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例题2

小编:

例十一

漠视也是一种关怀

①他第一次出现便使众人情不自禁地爆发出了一阵阵戏谑的欢笑。他双耳涨红,眼中打着泪花,青筋暴起,从教室的正门,一路走到了最右面的角落,成了我的同桌。

②他的刻苦与奋进让我觉得有些惊异。对于上课连课本都不会翻开的我来说,他的聚精会神,常常让我觉得他是在睁着眼睛打瞌睡。因为,最后一排的学生,不是问题少年,就是终年无法突破倒数的防线。这么一群被众人忽视的可怜儿,似乎常年都看不到阳光。我们从不曾想过努力,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一种类似于无用功的挣扎。

③第一次考试成绩下来,后排同学无不瞠目结舌。这个右腿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小个子,原本以为他的刻苦一定可以帮我们这群可怜儿出气,冲上排名前十。谁知,他比我们更恶劣,竟然稳坐了倒数第一。他耷拉着脑袋,一语不发地坐在那儿,直至下课铃响了,他还是不曾离开。

④没过多久,他加入了我们的行列。上课传纸条,说话,睡觉,无精打采;下课打闹,拉帮结伙,生龙活虎。我们之间,没有一个人忘记他是瘸子。所有游戏里边,只要是沾有跑步的,我们一律不让 他参加。我们知道,那样不仅会让我们大失兴致,还会深深地伤害到他。于是,整整一年的中学时光,他都不曾与我们一同嬉戏打闹过。

⑤开学,班主任强行实施一项极为民主的政策——班委竞选。我们原本以为这又是一段可以安睡的甜美时光,殊不知,他竟然厉声宣布,每个同学都必须上台参加竞选!顿时,后排男生一阵哀叹。

⑥想想,终日无所事事的我们,说闲话笑话还可以,要我们说演讲词,参加竞选,怎么可能?这不是明摆着让我们出丑吗?但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去说两句。于是,原本死气沉沉的后排男生,忽然热血澎湃地准备起来,忙得不亦乐乎。

⑦轮到我的时候,我在台上结巴了半天,硬是没说出一句话来。最后走下讲台的时候,班上同学忽然大声来了一句:“你到底要竞选什么职务?”我想了半天,还是没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只好顺口说了一句:“劳动委员!”然后,狼狈地在一片欢笑声中下场。

⑧他还未走上讲台,班上的同学就已笑倒了大片。他手中拽个纸条,衣衫陈旧,像个受伤的战士,一瘸一拐地向前方阵地逼近。他等了很久,直至笑声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戛然而止,他才缓缓地念出自己的演讲词:“亲爱的同学们,我今天竞选的职务是体育委员。健全的你们无法体会到,我有多么渴望自由自在的奔跑……”

⑨没有一个人再笑他。他的眼里盈着热泪,以一种慷慨激昂的方式,重重地叩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门。我记得那天,他歪斜着肩膀,站在讲台,博得了一片欢呼与喝彩。

⑩他想,自己是不可能当上体育委员的,毕竟,自己形如这般,如何带领大家积极锻炼?可让他想不到的是,班主任不仅让他做了体育委员,还让他成为了自己的科代表。

○11“老师,你不觉得我有问题吗?我可能胜任不了这两个职位。”他有些沮丧地说。

○12“我没有看到你有什么问题啊!难道,你觉得自己有问题?”班主任一脸疑惑。

○13他艰难地伸出了自己的一只脚:“老师,我是个残疾……”话未说完,悲咽的哭声便冲破了后来的谈话。

○14“哦,原来是这样。可你那天的演说实在太精彩了,致使我没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这无关紧要。难道,你觉得它很重要?”

○15他以为,自己的老师一定会先热语寒暄地安慰他,而后,再将先前的成命收回。岂知,老师竟是以这样一种漠然态度,回绝他的辞请。

○16后来,他成了班上最得民心的学生干部。他的开朗、豁达、毅力,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包括所有的后排男生。但关于他和班主任的那段简要谈话,我们却是毕业后才知道的。

○17那一次短暂而冷漠的谈话,终于让他重新正视自己,并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继续这段本是不幸的人生。但谁能说,这故作漠视的冷淡中,就没有人性的光辉和对弱者的无上情怀?

