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听动失调儿童的行为表现及矫正方法

小编: :admin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听动失调儿童的行为表现及矫正方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现象:

体育活动课上,低年级孩子在进行“接力跑”的比赛,老师讲清规则后,孩子们进行了第一轮的比赛,老师发现有70℅的孩子在交接棒时因为两人的手没有协调好,要么接力棒掉落,要么交接棒的两个人为避免相撞而相互避让,影响了接力跑的速度。老师召集孩子们在一起,着重指导了交接棒时的要领:交棒人左手握棒,向接棒人跑去;接棒人伸出左手接棒,两人从各自身体的左边擦身而过。第二轮的比赛,仍然有六位同学出错。老师把他们叫到一起,要求学生自己边讲解交接棒要领,边捉对练习动作。之后,进行第三轮比赛,又轮到刚才出错的学生了,眼看着他左手拿棒向接棒人递出,可以成功了……可没想到,在把棒递交到接棒人手中的刹那,他忽然往接棒人的右边跑去,两人撞到了一起。

相似的现象,在低年级的其他课堂上也经常能见:语文课,要求孩子起来朗读指定的一段课文,孩子会愣在那儿很长一段时间,甚至需要老师重复一遍要求后才能开始读;美术课,要求孩子用油画棒画出渐变色,孩子却拿着油画棒不知所措……面对此情此景,老师往往会归结为孩子听课不认真,学习不要好。其实,如果老师这时候能耐下心问一句:“我刚才的要求是什么,你能重复一下吗?”你会发现,孩子能说出老师的要求。那为什么他却不能很好地去完成要求呢?我把这样的孩子归结为“听动失调儿童”。

所谓“听动失调”,就是孩子听到、听懂了你说什么,但在把你所说的话转变成他的语言系统去理解,再作出相应反应时过于缓慢,甚至出现障碍,无法作出相应反应。它属于“感觉统合失调”中的一种,伴随着其他感觉统合失调现象存在于孩子身上,在婴幼儿期就会有所表现,但我们往往因为孩子小而忽视。进入小学后,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在学习行为上表现为阅读困难(漏字窜行、翻错页码);计算粗心(抄错题目、忘记进退位);写字时常常过重或过轻、字的大小不一、出圈出格;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记忆力差,排斥学习新知识,学习积极性低下;行为拖拉,手脚笨拙(常撞倒东西或跌倒),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协调能力差,在体育活动中动作不协调(不会跳绳、拍球等);音乐活动中发音不准(走调、五音不全等);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会口吃等。等等,从而造成学习障碍。而“听动失调”儿童在“听——做”的环节上往往会表现出比其他孩子“慢半拍”。但是,请相信:这些孩子智力正常,只是由于“失调”,他们的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学习能力、运动技能等方面造成障碍。而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不断下降。面对这样“正常而又特殊”的孩子,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帮助他矫正,尽量降低“失调”给孩子的学习带来的影响呢?

一、对孩子提要求时语言要简洁明确,一次提出的要求不易过多

教学中,面对低年级的孩子,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地试图把我们的想法、要求尽可能地让孩子了解、理解,这本来没错。可是,冗长的语言往往对孩子的理解产生干扰,尤其是“听动失调”儿童,他们本身在把你的语言转变成他的语言系统去理解,再作出相应反应就比较缓慢,如果你对他提要求时语言不够简洁明确,首先对他“听”的环节就产生了干扰,势必影响他听的结果。记得有一次,做完课堂练习后,我要求孩子们把练习本交给我,可在下课批阅时,却发现少了×××的作业本,我赶紧找到他,说:“你的作业本怎么没交给我?别人都交了,就你没交,谁帮你批作业呀?马上就要上课了呢!赶紧把作业交给我,并做好上课的准备!”说完,我继续低头批作业,可等到下节课上课铃响,我也没拿到他的作业本。好不容易熬到下课,我来到教室,追究他为什么不把作业本交给我,他站在那儿不知所措,旁边的同学七嘴八舌地告诉我:“我们叫他快交作业,可是他说老师叫他做上课的准备工作,没叫他交作业。”我一愣,意识到刚才自己说话太不够简洁,一次提出的要求太多了。

