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诵读欣赏《雁门太守行》《别云间》教案

小编: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2、 过程与方法:

能够正确赏析古诗,领会文中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学情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理解诗歌的大意。可以通过反复朗诵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够赏析这两首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启发引导点拨来突破这一难点。

四、教学方法:

教法:情感体验法、学生自读法,点拨法

学法:诵读法、小组讨论法、查阅资料法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能够正确朗读这两首古诗,了解作者,并且写出自己的疑问以便课上共同讨论解决。

教师准备:准备好课文朗读的录音,准备好相关习题并制作成幻灯片,留待课上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雁门太守行》的朗读录音,让大家在欣赏录音中感情朗读的同时体会诗歌中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由学生给大家介绍,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李长吉歌诗》传世。《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夏完淳,抗清英雄,这首诗是他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云间,松江的古称。

〈三〉、检查预习工作

1、 请学生齐读课文

2、 请一个同学再范读一遍,注意指点他的句读,情感。

〈四〉、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弄请文章的大体含义,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等会共同商榷。

〈五〉、诗歌赏析: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能够回答的放手给学生解答,不能解答的教师引导点拨:

问题

1、 诗歌的中心主题是什么:

明确:《雁门太守行》描写了边城危急的战斗形势,歌颂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悲壮!

2、首联颔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学生学会从赏析的角度回答。

明确: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暴雨欲来,坚固的城墙似乎要被摧垮。“黑云”,象征敌情,“甲光”,写我方军情。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夸张的手段,描绘了平藩将士们出征的景象,渲染了一幅悲壮雄浑的背景场面。

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写的是平藩队伍进军途中的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一派肃杀的秋色,悲壮的军号响彻原野,边塞上胭脂般的晚霞,逐渐凝成了紫色。夜色降临,将士们还在角声中奋勇前进,表现了出征将士们的同仇敌忾和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

3、颈联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明确: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诗人抓住“红旗”“半卷”这一军中特有的标志描写进军的速度——快。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4、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全篇的点睛之笔,是平藩将士们爱国情怀的正面直接抒发。这两句诗运用典故,意思是说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德,将士们愿意手提宝剑效死疆场。在这里,诗人交代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原因。正所谓“身首离兮心不惩”,“鬼魂魄兮为鬼雄”,为全篇做了一个有力的收束,同时升华了主题。

5、请以个同学尝试着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诗人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独特的艺术想象,运用了象征、夸张、暗示、烘托、以部分代全体等方法,抓住特征描写事物,使战斗场面有声有色,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6、让学生模仿这一课,自己品味赏析第二首诗歌《别云间》:

本诗通过被捕离乡时情怀的抒发,表现了作者对即将永别的故乡的依恋和自己誓死不屈的决心。文章始终围绕“别”字抒情述怀,是本诗的主要艺术特点。一、二句写再别。作者过去三年别家乡是为作“羁旅客”而别,即为抗清事业而奔走。而今天是作为被捕囚犯而别的。三、四句写别情。因前后“别”时的处境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同。前时之别尚冀抗清有望,河山可复。而这次别后则自己不能再起抗清了,因而对破碎河山流不尽自己伤心之泪。五、六句写死别。作者已知此次是死别,和前次别不同。前次离别故乡,是怀着慷慨的心情参加抗清,别还容易,而此次却难了,此去必当一死,死后家乡如何,父老如何,慈母、妻子如何,都令人依恋忧虑。七、八句写别后。作者别后成了鬼魂,也还关心着故乡,与还要归来在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来抗清。作者将别时的感受层层写来,丝丝入扣,真挚地表现了自己的感情。

注意“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这一结尾,它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又”字充满感叹之情,显得极为悲苦。

〈六〉、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能些大义凛然的正气之诗?自己也试着写一首看看能写出什么韵味来。

例: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总理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七、板书展示: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

别 云 间

夏完淳

感情:悲——壮

格调:低沉——高亢

八、作业布置: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燕脂( ) 羁旅( ) 提携( )

2、解释词语:

1、《雁门太守行》借用乐府问题,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别云间》中哪两句用奇特的想象抒发了革命到底的豪情。

3、《别云间》一诗的题目有何深刻含义?

