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從「歸園田居」探看陶淵明的心靈世界

小编:

在初中時代,靖節先生的典範便進入了我心深處,喜愛他詩境中那份恬靜的氣息,想慕田園生活的自在逍遙。對一個自小成長在都市中,又沒有任何親戚住在鄉間的人來說,詩中的世界,無異是我心目中的桃花源,這個桃花源時遠時近地陪我走了三十個年頭。年過不惑,越發能體會靖節先生的心境。棄官歸隱,「守拙」躬耕是需要付出相當勇氣的抉擇,是一個好偉大的覺醒。

我愛看樹,尤其是在墾丁國家公園裡,即使是同一品種,都有其各自展現的生命姿,而多種姿態又訴說著同一道理:環境對生物的錘鍊,造就出獨特風格。靖節先生若不是生長在一個動亂的時代裏,又如何成就他之所以為他的風骨特質呢?喜愛他的詩和文,不為了他在後世文學評價上的高位,也不為了憐憫它被當世冷落的遭遇。直覺,只是那任真自得的個性,表現在文學作品上的渾然天成。在文學領域中,最愛陶淵明的詩,蘇東坡的詞。曾經想過,如果,二人交換時代,陶淵明還是陶淵明,而蘇東坡還是蘇東坡嗎?或者,二人易地而處,角色互換,蘇的豁達到了昏暗的東晉,能夠揮洒多少?陶的渾厚來到黨爭不斷的北宋,可以發展雄志嗎?環境真是個無言的調教者啊!

和一般人一樣,面對生活,陶淵明也有著許多的矛盾和衝突,但在一番熬鍊後,終能達到調和境穆的境界。他詩中的沖澹,想必也是幾許辛酸苦悶所換來的。他的詩不單只描寫田園的樂趣,主要反映他酷愛自由的天性,高潔脫俗的人格,他也並非是一個單純避世高蹈的隱士,而是為追求安頓心靈,適合個性的處所。宋書、晉書、南史都將他歸類為「隱逸詩人」,他甘心忍受物質困窘的壓力,去追求真實淳樸的精神生活。唐代追尋「終南捷徑」的隱士是不能與之匹配並比的。他的特色是處處近人情,胸襟高超卻不唱高調,仍保持一個平常人的家常便飯的風格,使人倍覺親切。仕宦與隱逸貫串出靖節先生的一生,他在仕宦裡獲得的是矛盾痛苦,在隱逸裡獲得的是和諧喜悅,從矛盾到和諧,從苦痛到喜悅,四十歲之前他一直在入世與出世間徘徊,其實在純淨的內心世界,他何嘗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他的心一直以來都是嚮往丘山、園林,希望過歸隱的生活,然而為了口腹兒女,受到家世、教育,無形的壓力,屢屢以心為形役,又一次一次地把這個決定推延。「猶望一稔」不只是任彭釋令的心情,也是乙巳年前一生的寫照,推延順心的時間,希望可以多得一點連他自己也未必曉得是什麼的好處。

妹妹之死使他具體領悟到人生的倏忽無常,「當年距有幾?縱心復何疑」,已由頭腦上的明白,轉化成切身的感受。此次一悟二十二年,「吾駕不可回」,安貧守道,幫助他把家族的光榮,世人的白眼,妻兒的嚕叨埋怨,所受的儒家教育等來自多方的壓力都消化得一乾二淨,終於達到縱浪大化,稱心無疑,樂天委分,任真忘我的境界。

四十歲是個重要的關鍵,人到了中年,往昔的迷惑、執著,終會隨著生活中種種的歷鍊而逐漸淨化、單純,看透了一些事,也明白了一些理,終可以下決心作一番取捨去留。如果程氏妹之死提早五年、十年,陶淵明或許不致於有如此的覺醒。孔子說:「四十而不惑」是一句了悟後的經驗談。「歸園田居」五首便是陶淵明澄澈濾淨後的新生活描繪,是他辭官歸隱後,躬耕田畝的真實寫照。他看重衣食以及經營衣食的勞作,不肯像一般隱者作社會的消耗者,他說過:「衣食終須紀,力耕不吾欺」,於是扛起鋤頭,決心做廬山腳下赤貧的農民。「歸園田居」第一首,暢述他重返自然的歡欣,失而復得的真情,彷彿下了極大的決心,從今後要緊緊抱著「邱山」,不再讓自己迷失在「塵網」中。的確,違背本性是一件痛苦的事,天寬任鳥飛,淵深快魚游,總有一個舒坦自在的世界時時在呼喚著「不如歸去」,可是一旦誤入塵網又豈能輕易抽身呢?陶淵明費了三十年的掙扎,而我恐怕是一輩子的苦惱。時代越繁榮進步,塵網織得越密,越難脫離。至此,總算能解陶淵明何以徘徊在出仕及退隱間而不能決定的苦楚。親情、榮耀、學問,都一一成了五花大綁,綁住最清靈的真心。苦,莫甚於此了。

