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1--16课

小编:

1--16课2课时

1、小站

1、学习小站工作人员为旅客服务的高度责任心。

2、学会9个生字,理解“疾驰”“逼人而来”“一尘不染”“征途”“春意”等词语的意思。

3、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画面内容进行具体描述

的。

4、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点,按方位顺序观察和叙述事物的方法。

5、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

培养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学习有顺序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导言揭题。

在我国,铁路线遍布东西南北,火车站成百上千。在北方山区一个常见的小站,站虽小,设备虽简陋,却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读自学要求。

3、我们计划两课时学完这篇课文。第一课时完成程序一、二,第二课时完成程序三、四。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先观察图画,自己述说图意,按方位顺序及由景及人的方法述说国库券意,做到通顺连贯。

2、周桌互说,教师辅导巡视。

三、知一

1、学生述说图意,及小站的特点。

2、教师点拔:我们在观察图画时,先找到主要事物,再按一定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而且观察要仔细。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通读课文,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工具书,学习本课生字词。

学生读、想、批、说,教师巡视辅导。

五、知二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引导其他同学评议。

2、检查交流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六、结

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学时的学习过程。(本学时完成了第一、二学习程序,知道观察图画要按一定的顺序,并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解了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启

上节课我们整体理解了课文,初步知道了小站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具体来学习小站的特点和样子。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小站。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

1、学法指导:A逐段朗读课文,掌握段意。B完成旁批中的思考与练习。

2、学生读、想、批、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知一

1、学生逐段汇报,教师点拔:⑴小站的“小”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快车不停,只有慢车才停两三分钟;二是这个车站只有一间小屋、一排红栅栏。⑵小屋的左边的三种布置是红榜、小黑板和宣传画,这些布置是工作人员精心设计的,说明小站工作人员事事处处都为旅客着想,工作人员尽心尽责。⑶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小站的工作精心设计假山,精心栽培杏花,使旅客们一年四季都感受到了温暖的春意,也感受到了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一片深情。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⑷“疾驰”是很快,因为太快,所以来不及;“逼人而来”在课文中的意思是离得太近;“精心设计”的意思是非常用心地考虑设计。⒂写杏花,既是说小站充满春天的温暖,更是用杏花赞美小站工作人员的热心。

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读练知

完成课后习题一、二、三、四,交流答案。

四、结

1、小结本课的收获。

2、小结本课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只有……才……,甚至

小 站

↓ 一间 一排 三五

↓ 月台正间:红榜、黑板、宣传画

精心设计 月台中间:喷水池

↓ 月台两头:杏花、蜜蜂

带来春意:热诚服务,高度责任心

2课时

2、卢沟桥的狮子

1、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8个生字,理解新词,会用“甚至”“大概”造句。

3、观察插图,学习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

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生齐读课题,导言揭题:在北京广安门外,有一座世界闻名的桥梁——这就是卢沟桥。这是一座历史名桥,1937年月7日,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就是从这里开始,打响了第一枪。

2、生齐读学习要求,理清学习程序。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学法提示:①看图,先整体看图画的是什么,再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每头狮子有什么特点。②自由述说图意。

2、学生自学,教师辅导。

三、知一

1、学生述说图意。

2、师点拔:昨天我们学习了按方位顺序观察图的方法,今天的这图上主要描绘的是卢沟桥的狮子,因而要抓狮子的特点来观察。要仔细观察每头狮子的形状、大小、神态。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三

1、学法提示:①通读全文,利用工具书、旁批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词;②给课文分段。

2、学生读、划、批、说,教师巡视辅导。

五、知二

1、学生朗读课文,评议。

2、汇报生字词学习情况。

①纠正字音,掌握两个多音字:数sh不清,数sh学;挑tio衅,挑to水。

②旁批要求解释的词语:

甚至: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大概:课文中指有很大可能性;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3、汇报分段情况。课文共分三段:

一(第1节)从卢沟桥说到桥上的狮子;二(2-3)具体介绍卢沟的狮子;三(第4节)讲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六、结

生小结本课的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一、启

讲述:上节课,我们完成了程序一、二的学习任务,也完成了程序三的部分任务,本节课我们完成程序三、四的学习任务,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它的三个程序。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第一二段)

1、学法提示:①逐句读解、析、品读,弄懂桥的特点;②边读第二自然段,边在脑中想画面,闭幕式加以描述;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读、批、划、说,教师巡视指导。

三、知一

1、汇报第一段的学习情况。

点拔:开头一句歇后语,一下子就点出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得数不清。歇后语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人们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把后一部分隐去。卢沟桥的狮子给人的感觉是多得数不清。

2、汇报第二段的学习情况。

着重理解狮子的大小、形状,学生描述画面,其他同学闭目想象。这段话写卢沟桥狮子的不同特点是有大有小、形态各不相同。按照句子的总分关系,这段话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句总写,第二句写大小,第三句写形态。写了五种形态。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第三段)

1、自学提示:①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七七事变”的情况。②为什么说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③完成旁批中的有关问题。

2、学生读练,教师巡视辅导。

五、知二

1、学生阅读七七事变的资料,了解事情的具体经过。

2、生汇报旁批中的有关问题。

①卢沟桥给人的感觉多得数不清。②第二自然段写卢沟桥的狮子的不同特点是第一有大有小,第二形态各异。③这件事指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3、学生述说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师点拔:因为七七事变发生在卢沟桥,所以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正式开始的地点,因而,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六、读练知

