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小编: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
过程与方法:
朗读,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教师口述 5分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写于他被贬在湖北黄州之时。在文中我们看不到一般人被贬官的挫折、苦痛和郁闷,我们却只看到夜晚游历快乐和闲适。似乎是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我们不妨来一起耐心寻味。
二、背景资料 学生补充,5分钟
三、朗读(听录音),评赏朗读的效果(注意情感的曲折有致)。
疏通文句。10分钟
①读准字音:
相与(yǔ) 藻(zǎo) 荇(xìnɡ)
②读出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教师须提醒学生要根据句子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2.学生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独自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示一些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句。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想;遂,于是,便;至,到。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盖,原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有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四、整体把握: 20分钟,教师引领,学生体会
1.试想苏轼为何要夜游?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起一同赏月
2.为何寻张怀民?心有灵犀
3、作者用妙笔绘美景,请问作者用笔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
虚实相生,联想巧妙,无一字提到月,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背面敷粉”(即用视觉的错觉从反面敷墨)
——水→水草→影
※作者眼中的月色是怎样的月色?——欣赏图片,品读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从具体的描写句中感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一个比较恰当的词)
文章那个描写了一个 (空灵、清丽、淡雅、皎洁) 的月色
4.其间有怎么的情感变化起伏?
欣然—无与为乐(微憾)—遂(不假思索中的激动)—寻(急切访友的心意)—亦(“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好相知的喜悦)—相与步(平和从容)
5、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6、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作者和朋友的“闲”,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清楚,两个人都很“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吾两人”,因为别人是忙人,“吾两人”是“闲人”。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
7、“闲人”究竟是什么人?
明确:“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不为俗务所累,可以悠然赏景。当然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7、苏轼作文以辞达为准则,所以当行即行,当止就止,很少有芜词累句,这在他的笔记小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五.课外延伸:
苏轼自己评论他的文学创作,有一段话很精辟:“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文说》)
※为何苏轼在被贬后却依旧有此闲情呢?
儒、道、禅的融合 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六.布置作业:
A(学优生):完成练习册
B(中等生):背诵课文,理解内容
C(后三分之一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2021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语文版教案《记承天寺夜游》 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3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3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5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7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35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1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9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苏教版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4 人教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和练习(教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基础知识题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15 《记承天寺夜游》备课笔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评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 复习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16 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听课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2016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家庭作业题 语文家庭作业: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三味细品《记承天寺夜游》 2017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家庭作业题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记承天寺夜游》重点理解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比较教案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记承天寺夜游》 八年级上教参: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基础知识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1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实录 初二语文课文翻译:《记承天寺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