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小编:

第十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是一篇叙事写人的好教材,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注意团结的品质。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作风、道德品质、计谋策略。特别是蔺相如语言(包括间接转述的语言)的描述,一个对外机智勇敢,对内忍辱退让,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却处处顾及国家大局的典型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

例如,在“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事中,直接引述蔺相如的话有紧密相关联的两处:一为问句,二为解释。其中解释先反问后自答。

两个问句间的逻辑关系可列表理解:

秦王比廉颇厉害。

我不怕秦王。

我更不怕廉颇。

这里先说一个果因句,正面肯定廉颇在保卫赵国的作用上与自己同样重要;接着说的是个假设句,从反面议论将相不和的后果;最后,说的是一个目的句,申明为国家利益而回避廉颇。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表因果,假设、目的关系的关联词语理解说话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蔺相如为赵国的利益忍辱退让高尚品德的理解。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让学生读懂人物的语言非常重要。只有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心理活动才更好地认识人物、理解课文、训练语文能力。

    相关推荐

    《将相和》教后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2 《将相和》案例反思 《将相和》一课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案例与反思 《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将相和》教学案例与反思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设计、自评及其反思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语文的回家之旅──《将相和》教学反思 长文短教的短与长──《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2 12《将相和》 13、将相和 7、将相和 13、将相和 13 将相和 13、将相和 《将相和》教案 《将相和》教案 将相和 教案 12《将相和》 13、将相和 《将相和》1 《将相和》2 13《将相和》 13 将相和 13、将相和 编撰对联,张扬个性──《将相和》教学反思 历史故事 经久不衰──《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案 《将相和》近义词反义词 《将相和》教案 我教《将相和》 《将相和》相关知识 《将相和》重点字词意思 《将相和》说课 《将相和》教学案例 教学《将相和》有感 《将相和》教学实录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相关链接 《将相和》教学杂谈 《将相和》教学实录 《将相和》教学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