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2、汇报答题情况,并及时订正。

七、师生共同回顾两个学时的学习过程,体会并归纳学习方法,总结成绩,表扬主动自学的同学,指出今后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数不清

卢沟桥的狮子

形态各异

七七事变

历史意义

3课时

3、古诗三首

1、学会4个生字,理解“烟渚”“暮”“旷”“闻”“景

”“复”“凌”“暗香”等词语的意思。

2、读懂三首诗,理解诗句内容。

3、能诵读诗句展开联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三首古诗,默写《鹿柴》《梅花》。

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1、课文挂图;

2、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启

1、老师讲述:我国古代群星灿烂,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他们给后人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我们以前也曾学过,谁能背诵几首?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几古诗。(板书课题)

2、学生自读学习目标,理解学习程序。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三

学法提示:1、教师范读三首古诗;2、学生自由读古诗,初步感知诗中描写的事物;3、依据自学程序三,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三、知一

1、学生汇报朗读,教师及时指点、评议。

2、学生汇报三首诗所描写的景物。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四(学习第一首古诗)

1、学法提示:A借助旁批,了解作者;B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C看图,说图,想象画面;D表情朗读、背诵。

2、教师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理解诗题的意思,并介绍作者。

2、学生逐句逐行汇报理解。

(1)读诗第一、二行并理解。(2)读三、四行并理解。(3)学生述说画面,体会画面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学习练习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试着背诵。

六、结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一首古诗,首先要会读、会释题,了解作者及当时气息的时代背景,然后逐行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感情,最后背诵。)

板书: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泊渚(孤独)

暮愁(思家)

旷低(孤苦)

清近(思乡)

第二课时

一、启

师讲述: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鹿柴》。王维的诗以诗情画意为特色,他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位诗人所描述的优美的画卷中去。

二、读练一

学生自由地试读,要读出韵味。

三、知一

1、学生汇报朗读,教师强调节凑,并指导朗读。

2、学生述说古诗大意。

四、读练二

1、学法提示:(1)借助旁批,了解作者。(2)理解诗句的意思。(3)图诗结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4)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辅导。

五、知二

1、汇报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情况。

2、学习逐字逐行汇报。(第一行写出了空山的幽表静,第二行写声音,以动衬静,可以收到比正面写静更好的艺术效果。)

3、学生述说画面描写的景象,其他学生仿佛置身于辋川山中,在鹿柴附近的地方侧耳谤听,注目寻视,感受画面美。

4、指名学生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

六、师回顾板书,小结学习内容。

板书:

声→反衬寂静

鹿柴

景色沉静、幽静

(唐·王维)

光→反衬幽静

第三课时

一、启

1、学生述说学习古诗的方法。

2、简介《梅花》的作者及写背景。

二、读练一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自读,师辅导。

三、知二

1、学生汇报朗读,评议。

2、指名学生说说古诗大意。

四、读练二

1、方法提示:(1)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2)图诗结合,想象画面并述说。(3)感情朗读、背诵。

2、教师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逐行汇报理解。

(1)学生读第一、二行并理解。

(2)学生读三、四行并理解。

2、学生汇报旁批上的内容。

3、学生述说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六、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一、二、三,教师订正。

七、结

1、师生共同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教师对学生中自学能力较强、学习方法得当的学生,给予鼓励,并指出努力的方向。

板书:

梅花

墙角

凌寒——开放

品质高贵

暗香——赞美

生命力顽强

4课时

4、挑山工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的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向上登攀的精神。

2、学会9个生字,理解“饱览”“不解之谜”“拘束”

“心悦诚服”“哲理”“包蕴”“憨厚”等词语。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4、学习通过各个段落大意归纳课文内容的方法。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挑山工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向上登攀的精神。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课文挂图;

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引入揭题。

同学们都知道登山是很吃力的,如果挑着重物登山,那就更不容易了。但却有人从事着这种职业。他们是怎样登山,有什么感受呢?下面开始学习《挑山工》。

2、读自学要求及要求。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学法提示:(1)朗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2)说说作者写的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挑山工是干什么的?

2、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教师辅导。

三、知一

1、学生朗读全文,评议。

2、学生述说:(1)这件事发生在泰山上,挑山工是从事挑物上山这种职业的人。(2)课文写作者在登山时遇见挑山工的一件事。(3)课文赞美挑山工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精神。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教师提示学法:(1)认真拼读,读准字音;辨析字形。(2)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辅导。

五、知二

1、学生汇报生字学习情况。

2、学生汇报学习词语的情况。

六、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三

1、教师提示学生认真读程序要求。

2、学生自学,教师辅导。

七、知三

学生汇报分段情况。(第一段1、2节“提出疑问”;第二段3-6节“解决疑问”;第三段第7节“受到启发”。)

八、结

1、学生回顾学习过程。

2、表扬肯定,指出方向。

第二课时

一、启

1、教师导语:第一课时我们给课文分了段,也知道挑山工的路程比游客多一倍,但花的时间却不经游客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现在我们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内容。

