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10孤独之旅

小编:

10孤独之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你的感 受。在人生旅途上,有快乐,有痛苦。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成长。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孤独之旅》,去看看杜小康成长的一段经历吧。

同学交流读《草房子》感受

二、文学常识和字词

1、文学常识:曹文轩,江苏盐城人。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著有多种学术著作,另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小说《草房子》及改编的电影荣获多项国家,国际大奖。

2、《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全书共9章,作者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 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麻油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3、字词:嬉闹掺杂 给予撩逗 凹地胆怯 觅食 戳破 驱除

一落千丈 置之不理 朦朦胧胧 歇斯底里

三、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一句话概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杜小康因(家道中落不得不辍 学)跟着父亲去( 地点: )(事情: )的经历,描写了一个( 性格 : )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性格: )的男子汉的过程。”

贫困失学后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2、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结构。

开端(1):交代背景,杜小康跟随父亲去放鸭

发展(2—27):杜小康跟随父亲在荒无人烟的芦苇荡安了家

高潮(28—49):在暴风雨夜,小康独自一人寻找鸭子,他感觉自己长大了。

结局(50—52) :辛苦得回报,杜小康有了收获。

3、找出杜小康情绪发展变化的关键词。(恐慌、畏惧、茫然、孤独——不再恐慌——坚强)

4、围绕“孤独”一词,提炼归纳,完成板书。

孤独之旅


遭遇 (面对) (战胜)

四、课堂小结:

整体感知环节从梳理情节入手,突出人物心理发展历程,为下节课分析把握人物形象做铺垫,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提炼词语能力。

五、布置作业:

1、导航随堂检测。2、日记《我的孤独之旅》(A层500字,B层300字)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曹文轩说:“孤独是一种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态——如果程度得当的话。它标志着一种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许多盲目。它使人在嘈杂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护身心健康的清静。”

罗曼·罗兰说:“……在连绵不断的行动和感情的激流里,你们应该为自己 保留一间单房,离开人群,单独幽居,以便认清自己力量的弱点,深入思考,然后重新再去接触 大地……”

回忆复述故事情节

二、分析人物形象,感 受人物成长的孤独 及超越自我的品质:

(1)课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2)找出表现杜小康生活艰苦、精神孤独的语句,探讨:①杜小康经受了生活的哪些磨难?②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

③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杜小康的性格。④杜雍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删除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感到茫然(害怕)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 ,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苇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感到胆怯

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驱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依然恐慌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感到孤独

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面对孤独,习惯孤独,不再恐慌。

他哭了起来 ,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委屈之泪、喜悦之泪、激动之泪、领悟成长真谛之泪)

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长大 坚强

三、欣赏景物描写 旬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1、勾画出课文中景物描写句 段并品味其作用。

(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2)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3)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作用:渲染文章孤独的气氛,烘托人物孤独害怕的心理,推动情节发展,同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具 有浓郁的乡土文学气息。

四、探讨课文的艺术特色,欣赏课文的写作技巧:

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情节发展。

2、细节描写对文章主题推波助澜。

3、明线和暗线交织:

明线:养鸭的过程;

暗线:小主人公心灵成长的过程

题目的含义:战胜自我,战胜自然的过程

可否换题目?

五、课堂小结:

突出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情况及其心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加深对主要人物饱经生活磨难而逐渐“长大”的成长经历的全程印象,感悟人生在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道理。小说中的景物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景物环境中去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杜小康的成长旅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

1、观察生活中某位有个性的人,了解他的成长历程,虚构一个小故事或写一篇小小说,在班上交流。(A层500字,B层300字)

2、自己选读曹文轩的其他作品。

七、课后反思:

    相关推荐

    10.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10(学案) 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 10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 10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二) 14.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1 孤独之旅6 孤独之旅7 孤独之旅8 孤独之旅2 孤独之旅3 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一等奖 孤独之旅5 孤独之旅9 10课《孤独之旅》导学案(老师) 第10课《孤独之旅》课文简介 第10课《孤独之旅》学练方案 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 教案 第10课《孤独之旅》导学案(学生) 《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 10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教案19 曹文轩《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导学案 《孤独之旅》导学案 独孤之旅教师用 孤独之旅(教学案) 《孤独之旅》环境描写 《孤独之旅》心理描写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杂谈 孤独之旅读后感(五)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写作特色 《孤独之旅》问题探究 《孤独之旅》鉴赏感悟 《孤独之旅》难句解析 《孤独之旅》课文题解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反思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自学评估 《孤独之旅》结构分析 《孤独之旅》学习指导 《孤独之旅》中心思想 《孤独之旅》同步练习 《孤独之旅》习题精选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内容简介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孤独之旅读后感(二)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有关资料 《孤独之旅》主题思想 《孤独之旅》强化练习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孤独之旅》环境描写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读后感(一) 孤独之旅读后感(三) 孤独之旅读后感(四) 孤独之旅同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