1、根据下面的提示,补全故事情节。

①他进教室受到同学们嘲笑→② →③ →④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沮丧

(2)漠然

3、请具体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次短暂的谈话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班主任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结合全文分析“他”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十二

在唐诗中割麦

刘怀远

村长老王在地里转了一圈,看到北坡上相隔不远的两块麦田开始泛黄,心里便火烧火燎。

老王回到家,给在城里的女儿小菊打电话,让她星期天回来帮这两户人家割麦。女儿不肯,说她们旅行社最近太忙了,忙得屁股都没坐过椅子。老王说,抢收还要抢种,再忙你也要回来,不然爹就自己去收麦,累死也要去。说完不给女儿再说话的机会,啪地挂断电话。

一会儿,女儿打回电话说,爸,我星期天组织一些人回去 割麦,但您要答应我一个条件。

只要你回来割麦,100个条件我都答应。

那好,您准备50把镰刀,50顶新草帽。老王说,镰刀可以去借,可草帽要买呀。

女儿说,您买吧,到时候我给钱。一顶草帽好几块钱呢。老王本想不答应,可想到成熟了的麦子,只有点头。星期天,老王一早来北坡等候。八点过去了,人没来。九点过去了,人还没来。

老王急起来,看看越来越热的太阳,往手心猛啐两口唾沫,抄起镰刀,咔咔地割起来。

这时,一辆豪华大巴车卷着黄土由远而近,停在了坡边。老王直起腰看,车门打开,下来女儿小菊。一看女儿,老王鼻子快气歪了,这是来割麦的吗?小菊一身西装套裙,扎着领结,手里还提着一个电喇叭。紧接着又下来一大帮城里的青年,有说有笑。小菊拿着电喇叭说道:我们从小就学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但却没有真正接触过农活,今天大家就亲自体验,自由组合,分成两组,一块麦田算一组,咱们来个友谊割麦比赛!

好啊。青年们沸腾起来,摩拳擦掌,你追我赶地割起麦子来。小菊没有割,对着电喇叭说,唐代诗人白居易有首著名的《观刈麦》,诗中说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一会儿,小菊对老王说,爹,您回去安排把中饭送来吧。老王应着,赶紧回村。看老伴正贴饼子,自己就去挑野菜。

饭送到地头,麦子已经割完,小菊正领着青年们拾麦穗。老王心里高兴,大喊:开饭喽!青年们呼啦一下围上来,把玉米饼子和野菜大酱吃了个精光。

小菊又拿起电喇叭说,收完麦子的土地,接下来就会灌溉、耕种,种上玉米或大豆,三个多月后,又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青年们雀跃,说秋收时一定要组织我们再来哟!小菊说,大家上车吧,大家可以带走头上的草帽,当做此次丰收一日游的纪念。

人们都上了车,小菊掏出一沓钱,递给老王。老王说,你发的工资?小菊说,不,是给咱割麦的钱。啥?来给咱帮忙,倒还给咱钱?那天您打完电话我和经理请假,经理灵机一动,

。这钱经理让给您,已经扣去了我们旅行社的费用。

老王眼睛眯到了一起,说,咱不收钱都可以,秋上给多多地拉几车人来吧,就不用让在外面打工的回来收秋了。小菊笑笑:什么都靠个新鲜,到时候再看吧。

旅游车卷着黄土开走了。车开出很远,老王攥着钱的手还使劲挥舞,耳畔回响着女儿吟诵的好听的唐诗,和唐诗中沙沙的割麦声。

1、请将下列与情节相关的内容填写完整。

开端:割麦的条件——发展:   ——高潮:   ——结局:希望秋天再来

2.悬念是小说常用的手法,你能说说本文是怎样设置悬念的吗?

3、你认为这篇小说透视出的积极思想是什么?

4、小菊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你觉得她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5、说说文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6、结合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使前后文连贯起来。

例十二

第八棵馒头柳

刘心武

丈夫是搞地质的,出差是家常便饭,总是背袋一背就走了,她从来不送。丈夫下楼出门也从不回头张望。

这回丈夫又走了。门在丈夫背后撞上时,她正站在桌边收拾碗盘,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但门撞上以后,她却撂下手里的东西,去往阳台。她站在阳台上朝下望。阳台下面是马路,马路边上栽着一排馒头柳,她习惯地朝阳台下往东数第八棵馒头柳那里望去。她等待着,她知道,再过五六分钟,丈夫的身影将在那棵馒头柳下出现。他们这幢楼的楼门开在没有阳台的一面,从楼门出去绕出楼区前往地铁入口,必从第八棵馒头柳那儿经过。每次,她总是欣慰地在预计的时间、预计的位置望见丈夫宽厚的 背影,特别是那只经丈夫设计、由她改制的帆布旅行背包,她总默默地对着那脊背、那背包送去她的祝福。但她从未向丈夫吐露过这隐秘的一幕,连儿子也全然未曾察觉。