二、适当示范,让孩子在示范中建立语言和行为之间的联系

对于“听动失调”的儿童来说,从听——做总是“慢半拍”,那是因为他在把听到的转化为动作时反应过慢,或者说出现了“断层”,此时,如果我们能在说的同时,做出相应的示范,让孩子的听觉系统和视觉系统同时接受信息,效果比单一的“说”要好许多。记得刚接手一年级时,教孩子们扫地。我一再告诉孩子们把垃圾从后面往前面扫,并归到一起。可孩子们要么东一笤帚西一笤帚,根本不知哪儿已经扫好,哪儿还没扫;要么盯住一个垃圾,用笤帚把它从后面一直拖到前面。看着他们忙得满头大汗却又无法让你满意的样子,真不忍心责怪。无奈之下,我只好拿起笤帚,一边扫,一边告诉他们该怎样做,第二天劳动时,几个孩子拿着笤帚,学着我有模有样地干了起来。你别说,效果还挺不错的。

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锻炼动手能力。

现在的孩子,父母过分宠溺,导致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性特别强。在学校,教师可以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书包自己整理,铅笔自己削,饭盆自己洗,衣服自己脱和穿……尽可能地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做事中锻炼精细动作,提高反应能力。记得我们班曾有个学生,他自己的作业本掉地上都不会捡,每天放学,他的妈妈总是准时到教室帮他整理书包,收拾桌椅,而他则悠哉游哉地在旁边看着。一年级刚开始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学习任务也不重,他也能游刃有余。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加深,他开始吃力起来,有时上课了拿着笔半天也不动,问他“老师刚才说了什么?”他也能答上来,做,却要过一会儿。学习对于他来说,越来越困难,他的妈妈急得不得了,一味地怪孩子笨、不争气。为此,我专门要求他妈妈先别逼着孩子学习,先让孩子从“做事情”开始锻炼,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磕磕碰碰地走过了两年,虽然期间不断地反复,但孩子的自理能力强了许多,会主动去做自己的事情了,而在做事的同时,学习成绩也没有掉队。

四、适当进行运动训练,锻炼协调性。

“听动失调”的儿童不仅在“听——做”的转化中存在障碍,在动作的协调性上也较差。所以,在学校生活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做游戏、多运动。拍球、跳绳、踢毽、走“一字步”、绕S型线走、筷子夹弹珠等等,在游戏、运动中锻炼孩子的协调性。

总之,面对孩子不如己意的表现,我们不能一味地归结为孩子不听话、不要好、不爱学,而是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找出症结所在,循序渐进地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听动失调儿童的行为表现及矫正方法,教学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推荐

    用儿童的眼睛看待儿童的异常行为 表达方式及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短歌行》艺术表现手法 阅读教学中的两个偏向及矫正 “一行行”,“一列列”,“巨大的长方形军阵”表现出?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 《出师表》学习要点及方法 寓言的表现手法 感受动物形象,学习表达方法 学生课外阅读误区的矫正 高考专家指点复习: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破罐子破摔心理的矫正 童年的发现听课评课 正方:在现代社会里,竞争更为重要。反方。在现代社会里,合作更为重要。 《童趣》所表现的生活情趣 《只拣儿童多处行》分段及段意 浅谈诗歌的表现手法 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 《伤仲永》表现手法 《寓言四则》的表现手法 《儿童诗两首》作者简介及代表作 只拣儿童多处行 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者为什么要把“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改成““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儿童素质的途径、方法 古诗词的辩证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 本文通过植树活动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决心,体现了()的意识。 12《只拣儿童多处行》 12《只拣儿童多处行》 让读书声真正动听起来 22《只拣儿童多处行》 活动课《集体视听活动》方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实录及点评 《山市》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山市》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古典诗歌的辩证表现手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要点及方法 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反复矫正提高写字训练的质量 领悟表达方法──《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案例 领悟表达方法──《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案例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方法 一种开启儿童智慧之门的教学方法_语文论文 领悟表达方法──《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案例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谈谈后进生探因与矫正对策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表现手法(1)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表现手法(10) 《故都的秋》艺术表现手法浅探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表现手法(6) 女儿“调动”黄蓓佳创作之路 丰富表象调动情感,写自己想说的话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表现手法(4)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表现手法(9)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表现手法(8)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表现手法(11) 汉语拼音教学中方音辨正指导方法 童年的发现练习及答案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表现手法(2) 表达方式:抒情写法解读 只拣儿童多处行说课稿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2 《只拣儿童多处行》说课稿 《只拣儿童多处行》说课稿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表现手法汇总 只拣儿童多处行导学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说课稿 声调的形成方式 让“问题”成为课堂运行的动力 论《锦瑟》的“悲情”及艺术表现 为什么要让儿童学画画? 《墙上的斑点》与意识流表现手法 雨说 -为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证方法 《雨点儿》教学设计的调整及思考 突出读段方法 训练强调美的熏陶感染 突出读段方法 训练强调美的熏陶感染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以《背影》为例谈方法问题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