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狐狸精的流变(2): 成不了精的狐狸

小编: :admin

可以设想,中国的原始社会也充斥着大量的神话传说与精怪故事,但进入文明时期,这些传说和故事并没有被成系统地保留下来,没有出现希腊文明中《荷马史诗》那样的神话传奇。个中原因,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分析道:“一者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不更能集古传以成大文。二者孔子出,以修身齐家治天下等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说,具为儒者所不道,故其后不特无所光大,而又有散失。”

不仅如此,孔子等儒者还有意识地对神话进行历史化改造,把神话加以理性的诠释,使神话变成了历史。先秦几部重要典籍都经过孔子的删减,所保留的“怪力乱神”的内容很少,因此中国文献中出现得最早的一批狐狸是没有妖精气的。

《诗经》中多处出现过狐狸的身影,这是中国文字对狐狸的最早记载:

一之日于貉,

取彼狐狸,

为公子裘。

——《豳风·七月》

终南何有?

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

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

其君也哉!

——《秦风·终南》

有狐绥绥,

在彼淇梁。

心之忧之,

之子无裳。

——《卫风·有狐》

南山崔崔,

雄狐绥绥。

鲁道有荡,

齐子由归。

既曰归上,

曷又怀止。

——《齐风·南山》

从《诗经》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以下两层含义:一、在那个时代,狐狸皮已成为毛皮制品的原材料。从“为公子裘”、“锦衣狐裘”这些句子看,狐皮制成的衣裘显然是种珍贵的东西。二、狐狸在人们的生活中较为常见,因此以为诗谣的起兴。“绥绥”是描摹狐狸行走的样子,表现了古人对这种小动物的细致观察。《有狐》表达对行役之人的关心,“有狐绥绥,在彼淇梁”起兴,并没有实际的意义。《诗序》解此诗,认为暗刺国有饥荒,男女失时,实在有些牵强附会。《南山》出现了“雄狐”这样的概念,前人的解释也就比较丰富,《诗序》:“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齐襄公与妹私通,《春秋》和《史记》都有记载,当为信史。但《诗序》也只是认为,诗中的“雄狐”,不过是暗示人有“鸟兽之行”,而并未断定雄狐就是淫乱之兽。就如雎鸠出现在《关雎》中,我们却并不能就此认定那时的人将这种鸟视为爱情鸟。

因此,《诗经》中的狐狸,就是狐狸,就是一种动物,没有邪气也没有妖气。诗三百,可真是“思无邪啊”!

其他的先秦典籍,也有些关于狐狸的片言只语:

狐裘厐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之。

——《左传·僖公五年》

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

——《礼记·玉藻》

景公赐晏子狐白之芘,其赀千金,使梁丘据致之,晏子辞而不受。

——《晏子春秋·外篇》

这些记录,无非说明了狐狸的皮毛在当时的物质生活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非常的现实主义。当然,既然要取狐狸的皮毛以制衣裘,就免不了要猎狐,在与狐狸打交道的过程中,古人对它们的习性也有所了解。

首先,狐狸被认为是一种多疑的动物。《国语·吴语》记:“狐埋之而狐搰之。”这就是成语“狐埋狐搰”的出处,说的是狐狸生性多疑,刚埋好一样东西,就挖出来看,终不能埋成。因此,在屈原的《离骚》中就已出现“狐疑”一词。狐性多疑是种生物性的表现,但也说明它是种智商较高的动物。

其次,即所谓“狐死首丘”,意思就是说狐狸不管在什么地方死去,它的头一定是对着它窟穴的方向。如屈原《九章·哀郢》云:“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也表达过同样的意思:“狐死正首丘,仁也。”古人以为狐死首丘表现了狐狸对故土的眷恋,是“仁”的表现。对狐狸的这种认识一直从先秦流传下去,到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还写了一篇《狐死正首丘赋》大发感慨。“狐死首丘”的现象被没有生物学的证明,只说明古人善于用动物偶然的行为进行道德说教。类似的现象还有羊羔吮母奶时,前腿以膝跪地,也被古人解释为不忘母恩。