这天她习惯性地往阳台一站,却忽然不习惯起来,因为丈夫的背影迟迟没有出现。他必得去乘坐地铁直往北京站,不可能改往别的方向。怎么第八棵馒头柳下不见他的踪影?惶急中她痛切地意识到,这往常短暂而稳拿的一瞥于她有多么重要!她忍不住跑到楼下。楼门口空空荡荡。她不知不觉地来到第八棵馒头柳下,朝四面张望着。难道他钻到地底下或飞到天上去了?真不可思议。回到家中时儿子跟她说什么她没听见,却听见了街上急救车“呜哇呜哇”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声响。她无端地朝儿子发了火,心里像堵着一块鹅卵石。

接连好几天她都无精打采。她一会儿暗自取笑自己,一会儿又从逻辑推理上断定情况的不正常。终于,有天晚上她接到了他从很远的地方打来的电话,她情不自禁地说:“你哪儿去了你?你急死我了!”丈夫莫名其妙,于是她便向他倾诉了一切,她怎么每次分别时都表面上若无其事,每次却都要跑到阳台上去望他的背影,在那第八棵馒头柳下……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是丈夫深受感动的声音:“傻女子!那天我刚一出门就遇上了咱们楼老王,他们单位的车正好接他去火车站,我就蹭了他的油,你真是死心眼儿……不过,我知道那棵馒头柳,对,第八棵馒头柳。你知道吗?每次我出差回去,你别看我进门的时候没事人儿似的,其实,我一走到那棵馒头柳下,就忍不住抬头望咱们家的阳台,咱们家的窗户,有时一站好几分钟,特别是晚上,那一窗灯火,让我心里头好爱你们!……”

撂下电话,她才发现儿子站在面前,儿子正问她:“妈,您干吗抹眼泪儿?”

(选自《楼前白玉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小说以“第八棵馒头柳”为题有什么作用?

2、小说刻画主人公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中的丈夫为什么会在“她”表白“你急死我了”之后感到莫名其妙?

4、小说末尾以“儿子”的发问收束,请你根据文意探究一下“她”抹眼泪的原因。

例十三

对门送来绿豆糕

郭震海

“门铃响呢。”在厨房忙着做晚饭的媳妇喊着。

“嘿嘿,嘿嘿嘿……”老郭依然在跟着电视乐。

“你聋了,门铃响呢!”老郭媳妇提高了嗓门。老郭这才趿拉着拖鞋来到门口,他没有急着开门,先眯着一只眼通过“猫儿眼”观望,看到的是一张被放大变了形的脸。

“是谁啊?怎么不开呢?”老郭媳妇从厨房里出来。“不熟悉!”老郭说。

“什么眼神,这不是对门的老张媳妇吗!”老郭媳妇“瞄”了几眼伸手开了门。对门的老张媳妇站在门口,手里端着满满的一碗绿豆糕。

这是个新建的小区,住户搬进来不到一年,平时各干其事互不往来。老郭媳妇和老张媳妇搭上话时间不长,知道她是自己的对门邻里,来自乡下,在城里买的房子,除此以外也就只是几句寒暄。

“都在家啊,孩子他乡下爷爷送来几碗绿豆糕,送你家一碗尝尝鲜。”老张媳妇说。

“太客气了,你们自个儿留着吃吧!我们怎么能吃你家的绿豆糕呢!”老郭媳妇说。

“这有啥不能的,咱们是对门嘛。”老张媳妇说着硬往老郭媳妇手里塞。一个门里一个门外,两人推让了几下,老郭媳妇最终没有推过老张媳妇,将绿豆糕留下了。

关上门后,老郭说:“好端端的对门怎么送咱一碗绿豆糕呢?”“是啊!”老郭媳妇听了老郭的话后,一时间也犯起了嘀咕,好端端的对门怎么就送来一碗绿豆糕呢?她想着,拿起一块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灌了她一鼻孔。

“我估摸着她送绿豆糕来一定有送绿豆糕的意思,好端端的怎么就送咱家一碗呢?”老郭说。

“啥意思呢?不会是知道你在教育局工作,想让你给他儿子转学校吧?”老郭媳妇说。

“说不准,要不就是想通过咱们找老爷子办什么事,可老爷子早从公路局退休了啊。会是什么呢?”老郭看看绿豆糕,仿佛答案就写在这香气扑鼻的绿豆糕上。

“那咋整,送回去?”“你这不是废话吗,都收下了怎么好意思送回去呢!”

