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古诗文中的炼字_语文论文

小编: :admin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如果去了“闹”字、“弄”字,所写景色原也平淡无奇。而着 一“闹”字、“弄”字,就境界全出,顿然改观。陶潜“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虽然是描写江南的初夏,但实在抵不了这一“老”一“肥”的诱惑,把它放到春天来了。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递走后飞骑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因此而使文义大为增光,那么,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更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字的美的消息。

当然,炼字也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足取的。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沈德潜的意见还是可供参考的:“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前引诸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相关推荐

    古典诗歌中的炼字 古诗文中的天文知识_语文论文 提炼论点的思维导向_语文论文 说说古诗文的意境_语文论文 古诗词的绘画美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炼字技巧 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例说_语文论文 古诗文中的特殊词语 初三语文:论语十则古诗文详解中考试题 《看图学文》中的语言文字训练_语文论文 浅谈电教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_语文论文 浅谈古诗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论文 解答高考古诗炼字题的十个切入点 语文:议论文如何提炼、确定观点 初三语文:论语十则古诗文练习题 “猿啼”辩——古诗注释献疑_语文论文 中学古文教学之我见_语文论文 中国古代文字字形的演变 学识字_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小结 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蒹葭》 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关雎》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 读出诗的内在诗意_语文论文 语文版中考语文古诗词复习 中考语文古典诗词赏 浅析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中的“月意象” 中学诗歌教学策略_语文论文 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 诗的妙用例说_语文论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精选 中考古诗文默写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题型 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终南山》 “析字”例说_语文论文 浅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_语文论文 浅谈识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_语文论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诗词默写精选 中考语文古诗文考查的应试策略(一) 浅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语文论文 初中(1-6册)古诗文中的成语总结 古代诗文中的“载愁”小考 初中语文文言文古诗文复习:七年级 《祝福》中的“雪”_语文论文 中考语文:中考古文默写易错字精选 诗意的呼唤和语文的回归_语文论文 《汉书》中的成语_语文论文 初三语文:论语十则古诗文练习题与答案 中考语文名师指点(古诗文积累) “瞅”字现品质 “望”中见精神_语文论文 “而”字词语辨析_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汉江临泛》 浅论初中古诗教学法 中考语文备考:古诗文复习方法 《古诗两首》课文中心 散文中的情与景_语文论文 课文中的自然美_语文论文 《古诗两首》课文中心 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古诗文朗诵 加大语言文字训练的力度_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分类精选 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君子于役》 初中语文第三册古诗文复习题 名师解读2017高考古诗词炼字型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中的“对写法” 论军事研究中的文化分析_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的口语训练_语文论文 让学生在课外自觉地背诵古诗_语文论文 “咬文嚼字”多滋味_语文论文 咏桃诗例说_语文论文 写雨诗例说_语文论文 “山寺诗”例说_语文论文 剥体诗例说_语文论文 题画诗例说_语文论文 咏柳诗例说_语文论文 咏风诗例说_语文论文 “思乡诗”例说_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34篇) 语文中考复习:中考复习之古诗文阅读 中考语文古诗词练习题41 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_语文论文 语文版中考古诗词、文学常识、文言文复习 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现状及对策_语文论文 中考语文古诗词背诵方法 中考语文古诗词练习题39 中考语文复习: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_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汇编 略论中学语文教学的控制问题_语文论文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各题型分析 文言文诵读法古今谈_语文论文 中考语文古诗词练习题37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集锦 漫谈汉字笔顺_语文论文 浅谈识字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小学语文论文 新课标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16篇) 语文中考复习: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与默写 诗歌鉴赏炼字型 解题方法 “蒙帖练字”的实践探索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