二、读练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教师提示,强调充分利用旁批。

2、学生自学,教师辅导。

三、知一

1、学生汇报自学情。

2、汇报对旁批问题的理解。

三、读练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教师提示学法:(1)学生细读第二段,完成

旁批。(2)如有疑问,同桌互议。(3)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五、知二

1、学生描述作者三次与挑山工相遇的情况。

2、学生读、说挑山工的话。

3、学生订正旁批中有关答案。

4、教师点拔:挑山工的话说明:只要认定目标,步步坚实,一个劲儿往前走,走长了就跑到前头,如果像游人那样东看西看,走走停停,无法走得快,结果反而比挑山工慢。

六、结

1、第2段讲了“我”同挑山工几次相遇,经过了解,终于解开了心中的谜。

2、表扬学习积极的学生,指出不足。

第三课时

一、启

1、导语:本课写的挑山工对我们有何教育意义,现在继续学习第三段。

2、明确课时目标:(1)学习第三段课文,理解旁批。(2)完成课后的练习。

二、读练

1、读课文第三段,完成旁批中的问题。2、学生自由述说。

3、教师讲解:(1)课文最后一句话前半句讲的是结果,后半句讲的是原因,意在强调后者,即“我”需要挑山工的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不继攀登的可贵精神,客观存在将永远激励着“我”。(2)我们每个学生也应有挑山工的这种精神。扎扎实实地学习,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不断进步。

四、练知

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1--5题。

2、集体订正1---4题。

五、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2、教师小结学生学习情况。

板书:

提出疑问——路长,速度不慢

三次相遇

解决疑问——

攀谈

道理

受到启发——一步一步攀登

3课时

5、可爱的草塘

1、了解北大荒的草塘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

地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抓住情感线索理解课文,并

继续通过练习,培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学会8个生字,理解“情不自禁”“恋恋不舍”“清澈”等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5、练笔,写一篇描写场面的短文。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理解含义较深刻含义的句子。

课文挂图;

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启

1、学生读题,释题。重点词:可爱。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牡丹江平原,被人们称为“北大荒”。解放以后,北大荒变成了米粮仓。课文写的草塘,就是这里有大量浅积水、长满水草的低洼地带。

2、学生读学习目标。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1、学法提示:(1)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2)以“我”对北大荒情感的变化为线索,将课文分为四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学生自由汇报。

(1)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2)说出段落起止。第一段(1--4节);第二段(第5节);第三段(6--13节);第四段(14--最后)。

(3)述说学习生字的情况。

2、师小结。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第一段)

1、提示学法:结合旁批,体会重点词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辅导。

五、知二

1、汇报学习情况。

2、朗读第一段。

(1)“我”初到北大荒不习惯的词语:呆腻,没意思。

(2)在这里,“散散心”是针对觉得无聊说的。

六、结

1、学生述说自学方法。

2、教师小结学生自学情况。

第二课时

一、启

1、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生字词及第一段课文,知道了作者初到北大荒时一切都不习惯,那么后来呢?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的第二、三段,看看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2、学生述说本课时学习要求。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二段)

1、学法提示:(1)细读第二段,说说草塘的特点;(2)边读边体会旁批;(3)结合插图,说说草塘的景色;(4)注意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解疑指法。

三、知一

1、学生自由汇报。

(1)根据自学时划出的词句,说说草塘的特点:大、绿、美;

(2)“浪花”指草塘中的芦苇、蒲草在微风吹拂下时起时伏的样子,样子的确像大海中的浪花;(3)说说作者的感情有了什么变化的词句:情不自禁、这草塘真美啊!

2、教师点拔。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

1、学法提示:(1)读第三段课文,划出写草塘春、冬景色的句子;(2)完成旁批中的练习;(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2、学生自读,教师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自由汇报。(1)春天草塘的景色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形象地说出了物产丰富。(2)冬天特有景象:捉野鸡,打狍子,我们觉着乐趣无穷。(3)作者感觉到草塘实在美,也被小丽的自豪所感染。

2、教师板书。

七、结

1、学生小结课文第二、三段内容。

2、教师小结学生自学情况。

第三课时

一、启

1、学生回忆前三段的内容,总结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明确本课时的学习要求。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学法提示:(1)学生细读第四段,归纳段意;(2)通过旁批来读读懂课文;(3)朗读课文第四段。

三、知一

1、学生自由发言,汇报学习情况。

2、教师小结。

本段作者看到倒映在小河里的草塘美景,深深地爱上了北大荒这个可爱的地方。情感达到了高潮,不只是单纯的“爱”,而且是发自内心的“护”,这就是“我”犹豫的原因。

四、练知

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2、集体订正1---4题。

五、结

1、回顾本课学习过程,总结全文。

2、教师肯定学生自学成绩,指出努力的方向。

板书:

大、美、绿

可爱的草塘

美好的画卷

1课时

6、在希望的田野上

1、读懂诗句,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赞美农村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爱劳动、爱生活、爱祖国的教育。理解每节歌词,了解整首歌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启

1、听录音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2、说说学习要求及程序。

二、读练

1、教师提示学法:(1)分节读诗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诗句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弄懂诗中描写的景色。(3)完成课文旁批。