“咋整?”老郭媳妇又拿起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又灌了她一鼻孔。

第二天,老郭媳妇开门准备上班的时候,刚好对门的老张媳妇也开门往外走。

“早啊!”老张媳妇说。

“你也早啊!”老郭媳妇眼睛红红的好像没有睡好。

“昨晚的绿豆糕好吃吗?”

老张媳妇一句话问得老郭媳妇犯了一下愣。

老张媳妇接着笑笑说:“那绿豆糕是乡下的麻油炸的,孩子他爷爷每年都送来,十月初一在乡下家家户户都吃绿豆糕,是一种习惯。”

“是吗!”老郭媳妇支吾着,接着她回头问:“你家没啥事吧?有事你就说啊,别不好意思开口,咱们是对门嘛!”

“没有啥事啊,”老张媳妇说,“有事我们肯定会说的。”

“真没有?”老郭媳妇说着就盯着老张媳妇的眼睛。

“真没有啊!”老张媳妇被老郭媳妇看得很不自在。

“没有就好,没有就好……有事你就说,别不好意思开口。”老郭媳妇说着就走了。

老张媳妇望着老郭媳妇远去的背影,愣了。“有啥事呢?”老张媳妇独自嘀咕,因为她不明白。

1、小说的情节围绕一碗绿豆糕展开,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50字内)

2、根据小说对老郭媳妇的言行描写,举例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3、联系上下文,品味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4、小说着意交代老张媳妇以及做绿豆糕送绿豆糕的习俗都来自乡下,你认为有没有必要?简述理由。

例十四

老村与老屋

王兆胜

①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也有一个关于“老屋”的深深的情结。因为它们不仅仅包 裹着我们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时光,还成为我们这些远走天涯的游子生命的根系。

②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涌上心头。原来记忆中的村庄和老屋渐渐被新房代替,剩下的也多颓败与凋零,一如秋后的残荷与落叶,在风中悲壮地摇曳。我已找不到自己的根脉,也挽不住逝去的岁月!上小学时必经的一条转弯抹角的胡同虽在,但已面目全非,颓败、肮脏一览无余,永远失去了原来的严整、净洁、古朴和神秘,现在连一个神奇的故事也隐藏不住了。

③还有童年的井、童年的河、童年的树、童年的鹅、童年的麦田和童年的菜园,现在都已失去了踪影。记得村边曾有一个大河湾,这是全村的鸭与鹅的天堂。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池湾奔去。鸭子左右摇晃,步态憨厚拙笨,常因急切弄翻了自己;而鹅们则大为不同,它们头颈高昂、步履轻盈、声音清扬,是动物中的君子,真有气宇轩昂、国色天香和超凡脱俗之姿,令人叹为观止!如今村庄中的河湾枯了,鸭与鹅也看不到了,只剩下了日夜的鸡犬不宁。

④我家的老屋早已拆除,并盖上了新房,现在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形象。由于缺乏先见之明,当时就连一张照片也没能留下,这令我一直耿耿于怀,因为老屋寄托着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生活,也包裹着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以及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岁月,我唯恐一不小心将这些记忆丢失,以后就再也找不回老屋了。我曾想自己为“老屋”画一幅画,但因画技不佳迟迟没有动笔;我曾寄望于儿子,让他好好学画,将来有一天让他将我的记忆画下来,但那又是遥遥无期和不能指望的事情,因为儿子画技再高,他能画出我记忆中的海水情深吗?于是,我决定用文章将老屋描绘出来,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轮廓也好!

⑤母亲曾告诉我们兄弟姐妹:“以后你们可别忘了小舅,是他一砖一瓦一单一木用小驴驮料,帮咱家盖起南屋的。”母亲和小舅早已离世,但母亲的话、小舅的身影却活在我的心中。1979年至1982年高考这四年,假期期间我一个人曾住过这个南屋。当时整个房间虽杂乱无章,但我用 白纸将土炕上的破席糊好,坐在一只盛草的高大的竹笼之上,伏在一张大高桌上,面对南窗复习课程,虽然诵书的声音有几分悲情,但南来的风与窗外菜园里散发的清香沁人心脾!在三次高考名落孙山后,第四年我终于成功了。这个南屋所给予我的不仅是宁静的时空,还有忍受孤独和寂寞的心性与决心,更有南来的和煦之风与花之芬芳!

⑥至今,我手中没有一个老村与老屋的物件,所有的只是发黄的记忆!而且,近些年老村、老家的老旧之物越来越少,这是令人懊丧之事!好在心灵的底片上,许多记忆犹新,仿佛雨过天晴菜园里沾满露水的花朵,我要早些用笔将它们留住,尤其是那些感动过我、对我的成长和心灵有益的人与事!

