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新教材练习设计的变化及教学建议

小编: :admin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其练习设计思路与以前教材的练习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握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顺利开展新教材的试验。练习是教材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透过这个环节,也许还可以窥见语文教育改革的某些发展趋势。

练习设计变化的历史回顾

从上个世纪初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我国现代第一套正规化的中小学国文教科书起到现在,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科书诞生差不多一百年了。翻阅这将近一个世纪不同历史阶段编写的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练习设计,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又回归到简单的一个过程。

所谓从无到有,是指现代早期编写的语文教材中,并没有练习这一项,而基本上只是文章的汇编;直到20年代,随着白话文进入中学语文课本,教材设计中才开始出现了少量的所谓“问题”“习问”“习题”等(即相当于现在的练习)。三四十年代,练习设置在语文教材编写中被各家教材编者广泛采用。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叶圣陶、夏丏尊所编《国文百八课》,“习问”设计较为完善,题量适中,照顾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语言;解放区的语文教材如《中等国文》亦较为注意练习的设计,但一般倾向于思想教育的提问,且较为笼统,题量极少。解放初期的中学语文教材,又一度出现了课文后无任何练习的现象,但这种局面一二年后很快告结束。此后,无论是计划体制下全国统编教材的时代,还是80年代之后教材多样化的时代,各套教材都非常重视练习的设计,把它作为语文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应该说,练习在语文教材中的从无到有,是语文教材编写的一个巨大进步,它使语文教材编写更加科学化,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目标都更明确,便于对教材的把握。

所谓从简单到复杂又回归简单,具体表现为,从20年代练习的出现到70年代末以前,语文教材中的练习设计普遍较为简单,每课一般都只有1~3道习题,且大都重在整体把握或思想内容的理解;而80~90年代,随着标准化考试在全国的风行和应试教育的愈演演烈,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出现了一种复杂化的趋势。主要表现有二,一是练习题量大,每课少则五六道题,多则十余道题,大题套小题;二是练习题设计繁琐,往往在小问题上做文章,钻牛角尖,微言大义,肢解课文,忽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当时的情况是,师生不仅对课本上的大量练习题不敢大意,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而且,学生还主动或被动地购买劣质练习册,进行“题海”训练。这就使师生陷入了一个误区:似乎多做题就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事实表明,语文教育中的“题海”正是造成语文教育少、慢、差、费的一个重要因素。

20世纪末开始的语文教育改革,大力提倡教材练习设计的简化。《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旗帜鲜明地提出“少做题,多读书”的主张,新的语文教材编写的练习设计中力图体现这一思想,每课练习一般2~3道题,最多4道题。

练习设计向简单的回归,决不是低层次上的走老路,而应该说是高层次意义上的回归,是否定之否定。它既是对传统的继承,又是对传统的超越。所谓对传统的继承,是说传统语文教育一直就非常重视对语感的培养,重视多读多写,亦即语文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大量读写的基础上。这一点一度受到较大程度的削弱,陷入“题海”的“汪洋”之中,影响了阅读量,短时期看,学生的应试水平提高了,但长远来看,是语文能力降低了,文化底蕴丧失了。

世纪之交,有识之士终于意识到必须向传统回归,这实在令人欣慰。而所谓这次回归又超越了传统,是指语文教育改革的当代意识得到了加强,对传统的继承是在社会大转型的当代背景下进行的。传统的语文教育斩断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重视书本知识甚至死记硬背,忽视语文能力;而当代社会的信息化、开放性、实践性、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等特点,又使语文教育中的练习设计超越传统成为必然。

新教材练习设计的特点

在分析以上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下,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练习设计,我们在下面几个方面作了改革。

首先,将过去的“练习”改成现在的“研讨与练习”。“练习”这一名称在语文教材编写中几乎一直沿用不变,但在八九十年代非常激烈的应试教育压力下,人们往往容易把它与大量机械繁琐的“题海”训练联系起来。因此,为了体现淡化训练、加强能力、培养素质的语文教育时代精神,倡导一种研讨、探究的学习新方式,我们就“练习”这一名称作了以上的改动。既为研讨,它说明,现在的练习,再也不是过去那种上完课后学生独自回家写在作业本上,第二天交给学习委员,再由老师批改打分,公布所谓“正确答案”的那种形式了;而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结合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大家共同讨论这些问从而得出丰富多样的结论。

