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从《窦娥冤》看新课标下语文经典的多元解读

小编: :admin

一、缘起

“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沾在地上,都飞在白练上者”;“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时为三伏天);“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关汉聊《窦娥冤》)

这是戏剧《窦娥冤》的高潮部分,是窦娥对现实彻底绝望而表现出来的更坚定的反抗,她相信自己的冤枉得到昭雪,恶势力得到惩办;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以及百姓的一种美好愿望。但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部分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一个疑问:

“何必大旱三年!”

理由如下:窦娥不去跟桃杌较真,不去让张驴儿死于非命,却让楚州老百姓三年遭灾,这又何苦来呢?须知,哪怕再大旱三年,桃杌之流肯定饿不着,饿死的仍是老百姓。窦娥这仇报得也实在有点“扩大化”了。

可能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立论,这位学生又说:“我在网页上看到了《太平广记》和《阅微草堂笔记》上也有一些相类似的故事,但那些受冤者都是直接报复施害者,既直接又痛快。当然以上的看法也是网络上的文章说的,不信大家可以上网看看。”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学生议论纷纷,赞同之声不绝于耳。有少数持反对意见学生虽欲言却无实据反驳。这时,下课铃声响了,我急中生智,说:“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既然这位同学的观点来自网上,那么也就请同学们都到网络上找找根源吧。等大家都作好充足的准备后,下节课让我们再来交流各自的看法吧!”

这里要说明的是,我所教的学生属综合高性质,他们的专业学科是计算机,通过将近两年的专业学习,个个都已掌握了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巧。同时我校已在全校范围内开通了校园网,并接入公网,同时机房定时向学生开放,学生上网查询资料较为方便。

二、教学过程

第二天,学生们差不多都找到一些资料,并利用学校的共享打印机把自己所需的材料打印出来了。

上课了,我首先请昨天提出问题的学生再次阐述观点。

生一实物投影资料,并进行讲解:

何必大旱三年。窦娥这仇报得也实在有点“扩大化”了。她不去跟桃杌较真,不去让张驴儿死于非命,却让楚州老百姓三年遭灾,这又何苦来呢?须知,哪怕再大旱三年,桃杌之流肯定饿不着,饿死的仍是老百姓。相对而言,《阅微草堂笔记》记载,某公杀一干仆,这位冤魂附体在某婢女身上,向某公申辩自己死不甘心,“主人高爵厚禄,不过于奴之受恩乎?卖官鬻爵,积金至钜万,不过于奴之受赂乎?某事某事,颠倒是非,出入生死,不过于奴之窃弄权柄乎?主人可负国,奈何责奴负主人?”后来某公终于不得好死。又《太平广记》记载,四川巫山县令裴垣因为县里百姓太穷,不忍心勒索,于是没有给宁江节度使王宗黯送生日礼。王宗黯因此找个借口,竟把裴垣扔到长江中,“三日尸不流,宗黯遣人命挽而下,经宿逆水复上,卓立波面,正视衙门”,硬是把王宗黯吓死。相较而言,这两个故事,就是浪漫似乎更积极些。

话音刚落,就有多位学生纷纷响应,他们从历史与现实等角度出发支持这一观点,均认为窦娥这种报复手法过激,甚至于说窦娥是“敌友不分”。

师:现在“新论者”们已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其实也就是为反对者们确立了“靶子”,请持相反意见的同学射靶。

生三:我的观点与第一位同学可说是针锋相对。请看实物投影屏幕:

这是一种浪漫主义手法,是窦娥对现实彻底绝望而表现出来的更坚定的反抗。她相信自己的冤枉得到昭雪,恶势力得到惩办;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以及百姓的一种美好愿望。而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两桩誓愿即时应验,是为了突出窦娥的冤,突出窦娥品格的高洁,从而增强作品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力。是我国传统中“天人感应”观的一种反映。

围绕生一和生三的两种论点,学生们展开了论辩,相持不下。

师:看起来大家都坚持自己的观点,昨晚,老师在寻找、分析资料时,也有几个小问题,请大家来讨论讨论。

问题:从艺术影响与效果上看,戏剧《窦娥冤》与《阅微草堂笔记》、《太平广记》所记载有关报仇故事,哪个更能表达我们的爱憎?

生(思考):是《窦娥冤》更能表达我们的感情。

师:按“新论者”的观点,窦娥的三桩誓言似乎是较明显地有损于“楚州百姓”的利益。可是,如果我说“楚州百姓”就是各朝的底层百姓,甚至于就是你,就是他,也就是我,大家同意不?

生(犹豫):可以这么说。

师:那么,明显有损“我们”利益的誓言,为什么不但没激起“我们”的反对,甚而至于引起“我们”强烈的同感呢?