⑦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样纷纷飘落,而我却像清明时节忆起已故的亲人般将它想起,并给予它热烈而平淡、激动而冷静、亲近而遥远的祭奠,用我这个远方游子的一片素心和一夜清梦。

1、纵观全文,作者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为什么会有“酸楚和愧疚”的情感呢?

2、分析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3、概括第⑤段所写的事件,并分析作者写这些事件的目的。

4、文中叙写了老村和老屋的种种变化,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请结合原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例十五

话语的姿态

①那时候,他还只是用眼睛说话。由于家境穷困,不得已,他辍学了,天天到坡上去放羊。乡人邻里常能看到,一个黑黑瘦瘦、大眼睛、光脚板的蓬头少年,腋下夹着一本书,手里挥动着牧羊鞭,率领一群翻毛羊出没在山冈和河边草地上。人来搭讪,他只用他那一对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抬眼一瞟,算是打了招呼,过了礼节,而那阴郁的眼神背后及那紧抿的嘴角下边,隐藏的分明是深深的倔强、不甘,不屑于与之为伍,一心要挣脱命运摆布的无限奋勇和焦灼。

②接着他开始用嘴说话,绷紧的厚唇如遭挤撬的蚌壳一样艰难地张开了。他投的一篇小稿被乡广播站播发,命运从此出现转机。他被录用为乡播音员,国情民意大事小事都从他乡音浓重的厚唇里吐露出来。他的双唇开阖翕动得勤奋,很快乐,很艰辛,嘴角常常挂满小泡,唇上的死皮也一层层脱落,但那眼神却逐渐清澈而幸福,完全被茁茁向上的欢欣布满了。

③然后他开始用形体说话。被调到县文化馆的他,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喉舌部位,户口编制及其身份等等都变得正规了。这时他说话的部位是脊柱,并且是颈椎以下腰椎以上的那一段短暂的部位。这一部分的整体经常是弯曲着的,并且还要时时高低起伏唯唯诺诺地在别人的语音下振动,卑躬屈膝的幅度要依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而定。口和眼等诸器官这时都已暂时闭塞,从不直言直视地参与肢体动作。他的睫毛永远低垂,嘴角永远上翘且缄默而含笑。而大脑,这时却架在颈椎上面急遽地内部动作着,一刻也未停止过审视、揣度和暗算。

④再后来,当上了县领导的贴身秘书以后,他的话语才能就达到了峰巅。这时他浑身各器官开始一同动作共同加入话语的姿态里来,身、形、步、手、眼配合默契,说、唱、坐、念、打技巧俱全,待人接物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腿到身到,真是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什么难事能在他的话下。他的肢体各个部位运筹帷幄,意趣横生,无论是眉飞色舞抑或是愁苦满面都可能是他故意做出来的面相。各门语言这时都已被他修炼得炉火纯青真正到家。

⑤后来再见到他时,他已用肚子说话了。啤酒肚,蓦地从裤腰以上胸乳以下山包似的凸起,无论何时肚子总是要先塞入对方视觉,如七月怀胎的妇人在向人诉说某种秘而不宣的骄傲。整个身体的重心这时集体后移隐藏开去,只剩两手交叠着,习惯性抚在肚皮上方,有时是左手压着右手,有时又是右手压着左手,胖胖嘟嘟,长出满手酒窝。从前黑白分明的大眼,现在则变得酒汪汪的,夹一些红丝在里面,神情之中有一些心满志得俯视众生的漠然。看不大清楚他的嘴,只有一些朦胧含混的单词语意从皮带勒紧的肚脐眼中嗡嗡地传了出来:啊,啊,好,好……从前那只无比玲珑伶俐的大脑,此刻也似乎躲在漠然的眼神后面休眠。

⑥据说,此时他已是撤县建市后市领导班子中的一名要员。

1、在文中,作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人物不同的话语姿态,其实每种姿态就是一种性格一种人生。请分析每一种“话语姿态”分别突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用眼睛 说话: ______ 。

用嘴说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颈椎说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浑身的器官说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肚子说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本文以“那时候,他还只是用眼睛说话”开篇,第五段又描写了“从前黑白分明的大眼”“漠然的眼神”,作者多次写眼睛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小节划线句子的语言表达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

4、“据说,此时他已是撤县建市后市领导班子中的一名要员。”有人说结尾这句话画蛇添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例十六

母亲的病友名单

朱成玉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 ,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仅是母亲,她们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事……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

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 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

1、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2分)

2、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3、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

照应句子:

表达作用:

4、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

5、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

例十七

悠悠寸草心

⑴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

⑵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

⑶“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

⑷“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

⑸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我10块钱。”

⑹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

⑺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

⑻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⑼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学。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

⑽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为她洗脚。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⑾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

⑿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1、青年在替母亲洗脚时发现了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这说明了什么?

