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2

小编: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结合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历史贡献,深入理解的思想文化内涵,把握文章主旨。

2、这篇文章有一定的难度,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重在训练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语言准确,生动形象,而且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可以结合课后练习,反复诵读并揣摩重点语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用词的妙处。

二 相关提示:

1.背景介绍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2.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1843年迁居法国巴黎。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学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当时,英法两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48年法国巴黎无产阶级的起义震动了整个欧洲。就在这样的历史时代,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恩格斯于1820年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巴门城)。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他们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才称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组织的基础。

从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他的最伟大的著作《资本论》就是这方面研究的结晶。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3.悼词

是一篇悼词。悼词是对死者的生平的评述和对死者深切的悼念,即“论其人”和“述其哀”。悼词作为演讲词的一种,当然具有演讲词的一般特点。演讲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为主)和态势语言(为辅)的艺术手段,针对社会的现象和未来,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为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它的手段是语言,媒介是感情,目的是感召听众。演讲词总体来讲,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好的演讲词,决不会只局限于运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而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就做到了这一点。当叙则叙,该议则议论,应抒情则抒情。马克思的逝世,震惊世界,马克思的革命活动,需让世人清楚,这当然需要加以叙述;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马克思的历史功绩,需要给予评价,就需要运用议论;而抒情则贯穿在整篇文章中。议论、叙述、抒情在段落中也是如此,三者有机融合,结合得很完美。由于恰当地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讲话的也就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讲话也就具有了意味隽永、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悼词,在结构上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

三 认知与探究:

(一)课前探究

1.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

芜杂 卓有成效 诽谤 嫉恨 诬蔑 驱逐 衷心 莱茵河 不可估量 竞相 豁然开朗 诅咒 给予 坚忍不拔 浅尝辄止 永垂不朽 辩证法

2.根据悼词的特点,理清的结构。

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语境。

特定的环境: ;特定的场合: 。作者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殊的身份发表讲话,字字句句都饱含了对马克思的 。

4.画出文中表达作者这些情感的字、词、句、段。

(二)问题研究

1.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这篇演说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第一部分的第一层,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第二层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第一层的叙述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第二层的议论是在第一层叙述、描写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叙述、描写、议论的综合运用,使演讲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多用叙述方式;对马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采用议论方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极富有感染力。

2.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一生伟大功绩的高度概括,高屋建瓴而又充满感情。体现在语言上,

(1)文章用词准确,生动凝练,内涵丰富。如开头一句,“还不到两分钟”写出了恩格斯未能在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委婉地写出了马克思的逝世;“永远地睡着了”既是对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释、说明,更是作者感情上的递进、加深,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深切怀念之情。

(2)我们从修辞艺术的角度,对这篇演讲词进行一些分析。

拈连。演讲一开始就说道:“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此段文字中有两处用了拈连手法。前者是“思想家停止思想”,以主、宾语的同词同意拈连,委婉地说出马克思逝世的消息;后者是“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先用两个“安”字同意拈连,接着又用“睡着了”进行同词转意。此处的修辞手法既为下文做了铺垫,又准确地反映了期望马克思永远活着的心情。

借代。恩格斯说:“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此处用视觉上的“空白”,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伟大一生的结束,对伟大事业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使语句顿生活意。在讲到无产者对自己伟大导师逝世的哀思时,演讲者又用沙俄流放革命者的“西伯利亚矿井”和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发区“加利福尼亚”来借代世界各地,生动地表现了广大地区的千百万战友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

比喻。演讲者将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比做黑暗之后猛见光明的“豁然开朗”,而先前人们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这就把发现这一理论的划时代意义准确而又生动地告诉了人们。说到各国政府和一切资产者争先恐后地诽谤马克思时,恩格斯指出,这位无产阶级的巨人对此“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这样一个恰当的比喻,便将马克思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递进。通篇演讲使用递进手法之处甚多,且处处恰到好处。历数马克思的重大发现时,演讲者说:“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一进一退,十分自然地突出了马克思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总结马克思一生的实际革命活动时,演讲者又说:“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这里明退实进,再次点明了马克思功盖天下的地位和作用。演讲结束时,恩格斯以十分委婉的语气断言:“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一礼貌而朴实的语言,以转折递进的方法,中肯含蓄地颂扬了马克思阶级立场的坚定和道德品质的崇高。

寻常的语言、平易的风格和艺术的组合,使这篇演讲具有了不同寻常的表现力。一百多年来,人们一直把这一演讲作为了解马克思的经典文献,看来是极有道理的。

(二)课上探究

在表达情感上的特点: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而这样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于准确而又富于感情的语言。品读下列语句。

1.“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2.“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3.“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4.“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5.“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6.“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

7.“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四. 导学过程。

(一)课文构思(不超过50个字)

1、从整体看,课文是怎样构思的?

