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社戏 第四课时

小编:

教学目的:

完成书上的练习。

预习与思考

二、想一想课文围绕社戏叙述了哪几件事?

(此题旨在让学生先熟悉一下课文内容。)

参考答案: ,

课文围绕着社戏叙述了下面6件事:

①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不必担心会“犯上”。

②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③看戏前的波折。

④夜航去看社戏。

⑤看社戏后归航,偷吃“罗汉豆”。

⑥六一公公送豆。

三、从课文里找出你最喜欢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段落,反复朗读。

(此题旨在训练学生初步的欣赏能力。此题为开放性答题,可根据学生的理解,从课文中任选有关段落后,适当加以点拨即可。)

参考答案:

1.人物描写,最突出的有两个人物:

双喜和六一公公。

双喜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充满自信,又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是孩子们的领袖人物。

“我”之所以能看上社戏,主要是因为有双喜出主意,想办法,打包票,组织大伙儿划船。

这个人物形象,是令人难忘的,更使孩子们喜爱。

六十公公是个大人,作者写他着墨很少,但几笔勾勒极其准确,写出他宽厚、淳朴、好客、热诚。

“我”之所以认为这夜的戏好,豆好,原因就在于这片乐土上的人好。

2.景物描写的段落重点应抓住:

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特色。

把社戏置于这样的场景之下,使它自然带有北京城里的京戏不可能有的神韵风致。

这样的写景,是最成功的景物描写。

研讨与练习

一、课文开头三段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哪些是概括叙述?哪些是具体叙述?

(此题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有关叙述的知识具体分析课文。)

参考答案:

课文开头三段写“平桥村在我是乐土”这是全文的第一部分,从整体构思布局来看,这三段都是略写。

若细致分析起来,这略写中又有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的区分。

概括叙述的内容有:

夏日随母亲归省;

平桥村简介。

具体叙述的内容有:

“我”得到的种种优待;

“我”每天的各种乐事。

作者通过记叙“优待”和“乐事”来表现该部分的中心意思。

平桥村在我是乐土”的原因所在,很具体,很有说服力。

这样安排材料,不但可以简要交代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机缘、同去看社戏的人物,同时为下文做了必要的铺垫,用一般的乐事做引子,引出并烘托了全文的中心事件——最大的乐事——看社戏,积极地为突出中心意思服务。

这种详中有略,略中有详的写法可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饶有情趣。

二、 课文的第10 段描写了孩子们开船出航,请画出其中描写孩子们动作的词语,再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此题旨在让学生体会动词的准确应用。)

参考答案:

课文的第10段描写孩子们开船出航的动作有下列词语:

跳、拔、陪、坐;

磕、退后;

上前、出、架起、换、说笑、嚷 聚;

点开、

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一样喜不自禁、轻松舒展、自由欢快的心情及对看社戏翘首以待的急切心理。

还表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热情爽朗、生气勃勃、善良纯朴、聪明能手、敢做敢为、宽厚友爱、团结协作的性格特点。

三、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1.课文第 段从不向的角度对景物作了逼真的描写,试从文中分别找出描写形状、颜色、气味、声音、感受的词语。

2.课文的第22、23段与第11--13段同是描写夜航的,所见的景物和描写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此题旨在让学生理解景物描写的技巧。)

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一样喜不自禁、轻松舒展、自由欢快的心情及对看社戏翘首以待的急切心理。

还表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热情爽朗、生气勃勃、善良纯朴;聪明能干、敢做敢为、宽厚友爱、团结协作的性格特点。

四、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生动逼真,不但能把读者带入美丽如画的江南水乡,伺时使读者感受到孩子们愉快的心情和作者对美好的江南农村的热爱。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1.课文第1l、12段从不同的角度对景物作了逼真的描写,试把有关的词语挑出来,填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

写形状的词语:

写颜色的词语:

写气味的词语:

写声音的词语:

写感受的词语:

2.课文的第22、23段与第11一13段同是描写夜航的有何不同?