每個人都該有他性情相得的世界,不幸流落外界,總因不適應而顯得笨拙、苦惱。陶淵明在彭澤歸去後,歡欣地接納自然,歸向田園,那榆柳交應、雞鳴狗吠的鄉間,那「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的生活才是他要的世界,他可以肯定地告訴自己「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飲酒四)這種既得歸宿的幸福,好叫人羨慕!真希望我也能有機會走入自己的世界。

歸園田居第二首,寫他棄絕世俗後,樂享田園的平靜。「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在鄉曲間,多的是純樸善良的人物,單純無雜的情懷,這種新生活平淡中有味,簡樸中意長。人也只有到此地步,才能真正享受清靜。人情的頻頻交往,固然可以熱鬧生活,卻必須付出自由,付出時間,所以清靜是寂寞換來的。一個文人沒有可以切磋的友伴,沒有可以交相問難的同好,是孤寂的。歸隱後生活的貧困,耕作的勞累,沒有知音可以傾吐。「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的堅持是無人能解的寂寞,但也只能說給自己聽聽罷了。

雖然,陶淵明最後的二十二年田園生活在物質方面是失敗的,因窮困而來的種種問題,也無法動搖初衷,這種決心是開悟後的堅持。幾許思想,幾許掙扎,陶淵明所追求的只不過是簡單的生活,並甘心樂意去過這種生活而已。生活因簡單才能得「有餘閒」,才能去享受「樹木交蔭、時鳥變聲」的自然美。可歎庸俗中人老是做「人身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事,即便是千古難見的美景,絕世未聞的佳樂在旁,也恐怕是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了。

曾讀過鄧志浩(藝術工作者)所寫「山居歲月」一書,他果真跳離繁華熱鬧的台北都會生活,在坪林山間找到落腳處,自己動手建屋,撿拾被棄傢俱自行改裝,與山間野老共來往,當個現代陶淵明。陳冠學也在著作「田園之秋」中,陳述自己歸向田園的生活,他更是道地的陶淵明。能做自己想做的,還有什麼比這種感覺更愉悅的。喜見當今時代,能有此清靈之人,叫人好生敬佩。奔波在十里紅塵,心想著邱山好境,這種矛盾該是多數文人的心結。我既然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尋得邱山歸路,只得學學東坡居士轉念成豁達,淨化思慮,簡化生活,也一樣可以在勞碌匆忙的日子裏尋得一片清靜空間。

    相关推荐

    归园田居三|陶渊明|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 陶淵明軼事三則 「詩化」日常生活的陶淵明 用爱心看世界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人生乐趣 陶渊明诗两首(归园田居|饮酒).. 追悔落尘网,庆幸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 陶渊明及田园诗 双眼看世界 为什么陶渊明要隐居 “好个光明世界”的理解 李白的月亮世界探幽 平淡的言辞 诗意的躬耕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人生乐趣 “好个光明世界”的理解 李白的月亮世界探幽 在官场和田园间游走的陶渊明 睁大眼睛看世界 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冰雪世界 孤高情怀──谈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陶渊明故里在宜丰考探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陶渊明的诗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心里的世界》课堂习题精选 探索海底世界教案设计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车的世界 车的世界 盐的世界 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隐逸 沙田山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探究活动 逸、狂、愤、醉──探索李白的情感世界 李白诗歌中的心灵世界管窥 《散步》中的“世界”──探究式教学例谈 《散步》中的“世界”——探究式教学例谈 车的世界 书的世界 冀教版《心里的世界》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简案)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案1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中心思想 走进一位伟大女性的心灵世界 多重的世界 《归园田居》教案 心中的田园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开心积累 躬耕垄亩 吟咏田园──陶渊明与他的柴桑故里 小学语文:《心里的世界》课堂实录 虫眼看世界──《草虫的村落》教学有感 虫眼看世界──《草虫的村落》教学有感 虫眼看世界──《草虫的村落》教学有感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简介 《归园田居》赏析 引导探究《海底世界》 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 人类心灵栖居的三个世界——读《荷塘月色》兼究朱自清“心里颇不宁静”之由 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陶渊明年谱 陶渊明简介 《饮酒》陶渊明 陶渊明《饮酒》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陶渊明的“三农”情结 读陶渊明的自画像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归田园居(组诗) 明湖居听书 陶渊明诗两首 陶渊明诗全集 海底世界探究课 教案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导学案 最著名的隐士──陶渊明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心里的世界》教案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等诗五首 《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