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评《前赤壁赋》

小编: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黄州。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去游览,写了两篇,此文为前一篇。文中托“赤壁之战”为文,反映了苏轼被贬后的心情,虽流露一些消沉情绪,而主要的则表现他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前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大江流日夜",江水"不舍昼夜"地流逝,可是江本身老在,并未流走。"月有阴晴圆缺",而月本身并未消灭,甚至并未消长。"风流人物"便相反,无论怎样轰轰烈烈,终究短暂、终归于消逝。

苏词一开头便老实不客气地泼一瓢冷水:"大江"的"浪"淘尽了"千古风流人?quot;。我们心底里一直以来的成见,风流人物气概伟大,不可一世;可是,他们称雄也不过一世,东坡把大江的伟大一棍子便打掉他们的气焰,压得他们极为渺小,不值一顾似的;因为他们短暂飘忽,而大江永古不易。这是对我们成见的一个转折。这句声调高昂,气势很足。

解诗家们看到这一点,然而,从未注意到,这个气势是以贬低风流人物为代价的,跟后边歌颂他们伟大的那股气势,性质上相反、情感上对立。解诗家们没能解释这个矛盾,因而也便没可能理解这首词。在起句里,作者跟永恒的自然景观认同,来蔑视风流人物。接下来一韵,渐渐切入一个具体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物,而不是起句里笼统包罩的"千古风流人物。

"感情较为平稳,不过,"三国、赤壁"之类字眼,气概依然不很小。再一韵写景,笔势激烈蹈厉,感情陡然振起;所写便是火烧战场的景物,作者心理上愈发沉入到具体的那个时代中去了。末韵把这江山景物与当时在江山里活动的人物并提,上一韵写景实际可看作对这句澜艿囊?鳎?拔锏男畚耙簿褪侨宋锏男畚埃?拔锏奈按笠哺腥疚颐牵?雌鹞颐悄歉龀杉?涸谄渲谢疃?娜宋锏比徊换徨钆场W髡哒馐币丫?撑?quot;大江",向"风流人物"投降了,他跟人物认同,由蔑视变为吹嘘。完成这个转向,东坡花掉三韵,煞费苦心,由空泛概指的风流人物,渐进入具体的人物,他们具体演出的场地,一步步把我们催眠蛊惑;而且拿景物做障眼法,借着景物的品性引出人物的品性;便这样,他偷梁换柱、偷天换日。

我不认为东坡用技巧刻意地蒙哄我们,他不过追踪了自己心理活动的脉络,他无意蛊惑我们,而在蛊惑自己,我们在旁边也跟着给催眠了。于是,一到下片,东坡忘掉自相矛盾,而兴高采烈地替风流人物当鼓吹手。他直讲"雄姿英发",勾勒上片末句含而未露的赞颂。接下来写周郎"羽扇纶巾","谈笑"之间不费吹灰之力便打赢了那场大战,愈把周郎吹到半天云里。

情感也坐直升飞机似的,一个劲儿攀升。从"故国"开始,催眠术失效。他到故国--从前的三国时代--的那番"神游",就像梦游给惊醒。他从无保留地认同风流人物这个立场里退出来,回到开篇认同"永恒"之物的立场。

感情像从直升飞机上投炸弹似的,急遽下落。他讲:自己为已经消逝的人物这样发声动气,激奋不已,唱叹不置,弄得头发都成少年白;旁人要笑自己--实际是自己笑自己--太多情了。言下之意,跟永恒之物相较,风流人物飘忽变幻,渺小得可怜,值不得花费感情。写这词之先,东坡刚经过乌台诗案,差点儿送命,给贬到赤壁附近,这是他政治上的惨重失败。