2、学生自学诗歌,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

1、学生分节朗读,并说出该节的中心句。

2、结合语言环境,述说计歌内容:作者以“希望的田野”为线索,展开思路,从家乡写到理想,写到未来。

3、这首歌词通过叙述“我们”在自己的祖国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向往未来的情景,说明劳动使人们变了样,劳动创造了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表达了作者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诗歌中运用了重复、排、拟人等多种写作方法来尽情倾吐自己的内心激情。

4、回答旁批问题。

(1)“希望的田野”是充满希望的土地,在歌词中代表祖国。

(2)这些数量词写出美丽富饶的景象。

(3)“她”指家乡。表达了热心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4)第二节最后一行用了拟人手法,“打扮”“梳妆”指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

四、练知

1、学生独立练习课后1、2题。

2、集体订正答案。

五、结

1、再次听录音歌曲。

2、学生谈学习收获。

3、教师小结学生学习情况。

板书:

美丽

家乡

可爱

富饶

劳动

理想

成长

打扮

变样

未来

争光

喜悦

2课时

7、鱼游到了纸上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专心致志,忘我学习的

精神。

2、学会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赏心悦目”“唯一”“一

丝不苟”等词。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勤

动笔积累材料的做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课文挂图;

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师生共同读课题。启发激趣:鱼在什么地方游?鱼怎么会游到纸上?鱼游到纸上又究竟是怎么一个故事?

2、学习本课学习要求。

3、明确自学程序与方法及本课时学习任务。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学生用掌握的整体理解课文的方法并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第一、二条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学生分段读课文,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学生汇报生字掌握情况

3、学生汇报分段,归纳段意情况,教师点拔订正。

4、学生汇报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我”在西湖玉泉遇到一个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画鱼的故事。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方法三(学习第一段)

1、学法提示:(1)课文写“我”喜欢花港更喜欢玉泉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定这一自然段?(3)完成旁批中的问题。(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教师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这一段讲“我”常到西湖玉泉观鱼。“我”更喜欢玉泉,是因为在玉泉观鱼“池清澈见底”、“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看了心情舒畅。作者写这一段这下文起了铺垫作用。

2、理解旁批中的问题。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六、练知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自检、教师点拔订正。

七、结

学生质疑。明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二课时

一、启

上节刘课我们整体理解了课文,学了课文的第一段。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三、四、五条完成学习目标中的一、三、四点。学生齐读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常规性读课文。

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学生读、想、说、写,教师重点辅导后劲生。

三、知一

1、学生读第二段后述说。

2、学生读描写青年外貌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三、四段)

1、学法提示:(1)联系第二段想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这从中可看出青年的什么品质?(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三段后述说:

因为那位青年式笔细描,一丝不苟地画金鱼的每个部位,像姑娘绣花的捭细致;有时挥笔速写,很快画出金鱼的动态,金鱼仿佛活的一样,游动起来。这说明青年画的金鲑十分生动形象。所以小姑娘说“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

2、学生述说:

作者通过三个方面写出了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1)从他的动作、神态。(2)对大家的议论,,他没有任何反应。(3)讲看鱼、画鱼十分投入。

师点拔:我们要学习青年这种忘我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得更为出色。

3、从“他不说一句话”和“胸前的厂徽上”看出他是个聋哑青年。

4、“鱼游到心里”是指对金鱼非常熟悉,头脑中形成了金鱼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先反复观察,使头脑中金鱼的形象鲜明、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

5、学生说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师总结。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练知

学生做习题三、四、五,教师巡视辅导。

1、学生谈学习体会。

2、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和我以过位青年的逐步认识为线索,表现了这位聋哑青年专注、勤奋的品质。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留心周围的事物,并运用听、问的方式进行观察,有了见闻的感受及时记下来,这是我们积累材料的方法。

七、结

1、学生自说学习所得,教师予以肯定。

2、教师提出学生今后应努力的方向。>板书:>鱼游在水里→鱼游到心里→鱼游到纸上

自由自在

呆呆地站

一丝不苟

赏心悦目

静静地看

挥笔速写

2课时

8火烧云

1、借助工具书,学会生字新词,认识叠词的形式。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火烧云。知道课文哪些地

方是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3、学习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动静结合地观察、描

写景物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段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是全文的重点。

是了解学习课文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有关火烧云的幻灯片或彩图;录音带;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启

1.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只说天上的云彩吧,就变化万千。今天我们要见识的是一一一师板书课题。学生围绕课题提问。

2.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

3.弄清自学程序与方法及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1、教师提示学法和要求。①朗读课文,学习字词。②按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自学。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汇报分段情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第二段,第2--6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火烧云下去了),然后分段读课文,引导评议。

2.汇报学习生字情况,教师点拨、订正。

①生字“霞、盈”,要注意笔画;“揉”是左右结构。

②生词:

“笑盈盈”是满脸笑容的样子;“恍恍惚惚”在课文中指看得不真切。

四、读练二一一自学程序与方法(学习第一段)

1.教师提示学法。①边读边想象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②完成旁批中的问题。③在霞光的照耀下,人和动物身上显出哪些颜色?你觉得哪种颜色最有意思。④有感情朗读。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画面。

2.这一段中,在霞光的照耀下,人和动物身上显出的颜色有:红的,金的,紫檀色的。由于傍晚透过云层的阳光是红色的,人和动物的颜色不同,在霞光的照耀下,部分阳光透过云层射出的彩色光芒形成的是霞光。所以不直接写火烧云,而写人和物在霞光照耀下显出的各种颜色。