以上的认识,虽然有一些穿凿附会,但从本质上看,仍然是将狐狸当作一种动物来认识的。

在中国的文字记录中,第一个具有了人性的狐狸是《战国策》“狐假虎威”故事中的那个动物骗子: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观百兽之视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荆宣王大约不是个聪明的国王,缺乏必要的理解能力,大臣江一只好对他进行卡通式的教育,说明北方敌人表面上害怕昭奚恤,实则畏惧宣王的百万兵甲。在这则寓言中,狐狸并没有成精变人,而是直接具有了人的特点,能言会道,诡计多端。这种拟人化的文学表现形式,是童话或寓言中常见的现象。《战国策》这则寓言,看上去似乎是一个随手拈来的故事,实则也大有深意。袁珂先生在《中国神话大词典》前言中说:“最早的一批神话,实在便是一批动物、植物故事,尤其是描写禽言兽语的动物故事是神话的核心。先秦诸子书中有些寓言是以动物故事为主的,如‘狐假虎威’、‘鹬蚌相争’、‘坎井之蛙’、‘涸泽之鲋’等,说不定便是古代神话的转化,但已经难于实指。”但狐假虎威这个寓言在中国狐狸故事中几乎是个孤例,其拟人化的狐狸形象在以后没有任何发展,后来出现的狐狸精也与它没什么联系,倒是西方同时代的寓言中可以找到很多同类项。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伊索寓言》,绝大部分都是动物寓言,狐狸在这些故事中经常出任主角,如人们非常熟悉的“狐狸和葡萄”、“乌鸦与狐狸”等,今本《伊索寓言》中的狐狸故事有40则之多。

以狐狸为主角的拟人化动物故事在伊索时代之后广泛地流传于欧洲,各种各样的狐狸故事在中世纪交织成了著名的《列那狐传奇》。故事主角列那是只美丽的红毛雄狐,他和妻子及三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叫马贝渡的城堡里。这家伙俨然是动物世界的007,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几乎与所有的动物为敌,而且特别喜欢作弄比他强大的狼和熊。动物们忍无可忍,都到狮子国王那里告他的状。狮王先后派狗熊勃仑、雄猫梯培去召它,被他作弄得奄奄一息。后来到了王宫,他又巧舌如簧,说东道西,在绞刑架下还面不改色心不跳,说有宝藏要献给狮王。狮王的贪欲很快被勾了起来,派兔子兰姆和山羊倍令跟他去取宝藏。结果兔子成了列那的中餐,兔头被装在一个袋子里要山羊当作宝藏献给狮王。骗局穿帮后,狮王大怒,带领动物部队攻打马贝渡城堡。相持了几天,狮王一朝君臣居然全被列那捆绑在地。大智者列那这时却并不动粗,而是乘机诬陷山羊倍令,说他私吞了宝藏,害死了兔子兰姆。当了俘虏的狮王信了,对列那产生强烈的好感,两人言归于好,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列那作为的大臣和狮王回到了王宫,受到热烈欢迎。随即狮王患了重病,就在名医束手无策准备溜之大吉的时候,列那却挺身而出为他治病。治病的时候仍不忘害一害其他动物,一会儿雄鹿的角烧成灰,一会儿要野猪的牙齿研成粉。狮王的重病在列那的调理下居然治愈了,狮王大喜,视列那为救命恩人,要授他大元帅之职。但自由惯了的列那拒绝了狮王的好意,回到自己的家乡马贝渡。这个故事在西欧各国传播甚广,12--13世纪法国有很多民间诗人用它写诗,保留下来的有27组诗,共3万多行。《列那狐传奇》被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称为无以伦比的动物史诗,而狐狸列那在中世纪的欧洲也成了狡猾的代名词。《列那狐传奇》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致法国有好几个诗人为它写续篇,德国、英国、弗兰德斯、意大利都有译本或模仿作品,后来,大文学家歌德根据这则故事写成叙事诗《列那狐》。

狐狸的形象还在后世欧洲著名作家如格林兄弟、拉封丹、克雷洛夫的笔下时隐时现,如《格林童话》的“狐狸与马”、“狐狸和干妈”、“狼和狐狸”,《拉•封丹寓言》的“狐狸与山羊”、“狐狸、猴子与群兽”,《克雷洛夫寓言》的“狼和狐狸”、“狐狸建筑师”、“狮子、羚羊和狐狸”等。这些动物故事中的狐狸,大多具有伊索时代的秉性,狡猾多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从公元前5-6世纪的希腊,到18-19世纪的欧洲各国,狐狸的形象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拉•封丹和克雷洛夫笔下的一些狐狸形象,甚至直接取材与《伊索寓言》,如著名的“狐狸与乌鸦”、“狐狸与葡萄”等。然而,欧洲的狐狸无论如何能言善辩、神通广大,却始终沿着拟人化的线路发展,流转了两三千年,也没有成精变人。