2、大公司选聘职员, 社长为什么希望大学生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

3、第⑼段运用哪一种记叙顺序?请说说它的作用。

4、题目“悠悠寸草心”对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有何作用?

5、“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唯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课文许多情节表现了她为此做出艰辛的努力。作为一个普通的女工,一个普通的母亲,陶影为什么要这样做?

6、小说的主人公陶影自身并不完美,但她对孩子进行了“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悠悠寸草心》文中替人做佣的母亲艰难地培养儿子长大成人。请你结合这两篇文章,谈谈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理解。

例十八

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

①温丝果特是一个。丽的英国小姑娘。她有着一头金黄的衰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大大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她的噪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她一笑起来脸上就像绽开了一朵花。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淇儿”。

②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经常有外地人来到这里定居。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搬来了一位老妇人一一珍妮芙太太。她是一个婶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固而显得:冲孤单。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温丝莱特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每天放学后,温丝莱特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她给老妇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在一块儿共享快乐的时光。

③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

④有一次,珍妮 芙太太问起了温丝莱特长大后最想做什么。温丝莱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像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奖。珍妮芙太太一边为小女孩梳头,一边赞许地点点头。

⑤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温丝莱特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肿块儿,足有鸽子蛋大小。父母急忙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治疗。医生说那是一个良吐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问题就解决了。不过,主刀医生的手术排得太满,温丝莱特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

⑤温丝莱特回到家中,变得沉默自闭了。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珍妮芙太太那儿。了,她害怕手术。一个黄昏,珍妮芙太太来到了温丝莱特的家。她问了问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况,摸了模温丝莱特的头,鼓励她坚强一些。接下来的两天,珍妮芙太大再也没有来过。温丝莱特有点儿想她了。可是,珍妮芙太大家的门一直紧闭着。

⑥温丝莱特的手术很成功。她在医院疗养了一周后,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她依然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两天后的傍晚,温丝莱特放学回家后,欣喜地发现珍妮芙太大家的门敞开着!她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进去。可是,她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在房间忙着收拾东西的,是一个男子。仔细看,竟是马体医生——她手术时的主刀医师!温丝莱特惊奇地问:•“您怎么会到这里来?”马体医生说他是珍妮芙太太的侄子。温丝莱特于是急切地同珍妮芙太太到哪儿去了。马体医生的眼神黯淡下去,他轻声说道:“她去世了!”

⑦原来,当珍妮芙太太得知是自己的侄子为温丝莱特主刀后,便赶往柏克郡,找到了马体。她向马体提出一个建议,一定要按颈部皮肤的纹路横向切口。因为温丝莱特脖子上的肿块儿是竖着长的,马体原本的方案是纵向切口,那样手术难度最低,风险最小。所以他显出了为难的样子。可姑妈不依不饶,非要他改变方案不可。她说:“如果刀口是纵向切的,那么将来就会留下一道醒目的疤痕,她做大明星的梦想也就被这一刀给割掉了。”马体医生答应了。可就在次日,珍妮芙太太在回雷丁市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车祸。

②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①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转眼,温丝莱特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貌女孩,)顶利地成为一名演员。凭借世纪之作《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罗丝这一角色,她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神话,并一举获得第用届奥斯卡影后的桂冠。

1、为什么珍妮芙太太感觉这个春天“异常明媚”?

答:                                    

2、选文第②段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加着重号词语和句子的 表达效果。

(1)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

答:                                    

(2)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答:                                    

4、第③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答:                                    

5、结合选文内容,为温丝莱特写一个简短的获奖感言。

答:                                    

例十九

父亲进城送梨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因而,我未把回家摘梨的事放在心上。

②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腿还伤着呢,大老远送梨来干嘛?要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呀!”父亲愣住了,好一会儿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烂掉呀!就过节了,中秋节也可以用它敬月啊!”父亲涨红了脸表白着自己进城送梨的理由。

③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也埋怨起来:“爸,你以后别这样,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几毛钱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呛得没一声言语,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

④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饭时他很少说话,吃得也很少。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乡下。我再三挽留,父亲却执拗得像个孩子。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把我和妻的话放在心上,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一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

⑤回到家中,看到餐桌上一只只青翠的梨,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现了十几年前父亲带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

⑥妻走过来,对我说:“把梨送给邻居吧!”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妻见我如此神情,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的梨递给我时,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里的梨真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也削了一只吃起来。她刚吃一口,便惊讶地叫道:“这梨,怎么这么甜!”