其次,练习题量与以往语文教材相比大大减少。教读课文一般三道题,自读课文一般两道题。之所以减少题量,一方面想把学生从过去练习题的“汪洋大海”中解救出来,让他们扎扎实实地多读几遍课文,多看几本课外书,多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把老师从练习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语文教改的实践中去。课文的这两三道题的构成,一般包括整体感知、文笔精华和延伸拓展这几方面的内容。如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一课的三道练习,第一道是在整体感知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第二道是揣摩课文中四个写景的精彩语句;第三道是课外搜集几种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花木的例子,并展开交流。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一课的三道练习,第一道是熟读课文,完成两道把握课文内容的练习;第二道题是联系上下文,品味几个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第三道题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这种少而精的研讨练习题,既有对课文全局的把握,又有对课文细部的关注;既立足于对课文本身的思考研究,又有以课文为基础的向课外的延伸;既抓住了课文的根本,同时又不面面俱到,给广大师生留下了自我发挥的空间。

第三,每课练习中至少有一道拓展性的练习题,或单独设题,或渗透在整体感知和文笔精华的练习题设计中。这里所说的拓展,是指从课内所学出发,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目的是扩大眼界,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些拓展性练习,或不同文章的比较阅读(如七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生命 生命》一课后的一篇同题文章、第三单元《秋天》一课后的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第五单元《散步》一课后的《三代》,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华南虎》一课后的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或由课内文章向课外名著的扩展阅读(如七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我的信念》一课第三题是课外阅读《居里夫人传》,第五单元《诗两首》一课的“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或开展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如七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绿色蝈蝈》一课后的练习:“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辨别这些声音,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七年级下册中第三单元《邓稼先》一课后的练习:“从图书馆查找、从网络上检索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分别为他们写小传,然后全班出一期题为‘星光闪耀’的墙报”)。丰富多样的拓展性练习,是新教材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与旧教材的练习设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说明,当代语文教育,试图实现学校内外、课堂内外和书本内外的沟通,努力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接轨。

第四,与课文紧密联系,开展写作和口语交际活动,实现语文听说读写的整合。每册六个单元的“研讨与练习”,均有十几次形式活泼多样的口语交际(或复述,或概括,或讨论,或辩论)和片断写作练习。这是新教材中进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大整合的两个大胆尝试之一(尝试之二是把写作和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以前的练习大多表现为学生课后回家完成的形式出现,这种做法有它的优点,它迫使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但缺点也非常明显,主要是不利于学生之间就某些问题展开合作、交流、探讨;以前的练习大多表现为阅读和写作的明显分开,这种做法有它的优点,即遵循读和写各自的规律进行练习,但缺点是读写不能很好地结合,尤其是学生的写作缺乏主动的机制,学生往往为作文而作文,无病呻吟。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较好地解决了以上存在的问题。研讨与练习主要在课堂上由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讨论来完成这一前提,使得练习设计中增加口语交际的内容成为可能,同学的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使他们的口语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而结合阅读内容进行的片断作文,使学生写起文章来有感而发,并能灵活自由,较少受到文体和字数的束缚。

另外,新教材的练习设计还有以下值得关注的方面:

新课标强调要淡化知识(尤其是汉语知识),应精选少量知识短文出现,为此,新教材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和《济南的冬天》的“研讨与练习”分别安排了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学习内容,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安塞腰鼓》一课“研讨与练习”后安排了排比和反复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学习内容。以后各册所涉及的汉语知识均将以这种方式出现。

为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练习中经常出现“网络”一词,引导有条件的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关注网上阅读这一信息时代新的阅读形式。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跨学科学习理念,新教材的练习设计努力做到多学科的渗透、融合。

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需要,练习设计还讲求弹性,师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灵活处理。

关于“研讨与练习”的教学建议

新教材中练习设计思路的变化,给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确立一个观念,即设计练习的本来目的不是要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谓更好,表现有三,一是通过练习可以引导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二是可以引导他们关注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精华所在,使教与学都更有的放矢;三是可以使他们根据课内所学能够举一反三,加强课外的语文自主实践,培养语文能力。过去的语文教学中,上课——布置练习——做作业——批改打分——公布答案,这一程式似乎天经地义,从来如此。新课程标准教材中练习设计的观念决不是这样。它与课文是一体的。因为练习是紧紧围绕课文而设计的,所以它对于课堂教学起一种指导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决不可能这样:课文教学是一件事,练习处理是另一件事,两者不相关联。我们希望的做法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先仔细研读课文,再根据练习的设计思路,参考教师教学用书(特别是教学建议),设计出本课教学方案和步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练习的某些问题能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解决;当一篇课文学完时,学生对大部分练习也自然应该基本上能够处理。反之,假如学生学完了一篇课文,对练习竟还无从下手,这就说明课堂教学是失败的。

