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变“教材”为“学本”

小编: :admin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这就对教材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教科书内容要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教科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当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形成真正意义的自学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选入了大量的新课文,可谓有血有肉,比成人化、教条式的文章有更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1.题材的多样性

从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选文的范围来看,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内容;就文章的题材来看,包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的内容。选文的内容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反映呼吁世界和平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有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等;有反映人性本身的《中彩那天》《渔夫的故事》等;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等。32篇课文,围绕不同的主题组元,教材内容多角度辐射。另外选入8篇自读课文,作为阅读材料的有益补充。

文科教学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滋养人的心灵。心灵是伴随一个人成长发展进步的,心灵的丰富与完善决定了人生的精彩与幸福。阅读材料的多样性与广泛性,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阅读,给学生提供了可供吸收的多方面的营养。学生通过阅读,通过自己生活经验的介入,可以获得精神的力量。

2.体裁的多样性

从本册的选文来看,共选入了6首古诗词,2篇中国古代寓言,1首现代诗……包括了古诗词、现代诗、说明文、记叙文等多种体裁。语文学习的任务不只是理解和感悟,还需要通过阅读、习作等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学生自身的语言建构,也就是通过不断的理解、感悟、积累,慢慢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只有阅读大量的丰富的语言材料,从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中感受语言,才有可能建构自己的语言,才有可能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本册的选文从无论从题材还是体裁,都为学生提供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宽带网、展示台及综合性学习等方面也促使学生课外去广泛阅读,促使学生有更多机会直接接触语言材料。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关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我仿佛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21.乡下人家》)以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描写的画面,实现有意义的阅读。“我知道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前面三个自然段的联系是……。”(《13.夜莺的歌声》)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小英雄当时的心情,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我知道为什么叫双龙洞了。” (《3.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中三次提到‘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6.万年牢》)提示语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通过文字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语文园地一”由这样的对话:

小林:我发现作者用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

小东: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在这组课文里还有一些呢!……

小林:我觉得这样写……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我的发现”体会编者列出的方法,更可以有自己的发现,可以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 “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呢?”(《5、中彩那天》)就是呀,如果是我,能体会到“富有”吗?“我真想去看看这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 (《21、乡下人家》)真的到了那个地方,我能注意到这样的风景吗?我能感受到这种风景的独特吗?

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三、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内在的规定性,往往决定着教师的执教方式,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语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通过几篇文章的阅读就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

“让我们阅读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第七组“导语”)提示了学习方式──阅读和交流;提示了学习重点──注意外貌动作描写;提示了学习目标──获得启示。“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七月的天山》 “链接语”)从上一篇文章的阅读引向本文的阅读,提示了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每一课后的练习文本更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我们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体会带点的词语,再写下来。”“课文中有些句子含着一定的意思,如,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让我们找出类似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这样的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通过体会词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受用词用句的准确,领会表达方法,进而学习表达。

“根据我的经验,平时多动笔对提高习作水平很有好处。”是“我的发现”中的内容,其中还有留心观察,多读课外书等……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发现更多的学习方式。教材编者把学习的重点导向对语言形式的揣摩,学生学习语文就不会只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

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

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包含的两条线,或者说一种学习的两个方面,教科书都已经考虑到了。

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相关推荐

    语文教材如此变脸为哪般 变“教材”为“学本”──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特点 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 变会说为会写 积累为本 审美为魂 《变脸》新教材新学案 变“讲课文”为“教读法”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雨后》教学片段赏析 《变色龙》教材理解 《变色龙》教材解读 《变色龙》教材理解 把批改变为交流 《变色龙》教学参考材料 语言为主 读书为本 基础为重 《变色龙》教材解读二 《变色龙》 教材解读三 《雨霖铃》“学本”材料 以人为本 教文育人 变教师评判为师生评价 变“灌”为“导”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星星变奏曲》教材理解 《毽子变乖了》教材分析 以教师为本位的校本课程开发 变灌为导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教材《皇帝的新装》课本剧剧本 教材《荆轲刺秦王》课本剧剧本 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以人为本,水到渠成 诵读为本,不求甚解 以读为本──《西门豹》教学反思 日本变味教科书悍然出笼 日本变味教科书悍然出笼 以读为本 问题解决 以人为本 读中促悟 立足课标以人为本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改革语文教学坚持教以学为本 《变色龙》的取材和构思 教科版第五册《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变阅读为“悦读”──《儿童诗两首》教学谈 变阅读为“悦读”──《儿童诗两首》教学谈 当代文本解读观的变革 变“课堂”为“展现自我的舞台” 中小学语文教学为何变得这样无趣 变阅读为“悦读”──《儿童诗两首》教学谈 中小学语文教学为何变得这样无趣 小课本”变“大天地” ——拓展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_语文论文 “前卫”的北京语文教材变动 以人为本的语文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教文育人——《背影》教学案例 《百年中国语文教材变迁》缘起 《我的第一本书》教材理解 以人为本,自主实践,科学发展 《我的第一本书》教材理解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材简说 《为人民服务》训练素材 新教材练习设计的变化及教学建议 《我为你骄傲》 训练素材 以生为本,有效-小学语文论文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材理解 以 学 为出发点,编写 生本 导学案 以教材为依托 实施研究性学习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匆匆》教学案例 让新教材成为创新的摇篮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材简说 《千锤百炼为一“绿”》教材理解 张扬个性 以读为本——咕咚教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材简说 教材解读:韩愈为谁写《马说》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文本链接 专家认为“以人为本”是孔子及儒学的杰出贡献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触摸春天》教后反思 以生为本,把握重点,读得“活”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 中考语文复习:以课本为主 我为你骄傲教材理解 我为你骄傲综合资料 教育者为了什么变的勤快-小学语文论文 文言文教学:需要转变的几个基本观念 为人民服务之教材分析教学练习 练习设计也要以儿童为本 改变思路──《雨说》课堂教学行为及案例评析 一本,为什么只有一本?──《蒲柳人家》探究式学习设计 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教材理解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文本解读 从学生需要出发 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本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以学生为本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读为本 综合实践——《九色鹿》教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训练素材 创设情境 以读为本──《比尾巴》教学反思 《农业的变化真大》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识字教材编排带来的改变与思考 34农业的变化真大之教材分析教学实录 不为浮云遮望眼,认清题型巧变换 在本文中,儿童先后被比喻为? 《为人民服务》课外阅读材料 《荷花》为例浅谈本站中的审美教育 论生本课堂中教师作为之“三不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