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21《与朱元思书》

小编:

要点引导

(一)整体感知

本文是古代山水小品文中的精品佳作。文章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先总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再转笔描写“异水”,用夸张手法写其秀美,用比喻手法写其壮美。接着从不同角度展现“奇山”之美:视觉角度,以山树之奇来衬托山高峰峻,动态比拟中,山之奇景毕现;听觉角度,泉声、鸟鸣、蝉噪、猿啼,更显山林之幽静,又添奇山之生趣;心理角度,陶醉山水、流连忘返,侧面着笔衬托山之雄奇、幽美;最后以写景收结,又显“奇山”一美──谷深、林密、景幽。

(二)学法点拨

学习本文应着力于诵读,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品味出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和文中所写景物的诗情画意,才能体会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志趣。学习时可先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再通过反复诵读,并展开联想,放飞想象,体会文章的意境,领略语言的神韵;最后熟读成诵。朗读课文时要力求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读出情趣。

自学评估

语言积累运用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水皆缥(  )碧  千转(  )不穷  鸢(  )飞戾(  )天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校园里piāodàng(  )着欢乐的歌声。

②骄傲自满会成为你进步的zhàng’ài(  )。

③这条河险滩多,水流tuānjí(  ),水路交通极不方便。

④互相xuānmiǎo(  ),争高直指。

⑤泉水激石,línglíng(  )作响。

⑥空山幽谷,莺啼鸟啭;鸣声yīngyīng(  ),和谐动听。

⑦他虽有满腹jīnglún(  ),但直到今天尚无机会施展抱负。

⑧机器轰鸣,zhòuyè(  )不停,噪声扰民,亟须治理。

3.解释加点字,再写一个含有此字(同义)的成语(熟语)。

①风烟俱(  )净,天山共色。  成语:

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成语:

③负(  )势竞上,互相轩邈。  成语:

④泉水激(  )石,泠泠作响。  成语:

⑤蝉则千转不穷(  )。      成语:

⑥猿则百叫无绝(  )。     成语:

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   成语:

⑧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   成语:

⑨横柯上蔽,在昼犹(  )昏。   成语:

4.参考本课所学知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达成共识(  )  ②松声竹韵(  )

③龙舟竞渡(  )  ④鸢飞鱼跃(  )

5.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文: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6.古代诗文中有很多描山画水的妙语佳句,请你从课外阅读积累中,择取三个相对工整的对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课文阅读理解

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本文的中心句是:            。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请根据这个句子想象一下,作者是在什么样的天气下开始他的“富春江之行”的?为什么“风烟俱净”能使“天山共色”?

答:

3.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

4.文中直接描写江流清澈的语句是“      ”;侧面描写江流清澈的语句是“      ”。

5.“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是写“高山”还是写“寒树”?为什么?

答:

6.从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色的“对偶句”各一句,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视觉:

听觉:

表达效果:

7.作者笔下的泉声、鸟声、蝉声、猿声,对表现山水美景起到什么作用?

答:

8.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全文内容(含标题),谈谈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组句子的理解。

答:

9.回忆《三峡》一课的内容,比较下面两组句子,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A.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

B.①猿则百叫无绝。

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答:

拓展延伸探究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与施从事书

吴均故鄣县①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②。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③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④被径,风雨如晦⑤,鸡鸣不已。信足⑥荡累⑦颐物⑧,悟衷⑨散赏⑩。

【注释】①故鄣县:古地名。大致包括现在浙江省安吉县全境、长兴县西南一部和安徽省广德县全境、郎溪县一部。②汉:银河。③企:企求;盼望得到。④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⑤风雨如晦: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天色昏暗得像夜晚一样。语出《诗经·郑风·风雨》。⑥信足:信步,漫步;随意地走。⑦荡累:消除烦恼。荡:荡涤;清除。累:疲劳;烦恼。⑧颐物:怡情养性。颐:颐养;保养。⑨悟衷:内心有所感悟。⑩散赏:自由欣赏。

1.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结合语境,“秋露为霜,春罗被径”中的“被”,应解释为:      。

被bèi①被子。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布~秋宵梦觉。”又覆盖。阮籍《咏怀》诗:“凝霜~野草。”②加于……之上。《荀子·不苟》:“去乱而~之以治。”又蒙受,遭受。《汉书·赵充国传》:“身~二十余创。”(创:伤。)③介词,表示被动。《史记·屈原传》:“信而见疑,忠而~谤。”④pī(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坚执锐。”(坚:指坚固的铠甲。锐:指锐利的兵器。)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披”。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①绝壁干天(干天:      ) ②清川万转(清川:      )

③千翼竞来(千翼:      ) ④鸡鸣不已(不已:      )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译文:

4.结合原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山川景色有哪些特点。

答:

5.作者在文中寄寓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资料链接

1.关于书信中的景物描写

六朝文人在往返书信中好用景语作点缀,其作用大致有二:一种是用典型的景象打动对方,例如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写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就有引起对方故国之思,促其早日归顺朝廷的作用。另一种是借景物烘托写信人的心情,例如六朝人伪托的《李陵答苏武书》,其中“凉秋八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这一段,就有力地烘托了写信人独居塞外、不得归国的凄苦心情。由此可见,书信中的景物描写也是有意而为,是服务于书信的宗旨的。至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的宗旨如何,因不见原信全文,难以臆断;如果仅就现存的这个片段的而言,其要领当在“鸢飞戾天”两句上,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2.关于《与朱元思书》的文章体裁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美。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与朱元思书》前两段中,“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是以可将其视为初期的骈体文。

3.对《与朱元思书》中“自富阳至桐庐”的质疑

桐庐在富春江的上游,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作者此番乘舟出游,既是“从流飘荡”,则当云“自桐庐至富阳”,而信中作“自富阳至桐庐”,这是否笔误,因不了解作者当时实际情况,难以确定。

    相关推荐

    21与朱元思书 21与朱元思书 21 与朱元思书教案 21 与朱元思书(方案A) 21 与朱元思书(方案B) 21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第2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简介 与朱元思书6 与朱元思书8 与朱元思书4 与朱元思书3 与朱元思书10 与朱元思书反思 与朱元思书1 与朱元思书2 与朱元思书7 与朱元思书11 与朱元思书5 与朱元思书9 《与朱元思书》解词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赏析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浅析《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题解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评课《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预习 《与朱元思书》的美 《与朱元思书》赏析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译文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译文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 《与朱元思书》中心思想 与朱元思书课后反思 读吴均《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与朱元思书》通假字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与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与反思 《与朱元思书》作者简介 《与朱元思书》难句解析 《与朱元思书》结构分析 《与朱元思书》一词多义 《与朱元思书》写作特点 《与朱元思书》问题探究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疑难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