3.指名有感情朗读。

六、练知

学生做课后习题二、三题。第二题听写后与课本对照自检,第三题老师出示答案,学生补充订正。

笑盈盈:乐呵呵

金灿灿

亮晶晶

红通通

恍恍惚惚:干干净净

清清爽爽

整整齐齐

规规矩矩

七、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启

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完成课后习题一、四题。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第二段)

1。教师提示学法:①火烧云有哪些方面的变化?其变化特点是什么?②完成旁批中的问题。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读第2自然段后述说:“好像天空着了火”说明了火烧云一片红艳。

2.读第3自然段后述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火烧云颜色的变化,从“极多”这个词说明火烧云有多种多样的颜色,“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不仅说明颜色多,而且说明变化快。

3.学生读第4自然段后述说:这几个自然段用比喻的方法讲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一会是“马”,一会儿是“狗”,一会儿是“狮子”,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多,“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正在、忽然”、“跑着跑着”,“一转眼”等词语,准确地表明了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写“马”的第4自然段中第二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写“狗”的第一自然段是动态描写;写“狮子”的第6自然段前一句是静态描写,后一句是动态描写。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第二段)

1.教师提示学法:①课文最后一段集中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哪些特点?②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三段后述说:“恍恍惚惚”的意思是看得不真切。因为看的时间长了,眼睛发花了,更重要的是火烧云是在迅速变化中消失的,所以火烧云下去时,“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写出了火烧云的变化又多又快。这段的中心句是:“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点拨:作者是抓住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和颜色、形状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火烧云的,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不断积累材料的习惯。长期留心观察、讲究方法、不断积累、随时练笔,作文能力一定会得到比较快的提高。

六、练知

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一、四题;

2,第一题学生汇报交流,第二题检查学生背诵。

七、结

1.学生小结本课学习所得。

2.教师提出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附板书设计

颜色多快

8火烧云变形状多快

2课时

9鸬鹚

1、学会5个生字,理解“一望无垠”“悠然”等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知道渔人是怎样利用鸬鹚来捕

鱼的,作者又是怎样依照时间顺序,描写湖面平静--不

平静--平静的变化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文的第一二段。

理解湖面从平静

跃动

平静的过程及与鸬鹚捕鱼的关系。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启

1.出示渔人用鸬鹚捕鱼图,激趣后教师导语

揭题,板书课题。

2.学习本课学习要求。

3.明确自学程序与方法和本课时的学习要求。

二、读练一一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三

1.清大家参照学习目标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第一、二、三条自学。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学生按先整体再重点观察近处人、物的顺序指出图中画的景物。

2.学生汇报生字掌握情况,教师加以点拨。注意“舷”字读音、“抹”字字形和“囊”字

的笔画(22笔)。

3.学生汇报新词理解情况,教师加以点拨。悠然:悠闲安适的样子。粼粼:水色明净,闪闪发光。袅袅:细和柔弱的样子。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分段及段意,教师点拨订正。(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鸬鹚捕鱼前湖面非常平静;第二段,第25自然段,讲鸬鹚捕鱼的动态景观;第三段,第6、7自然段,讲老渔翁回去了,湖面恢复了平静。)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四(学习第一段)

1.教师提示学法:①读课文,边读边想,在脑中浮现出一幅图画,再与课文中的插图对照。②读课文,找出哪些地方能体现湖面的“静”,找出有关句子。②完成旁批中的问题和作业。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一自然后述说脑中的画面,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学生补充汇报、交流。第一、二句讲小湖和周围的环境,第三、四、五句依次写了船、渔人和鸬鹚。第一句可以看出湖面“静”,这句也是个比喻句,用镜子比喻湖面。浮船浮在湖面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鸬鹚立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这几句也体现了湖面的“静”。第五句也是个比喻句,用士兵来比喻鸬鹚。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指导,示范后齐读第一段。

六、练知

完成课后习题中的第一题。

教师在听写后,请同桌互换订正。

七、结

1.学生对学习方法,学习收获作小结。

2.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作小结。

3、我们计划两课时学完这篇课文。第一课时完成程序一、二,第二课时完成程序三、四。

第二课时

一、启

1.复习导人:上节课我们整体理解了课文,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捕鱼前湖面上很平静,那么后来湖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2.明确本课时的任务,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三段,完成课后习题二、三。

二、读练一

一一自学程序与方法四(学习第二段)

1.教师提示学法:①边读边想,在脑中浮现画出几幅图画。②这时湖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③完成旁批中的问题。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读第2、3自然段后述说脑中出现的画面。

这两个自然段讲渔人赶鸬鹚下水和鸬鹚捕鱼的情景。这两个自然段中写渔人动作的词有:抹(教师点拨“抹”字用法及好处)、抓、挤、甩,写鸬鹚动作的词有扑、钻、跳,写湖面动态的词有:荡起、跳跃;表示时间的词语:夕阳,过了一会儿,教师点拨:这些动词用得非常恰当,使画面变得生动、栩栩如生。同学们以后在作文时要学会准确恰当使用动词。

2.学生读第4自然段后述说脑中的一幅画面。

教师点拨:这一句话写出了捕鱼最繁忙时的景象,鸬鹚不断地扑着翅膀跳上渔船;渔人不断地把鸬鹚吞进喉囊的鱼挤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忙得不可开交。这时的湖面是动荡的,不平静的。