参考答寒:

1.写形状的词语:

朦胧、起伏、踊跃、依稀;

写颜色的词语:

淡黑、铁;(暗含有:碧绿、月白、篷白、

写气味的词语:

清香、含着豆麦蕴藻之香

写音响的词语:

宛转、悠扬;

写感受的词语:

我却还以为船慢;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奉,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2.课文的第22、23段与第11—13段同是描写夜航的,但是由于时间不同,光线的明暗不同,因而所见景物不同,感受不同,当然描写的方法也就详略有别了。

第11—13段是具体描写;第22、23段则是概括描写。

详见“课文分析”的有关部分。

五、课文的最后一段适应当怎样理解?

(此题旨在训练学生联系篇章理解语句深刻含义的能力)

参考答案:

对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应当这样分析和理解:

“看社戏”和“偷豆吃”是在平桥村这块乐土上给“我”感受最强烈,印象最深刻的两件最大的乐事,它们给“我”的少年时代带来最美好、最乎和、最愉悦、最融洽的心灵感受,使-“我”永远不可忘记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和孩子们那种朴实、真挚的情谊和他们的勤劳善良、聪明能干的美德,再加上美丽动人的江南水乡风光,自由平等的气氛,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在产那夜”以后的城镇生活,人生旅途中再也不曾感受到的。

这最后一段话意味深长,既表达了“我”对这段美好生活的赞叹,又抒发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建议

一、本篇是现代文学中的精品,教师要认真研究,充分备课,把握准教学重点和难点,力争把课上得准确、生动一些。

二、本篇可学习的地方很多,不可喧宾夺主,一定要紧紧把握课文中的叙述与描写的不

同特点和作用来进行分析。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可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来强调重点、突出讲解,使学生思路清晰、印象深刻。

三、教学过程 中,-学生可能会对偷豆的细节特别感兴趣,并产生争执,有的学生还会产生误解,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引导,从农村的风俗习惯,偷豆所带有的儿童游戏的性质,小朋友们在偷豆时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来解释,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并把注意力引回到正题上来。

四、如何理解课文结尾的最后一段话,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当把小说《社戏》的前后两部分内容、两部分之间的过渡,尤其是那本日文书中对中国戏的一番议论简要介绍给学生,结合作者所说的“好戏”和“好豆”的感受和感叹,组织学生,讨论,那夜的“戏”和“豆”好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如此评价和赞叹?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予以点拨和归纳,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推荐

    社戏 第二课时 社戏 第一课时 社戏 第三课时 《社戏》第一课时 10、社戏(3课时) 10、社戏(2课时) 10、社戏(1课时) 《社戏》课文 《社戏》时代背景 《社戏》课课练 《社戏》说课稿 社戏说课稿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阅读理解(四) 《社戏》说课稿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 《社戏》课文导读 《社戏》课文评点 社戏课堂实录 《社戏》2 《社戏》课文阐释 《社戏》课文评点 社戏课堂实录 《社戏》说课稿2 社戏课堂实录 社戏课堂实录 《社戏》课后反思 《社戏》课堂实录 看社戏 16社戏 16《社戏》  社戏 16社戏 《社戏》课文评点 《社戏》鲁迅 课文 社戏说课设计 社戏课后反思 《社戏》2 第16课社戏教案设计(新课标) 《社戏》课文知识点 《社戏》课堂实录2 16 《社戏》课堂实录 社戏教案 《社戏》教案 社戏教案 《社戏》教案 《社戏》教案 《社戏》教案 《社戏》教案 《社戏》教案 《社戏》赏析 《社戏》赏析 《社戏》题解 关于《社戏》 《社戏》题解 《社戏》题解 《社戏》复习 《社戏》课后题及答案 《社戏》教案 社戏教案 《社戏》赏析 社戏教案 《社戏》赏析 《社戏》课堂教学实录 《社戏》课后练习答案 社戏导学案 《社戏》教案10 《社戏》教案9 《社戏》教案1 《社戏》练习题 《社戏》教案(2) 《社戏》教案9 《社戏》教案31 《社戏》的意味 《社戏》教案(1) 《社戏》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