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案设计

小编: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册”这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设计:
接题:
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都喜欢看书,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读一本—最大的书。
谁来读课题?(那么大的书,能读好吗)
读了课题,你的小脑袋里有什么小问题吗?
(预设:最大的书指什么?是怎样的?为什么用引号?。。。。。。。)
过渡:是呀,最大的书到底是指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请小朋友们捧起课文,大声地读给你的小耳朵听,把每句话读准读通了,开始!
二,初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若学生齐读,就说自己的声音是最好听的,不要和别人一起读)
检查生词:老师发现小朋友读书时身子坐得直,书捧得正,声音读得响亮,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
读了课文,你知道最大的书是指什么?(岩石)板书:
哦,小朋友真会读书!,知道最大的书是指岩石,知道吗,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好多知识呢!(出示: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你看,能读好这句吗?
自由读
你们发现了吗?这句话中藏着一个多音字,指名读藏着和宝藏。再出示拼音齐读
这两个字还带来了许多小伙伴呢(出示词语:矿藏,西藏,藏族,宝藏,躲藏,捉迷藏,隐藏)开小火车读
(像第一排中的词语表示某个地方和名字时,读 一起读。像这里表示把某个人或东西躲起来,不让人发现就读 ,我们男女轮流读词)
多音字会读了,还有两个新词会读吗(点红煤炭和铁矿)指名读
(手指“宝藏”说)煤炭和铁矿都是我们祖国的宝藏。
生字都会读了,那肯定能把这句话读好了(指名两个)
教学地质勘探队员: 是呀,我们的祖国埋着煤炭,藏着铁矿,那些为祖国寻找宝藏的人,我们叫他——地质勘探队员
这个词儿特别长,跟老师来读,连起来读。
过渡:地质勘探队员知道的东西可多了,文中的主人公川川一连串向他问了好多问题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把川川的问题用——划出来。
3,教学川川的问话:
生自由默读课文,划,师巡视
交流:划好了吗?谁来读你划了哪句。
出示:叔叔,您在看什么?
哪里有书啊?
这上面有字吗?
这上面有图画吗?
这能说明什么呢?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点红语气词和?)(注意书啊的读音)这些都是问句,要读好问句可不容易了,谁来试试第一句(重点指导读好1、2两句),齐读剩下四句。
川川的问题可真多啊,像这样一个劲的问个不停,用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来说就是——学生答后出示:刨根问底(齐读两遍)
那你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呢?(预设:善于提问,善于动脑思考,勤学好问。。。。。。)(有一个成语也是用来形容很会提问的,叫做打破沙锅问到底)
过渡:川川的问题呀就像吹泡泡那样,一个一个的冒个不停,我们的叔叔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同桌一人当川川,一人当叔叔,读读课文。
4,教学三组重点对话:
同桌合作自由读。
出示第一组对话“哪里有书啊?”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小朋友,我发现同桌之间合作的真好,一桌比一桌读的起劲,我请读的最有滋味的一桌来读。
(2),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层一层的岩石,你看,这一层岩石就像一页书,一层一层的岩石就像一侧厚厚的书,大家看“册”字,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写的(演变)
(3),这个册字看看简单,要写漂亮可不容易,举起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以前的字都写在竹条上,这两个部分就像古时写字用的竹条,竹条太多了,就用这一根长长的牛皮绳捆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4),难怪叔叔会说,出示“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这句话意思是说(预设:岩石很像书。岩石就像书。。。。。)最大的“书”获奖教案设计
(5)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出示“这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这两句话,意思一样,表达的方式不一样,男女分别读反问句和陈述句
(6)这虽然是个问句,但是却不需要人回答,将答案藏在句子里面,这样的句子就叫——反问句。这么一问呀,让我们感觉岩石更像一册厚厚的书了。(指导读好反问句)
过渡: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在叔叔的眼里却成了一册厚厚的书,这是多么有意思呀,这让川川更加好奇了,于是又问
出示第二组对话“这上面有字吗?”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来,你来当叔叔读下去
同学们见过雨痕吗?(指名说)
(出示雨痕图)你们看着就是雨痕,这是——引读雨点留下的脚印。
(出示波痕图)那么这一波一波的呢就是——波痕,这是——波浪的足迹。
如果是车轮压过后留下的痕迹——车痕
眼泪流过的痕迹——泪痕
我们认识了雨痕、波痕,那么什么是矿物呢?(出示图片介绍矿物)这是美丽的