3.学生读第5自然段后述说脑中画面。

述说:渔人停止捕鱼后给鸬鹚喂鱼吃,这过程中写渔人动作的词有:拣、抛;写鸬鹚动作的有:张开、接住、吞;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是“岸上炊烟四起”,说明家家户户都在做晚饭了。

4.有感情地朗读,教师作示范和指导。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四(学习第三段)

1.教师提示学法:①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读课文,②这时候,湖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③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三段,述说脑中的画面。

2.学生述说理解内容情况。湖面上在捕鱼前是平静的,捕鱼时就不平静了,渔人归去,湖面又恢复了平静。“水痕”的意思是渔船划过湖面留下的痕迹,湖面这时候没有一点波纹,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所以小渔船划过的痕迹才会如此清晰。

教师点拨:

作者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动静交织的湖面图,陶冶了我们爱美的情趣,这是因为观察仔细,认真积累的结果。我们要学习作者的这种积累材料的方法。

六、练知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二、三题,教师巡回辅导。

第二题:对照课本自检。(参考答案,括号依次为:站,拿,抹,扑,钻,失,荡,跳,跃。)

第三题:指名背诵。教师小结背诵方法。

七、结

1.学生述说所得,教师予以肯定。

2.教师指明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

附板书设计

捕鱼前

9鸬鹚

捕鱼时

捕鱼后

2课时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

在的联系,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

等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朗读课文。

课文第二段写黄河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是教学的难点。

中国地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启

1.用电教手段出示有关黄河的画面,配乐,导言揭示课题:在我国广褒的国土上,一条条河流日益奔流着,从不停歇,它们为大自然弹奏着万物生机的交响曲,慷慨无私地哺育着两岸的人民。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黄河的文章。教师板书课题后学生述说课题。

2、学习本课要达到什么目的?请大家学习“学习要求”。

3.学生自读自学程序与方法,讨论安排学时。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三

学生按平常整体理解课文的程序与方法自学,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指导学生重点述说生词学习情况,教师加以点拨。

2.学生述说分段情况,说明理由,教师加以点拔。

(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概括他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第二段是2、3自然段,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第三段是第4--6自然段,讲黄河变化的原因;第四段是第7自然段,介绍设计治理黄河方案)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四

1.教师提示学法:①先读课题,找出课题中的一个重点词。②读课文,了解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弄清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及其关系,读课文,说说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③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表现”的意思是所做的事情。“摇篮”在课文里的意思是发源地。从2000年、2oo年,15oo多次,26次这几个数字可以看出黄河给两岸的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是深重的。)

教师点拨:这一段用数字说明了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我们在说明一种事物时也要经常运用列数字法,把事物说具体。这样,使文章很有说服力。

六、结

七、作业

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想一想,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指名背诵第九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学生读第二段后述说。第二自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把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应该这样写: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通过联系上下文,从上述几个数字可看出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通过联系下文的五自然段也可以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从第三自然中的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很好表明,黄河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不禁”的意思是“抑制不住,禁不住”,在课文里表现出作者的强烈情感。

3.学生读第三段后述说。这段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黄河造成灾难的直接原因是堤坝决口或改道。深层原因是黄河含沙量大,从68倍、16亿吨、12亿吨、4亿吨等可看出。造成堤坝决口的原因是:①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和黄土本身结构松散;②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从4000吨、550万亩知道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从最后两句中的几个“越”字可看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教师点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从课题人手紧紧抓住“变化”这个词,弄清了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这恰恰又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我们把这种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叫课题人手,找准题眼,围绕题眼展开阅读法。

4.学生读第四段后述说,通过读这一段,知道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有四点:一是坚持林、牧为主的经营方向;二是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三是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四是大量修建水利设施。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觉得应该自觉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教师点拨:1997年10月28日,黄河小浪底工程顺利截流,它翻开了治黄史上的新篇章。有条件的可以放有关黄河小浪底工程截流的录像资料。

三、练知

1.完成课后习题,学生自做,教师辅导。

2.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检。

第二题:比喻,拟人

第三题:随心所欲(想要、希望)不折不扣(折扣)叫苦不迭(屡次)土地肥沃(肥)生息繁衍(繁殖)忧患(忧虑)频繁(多)

第四题:①(只有)把泥沙管住,不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才)能把黄河治理好。

②(因为)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显著下降,(所以)农作物大量减产。

四、结

1.学生自说本课学习所得,教师加以评价肯定。

2.表扬先进,指出努力方向。

附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自然条件变化

摇篮

苦难

原因

人为破坏

治理方案

①牧林为主

②保护森林

③合理使用土地④兴修水利

3课时

11、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1、学会本课生字词,给课文分段。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新中国的诞生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教育学生学习英雄的崇高品质,立志为祖国为人民贡献一切。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4、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5、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文第四段“舍身炸暗堡”是全文的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1,启发谈话,简介时代背景

1948年是全国解放前夕。当时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党中央发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和解放军全体指战员。战争形势越来越好,国民党反动军队节节败退,我们不断乘胜挺进。(板书课题)

2.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

二、读练一一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1.提示学法:①找出课题的中心词与关键词。②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③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自读、教师行间辅导。