不同类型的练习要作不同方式的处理。对于一般性练习,主要指那些针对课文本身的整体感知和局部把握的练习,教师教学前可先布置学生根据练习预习课文,即带着练习中的某些问题去反复阅读课文,这就使预习更有针对性,避免漫无目的。这样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着问题教,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学。而那些拓展性练习,由于需要花不少时间才能完成,则要事先布置下去,并规定一个大致的完成时间段,让学生主要在课外完成。为了加强检测,拓展性练习最好要举办专门的汇报交流会,教师要有一定的成绩记录。如七年上册《我的信念》一课后的练习三:“课外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并搜集与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的资料,经过梳理后,存入自己的学习材料库。”又如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一课后的练习:“上图书馆或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一些情况,与同学展开交流。”像这样的练习就需要作专门的处理,而不能像一般的练习那样随便说说、写写就可以了,因为这类练习实际上相当于一次中型的语文实践活动。

如果大部分练习能够在课堂上通过师生共同研读课文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把少量的真正能够锻炼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练习留给学生自主完成,则可以大大克服过去练习处理上存在的弊端,跟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方面,学生不必再像过去那样为应付繁重的各科作业而开夜车,可以大大减轻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课文内容出发,去阅读更多的作品,自主地探究自己有兴趣的问题。这样,真正使语文学习由书本内向书本外、由课内向课外、由学校向社会延伸,生动活泼地开展语文学习。

最后,可通过新教材的练习设计来尝试对学生进行语文成绩评价的改革。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取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这为我们进行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过去的评价最大的弊端是方式过于单一,过于强调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所以往往一张试卷“定终身”。新的练习设计为我们加强形成性评价作出了有益的引导。比如,可以让学生专设一本拓展性练习的练习本,学生围绕某些问题而搜集的资料,采访的记录,研究的成果,或阅读课外作品而作的读书笔记,而写的阅读心得,或研讨与练习中所写的片断作文等等,都可以尽收其中,记录在案。一个学期结束,教师可将这些练习本收上来,逐一评阅,作为综合考查一个学生的重要依据,借此对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情况作出较为恰当的判断。这种形成性评价,要重视学生个体在一个阶段进步情况的历时考查,而要淡化学生之间的对比。比如一位语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假如他在这个学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有长足的进步,即使他与好学生比起来还有相当距离,也应该给以较高的评价;而对于一向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假如他在一段时间里没有付出应有的努力,与以前相比没有多大进步,即使他与较差的同学相比仍算突出,也不能给以过高的评价。

    相关推荐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建议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二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一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一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二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一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二 新教材建设中的乡村文化 新教材课后练习的优化处理 变色龙 教学建议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教学反思教学 《灯光》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小议学习方式的新变革 《活化石》教学建议 农业的变化真大练习设计 《化石吟》教学建议 关于变奏曲的教学建议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系统的变化及其使用建议 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建议”的建议 初中新教材课后练习的优化处理 《零”的突破》教材建议 《综合练习1》教学建议 《和田的维吾尔》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综合练习6》教学建议 《变色龙》学法建议 凡卡教学建议教学练习 《乌鸦喝水》教材特点及教学建议 《乌鸦喝水》教材特点及教学建议 《乌鸦喝水》教材特点及教学建议 一夜的工作教学建议教学练习 《变脸》新教材新学案 《皇帝的新装》教学建议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训练素材 凡卡教学建议2教学练习 《找春天》教学设计及建议 六下教材的测评建议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中华星》教材建议 《语文园地六》教材简说及教学建议 《语文园地七》教材简说及教学建议 《语文园地五》教材简说及教学建议 《习作》教学建议 《快乐的小燕子》教材建议 《新型玻璃》教学建议 《新型玻璃》教学建议 《你好!新年》教学建议 《农业的变化真大》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及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建议教学练习 《星星变奏曲》强化练习 从《社戏》的教学和编选看苏教版语文新教材的变化 《祖国建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 《祖国建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模型 《新型玻璃》教法建议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三月桃花水》教材建议 《那棵高山榕》教材建议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材简说 中考语文学习方法及复习建议 《荷花》教学建议及反思 习作二 我的建议 谈《海水》的教学设计及对一年级教学的建议 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变色龙练习及答案 上海的变化教案设计 综合性学习解读及实施建议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设计 《说说你的建议》教学设计 《古风》的思想内容及教学建议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习题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上: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上: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上: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威尼斯的小艇》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威尼斯的小艇》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威尼斯的小艇》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威尼斯的小艇》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威尼斯的小艇》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