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这儿真好》教学案例

小编:

一、案例背景

情境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思想。它有助于发挥孩子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孩子一旦进入情境,对课文中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情感,阐述的哲理,便会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样,孩子理解课文便能化难为易。

二、案例描述

1、设境激趣。

课前教师先在黑板上方写好了课题,上课伊始,教师在黑板下方用几笔粗线条勾勒了一座小小的荒岛(只有几块石头,没有一丝一毫绿色植物),然后指着画好的“荒岛”:“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话音刚落,许多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有的说“我不喜欢这儿,因为这儿很荒凉,什么也没有”;有的说“这儿没有花草树木,没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不喜欢”;也有的说“这儿光秃秃的,太单调了,真不好,我也不喜欢”……

孩子们说了很多不喜欢的理由,看来,他们的兴趣已被唤起。

师:是呀,在这个荒芜人烟,毫无生气的小岛上,小熊(相机出示“小熊”画,贴在荒岛上。)感到孤零零的,每天睡觉都梦见和许多朋友在一起玩。这时,天空瓢来一朵云(师随手在小熊的上方画了一朵“云”),小熊怎么问的?

生感情朗读句子“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师:云儿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师用粉笔在云旁勾勒了一棵树),云儿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呢?

看着教师几笔就成形的“云儿、绿树”,孩子们个个睁大了眼睛,兴趣被完全激发出来了,对于“云儿为什么要变成树?”轻轻松松就找到了答案——云儿要小熊在荒岛上种树,只有改善了环境,才能找到朋友。

师:于是,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一年,两年过去了,这儿会变得怎样呢?

生学习句子“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为了更好地理解句中的词语,教师大刀阔斧地在整座荒岛上勾勒了一大片树林,孩子们个个目不转睛,无需多讲,“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其义自现。

顺势,教师吸引学生逐步入境:“你们能帮小熊出出主意,使这儿变得更美丽吗?”顿时,小手如林,各种奇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帮小熊种上一些草”;“我想帮小熊栽上一些花”;“我想帮小熊盖一所学校”;“我想挖一条河”;“我想造几座房子”……

2、入境激情。

孩子们兴致昂扬,已渐入佳境,此时此刻,孩子们最想做的就是融入其中,充分体验。于是很自然进入下一环节——请几位同学上台为小熊打扮、美化小岛,其他同学欣赏或在自己课本上作画。不一会儿,“小岛”上已布满了鲜花、绿草、果树、白云,还有几座漂亮的房子,一条清澈的小溪,一个鲜红的太阳……真是山清水秀,花红柳绿,一片锦绣!

师:这么美好的地方,吸引了许多小动物,看!一只小鸟飞来了——

(师把“小鸟贴画”随机给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手持小鸟,做小鸟状轻快地飞上了“小岛”,并对着美丽的小岛高兴地说:“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说完,把小鸟贴上了小岛。)

师:许多小鸟飞来了——(由三、四个学生扮小鸟,飞上后齐说:“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师:远处的小鹿啊,小象啊,小候啊也都划着船来了——”(几位扮小动物的同学上台,一齐说:“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这时,坐在座位上的同学自然而然地扮起了小熊,高兴极了,不停地说:“欢迎你们!欢迎你们!”

3、升华明理。

师:课文学完了,现在能说说你明白了、懂得了什么吗?”

生:我懂得了要美化我们的环境。

生:我懂得了不要看到环境不好就不去改变它。

生:我懂得了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环境。

……

三、案例反思

1、创设良好情境,提供自由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由此可看出,创设良好的情境,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有利于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

在本案例中,从教学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随着“小熊、云朵、绿树、一大片树林”的逐步呈现,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同小熊一起从“孤单”到“渴望”,从“渴望”到“寻找”,直至“动手美化小岛”,最终“迎来各种小动物”,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之中。正是这种开放的空间,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呈现,各种“奇思妙想”和“创造性地绘画”以及“活泼生动的角色表演”等都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2、角色表演,充分体验。

情境教学中有多种创设情境的具体途径,其中之一是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在本案例中,学生一开始先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怎样寻找朋友”即“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本案例中,从“设境激趣”到“入境激情”,直至“升华明理”,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入境激情”一环中,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完全融入了情境之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做必要的引导、点拨与评价,教师的角色已发生了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实践证明: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全体学生投入其中充分参与活动,才能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独创性充分显现。

    相关推荐

    《这儿真好》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这儿真好》二 小学语文一年级:《这儿真好》教案二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案 小学一年级《这儿真好》语文教案 《这儿真好》教学设计案例 这儿真好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一年级:《这儿真好》教案一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这儿真好》一 小学语文一年级:《这儿真好》第二课时教案 《这儿真好》教案之二 《这儿真好》教案之二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这儿真好》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这儿真好》经典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这儿真好》教学设计之二 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这儿真好》教学设计一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这儿真好》教学设计2 小学语文一年级:《这儿真好》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 这儿真好 这儿真好 《这儿真好》教案之一 《这儿真好》教案之四 《这儿真好》教案之一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这儿真好》教学设计之三 这儿真好 教案教学设计 《这儿真好》教案之三 《这儿真好》教案之四 《这儿真好》教案之三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说课稿 这儿真好优秀教案二精品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这儿真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这儿真好》教学设计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这儿真好》教学分析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课堂实录 《这儿真好》教学设计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这儿真好》教学实录 这儿真好-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雨后》教学片段 这儿真好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放小鸟》案例评析 《这儿真好》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16 这儿真好 教学设计 《这儿真好》课文原文 《这儿真好》课文原文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练习教案 这儿真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儿真好优秀教案四精品 《这儿真好》说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这儿真好优秀教案三精品 这儿真好优秀教案一精品 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阅读,生命的对话——《雪儿》片段赏析 《这儿真好》优秀教学设计 《这儿真好》说课稿 《这儿真好》说课稿 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1》教学片段(案例) 苏教版《这儿真好》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木兰从军》教学案例与思考 《这儿真好》同步练习 《这儿真好》同步练习 《这儿真好》全课时教学设计 《这儿真好》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这儿真好课文原文精品 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再上《鸟岛》——案例对比评析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这儿真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好学的爸爸》教学片段分析 苏教二册 《这儿真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习作指导 这儿真美》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不如死了!” 丑小鸭教学片段赏析二教学案例 这个办法真好 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这样做不好教案 《这儿真好》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这样做不好》教案 苏教二册《这儿真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这样做不好 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因势利导——《鸟岛》教学片段与反思 《这儿真好》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红领巾”真好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鲜花和星星》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红领巾”真好 《这儿真好》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享受“快乐的语文” 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练习7》片断赏析一 《这儿真好》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雷雨》教学片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红领巾真好 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乌鸦喝水》片断赏析之二 《这儿真好》说课设计之一 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儿真好》说课设计之一 《“红领巾”真好》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