三、知一。

1.学生汇报找出的课题中心词与关键词。(中心词是“炸”,关键词是“舍身”,“炸”是贯穿全文的主要事件;“舍身”是课文叙述的重点,也是表达中心的关键。

2.学生汇报概括的主要内容,要求讲讲思路。(课文记叙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经过。因为从课题到课文每个部分都围绕这件事在写,所以这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3.学生汇报自学生字词语情况。

①生字。

②新词。震撼:剧烈地震动。迸射:有力地发出。交织: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匍匐:爬行。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使人震惊。

③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汇报,(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运用平时学到的解词方法如拆合法)

四、读练二一一自学程序与方法四

1.教师提示学法:①先理解自学程序与方法当中列出的段落小标题;②再按照小标题的内容范围划断起止,确定段落;③又按照小标题的概括与阅读相关段落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2;学生自读,教师行间择空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段落划分与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叙述事件起因,写发现暗堡,我军受阻:第二段,第2-3自然段,叙述事件经过,写董存瑞请求炸暗堡;第三段,第4-6自然段,继续叙述事件经过,写董存瑞冲向暗堡;第四段,第7自然段,继续叙述事件经过,写董狞瑞托起炸药包炸掉暗堡;第五段,第8自然段,叙述事件结果,解放隆化。)

六、结。

1.总结本课时的学习情况:学了些什么内容,了解了哪些知识,解决了哪些疑难,运用了哪些方法。

2.指出学生自学中的优点与缺点。第二课时

一、启

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具体了解董存瑞炸堡的经过,了解课文是怎样记叙的。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五

1.教师提示学法:①分段阅读,围绕“董存瑞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献身精神”这一中心,理解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叙述表达的;②仔细理解旁批:旁批写了哪些内容?提了哪些问题与要?按照怎样的顺序在排列?③按照旁批提示深入学习课文;④重点学习5一8自然段。

2.学生体会教师的学法提示以后,自读课文,教师巡辅。

三、知一

1.汇报对课文第一段的自学情况。

①读读你划出的本段写故事的时间和地点的词。(1948年5月z日,隆化)我军进攻的目标是什么?(隆化中学——敌军司令部所在地)

②根据旁批,说说“暗堡”的意思;再读读课文,看看敌人这个暗堡对我军的威胁,从而理解董存瑞为什么要“舍身”炸掉它的一个原因。

③“突然、喷出”是什么意思?同“暗堡”的“暗”有什么关系?(由于暗堡的隐蔽性,所以“突然、喷出’、,对我军威胁大)

④读出你划出的写暗堡位置,构筑特点的词句。(一条旱河上。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

2.汇报对课文第二段的自学情况。

①先鲤解旁批中要求理解的词语“迸射仇恨的火花”;再想想“瞪”能不能换成“看着”,“迸射”能不能换成“放射”。(不能,换了词义显得平淡,不能表现人物心情)

②划出描写董存瑞神态、语言的词语,并朗读出来。(神态:坚决、瞪着,、迸射;语言:“连长,我去炸掉它。)

3:汇报对课文第三段的学习情况。

①“冲向暗堡”是这一段的意思,课文是怎样记叙的?(主要用动词写行动;再写了敌、人暗堡火力威胁。)

②把找出的这一段中描写董存瑞行动的词语读一读,想想这些动词体现了董存瑞怎样的精神?(抱起、跃进、冲、跃进、夹紧、匍匐、摸、趁、猛冲)(体现了董存稀奋不顾身的精神。)

①这一段有十句话。第一一四句讲桥下没地方放炸药包一在桥下遇到的因难;第五句讲全面进攻已经开始——万分紧急的关头;第六句至第十句写董存瑞舍身托起炸药包炸掉暗堡。一层一层地写,重点在写“炸”。

②描写董存瑞炸暗堡的动作、神态词语有:昂首挺胸、托起、顶住、猛地一拉、钢铸一般的脸、挺立、放射Jk望、高喊。表现了董存瑞舍身的坚毅。

③两个比喻句是: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

5,汇报对课文第五段的学习情况。

①这一段写事情的结果。

②“炸开”与开头一段的“封锁”相呼应。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六

1.教师提示学法:

每一段的自学中都抓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这一次读练集中体会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学生回顾前边学习内容,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的要求。教师辅导。

五、知二

1.学生回顾在课文中已经找到的描写董存瑞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分析这些描写在句子和段落中的作用。

2.教师点拨:通过对人物的生动措写,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可以使人不觉得在空洞地写精神;这种思想品质透过语言、行动、神态得以表现。

六、结。

1.小结学习内容,特别是写法。

2.小结学习方法。

第三课时

一、启

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体会课文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二、读练知一

1;体会课文中心思想。(通过董存瑞舍身炸敌人暗堡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的事,赞扬董存瑞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师点拨。要做到有感情,就必须先理解。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对董存瑞有种赞美崇高的情感;其次,把在课文中对比过的词语、强调过的词句,认真读好。这样,就能准确地确定语调、语速和重音,并且读得深情而自然。

②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师指导

三、读练知二

1.完成练习题。

2.参考答案。

第一题。

狡(了)(9)狡猾、好狡

榴(木人14)石榴、手榴弹

配(西)(10)分配、配备

凹(U(5)凹地、凸凹

毁(量)(13)炸毁、毁灭“”