[答案]:

1、 借用乐府问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备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3、 从字面上看是别故乡,而诗人内心是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九、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是一个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教师多用“细雨”“微风”去熏陶学生,也许比那种灌输式的分解要有用得多。我的诗歌教学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通过读对诗歌进行总体把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整体观。我注重在诗歌教学中再贯穿一些仿写诗句之类的练习,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勇气,进而增强他们文学的整体鉴赏能力。

    相关推荐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教案 《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教案 《雁门太守行》学案2 《雁门太守行》学案4 诵读欣赏《蝉》《孤雁》教案 《雁门太守行》表格式教案5 《雁门太守行》复习课设计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两篇 《雁门太守行》表格式导学案3 《雁门太守行》教案教学设计4 诵读欣赏:古诗《蝉》《孤雁》《鹧鸪》教案2 七年级下册语文雁门太守行教案设计2021 七年级下册《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汇编 《雁门太守行》导学案2(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诵读欣赏《蝉》《孤雁》《鹧鸪》导学案(含答案)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教案3 诵读欣赏《诗人领袖》教案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教案教学设计2 诵读欣赏《诗人领袖》教案4 诵读欣赏《诗经》两首精品教案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导学案 诵读欣赏《山市》教案教学设计13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六)》导学案 诵读欣赏《诗人领袖》导学案2 诵读欣赏《送行》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语文下册 诵读欣赏《行路难》导学案 苏教版 诵读欣赏《大地上的事情》学案2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导学案 《琵琶行》欣赏 诵读欣赏《两小儿辨日》表格式教案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诵读欣赏 诵读欣赏《大地上的事情》导学案3 诵读欣赏《诗人领袖》教学设计5 《走近毛泽东》诵读欣赏教学设计 《别云间》知识点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教案2 《别云间》教案教学设计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学设计7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二)》表格式教案4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二)》教学设计5 诵读欣赏《革命烈士诗二首》导学案2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导学案 诵读欣赏《两小儿辩日》教案教学设计13 诵读欣赏《诗人领袖》教学教学设计3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教案教学设计 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导学案(含答案) 诵读欣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教学设计9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九)》《往事之七》教案设计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季》教学设计4 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教案教学设计8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导学案 诵读欣赏《两小儿辩日》《黄纱巾》导学案(含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诵读欣赏·导学案 诵读欣赏《革命烈士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3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诵读欣赏·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导学案 《猫》阅读欣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附:雁门太守行|无题|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 诵读欣赏《革命烈士诗二首》教学设计4 九年级语文下册 诵读欣赏《饮酒》导学案 苏教版 诵读欣赏《关雎》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诵读欣赏《气象物候》教案4(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诵读欣赏《乡愁》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渡荆门送别》赏析 《琵琶行》诵读提示 《渡荆门送别》赏析 《琵琶行》诵读提示 《雨巷》阅读欣赏 诵读欣赏《蒹葭》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诗词五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雁门太守行,天净沙·秋思)教案3 《渡荆门送别》赏析 诵读欣赏《骆驼祥子》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雨巷》阅读欣赏教学教案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表格式教案6(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诵读欣赏《曹刿论战》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诵读欣赏《呼兰河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导学案 《渡荆门送别》导读 古诗诵读《山行》教学设计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教案 《长恨歌》欣赏(琵琶行|白居易) 《大雁归来》执行教案 诵读欣赏《革命烈士诗二首》(把牢底坐穿、花)教案教学设计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教案3 《琵琶行》中的音乐意境欣赏 欣赏是一种善良阅读答案 《空间和时间旅行》学案 诵读欣赏《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和语文实践》导学案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使至塞上》《黄鹤楼》《归园田居》表格式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教案 《〈人间词话〉之二》读赏 《蝉》诵读教案 18四个太阳教学片段欣赏优秀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导学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