翻译家周煦良教授,声学家林俊卿教授,音乐家丁善德教授,小提琴家毛楚恩教授,翻译家严大椿教授,法学家裘劭恒教授,傅雷干女儿、钢琴家牛恩德博士;傅聪的好友: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吴祖强,中央音乐学院周广仁教授,钢琴家史大正,上海音乐学院吴乐懿教授,上海音乐学院李民铎教授……

1983年9月,文化部外事局俞慧钧女士给我很大帮助,给我看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对傅聪问题的批示的影印件以及有关文件。

我的采访逐步深入:

“挖”出了那位冒死保存傅雷夫妇骨灰、感人至深的江小燕;在上海市长宁区公安局查到傅雷死亡档案,采访了有关公安人员,首次揭开傅雷之死的真相。

在广泛采访的基础上,我写出关于傅雷、傅聪、傅敏的三篇报告文学,写出了《傅雷一家》一书,于1986年9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后,199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七卷本《叶永烈自选集》,选入《傅雷与傅聪》一书。

楼适夷先生在给我的信中,曾经建议我写长篇《傅雷传》。我原本也准备写,所以对傅雷亲友作了广泛的采访。然而,后来我忙于“红色三部曲”、《“四人帮”兴衰》、《反右派始末》等一系列重大政治题材的长篇纪实文学的创作,也就把《傅雷传》的写作搁下来了。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读图时代”到来了。读者喜爱图文并茂或者以图为主的书。复旦大学出版社约我写《傅雷画传》,由于我曾经为写作长篇《傅雷传》作过充分的准备,所以很顺利就完成了《傅雷画传》。

画传,是人物传记中的新品种。通常的人物传记是以文字为主,厚厚的几十万字,在书前插几幅照片;通常的人物画册以图片为主,图片多达几百幅,每幅图片配以一、两行说明词。前者内容丰富,但是文字太多,要花很多时间阅读;后者图片虽多,但是内容显得单薄。画传则介乎两者之间,既有相当深度的内容,又有形象丰富的图片。可以说,画传的特色就是图文并茂。

傅雷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不屈的代表,也是多灾多难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缩影。《傅雷画传》浓缩了傅雷这样一代中国知识分子遭受的“左”的苦难以及坚强的抗争,歌颂了他们的正直、勤奋以及浓浓的亲情。

傅敏先生提供许多珍贵图片并非常仔细审阅全书,写出长达十五页的审稿意见,使《傅雷画传》许多史实上的出入得以逐一改正。作者也非常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精心编辑、装帧《傅雷画传》。

4、残缺的“家书”和信笺中的父子:

《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一家的范围。哲学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研究傅雷的思想、哲理;教育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研究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人才学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探讨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及家庭对成才的影响;文学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研究散文笔法;艺术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汲取音乐、美术的营养;历史学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剖析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灵魂;广大读者则把《傅雷家书》作为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读物,一本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如果说傅雷留给读者和中国翻译界几百万字的作品都是在“替外国人说中国话”,那么家书是傅雷真实人格的写照。叶永烈说,书信有两种,“硬件”的信只叙事情始末,而“软件”的信却饱含了作者的思想,《傅雷家书》就是后者。一位在场的听众深情地告诉叶永烈,她送给两个出国留学孩子的告别礼物就是《傅雷家书》,因为那里面包含了父母对孩子最真挚地牵挂。叶永烈也一直把《傅雷家书》作为自己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因为可以从书中浓厚的文学艺术色彩背后读到哲理和人生感悟。

毫无疑问,《傅雷家书》是一部残书,它的主体是傅雷在1954至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的信。叶永烈先生透露,其实80年代在上海音乐学院一间小小的储藏室里曾经发现了三本黑封皮的“聪儿来信摘编”,是朱梅馥摘抄的傅聪来信。但是当叶永烈征求傅聪意见时,后者却说“父亲的信体现了父亲的高尚思想,我的不足为道”,因此不同意发表,“一个字也不要”。时至今日,《傅雷家书》的已印刷了21次,发行超过百万,却仍是一本“单通道”的作品,或许在傅聪看来,这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是傅雷生前最喜欢的名言。

    相关推荐

    傅雷家书两则 傅雷家书两则 《傅雷家书两则》 傅雷家书两则 傅雷家书两则 《傅雷家书两则》 《傅雷家书两则》 《傅雷家书两则》 傅雷家书两则1 傅雷家书两则5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2 傅雷家书两则4 傅雷家书两则 学案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傅雷家书两则3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傅雷家书两则》学案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2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1 课题:《傅雷家书两则》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3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4 《傅雷家书两则 》导学案 7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6 《傅雷家书两则》优质教学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说课稿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反思 《傅雷家书两则 》说课稿 《傅雷家书两则》说课稿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实录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反思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实录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杂谈 《傅雷家书两则》学习指导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教案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实录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实录 《傅雷家书两则 》教学反思 第7课 傅雷家书两则 《傅雷家书两则》自学评估 《傅雷家书两则》学法导引 傅雷家书一则 《傅雷家书两则》有关资料 《傅雷家书两则》课文评点 《傅雷家书两则》主题思想 《傅雷家书两则》写作特色 《傅雷家书两则》习题精选 人教版《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学法指导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人教版 《傅雷家书两则》写作特点 《傅雷家书两则》词语解释 《傅雷家书两则》强化练习 《傅雷家书两则》中心思想 傅雷家书两则主要内容 《傅雷家书两则》问题探究 《傅雷家书两则》鉴赏感悟 《傅雷家书两则》同步练习 《傅雷家书两则》 巩固提高 《傅雷家书两则》审美鉴赏 《傅雷家书两则》课文分析 《傅雷家书两则》写作背景 《第7课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7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实录 人教版《傅雷家书两则》教案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难句解析 《傅雷家书两则》中心思想 《傅雷家书两则》反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