过渡:岩石上的文字看起来这么有趣,读起来也很有趣呢!
(出示: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自由读。
指名读(读出矿物的美丽)合作读
(换成总分)接下来老师还会变魔术呢,变了吗?(最后一句跑到最前面去了)
是呀,我们在介绍一种事物时可以先像刚才那样先具体介绍,再总的说一句,也可以像现在这样,先总的说一句,再具体介绍。
合作读
(换成诗歌,配乐《雨的印记》)再变一变,我们还能这样说呢,
你来看
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

叫雨痕
这是波浪的足迹
叫波痕
还有这些闪光的 透明的
它们都是字呀
A,请全体同学站起来读。你们这么一读呀,这就成一首美美的诗歌了,老师也被你们的朗读感染了。
B师生合作读,把“这是,这是,那是”变黑,,小朋友,你看,用上这些黑色的字就把这些句子很好的连贯起来了。
C,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能用----------、---------------、------------都是岩石上的字。
岩石上的字是指---------------、--------------、----------------
过渡:那岩石上奇特的字已经让川川大开眼界了,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岩石上居然还有画呢!
出示第三组对话“这上面有画吗?”
“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1)齐读
(2)欣赏图片树叶,(3)贝壳,(4)小鱼
(5)这里的树叶小鱼与我们平时见到的都一样吗?怎么不(6)一样?
同(7)学们,(8)在很久以前,(9)这里的树叶小鱼也有美丽鲜艳的颜色,(10)也有生龙活虎的身影,(11)但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而(12)发生了变化,(13)其实课文的第10节就有介绍,(14)我们一起去看看(配乐《雨的印记》出示伴有文字的图片,(15)师看着图片介绍第10节的内容
第一张图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
第二张图片是变成了大海:后来,陆地沉下去,这里变成了大海
第三张是海底上升变成高山: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地壳运动中,这些动物和植物被埋了起来,。
(16)自己读读这段话(出示资料库“这些动物植(17)物,(18)在这样特殊的地壳运动中被埋起来,(19)死后就不(20)会腐烂。很多年以后,(21)这些动植(22)物就成了化石)所以,(23)这里的树叶、贝壳、小鱼其实就是——化石。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
(24)多么神奇的化石,(25)多么神奇的图画,(26)齐读这句话
(27)这句话还能这样说呢,(28)选择一种说说:A你看,(29)这儿有-----------,(30)这儿有------------,(31)那儿有-----------。它们都是图画呢!
B 它们都是图画呢!你看,这儿有-----------,这儿有------------,那儿有-----------。
小朋友,我们祖国的语言真丰富呀!你们不但已经知道一种意思可以用多种表达方法,而且还能灵活地用了,真能干。
过渡:同学们,这一块块神秘的岩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记载着陆地沉浮的知识,诉说着往日历史的变化,那么课文学到这里,你能回答上课开始提出的问题了吗?
5,聚焦课题
1最大的书为什么用双引号(是指岩石)
为什么岩石像书?
老师呀,把你们的回答也写成了一首很有趣的小诗呢。
出示小诗:岩石一层一层的
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岩石上面有字
雨痕波痕矿物
岩石上面有画
树叶贝壳小鱼
自己读。(2)师生合作读
5,岩石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像极了我们的书,这本书告诉我们这么多知识,所以说这是一本——指着课题“最大的书”
齐读1-8小节:现在,让我们跟随川川的脚步,再一次走进这本神秘的书,探索其中的奥秘。捧起书读1-8节。
五:小结:最大的“书”获奖教案设计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书呢,只要我们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善于探索的心灵,我们相信能发现更多的奥秘。

    相关推荐

    最大的"书"教案设计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A案)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A案)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A案)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五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1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二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一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8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6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3 最大的“书”说课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八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5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二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五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一 19、最大的“书” 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十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三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二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7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八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十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四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六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四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三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9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2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一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三 最大的“书”导学案 最大的“书”教学教案 最大的“书”教学教案 《最大的“书”》精品教案 最大的“书”教学教案 19《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