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当代文本解读观的变革

小编: :admin

内容提要:

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以本体论阐释学理论为基点,由过去只注重解读作家——作品转向文本——读者的探究。这一重大转移开辟了文本解读的新时代,促进了文本解读观的多层面变革:即解读本质观,将文本解读作为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解读对话观,把文本解读作为文本与读者“主体间性”的对话;解读建构观,把文本解读视为对意义的开放的理解创造,文本对读者是不断敞开的;解读体验观,认为解读即体验,体验即意义的生成,解读是通过读者的体验显现文本意义。

随着本体论阐释学、接受美学、文本学和读者反应理论的兴起与发展,当代文本解读观正在发生变革,即摒弃过去只注重“作家—作品”的解读模式,把文本解读的重心转向文本——读者,视读者的解读为文本的本体存在,把解读活动作为文本构成不可或缺的本体层次。这种变革建立在本体论阐释学和读者反应理论的基础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切入:第一,文本解读不是单方面的对象性阐释,而是文本与读者的反应交流过程;第二,文本解读不是复制文本,而是对文本的建构,它造成文本的开放性,将文本从静态的物质符号中解放出来而还原为鲜活的生命;第三,文本解读是通过读者的体验、理解和建构显现文本意义,在文本意义和情感的领悟中人与世界融为一体。它既是文本的存在方式,也是解读主体的存在方式。这种文本解读观的变革,主要体现为对解读本质观、解读对话观、解读建构观和解读体验观的重建。

一、解读本质观:寻求理解与自我理解

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最为明显的趋势是改变过去认识论解读观的视点,普遍由主题学分析而转向对文本的极度关注。这种关注的显在目标,就是注重作品本体和读者本体的探究,将目光投注于文本的肌体,通过自己的解读体验,深入到作家所构筑的文本世界中去,像作家一样“全面地融入事物”①,以理解和建构文本意义。这种文本解读不是居高临下的裁断,而是一种参与,即“力图亲身再次地体验和思考别人已经体验过的经验和思考过的观念”②。人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体验而理解世界,同时也理解自己,在建构文本意义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同样的建构。所以,文本解读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是建构文本和自我建构的过程。

具体来说,所谓“寻求理解”,就是读者感知、体验文本构筑的世界(包括文本的形象世界,情感世界和意义世界),探寻文本世界的意义。这是一种“自我的文本化”。所谓“自我的理解”,就是在寻求理解的基础上,使自身体验与文本的意义同化,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从而化文本的意义为自我的意义,化文本的世界为自我的世界,从“他人的世界”(文本)中发现“自己的世界”,在“你”之中发现“我”。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我与文化、文与我化”的境界。如果说“寻求理解”是感悟、体验“他人的世界”,那么,“自我理解”就是在感悟、体验“他人的世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世界”。“寻求理解”重在对文本意义的感悟和体验;而“自我理解”则重在对文本意义的建构和自我建构。例如,孔孚的山水诗《崂山的云》,把一朵“海天白云”化成一个“美人的发髻”,但没有画出美人的面目,只画了一个发髻。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读者通过这个“美人的发髻”,以自身体验和想象绘出了美人眉清目秀的神韵,纯净多姿的容貌,感悟到她富有一种清纯的美、天然的美、圣洁的美,看见了一个纯净质丽的天然美的形象。应该说,这即是“寻求理解”之境,即对文本形象世界、情感世界和意义世界的具体化。在这个“美的世界”的体验中,读者神思高飞远举,恍然发现自然界的美,是天然清纯的美,人世间的美,也是天然清纯的美——天然清纯的生活,天然清纯的品格,天然清纯的人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之美、生命之美、人生之美。这种自我的体验、心灵的感悟、生命的觉悟、人生的觉醒,无疑是读者对情感、心灵、人格、精神的一种自我建构,这即是“自我理解”之境。所以说,“寻求理解”是对文本世界的具体化,自我理解是对文本世界的自我化。文本解读的过程,就是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就是在建构文本的同时也建构自我的过程。