⑦ 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 果的胃。我奇怪,父亲是用什么方法种出如此甜津津的梨的。

⑧过了几日,我和妻回乡下看望父母。回到家,父亲没在,去了屋后的田里。我和母亲说起父亲送梨的事。母亲说:“对梨树呀,你爸可费神了。他早就从天气预报中听到今年雨水多,一开春,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起了四根竹篙。梨树挂果后,每逢雨天,他总是扯上塑料布替树遮雨,说这样长熟的梨可以原汁原味。他呀,早把这棵梨树当作自己的命根子了,有虫也不喷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子上,踮着脚捉虫,施的肥也是农家肥,说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食品。”母亲还说:“你爸看着梨一天天长大成熟,常在嘴边念叨着一句话‘人老了,不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只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

⑨ 听着母亲的话,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透过窗户,望着院子里依然静立在梨树旁的竹篙,感觉那是一束束爱的光柱。

(选自《时文选粹》,有改动)

1、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摘梨,“我” 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2、第②③段写“我”和妻子对父亲的“埋怨”,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3、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1)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

(2)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

4、作者写“父亲进城送梨”这件事,引发了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例二十

史雁飞

①雪下得很大,也很稳,街道上空空的,没有几个人。绵软柔滑的积雪,蓬蓬松松地挂在枝梢上,亮白而倦怠的枝条被压低了头。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没有感觉到,就消逝了。当铺老板早早地关了店门,懒洋洋地趴在柜台上,一边翻看图片,一边哼着京戏。

②突然,有人敲门,声音极轻。他抬头,支起耳朵细听,什么声音也没有,他怀疑自己听错了,又低下头继续翻看手里的图片。敲门声又起,这次声音很重。他迟疑着打开门,雪地里,瑟缩地站着一个小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男孩很瘦,穿得单薄,头戴一顶破旧的棉帽,帽顶落满了积雪,使得男孩的脸更加瘦小。厚厚的积雪没了他的双脚,他双手揣在怀里,脸冻得通红。

③“孩子,你要当东西吗?”他问。

④“我,我……”小男孩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⑤“你到底要做什么?”一朵一朵大大的雪花翻飞着落在男孩的额头上,男孩打了个冷战。

⑥“哦,孩子,进店说吧。”

⑦男孩从雪里拔出双脚,走进店,站在门口,不敢再向前迈一步。他的两只手仍在怀里揣着。老板摘下男孩的棉帽,一边拍打棉帽上的积雪,一边说:“孩子,那你究竟来做什么呢?”“我,我妈病了。”男孩低着头,怯怯地说。当铺老板很机敏,一下子就听出男孩的意思,“你是来跟我借钱?”噢,不,不……”男孩显得局促不安,“我妈病了,老咳嗽,天黑时咳嗽得就更厉害,医生说,是肺痨。家里没钱,我想,我想把这个当给你们。”男孩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红盒子递给老板。

⑧男孩鞋子上的积雪,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很快化成了雪水,在男孩脚下,一圈一圈,慢慢洇散。

⑨老板接过红盒子,慢慢打开,“啊!青花瓷瓶?你是从哪弄来的?”老板眼睛盯着男孩。男孩变得更加局促起来,眼神中藏着遮掩不住的慌乱,他躲闪着老板的目光,慌忙说:“是我家的,是我爸爸留下来的。”“你爸爸,那你爸爸为啥不来当啊?”老板问。男孩目光暗淡,说:“我爸老早就去世了。”“那,是你妈让你来当的吗?”老板一边仔细翻看着花瓷瓶,一边问。男孩低下了头,半天才说:“不,不是,我妈不知道。”

⑩老板疑惑地盯着男孩,“你是背着你妈,来当这个花瓷瓶的?”