答:先谈马克思的逝世,然后说马克思逝世所带来的损失,再从理论到实践说马克思贡献,最后说马克思的影响。

2、文章第一部分描述马克思的逝世,第二部分评价马克思的功绩。写马克思功绩主要写哪两方面内容?

答:(1)'不可估量的损失'(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

(2)革命理论。

3、课文写马克思在理论上的贡献,其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答: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许多领域有独到发现。

4、文章第三部分论述马克思的影响,主要从哪三个角度表现这一影响?

答:

敌人:驱逐他,诽谤他,诅咒他;

战友:尊敬他,爱戴他,悼念他;

作者:预见马克思的不朽

(二)内容分析

1. 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地交代马克思逝世时'让人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交代'在安乐椅上'逝世?

答:在最后时刻没能留在伟人身边而后悔,也说明马克思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工作到最后一息。

2. 马克思的第一个发现具有什么意义?

答:达尔文从生物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的起源,推翻了'上帝造人'的宗教落后观点;马克思从社会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二者同样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3.'简单事实'指什么?与哪个词相对比?

物质决定意识。 “纷繁芜杂”。

4.马克思的第二个发现具有什么意义?

剩余价值规律。

5.'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是什么关系?说明什么问题?

答:“豁然开朗”说明了马克思找到了一条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并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正确道路,“在黑暗中摸索”与之相反,比喻马克思以外的各种学说都没能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他们在黑暗中转来转去,找不着门径。

6.马克思的墓志铭是:“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从这个墓志铭你能悟出第7段的具体的内容吗?

答:办报、出书:宣传工作;领导革命组织、创立第一国际:组织群众。

7.第七段说:'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那么其次是什么?从全文看,这句话包含什么丰富的内含?

答: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然后才是一个理论家、科学家。这是承接上文对马克思科学理论和科学的评述而说的,意在说明马克思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为科学而科学,他创立科学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否则他也就不可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8.正因为马克思在他的一生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如此卓越的贡献,所以在恩格斯看来,他的逝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答:“不可估量的损失”。马克思的逝世使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方面都将形成'空白'。

9.篇文章里的第三段第四段说的是马克思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而第五段第六段说他是一位科学家,而第七段说他是一位革命家。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贡献时说了两个“对于”: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在结构上有没有矛盾?怎样解释这个问题?

答:“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革命家这三种称谓出现了。思想家,是就他的理论贡献而言。马克思主义意义的伟大不在于它发现一种理论,而在于它把这一切付诸实践。

在马克思以前,有的哲学家的理论未必就不深刻,但他们的理论始终停留在宇宙本位,停留在书斋里。马克思不是流于清谈,不是经院式的哲学,而是把自己的理论作为推翻旧制度的武器。所以在恩格斯看来,他把“实践”、“革命”放在第一位。

那么,马克思从“思想家”到“科学家”、“革命家”,是怎么过渡的呢?这就是靠马克思对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的认识。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所以“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新发现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这就可以理解马克思为什么很注重实践。所以邓小平认为,从马克思主义到mao ze dong思想,其精髓都是科学求实。这样看来,为什么恩格斯要先说马克思是理论家、后说他是革命家,这前后几部分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递进的,逐步推向高潮。

10.恩格斯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现在我们在悼念谁的时候,都只说“某某永垂不朽”,这里却为什么说“将永垂不朽”?

答: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至少在中国变成了现实。 而当时,共产主义运动还刚刚兴起,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还只是少数,就连当时参加马克思葬礼的人也只有十来个人。在那样一个时代,恩格斯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而我认为他的英名就活在他的“事业”之中。虽然他离开了世界,但在恩格斯看来,“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但无产阶级革命并不会因此而停止自己的运动,而且,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这个“将”是表明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不朽生命力的信心。

    相关推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7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6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简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法指导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案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知识导学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8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结构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8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指瑕 我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2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2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设计与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原文阅读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赏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解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资料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6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8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结构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2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语文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精品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教案 第一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