第三题。

放射(迸射)

坚定(坚毅)

响亮(喷亮)

隐蔽(隐藏)

震动(震撼)合作(配合)

请求(恳求)挺立(屹立)

(注:后三个近义词在课文中没有)

第四题:

括号依次为1.(火舌)(封锁八2.(交织)(火网);3.(瞪着)(进射出仇恨的火花);4。(惊天动地);5.(钢铸一般);6.(巨人一样)(坚毅)

三、结

董存瑞这一个响亮的名字,早已经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化身。让我们学习他的坚毅,学习他的牺牲精神,把自身的一切奉献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附:板书设计

3课时

14、鲸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

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③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二自然写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写鲸怎样呼吸;第六自然段写鲸怎样睡觉;第七自然段写鲸怎样生长。)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2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①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

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

③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五、知二

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

①读准字音:

鲸、获、肢、吨

②掌握字形:

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

枝(树枝)虑(考虑)柿(柿子)治(治病)

2,检查生自学的情况。

①教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

②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③订正课后习题一、二。参考答案。

第一题:捕获、宽敞、倾斜、垂直

第二题:见前。

六、

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启

1.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五。

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

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为了说明它的,‘大”,作者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oo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17米长的鲸。

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①用鲸和人们熟悉的认为很大的象比较,说明鲸很大;

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悉的大肥猪比较,说明鲸的重;

③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说明鲸的大。

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4.“宽敞”的反义词“狭窄”。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二段)

投影显示:

学生根据投影的表格和课文旁批,读、想、批、说、写,自学自二肾

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后来/良长很长的年代;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变特点的词:变成、退化。

4。完成表格

六、结

第三课时

一、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

学生根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别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牙齿。

三、读练四——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投影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课文旁批和参照投影显示的表格自学第四段。

教师巡回辅导。

四、知四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1。第四自然段由4j力刀四个自然组成。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①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二、三层是总分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部分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5自然段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③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叙述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④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用数字说明的部分: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⑤第四段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

2.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表格占

五、练知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五。

六、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特别强调说明方法的认识:

2.总结本课时学习情况。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

板书:

一(1)大

二(2)哺乳动物

14、鲸

三(3)种

吃食

四(4-7)生活习性

呼吸

睡觉

生长

3课时

15、蟋蟀的住宅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区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是了解蟋蟀是怎建筑住宅的。

难点是想象蟋蟀住宅的样子。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出示幻灯,老师介绍蟋蟀:蟋蟀,又叫蛐蛐,是一种小动物。善于跳跃,雄性好斗。

理解“住宅”:住所。一般用来指人住的地方,这里把蟋蟀的巢穴称为“蟋蟀的住宅”。这是拟人的写法,拟人的写法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要注意体会。

2.读“学习要求”、“自学程序与方法”。

3.课时内容安排。

    相关推荐

    五年级教案:1--16课 第16课《化石吟》教案1 16音乐之声(节选)(1) 16音乐之声教案(1)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16课教案1 第16课《化石吟》 16 《社戏》课堂实录 课文 16 风娃娃|新课标 16《葡萄沟》第一课时 16《葡萄沟》第二课时 16《找骆驼》第二课时 第16课《化石吟》教案 16《葡萄沟》第二课时 16《风娃娃》第一课时 16《找骆驼》第一课时 课文 16* 找骆驼|课标教材 第16课《化石吟》课文简介 16《葡萄沟》第二课时 《第16课 化石吟》教案 16.田忌赛马(第一课时) 16 故乡 16《石榴》 16《白鹭》 第16课《音乐之声》课文简介 16《晏子使楚》第二课时 16.田忌赛马(第一课时) 16课《化石吟》同步测练 第16课化石吟教案(新课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6 16(选学课文)《大禹治水》 16.田忌赛马(第一课时) 课文 16* 母鸡|人教课标教材 16.荷 花 16.荷 花 16、匆匆 《第16课 化石吟》教学案 16社戏 16《匆匆》 16《匆匆》 16、匆匆 16 荷花 16* 绝招 第16课《化石吟》同步测练 第16课 紫藤萝瀑布 教案 16.田忌赛马(第一课时) 16《晏子使楚》第二课时 《雷雨》教案16(第三课时) 第16课社戏教案设计(新课标) 第16课《云南的歌会》课文简介 16社戏 16《社戏》 16《锄禾》 16《白鹭》 16 荷花 16粽子 16《风娃娃》 16 诗两首 16 珍珠鸟 《春》教案16 16年1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评试卷 《第16课 化石吟》教学设计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简介 16《七色花》 课文 16 小松鼠找花生|课标教材 第1课时 第1课时 16化石吟 16、小手帕 第1课时 第1课时 第1课时 第16课《青山不老》复习检测 16、张衡传 16《找骆驼》 16《景阳冈》 16《景阳冈》 16.化石吟 《江南的冬景》教案16(苏教版必修1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课题:16.桥 教案 16《水上飞机》 16《田忌赛马》 16 化石吟 16* 七色花 《背影》教案16 16《充气雨衣》 16《小马过河》 《老王》教案16 《离骚》教案16 七年级语文第16课《勇气》教案 16《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小石潭记 16《黄山奇石》 16《两块银元》 16 登鹳雀楼 16《古诗两首》 《祝福》教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