(11)“嗯。”

(12)“就是说,这个花瓷瓶,是你偷出来的。”

(13)男孩流泪了,默默地点头。

(14)老板娘兴冲冲地从屋里走出来,拿着花瓷瓶,上下左右地翻看,看着看着,忽然皱起了眉头,赶紧把花瓷瓶递给老板。老板接过花瓷瓶,又翻来覆去仔细端看一会,没吭声,拿着花瓷瓶走进柜台,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老板娘急了,三步并做两步,挡住老板,双臂护着抽屉,嚷道:“你要做什么?你看仔细了,那花瓷瓶……”老板温和地看着老板娘说:“把这花瓷瓶放到你的梳妆台上 吧。”

(15)老板回过头来对男孩说:“孩子,花瓷瓶我们留下了,这些钱拿回去给你妈治病,不够的话,你再过来拿。”男孩不解地看着老板。老板说:“噢,我是说,我先付给你一半钱,另一半你下次再来拿。”男孩笑了,说了声谢谢,拿着钱,跑了出去。

(16)外面的雪不知啥时候停了,太阳光照在雪面上,耀眼刺目,老板眯着眼,看那小小的身影消失在远方。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男孩偷来青花瓶典当为母治病,老板

2、请对第(7)段中的画线句加点词作简要赏析

3、这篇小说缺少题目,以下题目中你喜欢哪一个?请选择其一并说明理由。

A.《青花瓷瓶》 B.《雪天的典当》 C.《别样的温情》

我选择题目《 》,理由是:

4、对于文中“雪”的描写,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对雪景的描写,不但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也突出了老板安逸闲适的生活状态。

B.第②段的描写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而小男孩衣服单薄,更衬托出小男孩身体瘦弱,生活艰辛。

C.第⑧段中对积雪融化的描写,烘托了小男孩的心理,老板的亲切逐渐化解了他内心的紧张不安。

D.结尾的雪景既表现了老板帮助孩子后的愉悦心理,也表达了对小男孩走出生活阴影的期待。

    相关推荐

    201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例题3 201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例题1 201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例题4 中考复习之说明文专享训练题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2013中考语文小说阅读 201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精讲精练 201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探讨与实例:收藏阳光 高考复习专题:现代文阅读题答案汇总(二) 期末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八上语文《爱莲说》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低年级语文期末复习音、字、词(2)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练习:山乡的五月 2013中考文言文复习备考方法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2) 2014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试题汇总 中考语文答题指导 小说阅读常考题型 2017年中考语文小说阅读题:桥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模拟训练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马说(杂说四)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2013中考语文练习题:名著阅读训练三 2013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 小说 (1) 高考文言文复习:古代官职升贬的专用词语 2013中考语文练习题:名著阅读训练二 2017年中考语文五大题型复习技巧方法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2) 2013中考语文练习题:名著阅读训练一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之记叙文阅读答题格式 七年级(下)名著阅读专题复习 气象物候专题课文阅读复习及答案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2) 2012届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试题(有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专题 2013年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 2012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技巧 《小石潭记》复习题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哲理散文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小石潭记 中考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复习指导 中考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复习指导 中考语文复习阅读教学指导:文体有别,因文答题 中考语文阅读:《说“笑”》(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实例技巧解析(2) 201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2021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方法及技巧 语文小说答题方法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题:永恒的书阅读附答案 2011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2 2011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中考有关抗击疫情专项练习题 抗击疫情专项练习汇总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精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四) 中考语文说明文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之课外名著阅读 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初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实例解析(2) 八年级上语文《三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哲理散文(附答案)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桃花源记》专题训练(附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2) 文言文复习题:童 趣 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陋室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013年高考语文复习训练材料—论述文本阅读训练2:朱泥壶 2013北京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词语变化详表 2013重庆中考10篇重点课内文言文专题训练(附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真题) 小说阅读专题:天职阅读训练 中考语文阅读:《县城小书店》(2013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中考考前专题突破:文学作品阅读之专家解读考点 语文阅读:乌蜂((2013浙江绍兴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2) 语文阅读:从容淡定(2013重庆中考语文试题) 2013北京中考语文考试说明文言文必考18篇 2017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题:创新不言败 阅读附答案 中考复习指导:解题有“三巧”答题有“三忌 初中语文阅读的学习方法(2) 中考古诗词复习练习题及答案:行路难 “民俗与文化”专题学习:探究中国“龙” 《丑小鸭》复习题及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言语|汗不敢出》阅读答案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 中考诗词鉴赏题对策及专用术语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说明文 送东阳马生序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 综合性学习《“语文与其他学科渗透”专题》阅读答案(2014年贵阳市中考语文) 201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实例:阅读是一种孤独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训练:赌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三峡 2012中考语文“课内小说”考点精解 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模拟试题 2013中考语文现代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2) 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大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3年高考语文复习训练材料—论述文本阅读训练1: 论儒学的复兴 初中语文之喻理诗解题技巧(2)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主要失误、命题趋势、复习设想