所以"神游"三句,也可能包含这样的意思:同周郎那样的成功者比较起来,自己败得简直不成人子,作什么为他们那样耸动情绪?岂不可怜可笑。不过,无论是别人到手的功业,自己没到手的功业,甚至向功业伸手的愿望,都同样地渺小、虚浮不实。所以结句他把"人间"--风流人物、愿望、失败等等--与"江、月"做个对照,感叹"人间如梦",唯"江、月"永恒真实,还是酹它们一样樽罢。"人间如梦"只是滥熟语,而这里下得特别精当:梦是好的,可惜是假的,大家巴望美梦成真实,及到醒来,真实亦不过一场美梦而已;同样地,伟大是可爱的,大家所巴望的,可惜跟"江、月"冷静相照,它不过渺小飘忽而已。

古代西方人把圆视为最美的图形,因此认为天体运行的轨道全是圆的。中国古代的道法、文法也讲究圆。东坡词的结尾也回到了开头,"如常山之蛇,自啮其尾",成个圆圜,章法一定会叫好些古代批评家满意。不过,结尾与开头感情色彩极不相同。

东坡经过与豪杰们认同,便再也不可能像开头那般蔑视他们了。他跟豪杰们志趣相同,血脉相通,他们给流逝、消灭,他有物伤其类之痛,豪杰们的命运便是他自己--以至整个人类的命运。从本性上看,人类是自我中心主义者,患有先天的自大狂症,它极自然地觉得人类、人类的事业无边地伟大。可是,东坡的理智提醒他,这个伟大毕竟只是虚妄。

他没奈何地靠近"江、月"的立场,而无从扭转自己的情感倾向,他对如梦变灭的那些东西,满心的哀悯和悲伤;就好比被协迫的投敌者,看着敌人残杀自己同胞时的态度。所以词会那样情绪迷茫、复杂地结束,既有找到月这永恒者的安慰,更有自己、同类不能永恒的无奈、惘怅;留下深永的余韵、引起深长的思索。

这首词有个深层的框架。东坡是古代传统那类的"哲人","天人之际"是他思索、体悟的一个中心。"天"和"人"极不相同,意指道、宇宙、存在的那个"天"终古固存、永恒不灭,而"人"飘瞥无常。无论想"明天人之分",还是想把"天人合一",前提都因为天不等同于人,否则天人无从分而为二,天人也不必合才为一。

理智上,东坡明白天人这个分野;而本性上,他像一切人类,为自大狂所支使,要把人看成、希望人达成无上的伟大、唯一的伟大,盘踞上"天"那个层次,像"天"那般永恒。这便发生矛盾。是遵从事实、理智去蔑视人,还是遵从本性、企望去夸大人?东坡只好依违两端,彷徨不定。正是这个矛盾给《赤壁怀古》提供了哲学骨架,词不过这个矛盾的艺术表达,替这个骨架敷上文学肌肉,使这个逻辑的干瘪骷髅变得活色生香罢了。

"明月、大江"是"天"的发言人,"豪杰"是"人"代表者。情感等于这肌肉里的血液,顺着它流淌,随着作者忽左忽右的态度而摆动。这个矛盾也提供内在的张力,使情感的曲折流变不但具有可能性,而且富于感染力。前、后《赤壁赋》一贯称为姊妹篇,实际上两者没有多少血缘关系,顶多算收养的姊妹,顶着一个姓而已。

《前赤壁赋》跟这首《赤壁怀古》才真的是一胞所生;体载不同,无妨称它们为"姊弟";不过,似乎批评家们没有注意到这点,活生生地把这对姊弟骨肉流离了。《赋》和《怀古》关心的是同一个问题,"永恒者"与"流逝者"。也选用相同的材料:赋里的一个人物"客"挑起讨郏?闼党啾谥?街械牟馨⒙?quot;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感叹自己们"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以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quot;--这简直是《赤壁怀古》的改写,连词里那两个意象"明月、长江",在赋里还当它的老角色。赋把词里吞吞吐吐的主旨痛痛快快地讲出来。为了化解"飘逝者"的悲哀,东坡在赋里撇着哲学腔道:"盖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quot;话没讲得细致,我们无妨借助东坡的思想背景,把它补充完足。