生低头思考,但不见什么头绪。

师:我想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的《灯下漫笔》、《我若为王》和《硕鼠》等文章,看能不能理出个头绪来。

(生或回忆,或翻书。思考)

生四:我记得在《我若为王》中,统治者被称为“人牧”,嗜杀是他们的特点,也就是说他们不视人民为“人”,所以人民被逼无奈之下,最后反抗是不择手段的。

生五:有一首诗说得比较清楚,“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表明了人民的反抗决心。

师:是呀,当人民不能享有人的权利时,当人民被逼走投无路时,那种爆发出来的报复力量是巨大的,但也是极端的。

生六:只要能对统治者造成一丝丝损害,人民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呢?

师:说得好。如果我们能从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出发,从特定的历史阶段出发,是不是能理解“窦娥誓言”这一文化现象呢?

“慢慢领悟吧!”“好像还行。”“我理解了。”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生一:可是,作为“新论”的提出者,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我们有窦娥损害人民的这种看法呢?

师:是呀,这个问题也困扰我很久。在这里,我想借用《灯下漫笔》里的一个论点,我们现在是处在“人之为人的阶段”,所以以前的观点在现在全新阶段的我们这里就有些“异化”了。

生一:哦,我有些明白了。

师:不过,你能从资料中提炼观点,大胆阐述看法,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而且你在阐述观点时的那种严谨,也是求学之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相信你以后会成功的。

三、反思

当前,语文界掀起了一股重新解读新教材中传统篇目的热潮,如《语文学习》中的“重读”栏目、《语文教学通讯》中的“多元解读”栏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的“教材分析与研究”、“备课参考”栏目均刊载了大量观点新颖、大胆的文章,令人耳目一新。这既是社会日趋多元化、人们思维日趋活跃、个性化的表现,也是随着新《课标》理念推行,教师思想不断突破僵化框框,表达自己声音的表现。重读之风兴起,有利于文本认识的反璞归真,还作品其本来面目,有利于丰富学生思维,培养质疑、求异能力。然而重读背后,也出现了不和谐音:有的文章设立虚假目标,以旧版教参作为批判目标,甚至以上世纪60年代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涉及课文一些提法,而现行教材与教参中已弃置不用的作为靶子,予以批判;有的文章以否定为乐,凡是传统的说法,教材与教参里沿用的,否定了之,不顾自己观点能否立得住脚跟;有的文章标新立异,过分张扬自己的个性,惟我独尊,剥夺他人的话语权。

本节课其实就是由社会这种大环境的诱因引起的,在课堂中,我坚持一个观点:多元解读应为多元有界。“解构批评并不是异想天开、随心所欲的阐释,它同样需要辛勤的劳动与思考。”而《淮南子》的“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说(悦)于目;梨橘枣栗不同味,而皆调于口”,可以看成是对“多元有界”的一种形象表述。总而言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正基于此点,在本节课中,我在备课中主动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出发,立足民族心理特点,及时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理解问题进行纠偏,同时,我注意保护学生解读的个性与主动性,达到了既对某些“越界”处进行导拨,又保护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另外,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课堂推崇的是“平等对话”,这一师生交流形式具体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理念。但在阅读经典时,往往容易出现以下几种误区:一是学生提出新解有无探讨之意义;二是讨论过程中的生成的课堂资源的判断,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三是须紧扣讨论目的要求,不能“放羊”。为此,在阅读经典前,教师应对经典文本进行一定程度的赏读,掌握一定的深度,同时对学生可能提出的种种问题进行思考,尽可能地做到全局性的掌控。

参考资料: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赖瑞云:《多元解读应为“多元有界”》(《语文学习》2004年第九期)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4.于漪:《语文教学切莫边缘化》(《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第11期)

    相关推荐

    “多元有界”:新课标下语文经典多元解读的基点──以《窦娥冤》为例 新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字词解释 窦娥冤说课稿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2 窦娥冤阅读答案 《窦娥冤》说课稿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的故事 《窦娥冤》说课稿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一等奖 窦娥冤重点语句 语文教案-窦娥冤 《窦娥冤》学案 《窦娥冤》学案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赏析 窦娥冤简介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课后练习 窦娥冤教案1 《窦娥冤》教案7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学案..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学目的 窦娥冤第一课时 《窦娥冤》听课小结 窦娥冤说课设计 《窦娥冤》的悲剧性 窦娥冤全文分析 《窦娥冤》教案5 《窦娥冤》教案10 《窦娥冤》学案2 笨马上《窦娥冤》 《窦娥冤》教案1 《窦娥冤》教案2 《窦娥冤》教案8 《窦娥冤》教案15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学法建议 《窦娥冤》人物形象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重点字词 窦娥冤艺术成就 窦娥冤思想探究 《窦娥冤》教案设计 《窦娥冤》导学案6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教案3 《窦娥冤》教学案 《窦娥冤》教案6 《窦娥冤》教学的生成 中学“经典诗文”多元解读的理论匡正 高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窦娥冤同步练习 《窦娥冤》第四折 《窦娥冤》教案4 《窦娥冤》教案9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杂谈 《窦娥冤》教学反思 窦娥冤主要内容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写作特点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实录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与关汉卿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3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6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7 《窦娥冤》教学设想 《窦娥冤》写作特色 窦娥冤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