狐狸精出现之前,中国文字记录里还出现过一批独特而怪异的狐狸形象,这就是《山海经》中的狐狸:

青丘国在其(朝阳之谷)北,有狐,四足九尾。(《海外东经》)

又东三百里,曰耿山。无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有鱼翼,其名曰朱獳,其鸣自訆,见则其国有恐。(《东经二经》)

又南五百里,曰凫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兽焉,其状如狐,有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姪,其音如婴儿,是食人。(《东次二经》)

又东四百里,曰蛇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垩。其木多枸,多橡章。其草多嘉荣、少辛。有兽焉,其状如狐,而白尾长耳,名(shi)狼,见则国内有兵。(《中次九经》)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海外西经》)

这批狐狸或狐状物的突出特点就是以狐为原型,嵌合鸟、鱼的特点,组合出一个个变形金刚式的怪物。有学者认为,这些怪物的出现,是《山海经》的作者的有意创作,是用“已知的东西作基础,去想那些不知的东西(《山海经》在科学上之批判及作者之时代考)”。其实不然,现在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在战国或秦汉之际,具体作者以渺不可考,但书的内容并不完全是时人的创作,而是记录了许多先古流传下的神话。书中大量的异型动物,很可能反映了原始民思维的特点。这些狐狸怪则怪矣,但只是组合了几件其他动物的器官,并不能变幻成人,甚至也不能变成其他动物,除了“九尾”这一特点在以后的狐狸精故事中有所发挥,其他奇形怪状也无余绪。因此,《山海经》中的狐狸也是没有成精的狐狸。

    相关推荐

    “狐狸精”的流变(1) 狐狸精的流变(3):何时成精 狐狸 倒霉的狐狸 倒霉的狐狸 狡猾的狐狸 狐狸和乌鸦 狐狸和乌鸦 28狐狸列那 狐狸请客 老狐狸的判断 狗与狐狸 狐狸和猫 丢失掉尾巴的狐狸 《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的寓意 狐狸和乌鸦 狐狸和乌鸦 狐狸和乌鸦 狐狸与乌鸦 乌鸭与狐狸 《狐狸和乌鸦》 骆驼和狐狸 狐狸和乌鸦 狐狸和乌鸦 狐狸和乌鸦 狐狸和乌鸦 狐狸和乌鸦 狐狸和乌鸦 狐狸和乌鸦 狐狸和乌鸦的新故事 狐狸和乌鸦简介 29 狐狸和乌鸦 29 狐狸和乌鸦 小狐狸卖空气 小狐狸卖空气 12狐狸和乌鸦 评《狐狸和乌鸦》 狐狸和乌鸦校园版 《狐狸和乌鸦》练习 《鸦和狐狸》续续篇 狐狸和乌鸦的新故事 《狐狸和乌鸦》评课 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 狐狸和葡萄的寓意和启示 狐狸和乌鸦简介 读《狐狸和乌鸦》二 狐狸和乌鸦教案 评《小狐狸卖空气》 二年级教案:倒霉的狐狸 《狐狸和乌鸦》课文内容 《狐狸和乌鸦 》教学设计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狐狸和乌鸦》背景资料 《狐狸和乌鸦》综合资料 狐狸和乌鸦赵本山版 乌鸦和狐狸》说课设计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分享 湘教版习作2《小狐狸哭了》教学设计 《狐狸和乌鸦》练习题 狐狸列那教案设计 狐狸和乌鸦校园版 《狐狸和乌鸦》说课稿 《狐狸和乌鸦》教学之我见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乌鸦和狐狸》教学反思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 《狐狸和乌鸦》综合资料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狐狸和乌鸦》课堂实录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狐狸和乌鸦 》教学设计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狐狸和葡萄教学反思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狐狸和乌鸦》教学思辩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 《狐狸和乌鸦》课文内容 《乌鸦和狐狸》教学设计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 狐狸和乌鸦续写分享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之四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之七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之一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之二 狐狸和乌鸦的问题探讨之一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三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一 《狐狸和乌鸦》公开课教案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七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六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五 《狐狸和乌鸦》教案设计(一) 《狐狸和乌鸦》教案设计(一)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