"不变者"指气、道一类。气聚为形,气散形灭;可是气只有聚散,而自身不会生灭。气的聚散是道的体现,遵从着道,无论气如何聚散,道永古固存。东坡这番话的漏洞在于?quot;我"是"形"那个层次的东西,气散形灭,"我"也随着寿终正寝。

气、道可以不变、永存,而与"我"了不相干,"我"享受不到那个大便宜。"我"一完蛋,体道的主体坠入空无,便连道的永存,也无从体味了。然而,照东坡的说法,因为构成"我"、支配"我"的气、道不变,似乎"我"也便无尽了。把流逝者的"我"抬到不逝者的层次,等同于"永恒者"。

这是道家学说的核心,道家要与造物者为友,与天地精神相往还,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都基于这个站不住脚的跛子逻辑。道家学说最有价值、蛊惑力的部分便在这里,当然,它同时也是个弥天大谎。在这个流变不居的世界上,流逝者们无不巴望找到不逝之物,作为自己的依托,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现实的性质无可抵挡地辩证--流变无常,而心理总在企望、追寻不能落实的教条--恒常不变。

宗教之类人们只想归依的东西,无例外地出售不逝之物,否则咱们不会眼巴巴送上门去。当然,一切信仰也无例外用各不相同的方式向自己和别人兜售谎言--我们不追究它们扯谎,只要这谎言能给人些安慰,那便不错。在《前赤壁赋》里,东坡便偷来道家那个狡狯的说法,连自己带客人一起哄骗过去。可是,在《赤壁怀古》里,他没骗自己,倒是从自我欺骗?quot;神游"里醒过来,仅仅不得已而向"江、月"这永恒者巴附,勉强讨得一点儿不成器的安慰。

缘故也许是赋里他吃了酒,怀古之初还没吃,想自欺也没凭借。所以赋里那场酒欢天喜地地收场,词里最后那樽酒只好昏天暗地地收尾。也幸得没吃醉,他才能在"天"与"人"、"大江明月"与"风流人物"之间无所适从,弄得词意不停地自相反对,情感跟着折回,造就了沉郁顿挫的境界。

    相关推荐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译文 《前赤壁赋》主旨 《前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读后感 古今品评《赤壁赋》 古今品评《赤壁赋》 语文教案-前赤壁赋 解读苏轼《前赤壁赋》 《赤壁赋》课文评点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历代名家汇评 20赤壁赋 高一语文《前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2 《赤壁赋》历代名家点评 “一洗万古”二《赤壁》──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 重读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赤壁赋》历代名家汇评 20赤壁赋.. 文天祥《读赤壁赋前后二首》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练习 《赤壁赋》赏析 《出入〈赤壁赋〉》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学案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译文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译文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学案 《赤壁赋》赏析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通假字 《赤壁赋》说课稿 《赤壁赋》教案4 《赤壁赋》教案1 《赤壁赋》教案4 《赤壁赋》教案3 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教案11 《赤壁赋》说课稿 《赤壁赋》教案12 《赤壁赋》教案5 《赤壁赋》教案5 《赤壁赋》教案6 《赤壁赋》教案9 《赤壁赋》教案4 《赤壁赋》教案5 《赤壁赋》教案7 《赤壁赋》教案3 《赤壁赋》导学案 《后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10 《赤壁赋》练习题 《后赤壁赋》译文 《赤壁赋》教案2 《赤壁赋》教案4 《前赤壁赋》译文(含原文、注释、赏析) 月光水色溶哲思——《前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教案3[苏教版必修一] 《赤壁赋》教案3 《赤壁赋》教案4 《赤壁赋》教案5 《赤壁赋》教案3 赤壁赋练习题 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教案9 《赤壁赋》教案2 《赤壁赋》学案11 《赤壁赋》教案2 《赤壁赋》教案8 《赤壁赋》教案1 《赤壁赋》教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