乔治•布莱曾指出,文本解读是读者向文本的敞开,读者把自身体验融注到文本的生活表达中。解读者希望在对这种“他人的世界”的感悟和体验过程中,扩展自己的世界,获得对自己有益的意义。按照乔治•布莱的说法,文本解读其实就是理解和探寻文本的“我思”,解读的全过程“应是一个主体经由客体(作品)达至另一个主体”③。始则泯灭自我,澄怀静滤,终则主客相融,浑然一体。而贯穿始终的则是解读主体和文本主体的“意识的遇合”。乔治•布莱还指出,文本解读作为一种理解行为,就是从文本中重新发现作家的感觉和思维的方式,看一看这种方式如何产生,如何形成,碰到何种障碍,就是重新探寻一个人从自我意识开始组织起来的生命所具有的意义④。这就是说,解读不是对文本呈现出的世界的评论,也不是对文本创造的审美现实的裁判,而是作为一种媒介,借此寻求作者先于文本的原始经验,即他对于基本存在方式(如空间、时间等)的感知方式。在文本解读中,这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显然就是读者理解文本意义、发现世界、也认识自我和建构自我的过程。这是一个从主体经由客体到主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解读者的任务,就是“使自己从一个与客体有关系的主体转移到在其自身上被把握、摆脱了任何客观现实的同一个主体”⑤。实际上,一切文本解读的目的都是要克服文本所属的过去的文化以及历史与解读者本人之间的陌生和距离,使自己和文本交融,从而同化文本意义,即使它成为自己的意义。所谓同化,也就是使最初异己的东西成为自己的东西。同化只有通过解读文本方能实现,文本解读的目的在于同化,同化是文本解读的完成。因此,文本解读不是要把有限的理解力凌驾在文本之上,而是向文本敞开自己,从中接受和创造一个扩大了的自我,在建构文本的同时也建构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同化”其实就是对文本和自我的建构,这种建构才是当代文本解读观的本质内涵。

    相关推荐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文本解读 当代社会文化转型与语文课程改革 文本解读 《谁的本领大》文本解读 [高考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解题思路探幽 教室里的变革 破解现代文阅读试题奥秘的基本手段5 《观潮》课文解读 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变色龙》解读 《望月》文本解读 鲁迅的当代价值 一般文本解读 解读文本之象 文本解读的有机组成——文本拓展 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喜和忧 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 《美丽的小路》文本解读 《好学的爸爸》文本解读 《美丽的小路》文本解读 《田园诗情》文本的解读 《秋天的怀念》文本解读 从语文高考变革看课外阅读的趋势 2017高考抢分心经:现代文阅读主观题题型解读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文化思潮_语文论文 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喜和忧 “超文本”:阅读教学改革的世纪视点 文本解读的“入”与“出”──《语文课程标准》视野观照下的阅读策略 破解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奥秘的基本手段1 《珍珠鸟》文本解读 《詹天佑》文本解读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解题方法探讨 《灰椋鸟》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的“入”与“出” ──《语文课程标准》视野观照下的阅读策略 文言文教学:需要转变的几个基本观念 多元解读:构建文本解读平衡 [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当代神农氏》课文 谈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小露珠》一课的文本解读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小阅读解题思路管窥 《观潮》课标解读 阅读理解--北池,当冻土 《月光启蒙》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话题建构 《三亚落日》文本解读 《变色龙》教材解读 从语文课程的发展趋势看当代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_语文论文 《半截蜡烛》文本解读 《我不是最弱小的》文本解读 《我不是最弱小的》文本解读 立足文本,解读《在山的那边》 《我不是最弱小的》文本解读 洋溢时代气息的改革 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破解现代文阅读试题2 破解现代文阅读试题3 高考语文备考指导:观点要反映当代社会主流 当前我国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中国当代诗四首 中国当代诗四首 略论语文教学应当以“读”为本_语文论文 《爷爷和小树》文本解读 接受美学与文本解读 《动手做做看》文本解读 教师,请学会解读文本 中国当代诗三首 中国当代诗四首 中国当代诗四首 当代神农氏教案 《变色龙》教材解读二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文本解读 《变色龙》 教材解读三 我心中的“船长”——《船长》文本解读 中国当代诗三首 中国当代诗四首 《卢沟桥烽火》 文本解读 解读中秋节的来历及演变 解读《牛郎织女》的爱情观 《称赞》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中国当代诗三首 中国当代诗四首 欧阳修与北宋文学变革 小议学习方式的新变革 [高考现代文阅读]三句话解决现代文阅读中的自主表达题! 评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非理性倾向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指要 解读课本中删除的经典 现代文阅读《泥泞》解题思路 现代阅读短文解析:墓碑后面的字 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解读 中国当代诗郑愁予《错误》赏读:美丽的错误 指导学生解读文本三法 文本──从解读、建构到超越 中国当代诗三首5 中国当代诗三首4 《记金华的双龙洞》文本解读之一 从“40亿年前”到文本解读 中学语文教师与文本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